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特點和借鑒意義
時間:2022-03-24 02:12:00
導語:論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特點和借鑒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基本特點和借鑒意義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年)是美國著名的工程師和管理學家,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他第一次系統地把科學方法引入管理實踐,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實踐經驗之大成,創立了科學管理,首開西方管理理論研究之先河,使管理從此真正成為一門科學,并得到發展。泰羅因此被稱為科學管理之父”而受到世人的尊敬。對于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列寧曾給予了科學的評價。他說,泰羅制是資本主義的最新發明,同資本主義的其他一切進步的東西一樣,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資產階級剝削的最巧妙的殘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豐富的科學成就”[1]。并強調,蘇維埃密切注視泰羅制的新發展,借鑒和吸收其先進成果,改善企業管理,促進經濟發展。列寧的科學評價,為我們研究和借鑒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指明了正確的方向。
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形成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其根本內容是提高企業效率。當時,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快,企業規模迅速擴大。但由于管理落后,生產混亂,勞資關系緊張,工人磨洋工”現象大量存在,企業的效率低下。泰羅認為,企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部門缺乏合理的工作定額,工人缺乏科學指導。因此,必須把科學知識和科學研究系統運用于管理實踐,科學地挑選和培訓工人,科學地研究工人的生產過程和工作環境,并據此制定出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合理日工作量,采用差別計件工資調動工人的積極性,實行管理的例外原則”。而要成功地實施科學管理,勞資雙方必須進行一次偉大的精神革命”,以友好合作代替對立斗爭,把注意力從盈余的分配共同轉向盈余的增長。即雙方合作盡到生產最大盈利的責任,必須用科學知識來代替個人的見解或個人的經驗知識”[2]。
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影響十分深遠。正如著名管理學家厄威克所說:目前所謂現代管理方法,如果不說是絕大多數,至少有許多可以追溯到泰羅及其追隨者半個世紀以前提出的思想。這些管理方法雖然已改進和發展得幾乎同原來面目全非了,但其核心思想通常可以在泰羅的著作和實踐中找到。”[3]即使處于世紀之交的今天,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仍然閃爍著光輝,充滿著生機。
綜觀整體,筆者認為,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具有實踐性、科學性、規范性、協調性、效率性等顯著特點。
實踐性。泰羅認為管理實踐先于管理理論,是管理理論產生的源泉。作為一個實干家,他重視實踐,強烈希望從實際出發來改革企業管理,創建管理理論。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就是20多年的工廠管理實踐經驗的結晶。他的每一項成果,無一不是來自于實踐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提高的。他尊重實踐,凡是經實踐檢驗為不恰當的措施和方法,他都會毫不猶豫地拋棄,轉而追求最佳”。他也樂于實踐,為了探索最佳的管理方法,他率其助手開展長期的實驗,僅金屬切屑工藝”實驗就長達26年。為提高鍋爐清洗工的勞動效率,他多次親自爬進鍋爐,尋求最佳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他認為管理應該從實際出發,發現問題,弄清問題,解決問題。為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他進行了各種實驗,采用了各種方法,聯合了各方面的專家(數學家、心理學家、動作和時間分析專家等),使學者與管理人員相結合,創建了一套至今仍起著重要作用的效率措施,并開創了各種專門人才作為管理顧問的先例。他所倡導的管理思想、原理和方法,他的40多項發明專利,都是直接實踐的成果。他在米德維爾鋼鐵廠和伯利恒鋼鐵公司的工作,是他一生從事管理實踐的重要時期,他的管理思想很大部分是對這一時期實踐經驗的總結。當然,泰羅的實踐也絕不是盲目的,而是在前人管理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但他在實踐中對前人的思想進行了創造性的革新。正如他自己所說,科學管理并不是什么新東西,只是對人類以前的管理思想的總結和提高。他總是這樣謙遜,從不滿足于業已取得的成果,總是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開拓進取。他曾說:科學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種發展而不是一種理論。在各種情況下,實踐都在理論之先。……我所知道的同科學管理有聯系的所有人,都隨時準備放棄任何計劃、任何理論,轉而擁護所能找到的更好的東西。在科學管理中,并不存在什么固定不變的東西。”[4]管理是實踐的科學,必將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這表明了科學管理的動態性,這也正是泰羅科學管理思想的生命力所在。泰羅認為:每一代人的智慧都曾想出一些更快更好的辦法,去從事每一行業的每一部分工作,目前所采用的一些辦法,從廣義來說正是進化演變而來的,標志著適者生存和各業創始以來的最佳思想。”[5]但由于每一代人實踐的基礎和條件不同,使得他們的理論具有相對性,不存在完全適用于一切時代和條件的管理理論。近百年來,泰羅的這一思想一直指導著管理實踐與理論研究,使其理論自創始以來得到了迅速發展。
