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法制教育分析論文
時間:2022-08-13 02:45:00
導語:學校法制教育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校法制教育所具有的弘揚法治精神、培養法治人才以及預防與減少違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但是,當前學校法制教育仍然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難有實效。學校教育要適應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就必須從學校教育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都高度重視法制教育,包括完善素質教育理論,強化法律素質;建立科學的學校法制教育課程體系;努力探索學校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營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園環境。
關鍵詞:法制教育;法治;法律素質;依法治校
現代學校教育是一個復雜而又開放的社會系統。作為這一系統基本要素的教育內容,會隨著社會發展進步和社會成員素質提高而不斷地吐故納新,保守的、甚至反動的教育內容將逐漸地排除出系統之外,科學的、進步的教育內容又會被系統主動吸收。1999年3月,“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治國方略正式寫進現行憲法,法制教育作為實現這一治國方略的重要途徑而被吸納到現代學校教育系統當中,成為現代學校教育內容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法制教育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地位
法制教育在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是由現代學校法制教育的功能決定的。我們認為,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對建立法治國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養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是弘揚法治精神,徹底摒棄“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徑。法治精神是指尊崇法律、維護法律的勇氣和毅力。“假定人人都有這種勇氣和毅力,經過相當時間,便可形成一種風氣。風行既久,便會變成習慣。這種習慣一日不形成,法治之實現便一日靠不住,真正的法治是把這種習慣作為條件的”(蔡樞衡)。法治精神是推動法治化進程的源動力,是一種可以沉積的民族文化。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專制傳統,卻沒有民主法治的文化遺產,從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演繹下來的中國現代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重人治輕法治的封建殘余,如果再不強化法制教育,法治精神就無從談起,法治國家就難以實現。現代學校教育的系統性、有組織性、規模性和科學性等顯著特點,使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在培養受教育者的法治精神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過學校法制教育,向社會輸送一批又一批具有法治精神的社會成員,就能使整個社會逐漸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環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為最終實現法治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
其次,現代學校法制教育為國家造就合格的法律操作者和守法公民。法治國家是法律主治而不是權力主治的國家,是法律操作者主導而不是行政官僚主導的國家。西方社會幾百年的法治實踐經驗和現代中國二十多年的現代法治建設歷程表明,法治需要執法公仆,需要護法忠臣,需要弘法良才,“必須造就一大批合格的法官、檢察官和律師。”而所有這些法律人才的搖籃就在學校,根本途徑就是學校的法制教育(包括法律教育)。同時,開展法制教育,使社會成員在學法、懂法的基礎上,運用法律武器,參與國家和社會管理,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勇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自覺維護法律尊嚴,這是實現法治國家的基礎性工程。盡管自1986年開始的三次全國性的普法宣傳和正在進行的“四五”普法已經取得明顯成效,但最富有實效的途徑仍然是學校的法制教育,無論從“英才教育”意義上,還是從“普及教育”意義上,唯有學校法制教育才能持久而有效地擔當起培養“法治英才”與“法治公民”這一歷史使命。
第三,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學生知法、守法,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徑。青少年犯罪是我國當前最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從數量上看,青少年作案成員占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員的比例逐年增長,在九十年代一個時期以來曾經高達73%。他們以“財”、“色”、“霸”為作案目的,以暴力型、故意型、團伙型為主要方式,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同時,犯罪趨于低齡化,在校學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數的比例大有增長之勢,同志在2000年初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所舉的幾個實例,更讓我們對在校學生的法律素質充滿憂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社會變革的原因固然有之,但更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我國學校多年來忽視甚至放棄法制教育的結果。“加強法制重要的是要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鄧小平同志的講話指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指明了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徑,也就是加強教育,尤其是學校法制教育。因此,只有加強學校法制教育,利用學校優勢,根據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的放矢地施加法制影響,使青少年學生知法懂法,增強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從而有效地扼制青少年犯罪。這也是現代學校對建設法治國家和維護社會穩定應盡的法律責任。
