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增強CT檢查預測分析論文
時間:2022-06-19 08:48:00
導語:非增強CT檢查預測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早期腦缺血病變在非增強CT掃描的成像表現。方法: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21例發病時間小于24h,臨床懷疑有早期腦缺血,經過CT灌注掃描、CT和MRI隨訪檢查確診為腦缺血的患者,利用AlbertaStrokeProgramEarlyCTScore(ASPECTS)評分標準分析其非增強CT(NoncontrastCT,NCCT)的影像學表現特征,和CT灌注掃描以及CT和MRI隨訪結果對比,研究CT平掃在早期腦缺血診斷中的作用。結果:21例經過CTP和(或)MRI隨訪檢查確診為早期腦缺血患者中,缺血核區CBF和CBV均較正常腦組織明顯下降(P<0.05)。經NCCT掃描發現腦缺血病變的患者11例,其中8例主要表現為患側密度降低,3例主要表現為患側腦組織水腫、腦溝變淺,ASPECTS評分分析的26個異常區域中,有19個區域表現為密度降低,7個表現為腦組織腫脹。結論:早期腦缺血患者中,NCCT所見的低密度區大致和缺血核區域相符,腦組織腫脹區域大致和半暗帶區相符。雖然平掃CT不能準確判斷半暗帶和缺血核區,但是對早期腦缺血性疾病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占腦卒中患者的50%~80%,致殘和致死率高,成功的治療取決于能否在早期及時診斷和治療,建立再灌注,搶救半暗帶腦組織。目前公認的治療方法是早期溶栓治療,由于受到3h治療時間窗的限制,早期診斷對治療有決定性的意義。隨著CT和MRI灌注技術以及PET技術的發展,對早期腦缺血的診斷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影像學診斷手段,由于CT灌注掃描(CTPerfusion,CTP)可以分析腦血流情況,顯示腦血流發生改變的區域,CTP掃描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臨床腦缺血疾病的早期診斷。目前早期腦缺血患者的首選影像學檢查仍然為非增強CT(NoncontrastCT,NCCT)掃描[1],并且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有一些患者不適合行CTP和MRI檢查,NCCT可能是唯一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因此研究NCCT表現特點對臨床腦缺血性疾病的診斷有重要的價值。本研究通過CTP和MRI掃描,回顧性分析NCCT的表現特點,提高早期NCCT診斷的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選擇
選擇21例根據臨床表現懷疑腦缺血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一側或者患側肢體運動障礙,一側肢體無力或者肌肉張力下降,部分患者言語不清、構音不良、鼻唇溝變淺,主要體征為一側Babinski,Gordon,Hoffman征陽性等。所有患者都行NCCT和CTP掃描,1~2周內復查CT或(和)MRI,確診為缺血性腦梗死。
1.2CT掃描方案
1.2.1NCCT檢查患者仰臥位行常規CT掃描(His2peedZX/i,GeneralElectricMedicalSystems),自顱底區向上掃描至顱頂,層厚為10mm,層距為10mm,重建距陣為512×512,標準算法,顯示野為24cm,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為自動毫安控制。
1.2.2CTP檢查根據栓塞的部位和平掃后CT表現確定病變區和掃描層面。經前臂靜脈使用高壓注射器注入非離子型造影劑50ml(Iohexol,300mgI/ml),注射流率為3ml/s,注射開始后7s進行cine方式掃描,連續掃描45s,1層/s,掃描層厚10mm,管電壓80kV,管電流120mA,重建距陣為512×512,使用標準算法。
1.2.3CTP圖像處理將cine方式掃描后得到的軸位圖像傳送到獨立工作站(GEAdvantageWorkstation4.02)進行處理。應用CTP軟件(GeneralElectricMedicalSystems)使用精確方法分別計算出下列參數圖像:腦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腦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血流平均通過時間(meantransittime,MTT)和最大峰值時間(timetopeak,TTP)。
1.3后期分析
1.3.1NCCT圖像分析5名放射科中高年資醫生,在不知道臨床表現的情況下,按照AlbertaStrokeProgramEarlyCTScore(ASPECTS)標準,進行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分析。ASPECTS分區的每個區域分別按照影像學表現分為正常區、腦質密度降低區和水腫區。
