山豆根栽培及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3 05:49:00

導語:山豆根栽培及化學成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豆根栽培及化學成分研究論文

【關鍵詞】山豆根栽培化學成分;藥理作用

山豆根SophorotonkinensisGagnep.為豆科植物,藥用部位為根,是臨床常用中藥,為《中國藥典》所收載[1]。山豆根藥材味苦、寒,有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功效。用于治療火毒蘊結,咽喉腫痛,齒齦腫痛、濕熱黃疸、濕熱帶下以及鉤端螺旋體病等癥[2]。現代研究證明,從山豆根中離析出多種生物堿,其中的苦參堿(Matrime)、氧化苦參堿(Oxymatrime)等具有抗癌和抗霉菌作用[3]。山豆根主產于廣西的西南部至西北部,廣東、云南和貴州也有少量分布。由于山豆根的地域分布較窄,且零星生長于石灰巖山區石縫之中,一般海拔高度500~800m的地方。目前醫藥工業用山豆根作為原料,大量研制開發治療肝炎的針劑(肝炎靈)、咽喉腫痛的片劑以及抗腫瘤的中成藥。據商家反映每年銷往工廠的量由往年20萬kg增加到30萬~35萬kg,使年總銷量超過70萬kg[4]。由于銷量的增加,市場需求不斷擴大,而上市量卻不斷減少,常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野生山豆根資源瀕臨枯竭。山豆根的資源保護和人工栽培迫在眉睫。

為保護山豆根野生資源和解決用藥緊缺問題,科技人員已對山豆根的生態環境、生物學特性、人工繁殖栽培及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現將山豆根栽培及其野生與人工栽培的化學成分對比與藥理研究綜述如下,以供生產參考。

1本草考證

山豆根始載于《開寶本草》。蘇頌《本草圖經》[5]云:“山豆根生劍南(今四川省)山谷,今廣西亦有,以忠(今廣西南寧)、萬(今四川萬縣)州佳。苗蔓如豆,根以此為名。葉青,經冬凋,八月采根用……廣南者如小槐,高尺余……。”其中“廣南如小槐”就是《中國藥典》收載的山豆根,因主產于廣西習稱廣豆根。”初版于1962年、再版于1986年的《中藥材品種論述》已明確記載:商品廣豆根的原植物有二[6]:一、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S.subprostrataChunetT.Chen]。二、多葉越南槐SophoratonkinensisGagnep.VarpolyphyllaS.Z.HuangetZ.C.Zhou。多葉越南槐與越南槐的區別在于小枝和花序只被短柔毛;小葉披針形,數目較多,(25~)27~33(~39)枚,小葉也較小,長20~35mm,寬5~7mm,上面無毛,下面只被短柔毛,有加厚的邊緣;全為總狀花序。

2生物學特征

山豆根為小灌木[7],直立或平臥,高1~2m。根圓柱狀,少分枝,根皮黃褐色。莖分枝少,密被短柔毛。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片11~19,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長1~2.5cm,寬0.5~1.5cm,頂端小葉較大,先端急尖或短尖,莖部圓形,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被灰棕色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2~15cm,密被短柔毛;小花梗長約1cm,被子細毛;花萼闊鐘狀,外被疏毛,先端5裂;花冠黃白色,旗瓣卵圓形,先端凹,基部具短爪,翼瓣長于旗瓣,基部具三角形耳;雄蕊10,離生,基部稍寬扁;子房具柄,圓柱形,密被長柔毛,花柱彎曲,柱頭圓形,具長柔毛。莢果長2~5cm,密被長柔毛,種子間成念珠狀。種子3~5顆,黑色,有光澤,隨圓形,種臍小。花期5~6月,果期7~8月。

3山豆根的人工栽培

3.1山豆根的繁殖

山豆根的繁殖方法有3種。

3.1.1種子繁殖[8]

每年10~11月,當莢果由青綠變為黃色時,及時將莢果采回,脫出種子晾干,可隨采隨播或置室內通風干燥處保存至來年春播。

3.1.2扦插繁殖[9]

