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下國際新聞訪談節目傳播技巧
時間:2022-06-01 05:24:00
導語:微時代下國際新聞訪談節目傳播技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博作為一種新媒體交流方式,蘊藏著不可小覷的力量,以其信息源豐富、傳播速度快、擴張力度強等特點,日漸嵌入中文上網人群的生活。廣播與微博的對接,不僅能打破廣播的頻率覆蓋和地域限制,也能集納更廣泛的信息源,拓寬受眾發表意見的空間。
一、從微博海量信息中篩選國際熱點,提升傳播效果
微博讓“每日新聞”變成了“每秒”新聞,給廣播節目提供了大量新聞線索,參考微博的轉發量及關注度,廣播節目能從中發掘有價值的信息。“林書豪爆發”就是其中一例,華裔球員林書豪在NBA幾場比賽中連續發揮出色,在籃球場內外掀起了一股“林風暴”,他的微博粉絲數量在一周時間里從40余萬一躍飆升到百萬。林的影響力迅速蔓延到體壇以外的國際社會,成為微博熱帖津津樂道的話題。北京新聞廣播國際新聞訪談節目《世界縱覽》及時捕捉這一熱點,先于其他傳統媒體播出相關節目,注重時效性搶占報道先機。微博平臺拓寬了廣播節目信息來源,尤其是國際新聞節目信源相對單一的情況下,微博能輔助廣播節目找到“人情味”落點。如“訪美”話題,在這次中美高層互訪報道中,《世界縱覽》借鑒經過核實的微博信息,與聽眾分享美國民眾、各領域華人對訪問的期待及訪問的生動細節,讓國際政治新聞帶上人情味,會拉近新聞和受眾的距離,也讓大國關系能在小處得以彰顯,所謂“用顯微鏡觀察新聞事件,而非望遠鏡”。
二、微博、廣播即時互動,化單向傳播為多向溝通
與聽眾互動是做好廣播節目的基本要素之一,報紙、雜志等其他傳統媒體雖然在新聞報道的廣度和深度上具有優勢,但對受眾評論的反饋具有滯后性。而由于廣播線性傳播的靈活性,即時互動可以在廣播直播節目中大展拳腳。關于“伊朗核問題”,聽眾對此既關注又有疑惑,在西方媒體掌握話語主動權的背景下,如何用中國人的眼看世界,做出相對客觀的價值判斷尤為重要。《世界縱覽》邀請多次到訪伊朗的中東問題學者參與節目討論,講述一個零距離的伊朗社會,節目在微博上提前預告,并把潛在聽眾的觀點和問題帶到直播間。微博提供的互動平臺能夠彌補以往廣播節目中采取的熱線電話、短信平臺等手段的不足,聽眾可以通過提問(@某人)、關注轉帖、直接評論等方式,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參與討論,主持人也可以在節目時間以外,對聽眾提出的觀點進行回應、交流,擴展了互動交流范圍,聽眾的問題得到回應、獲得關注,參與節目的積極性自然提高。通過節目預告信息、微博頭像使用的節目標識和名稱區域中的欄目簡介,廣播節目的品牌形象在微博空間中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三、廣播人在“微”時代做好把關人,回歸理性
《魔鬼經濟學》作者史蒂夫•列維特說“:在微博中,有價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是4%左右。”海量的低價值信息淹沒了有價值的信息,加上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最終可能導致公眾陷入信息泛濫之中。微博語言往往呈現出碎片化、情緒化特點,因此,避免在國際新聞訪談節目中出現主觀、片面的定論是廣播人的責任。尤其在涉及大國政治、經濟、外交關系,中國公民海外權益保障等敏感話題上,主持人在節目中要做到新聞事實客觀交代,深挖背景資料,引導節目嘉賓做“點到即止”的評論。廣播人在善用微博民意的同時也要疏通民意,廣播國際新聞訪談作為中國大外交的一部分,應體現中國外交原則,切忌“標題黨”或濫用民族情緒,堅持傳統媒體的理性、建設性。
大眾傳播越來越向窄播化、分眾化和細化方向發展,廣播節目借助微博平臺,拓寬信源、強化互動,既利用了微博的傳播優勢,也超越了微博的傳播局限,在最富魅力的聲音傳播中,維護、鞏固與聽眾的“約會”關系,呈現真實、生動的談話現場。
- 上一篇:技術學院廉政建設指導意見
- 下一篇:WTO大環境下經濟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