二、當前學校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
在現代法治社會中,是否具備法律素質,有無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是衡量個體社會化程度的一項基本標準。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個體受教育年限的逐漸增長,學校已成為個體社會化必經環節。法制教育應當成為現代學校教育的一個重點,強化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提高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實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當前學校法制教育現狀與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是不相適應的,它直接影響了中國法治化進程。
1.把法制教育作為學校德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除大學有專門的法律教材外,各級各類學校的法制教育內容不僅少得可憐,而且全部散見于德育類教材中,作為學校德育內容的一個相對次要的組成部分,不系統、不全面、無規律,缺乏內在連續性。孰不知,“道德人”與“法律人”盡管有著密切的聯系,但本質上是有區別的,有道德的人會因為不懂法而觸犯法律,而不道德的人卻會因為了解法律而不敢犯法。鄧小平同志在講到“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人才時,也是把有道德和有紀律(合理理解就是有法紀)并提的,而且特別強調紀律的重要性,絲毫沒有把紀律納入道德范疇之意。同時,德育概念本身也沒有包括法制教育,學校德育廣義理解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狹義理解僅指品德教育。政治教育主要指政治立場、觀點、態度以及政治鑒別力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教育僅指人生觀和世界觀教育,而品德教育旨在培養教育者良好的道德品質。德育的三大組成部分本身并不涵蓋法制教育內容。另外,比較美國、德國與瑞士等國的學校教育,盡管也強調道德或宗教教育,但法制教育卻是這些國家學校教育的傳統,它與道德或宗教教育無論從教材編寫、專業設置還是教師配備上都有區別。可見,把學校法制教育內容變相為德育內容,這種做法從理論上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同樣,在學校教育實踐中,德育實踐本身就在以分數和升學率為杠桿、以智育為中心的教育體制面前毫無地位可言,再把法制教育納入德育范疇,無疑于徹底否定了法制教育的重要地位。
2.把法律素質排除在素質教育內容之外。法律素質是指個體通過法制環境影響和法制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并按照法律要求自覺地規范自己行為的內在穩定的特征和傾向。如前所述,在法律已經遍布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今天,法律素質已成為個體社會化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然而,一直以來我國素質教育理論研究中,法律素質的理論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即沒有明確提出“法律素質”概念,也沒有對法律素質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培養受教育者法律素質的途徑和方法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當前的學校素質教育也沒有突破傳統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認識上只承認“法律意識”或“法制觀念”的存在,在實踐中忽視甚至放棄對學生的法律素質培養。熟不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政治理想。教育在一定意義上講是為政治服務的,當今大力倡導的素質教育同樣要為實現政治理想服務,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強大推進器,這種作用的集中表現就是培養法律職業群體和包括法律素質在內的綜合素質人才。如果素質教育理論仍然停留在原來的水平,無視法律素質的存在,不重視法律素質的研究,學校教育實踐仍然沿用原來的人才培養模式,不加強法律素質教育,就必然影響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進程。
3.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識教學。法制教育是指通過學校的各種教育形式,使學生知法、守法并學會用法,培養和提高法律素質,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護法習慣,自覺樹立法律權威。當前學校法制教育實踐,絕大多數僅僅停留在“知法”這一層次上,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為習慣的培養。當然,法律知識教學是法制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但兩者有著重要區別,法律知識教學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者并不一定是守法者,知法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護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歸宿。現在知法犯法青少年大有人在,有兩點可以說明,一是模仿犯罪,不少青少年模仿影視小說中罪犯的犯罪方法和手段實施犯罪;二是反偵查,比如作案時帶手套,偽造證件,破壞現場等等。所以,把傳統學校德育中的法律知識教學轉變為法律素質養成已是現代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
三、現代學校法制教育構建
法制教育在建設法治國家進程中的重大功用與現代學校教育忽視法制教育、不重視法律素質培養的現實形成了鮮明對比。教育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民主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理所當然地要為民主法制建設服務,培養大批的民主法治人才和守法護法公民。現代學校教育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改革那些與民主法制建設不相適應的教育教學體制,把法制教育擺在應有的地位并真正落到實處。我們認為,當前加強法制教育,培養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法律素質必須著手以下幾方面的構建。