選擇1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莖桿,剪成長25cm,帶2~3個節的插條,用150mg/L濃度的吲哚丁酸(IBA)浸泡3h,將插條斜插入沙床,插條60d后生根發芽即可移栽。

3.1.3組織培養快速繁殖[10]

在無菌條件下,切取山豆根的頂芽,放入以MS為基本培養基,加入不同濃度的植物激素進行誘導培養,叢生芽的誘導以MS+6-芐基嘌呤(6BA)2.0mg/L+柰乙酸(NAA)0.2mg/L培養基;叢芽繼代增殖培養以MS+6BA1.5mg/L+NAA0.2mg/L的培養基為佳;誘導芽苗生根的培養基用1/2MS+NAA1.5mg/L為好。以后將生根發育好的試管苗用清水洗去根部的培養基即可移栽。

3.2栽培管理

山豆根是多年生藥用植物,以根部入藥。因此人工栽培的應選土層深厚、質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坡地。起畦寬70cm,高15~20cm、畦長視地形而定,每公頃施基肥30000~45000kg腐熟的堆肥,株行距40cm以品字形開穴栽種[8]。種植后每年施2次復合肥,每株25g,第1次在3~4月份除完草后施,第2次在秋季9月份。山豆根主要有兩大病害:根腐病和白絹病。根腐病發病初期以百菌清兌水800倍灌根。白絹病發病初期用多菌靈兌水800倍灌根或噴霧。蟲害有4種:蛀莖螟用樂斯本兌水800倍噴霧或從蛀口灌入。豆莢螟用敵百蟲兌水800~1200倍噴霧。紅蜘蛛發病初期用吡蟲啉1200~1500倍噴霧。蚧殼蟲可用敵敵畏兌水1200~1500倍噴霧。

山豆根種植3年可采收,但最好是4年以后采收。秋季八九月份將根部挖起,剪去地上部分,把根部泥沙洗凈,曬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4化學成分

山豆根含的生物堿主要是苦參堿(Matrine)和氧化苦參堿(Orymatrine)、臭豆堿(Anagyrine)和甲基金雀花堿(Methylcytisine)[2]。黃亞非等[11]采用HPLC法分析廣西不同產地山豆根主要有效成分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結果表明廣西不同產地的山豆根均含有氧化苦參堿和苦參堿,因產地不同含量有差異。覃文流等[12]用薄層層析法對室外栽培前后的山豆根組培苗植株與野生引種植株的藥用有效成分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對比分析表明,組培苗具有正常生物合成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的能力,組織培養條件并沒有影響有效成分的生物合成,而且從斑點顏色的深淺來看,組培苗的有效成分含量不比野生植株的含量低,因此,山豆根組培苗可作為人工栽培的種源加以推廣應用。楊東愛等[13]采用紫外光譜法對引種栽培的山豆根及野生山豆根不同部位的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進行分析,引種栽培的山豆根與野生山豆根不同部位的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二者含量無明顯差異,引種栽培山豆根不影響藥材質量,可進行人工大面積栽培。實驗同時還做了山豆根(越南槐)及多葉越南槐的有效成分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含量對比分析,它們大致相同;多葉越南槐在產區收購使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14],《廣西中藥材標準》1990年版將兩者等同使用,所以多葉越南槐與山豆根(越南槐)繼續等同使用。