科學性。泰羅把科學引入管理實踐,用科學研究和方法代替純粹的個人經驗,把傳統管理中的感性上升為理性,沖破了人們幾千年形成的管理是不可傳的藝術,是天賦才能”的神話,使管理成了一門可供研究和傳授的科學。泰羅思想的科學性與實踐性是密不可分的。他的理論是對他自己和前人管理實踐中行之有效的經驗的科學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的內在規律,符合客觀實際,經受了管理實踐的檢驗,因而是科學的。他在《在美國國會聽證詞》中,曾談到人們之所以把他的理論稱為科學管理,最初是因為人們認為他的各種效率措施,他的差別計件工資制是嚴格科學實驗的結果。泰羅認為這并不是主要的,他的理論之所以配享有這樣的名稱在于它的基本原理是科學的。他把這一原理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管理人員把過去工人們通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傳統知識、技能、訣竅集中起來,編成表格,然后概括為規律和守則甚至數學公式,再在全廠工人中實行。第二,科學地選擇和不斷培訓工人。一方面研究每一個人的性格、表現和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發現每個工人向前發展的可能性,并且逐步地、系統地訓練,幫助和指導每個工人,為他們提供上進的機會。這樣,使工人在雇用他工作的公司里,能夠擔任最高的、最有興趣的、最有利、最適合他能力的工作。”[6]第三,把科學和科學地選擇和培訓出來的工人結合起來,強制性地使雙方用科學的工作方法代替以往的經驗方法。讓工人更聰明”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第四,工人與管理方面保持不斷的和親密的合作,形成一種令雙方心情愉快的工作環境,從而提高勞動效率。此外,在具體管理方法上,他也非常講究科學,主張在科學的工時研究和動作分析的基礎上,制定合理工作定額;主張對工人的工作和環境進行科學研究,以確定標準化的工具、材料和操作方法,并對工人的勞動和休息時間進行科學搭配,使工人不用增加勞動而能增加工效”。他認為科學研究和科學數據不單是標準和制度的基礎,而且也是企業和睦協作的基礎。工人和資方和睦協作的最大障礙,在于資方對此事的無知,即構成每個工人一天合理工作的標準究竟是什么。他認為管理缺乏科學性是工人磨洋工”和企業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因此,呼吁在管理的各個方面用科學方法代替舊的個人判斷或個人意見。泰羅管理思想的科學性還表現為它在實踐中的可行性。泰羅把其管理思想運用于米德維爾鋼鐵廠和伯利恒鋼鐵廠的管理實踐,指導了福特公司的管理變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在不延長勞動時間的情況下,工人平均產量增加了一倍多,工資增加30%100%,工人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思想文化素質也得到了提高。他們更愛學習,更珍惜勞動成果,更易合作,工作更愉快。因此,即使在罷工頻繁的年代,這些工廠也沒發生過一次罷工事件。泰羅的思想被廣泛傳播,在世界其他國家的許多工廠管理實踐中,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規范性。泰羅認為:“最佳的管理是一門實在的科學,基礎建立在明確規定的紀律、條例和原則上。”[7]他的管理實際上是一種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用培訓來教給工人完成任務的技能,用科學研究來制定標準和規章制度并據此規定和下達任務,用獎懲等激勵機制來保證任務的完成。這是泰羅科學管理的三部曲,其核心就是工作任務的標準化、規范化和制度化。泰羅認為,規范化、制度化是企業大規模生產的基本要求,是任何先進管理思想得以實施的基礎,是實現科學管理的依據。只有制定嚴格的規范,企業具體工作按章進行,主管人員才能集中精力于企業的大政方針和處理少數例外事件”,工人的行動才能有章可循。否則,勢必造成管理的隨意和生產的混亂。當然,嚴格的規范也并非能隨意制定,而必須建立在科學研究的基礎之上。因為規章制度只有科學、合理,才能得到職工的理解支持和貫徹執行。嚴格的規范還必須是明確的。泰羅認為,規范或指示不明確,使人產生誤解,是引起管理雙方矛盾,造成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他主張企業內部必須有明確的規范,明確的權利義務,明確的操作方法和程序,明確的目標,進行明確的控制。這樣才能避免勞資雙方遇事相互推諉和指責,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操作規范化使規范從物擴大到人,管理規范化把規范對象從工人擴大到管理人員。在所有這些標準化、規范化基礎上制定的規章制度成了企業的法典”,從而使規范化、標準化成為整個企業運行的基礎。這就是所謂的現代管理制度”,泰羅完成了這個制度的框架和基礎。今天任何先進的現代化的管理制度都是在這一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可以說,沒有管理的規范化,就沒有管理的現代化。
