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發展現代農業的研究

時間:2022-12-18 10:08:18

導語:對發展現代農業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發展現代農業的研究

基于東咸陽村調研情況看現代農業的發展困境

(一)土地小而散,實現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有難度地塊分散嚴重。東咸陽村一戶農民的土地大多分散在村莊不同位置,由不同地力的地塊構成,平均一戶土地被分為4塊左右。由于種植小麥基本不掙錢,農民大多只種些玉米,并搭配些綠化樹苗、果樹、蔬菜等不同作物,以分散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小、散、雜的種植特征使建設現代化農業設施、形成銷售市場、引進先進技術等現代農業的步伐受到阻礙。農民流轉土地意愿不強烈。一是流轉收益不高。近幾年土地流轉價格有了明顯提升,從5年前的每畝300~400元,上漲到現在的每畝700~800元。但因為農民在外務工多為散工,并不影響種地,閑暇之余種點糧食既能保證溫飽,又能用作飼料。種有果樹的農戶碰到年景好時,又能增加一筆不錯的收入。這樣算下來比流轉出去效益好。二是對于由企業流轉的,農民擔心不能及時拿到租金和收回土地。三是對于由村里合作社統一流轉的情況,農民往往話語權較弱,缺乏信任。礙于村集體的力量和熟人情面,村民往往比較容易“被流轉”。互換并地呼聲高,但操作難度大。地塊分散導致了種植管理成本高、面積太小不能建溫室大棚等,農民已經體會到各種不便,希望能將自己的土地整合到一處。但村干部表示這個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難度大,目前不同地塊的地力差別仍舊較大,互換過程中面臨的差價補償數額在村民之間很難達成一致。如果政府能對土地的灌溉、交通設施進行配套建設,減小不同地塊之間的差距,將有力推動這一工作的開展。

(二)科技與人才支撐不足,缺少現代農業核心元素品種較為傳統,相似度很高。在作物的品種選擇上,農戶之間相互模仿,通常種植西紅柿、卷心菜等大路菜,缺少反季節蔬菜等產值較高品種。雖然常見品種有固定市場,但價格相對低,無法形成品牌并開辟主導市場,這使農民只能維持較低收益。設施設備簡易,種養技術原始。在東咸陽村,灌溉設施全部為機井渠灌,機耕路不完善;設施蔬菜的拱棚多為簡易棚,缺少加溫設備,保溫效果不佳;畜禽圈舍也較為簡易,衛生條件差,導致畜禽患病率、死亡率高。種養技術上,農戶多為憑經驗摸索和相互模仿,缺乏現代高效設施和技術人才的指導,已經明顯制約了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亟待突破。市場融合度低,信息來源狹窄。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搜集供需信息、開拓市場已將成為農戶與市場融合的重要方式,包括搭建電子農產品市場交易平臺等,更加離不開科技與人才的力量。在東咸陽村,由于缺乏對市場需求的預判,農民種植綠化樹苗選擇品種時基本是盲目跟風。當地農民缺乏市場需求信息,主要靠經紀人收苗,一般會倒好幾手,價格也被層層壓低。沒有借助科技手段更大范圍地搜集信息、增加與市場的融合,使農民只敢選擇常規品種,并不得不承擔巨大風險。