1.3.2CTP圖像分析早期CBV、CBF同時下降區域定義為缺血核區,其余CBF下降而CBV不下降的區域定義為半暗帶區。
2結果
2.1所有21例最后確診為腦缺血的患者中,NCCT發現異常改變11例,陽性率為52%。
2.2NCCT掃描后,利用ASPECTS評分分析方法發現的26個異常區域中,有19個表現為密度降低,7個表現為腫脹。19個NCCT表現為密度降低的區域,經過CTP掃描發現所有區域CBF和CBV均顯著降低(P<0.01),并且隨訪確診為腦梗死區;7個NCCT表現為腫脹的區域中,5個CBV正常或者稍增高,隨訪沒有發現該區明確梗死灶形成,另外2個區域隨訪發現梗死灶形成。
2.3CTP掃描:腦缺血核區和半暗帶區平均CBF(ml/100g/min)為缺血核區25.1±9.5,缺血邊緣區39.3±12.1,血流正常區59.5±18.3,P<0.05。腦缺血區CBV和正常區域平均CBV:缺血區(2.4±0.8ml/100g),正常腦組織(3.9±0.9ml/100g),P<0.05。
3討論
腦缺血后治療的關鍵是搶救半暗帶,半暗帶是指腦缺血性疾病發生后,缺血核心區域以外腦血流量降低的區域。這些區域如果能及時干預治療,半暗帶腦組織將不至于發生壞死,因此半暗帶又可以稱為可挽救的腦缺血區[2]。很多學者的研究表明,CT灌注可以預測半暗帶的范圍。一般認為,CT灌注成像顯示的腦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和腦血流容積(CerebralBloodVolume,CBV)都明顯降低的區域提示為缺血核區域,CBF輕度下降而CBV不下降或者輕度升高的區域提示為半暗帶區[3]。本組病例的CT灌注結果和以往的經驗相符,兩組數據均可見顯著差異(P<0.01)。
本研究21例最后確診為腦缺血的患者中,NCCT發現異常改變的有11例,陽性率為52%。該數據表明,有腦缺血臨床表現的患者,早期NCCT檢查有約一半的患者可出現陽性表現。AlbertaStrokeProgramEarlyCTScore(ASPECTS)標準[4]是主要針對大腦中動脈供血區腦缺血的評分標準,在腦部CT掃描的兩個標準層面,把大腦中動脈供血區分成10個區域。本實驗采用相同的分區法,評價大腦中動脈缺血后的影像學表現。NCCT掃描后,利用ASPECTS評分分析方法發現的26個異常區域中,有19個表現為密度降低,7個表現為腫脹。19個NCCT表現為密度降低的區域,經過CTP掃描發現CBF和CBV均顯著降低(P<0.01)并且隨訪確診為腦梗死區;7個NCCT表現為腫脹的區域中,5個區域為CBV正常或者稍增高,隨訪沒有發現該區明確梗死灶形成,另外2個區域隨訪發現梗死灶形成。本研究表明,在NCCT掃描圖像上所見的低密度區符合腦梗死區域,而腦水腫區則和半暗帶區大致相符。其機理可能是腦缺血后早期,缺血核區域由于腦組織缺血流量降低并且發生細胞壞死為主,密度降低;而半暗帶區域腦組織血流量降低程度較輕,細胞以腫脹為主[5],因此主要表現為腦組織腫脹。
雖然隨著CTP、MRI和SPECT等技術的發展,提高了早期腦缺血性疾病的診斷率,CTP掃描檢查對半暗帶的判斷非常有價值。大部分患者就診后首先進行的影像學檢查是NCCT掃描,雖然其影像學表現特點不能作為準確判斷半暗帶和缺血核的標準,但是對早期腦缺血性疾病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提高對NCCT掃描圖像的認識,對患者的早期診斷非常有幫助。
參考文獻:
[1]KHRMANNM,JUTTLERE,HUTTNERHB,etal.Acutestrokeimagingforthrombolytictherapy-anupdate[J].CerebrovascDis,2007,24(2-3):161-169.
[2]高培毅,林燕.腦梗死前期腦局部低灌注的CT灌注成像表現及分析[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10):882-886.
[3]陳涓,劉銀紅,趙斌,等.超急性期腦梗死的多層螺旋CT灌注成像與腦卒中評分及預后相關性的研究[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5,39(4):413-417.
[4]BARBERPA,DEMCHUKAM,ZHANGJ,etal.Validityandreliabilityofaquantitativecomputedtomographyscoreinpredictingoutcomeofhyperacutestrokebeforethrombolytictherapy.ASPECTSstudygroup.albertastrokeprogrammeearlyCTscore[J].Lancet,2000,355:1670-1674.
[5]陳唯唯,漆劍頻,宋金梅,等.急性腦缺血腦血流變化與腦組織死亡概率間關系的實驗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5,24:640-643.
- 上一篇:公司計算機工程師個人工作總結
- 下一篇: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意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