協調性。泰羅認為:“科學管理的常規特征是協調而不是不和。”[8]在科學管理的眾多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勞資雙方的密切合作。用和平代替斗爭,用全心全意兄弟般的合作代替爭吵和沖突,用向同一方向的努力代替背道而馳,用相互信任代替相互猜疑,雙方成為朋友而不是對頭。這是科學管理的精華所在”[9]。他強調:一種管理制度無論怎樣好,都不應該硬性采用,雇主與工人之間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關系,同工人來往時,對他的各種成見都要考慮。”[10]只有在勞資雙方相互信任和理解、協調合作的基礎上,管理才會取得持久的成功。他反對資本家對工人的漠視和不公平,主張上級人員用平等的態度對待工人,同情和關心工人,鼓勵每個工人同他的上級討論廠內外遇到的困難,有機會自由發表意見,而上級必須注意傾聽并認真對待。在科學管理制度下,管理當局應當成為工人的仆人,竭盡全力地為工人創造最好的條件,提供最好的服務,以使工人能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效率。他也堅信,管理當局與工人是能親密合作的,因為雙方關心的利益是一致的。資方關心最低成本,工人關心最高工資,只要雙方親密合作,共同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保持生產的長期增長就能達到這一目的。他把雙方的協調合作寄希望于一場偉大的精神革命”,即雙方都不把盈余的分配作為頭等大事,而把注意力轉到盈余的增加上,直到盈余大到雙方都不必為如何分配而爭吵為止。
泰羅強調企業內部和諧的人際關系,強調資方尊重、同情、關心工人,強調消除工作環境中的不愉快因素,使工人心情愉快地工作,以發揮他們最大的能力。在歷史上第一次把工人當作人來激勵,而不是當作像機器一樣的工具,第一次在企業管理中開始關注人的因素對企業的影響,這的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進步。但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中,在對資本原始積累的渴望和剩余財富相對短缺的矛盾中,勞資雙方的根本利益絕不可能一致。對剩余價值的無限追求也不可能使資本家真正關心和同情工人。因此,泰羅那種試圖調和勞資雙方的階級矛盾,把雙方聯結成為一個利益互惠的整體的偉大的精神革命”,只能是美好的幻想。
效率性。提高生產效率是泰羅科學管理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科學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培訓和發掘企業中每個工人的才干,使每個工人盡他天賦之所能,干出最高檔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達到最高的效率”[11]。泰羅認為,生產效率的巨大增長是文明國家與不文明國家的區別,是人類社會巨大進步的標志。正是由于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產品的日益豐富,才使得今天的勞動人民生活得幾乎同200年前的國王一樣好。因此,任何一種阻礙勞動效率提高的行為,都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是對人民幸福生活權利的一種剝奪。提高勞動效率對勞資雙方都有利,它可以增大盈余,保證雙方最大限度的富裕”。因此,他千方百計地提高勞動效率。他的管理思想的實踐性、科學性、規范性和協調性,都是為效率性服務的。他認為提高效率的前提是勞資雙方的親密合作,有效途徑就是把科學研究和知識引入管理實踐,在各方面的工作中,用科學的方法代替經驗的方法。他的計件工資制,各種管理原則和規范,他所設計的職能組織結構,他所進行的科學研究和實驗,他的各種發明,無一不是提高效率的具體措施。在他看來,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提高效率。整個工業史就是一部效率史,任何提高效率的措施,無論遇到多大阻力,最終都會勝利。他堅信:科學管理是一種有效提高工人勞動效率的手段……無論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人,有哪個階級的人,采取什么方法來反對,科學管理總還是要勝利的。我認為科學管理是正確的。如果它是正確的話,如果科學管理能使工人不用增加勞動而能增加工效的話,那么,科學管理就一定會勝利。”[12]
科學管理的確勝利了。它運用于企業管理中,使得許多企業生產效率成倍提高。它的許多效率措施至今還被人們廣泛使用。泰羅靠科學的方法在不增加工人勞動的情況下提高工效的觀點,突破了前人只能靠提高勞動強度和延長勞動時間來提高效率的思維界限,使資本主義的生產和財富飛速增長。德魯克在《新現實》中稱贊道:泰羅表明:增加生產的真正潛力在于‘更聰明’地工作。他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產量,而且使增加工人工資的同時降低產品價格和增加對產品的要求成為可能。(事實上,泰羅要求工廠主必須大幅度提高工資,有時甚至高達3倍,否則,他拒絕提供幫助)……由于有了泰羅,就業的藍領工人的人數越多,在收入和生活水準上‘中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人數也越多。”當然,德魯克的話帶有很大的片面性。資本主義國家工人處境的改善絕不僅僅是泰羅的功勞,工人的斗爭是其主要原因。但德魯克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泰羅管理思想在提高生產效率,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