(三)缺乏新型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不高專業大戶數量少,且效益低。目前,全村只有一個300畝以上的種植專業大戶,其余較大的種植規模維持在20畝以下。以種植大戶楊文龍為例,為了分散市場風險,300畝土地被用于種植不同作物,使規模效應大大降低,機械耕作上主要靠小型機械,人工成本仍然是主要成本。在技術上仍然依靠個人經驗,現代科技元素少,市場銷售也依靠到田間收購的經紀人,與普通農戶區別不大。合作社運行不規范,作用有限。東咸陽村現有1個苗木專業合作社和1個農機合作社,存在以獲取國家扶持資金為目標、組織結構松散、發揮作用有限的弊端,無法真正為社員帶來幫助。組織化程度不高,使農民在面對市場時抵抗風險能力和議價話語權均較弱。缺乏懂技術、會經營的帶頭人,是農民組織不能茁壯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四)金融、保險政策創新不足,支農作用有限貸款手續復雜、額度低,限制了農民發展。由于缺少抵押物做擔保,一般農民甚至專業大戶都很難在四大國有銀行貸款成功,缺少本錢讓農民的發展受困。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農村信用社向普通農戶推出了小額信用貸款的創新政策,但這一政策程序復雜、額度小,效果并不理想。保險范圍窄,理賠額度低。缺少完善的農產品保險制度,使農民對市場風險顧慮較大,阻礙其種養規模的擴大。由于農業的弱質性和抗風險能力低,農民對保險的需求較大。種植玉米的農民雖然入了保險,但遇到災害減產時,理賠過程較為漫長,賠付金額也很少,彌補農民損失的作用太小。

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創新發展帶動模式從調研情況看,目前,太谷縣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發展模式多以企業帶動型為主。不可否認,企業在集成利用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方面確實能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辯證地看到,企業追求利潤的終極目標決定了企業成本控制與農民獲得收益之間存在著必然的矛盾關系,且企業的輻射面有限,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吸引到龍頭企業。因此,探索、推動企業帶動之外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擴大其他模式的帶動效應,形成發展模式的多樣化就顯得尤為重要。調研組認為應嘗試探索依托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等載體,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二)加強技術能力建設為了發展現代農業,國家加大了資金扶持力度,鼓勵現代農業的項目建設。在進行項目基礎設施“硬實力”建設的同時,也應該同時注重“軟能力”的建設,避免現代設施與落后技術的不對稱。一是從經營主體方面,建議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沒有現代農民就沒有現代農業,只有培育出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經營主體,才能為現代農業發展找到落腳石;二是從技術支撐方面,應注重加強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針對農業行業難以留住人才的現象,可探索實行農村大型種養場委托高校定向培養學生,減免冷門農業專業學費,鼓勵具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在農村創業等措施,促進農業人才在農村扎根落戶;三是從推廣體系方面,建議增加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改善目前基層農技推廣能力薄弱的局面,建立新型產、學、研相結合的農技推廣體系,使農民能夠多渠道的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

(三)注重維護農民權益發展現代農業,歸根結底應以“農”為本,農民增收與否是檢驗現代農業發展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之一。建議研究制定一系列能夠降低農民風險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權益。如在訂單農業中,可要求企業預付一定比例的訂金,以防發生企業嚴重虧損、破產不能按合同約定回收產品情況,使農民利益得到保障;在號召土地流轉、規模化經營的同時,應尊崇農民意愿,避免農民土地“被流轉”或企業轉嫁經營風險推遲支付流轉費用。調研中了解到,相對一次性現金支付租地費,土地入股參與分紅、每年給農民交付養老保險代替征地費等流轉方式更容易被農戶接受。

(四)完善考核監管機制如何保證被認證的示范區能夠真正發揮現代農業發展“排頭兵”的作用,調研組認為應逐步完善考核監管機制。一是建議制定符合實際、科學合理的認證指標體系,避免個別區域發達、整體水平還有差距的縣(市、區)被認定為示范區,循序漸進地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建議定期對認證后的示范區考核評價,如通過示范實施效果、項目推進進度、農民增收情況等考核指標評價其現代農業建設優劣。對不符合要求、達不到標準的示范區予以取消資格或減少支持資金,對于工作開展好的示范區予以增加扶持獎勵資金,使各示范區產生危機感和激勵感,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避免示范區認證“終身制”、一勞永逸。三是建議加強資金等方面的監管力度,使扶持資金能夠落到實處,避免現代農業建設專項資金被挪作他用。

作者:李錦華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