5藥理作用

5.1抗腫瘤作用

姚仲青等[15]報道,在山豆根的總生物堿抗腫瘤作用研究中,通過建立小鼠S180,H22,ESC腫瘤模型,從整體水平上觀察山豆根總生物堿對腫瘤生長的影響,結果山豆根總生物堿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但抑瘤率低、毒性大。肖正民等[16]報道中藥山豆根(SSCC)提取物以不同的時間處理人肝癌SMMC-7721細胞,用噻唑藍(MTT)法測SSCC提取物對人肝癌細胞線粒體活性的影響,以細胞記數法觀察其對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顯示:①經SSCC提取物處理48h,其A570光吸收降為對照組的62.1%,72h為9.64%;②SSCC提取物處理7d后,人肝癌細胞數明顯低于對照組;③SSCC提取物處理24h后,在更換為正常培養基恢復培養過程中,細胞數呈現緩慢生長;④SSCC提取物作用24h后,人肝癌細胞有效分裂指數分別為小牛血清(FCS)對照組的50.6%和無FCS對照組的69.7%。河南醫科大學報道[17],應用殺傷效應、酶活性測定及Fulgen-DNA法顯示分裂指數,分析山豆根對體外培養人食管癌細胞株(Eca-109)的作用,結果表明100,200mg/ml濃度對細胞的殺傷能力隨藥物作用時間延長而增強,50mg/ml濃度維持在3%左右。100,200mg/ml實驗,在加藥第3天對細胞分裂指數抑制率接近或達到100%,山豆根水提物能使谷氨酸脫氫酶、蘋果酸脫氫酶和乳酸脫氫酶活性下降,直至陰性反應。

5.2體外抑菌作用

丁鳳榮等[18]報道,用K-B紙片擴散法,100%山豆根浸出液濾紙片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抑菌作用進行研究。結果山豆根對以上細菌均有明顯抑菌作用。尤其對甲型鏈球菌、乙型鏈球菌抑菌效果更明顯。

5.3消炎鎮痛作用

謝瑞金等[19]用小鼠為實驗對象,口服法給藥,以醋酸所致扭體反應為鎮痛指標,二甲苯所致耳廓腫脹為消炎指標,研究復方山豆根口服液治療咽炎的藥效學作用,結果表明,大中小劑量組均有鎮痛作用,大劑量組與消炎組相當,各劑量組均有明顯的消炎鎮痛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Ⅰ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9.

[2]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81.

[3]何明煥,邱榮梁,戴保安,等.廣豆根抗癌成分苦參堿注射劑的研究[J].中成藥研究,1981,3:36.

[4]陸善旦.山豆根緣何銷勢不斷看好[J].中藥經濟與信息,2004,8:2.

[5]宋·唐慎微.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1982:276.

[6]謝宗萬.中藥材品種論述,上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142.

[7]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四部[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652.

[8]覃文流,凌征柱,吳慶華,等.山豆根野生變家種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9):1668.

[9]凌征柱,覃文流,趙維合,等.山豆根扦插繁殖[J].中藥材,2005,28(9):750.

[10]覃文流,凌征柱,許鴻源,等.山豆根組織培養獲得再生植株[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4):303.

[11]黃亞非,黃際薇,陶鈴,等.廣西不同產地山豆根的指紋圖譜特征研究[J].中藥材,2004,28(1):21.

[12]覃文流,凌征柱,許鴻源,等.廣豆根組培苗與野生植株有效成分的對比分析[J].中藥材,2004,27(8):552.

[13]楊東愛,覃文流,凌征柱,等.栽培山豆根與野生山豆根藥材質量比較[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3):479.

[14]黃燮才.中藥廣豆根(山豆根)原植物的研究[J].植物分類學報,1984,22(6):486.

[15]姚仲青,朱虹,王光鳳,等.山豆根總生物堿抗腫瘤作用的初步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1(4):253.

[16]肖正明,宋景貴,徐朝暉.山豆根水提物對體外培養人肝癌細胞增殖及代謝的影響[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24(1):62.

[17]趙培榮,田愛琴,馬湘玲,等.山豆根對人食道癌細胞株(Eca-109)殺傷抑制及脫氫酶類的影響[J].河南腫瘤學雜志,1998,11(2):87.

[18]丁鳳榮,盧煒,邱世翠.山豆根體外抑菌作用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2,13(6):335

[19]謝瑞金,唐啟令,申慶亮,等.復方山豆根口服液鎮痛消炎作用藥理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1999,10(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