泰羅科學管理揭開了幾千年來罩在管理上的“神秘”的面紗,譜寫了管理理論和實踐史上新的一頁,成為人類管理思想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人們把泰羅所處的時代稱為泰羅時代”,把他的管理理論稱為“泰羅制”。雖然他已作古近百年,但他的科學管理思想對于經濟比較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的國家,仍然有著現實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我國現在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從50年代中期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到現在,經過40多年特別是近20年的發展,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項事業有了很大進步。然而總的來說,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尤其是企業普遍存在管理混亂效率低的現象。因此,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圍繞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這個根本任務,要做許多工作,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認真吸收和借鑒包括泰羅科學管理思想在內的西方管理思想,不斷加強和改善我們的企業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鄧小平在南巡講話時特別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13]借鑒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必須做到五個結合”。
第一,學習借鑒與革新創造相結合。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并非泰羅的獨創,而是學習借鑒前人的管理思想并在實踐中改革創新的結果。正如美國管理學家厄威克所說:泰羅所做的工作并不是發明某種全新的東西,而是把整個19世紀在英美兩國產生、發展起來的東西加以綜合而形成一整套思想,他使一系列無條理的首創事物和實驗,有了一個哲學體系,稱之為科學管理。”[14]學習借鑒并在實踐中革新創造,是泰羅的成功經驗,也是世界各國企業管理的經驗之談。二戰后,日本能在短短幾十年內迅速發展起來,甚至超越美國,就在于它能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在學習美國包括泰羅制在內的管理思想和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的質量管理模式、團隊管理方法。美國在近幾年能再度躍居世界經濟霸主地位也在于它在學習日本、歐洲經驗的基礎上,在實踐中創造了重構組織”這一管理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許多企業以極大熱情學習借鑒了泰羅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在管理實踐中普遍加強了定額定員管理、標準化管理、成本管理、人員培訓、現場管理,建立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廠的軌道,收到了顯著成效。如邯鋼的模擬成本一票否決,擇優上崗,選優操作,工資、獎金與業績掛鉤等,豚化”的百分計獎,定崗位定工資以及健全的制度和標準,邯羽的秒管理工作法”,等等,都可以說是在學習泰羅制基礎上的創新。
堅持學習借鑒與創造革新相結合必須注意避免兩種錯誤傾向。一是“全面移植”,照抄照搬。泰羅科學管理思想,雖然反映了人類管理實踐中的一些普遍規律,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但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實踐條件,不同國家有不同歷史文化傳統。我們今天所處環境與泰羅時代相去甚遠,不可能完全照搬。況且,泰羅也一貫認為沒有適用于一切情況的固定的管理模式,理論必須隨實踐發展而不斷創新。照抄別人,不知創新,只能永遠落后。二是好高務遠,追趕新潮。有人認為泰羅管理思想產生于規模經濟時代,現在已經是信息時代了。我們應該學習更先進的更好的文化管理”,而不應再炒“泰羅制”的陳飯。其實,任何管理理論都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都是適應一定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其本身并無優劣之分,關鍵要看它是否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是否能更好地促進當時經濟的發展。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雖然產生于近百年前的管理實踐,但它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不經過科學管理的洗禮,任何先進的管理方法都無法真正得到切實貫徹和運用。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成功企業的經驗中,我們都能找到泰羅制的影子。即使當前所流行的文化管理”,也是在泰羅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在各種管理規范已經健全,社會生產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職工素質較好,且精神需求超過了物質需求的狀況下實施的。我國現階段除少數先進的企業外,大部分企業都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連管理的基礎都沒有打好,普遍處于經驗管理階段,盲目追趕時髦,必然適得其反。何況,即使實施文化管理”也需要有科學的制度和規范作保證,也不能完全拋開科學管理。
總之,對于泰羅的科學管理思想也和對其他任何外來理論一樣,必須堅持學習借鑒與革新創造相結合。堅持拿來”消化吸收與實踐總結創新相結合,邊學習,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管理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