(一)完善素質教育理論,把法律素質作為重要的素質教育內容加以研究。九十年代初期,國家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大力倡導“改革人才教育模式,由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在全國形成了“素質教育”的理論研究高潮。從實質意義上講,素質教育應該認為是對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教育”的進一步詮釋和具體化,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培養和發展所有學生的各種素質,而“全面發展教育”是它的基本實現途徑。傳統學校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和體育是素質教育的幾個重要途徑,但決不是全部途徑,80年代教育改革增加了美育和勞動教育,九十年代又大力推行心理教育。素質教育的途徑隨著社會進步以及科技文化和教育事業本身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完善,九十年代末期“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提出,又為學校素質教育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途徑,那就是法律素質教育,這是社會、教育和人的發展的共同要求和必然選擇。加強法律素質方面的理論研究,明確法律素質在個體綜合素質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法律素質的基本內含、層次和養成規律,對完善素質教育理論具有重要意義。
(二)建立科學的法制教育課程體系,使學生從小學到大學都能夠接受到系統的法制教育。法制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沒有地位,得不到應有重視,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沒有法制教育課程,沒有相應的教學計劃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無的“軟任務”。比如,許多學校僅僅是每一學期或學年請校外的“法制輔導員”舉辦一至二次法制講座。其實,法制教育與其它學科教育一樣,具有自身的認知規律和結構體系,沒有相應的課程就難有法制教育實效。因此,教育決策部門應當及時修改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建立法制教育課程體系,讓法制教育作為一個重要學科納入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當中,使法制教育在學年編制、課時分配、學周安排和教材編寫等方面都加以明確,把“軟任務”變成“硬任務”。這不僅是法制教育地位使然,也是課程現代化的一個客觀要求。同時,要加快法制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法學院校開設一定比重的教育學科,在師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課程,從而使法律專業人員能夠有機會進入教師隊伍,使師資隊伍具有相應的法律素質,最終使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智力資源保證。
(三)努力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實效。法制教育與學校德育一樣,不能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和概念的掌握,而應把重心放在素質的提高上,養成較強的法制觀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行為習慣。為此,在認真完成正規法制教育課程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需要努力探尋其他富有實效的途徑和方法。我們通過對多所中小學校法制教育的調查和思考,認為法制教育活動應該可以是豐富多彩和富有成效的,除了正規課程教學外,還可以包括:1.利用學校部分教師和校外司法專業人員的法律智力資源,開展“周末法制教育系列講座”,制定計劃并嚴格執行;2.幫助學生建立法律協會,進行有關法制方面的學習討論和實踐;3.組織青少年學生旁聽各類案件的審理,切身感受違法與制裁、犯罪與刑罰的必然聯系;4.在法官和檢察官的協助指導下開展模擬法庭活動,通過實踐提高素質;等等。形式多樣的法制教育豐富了校園生活,減少了違法違紀行為,對建設良好校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四)實行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努力建設良好的法制教育校園環境。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國方略的一種生動體現,同時也是學校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實行依法治校,健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按章辦事,就能在校園內形成講求民主、積極參與學校管理、自覺維護校規校紀的良好氛圍,這是一種強大的隱性課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體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不知不覺地養成認真學法、自覺守法、善于用法、勇于護法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終實現代學校法制教育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田克勤:《鄧小平理論概論》,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程燎原:《從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葉瀾:《教育概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教育部:《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
[5]童星:《當代中國社會問題研究》,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處版;
[6]趙洪海:《中小學素質教育論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舒達,蔣長好:《素質教育全書》,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版;
[8]陳本亮等:《法制在學校》,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楊安定等:《中小學生傷亡事故案例》,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上一篇:協會組織法律問題分析論文
- 下一篇:依法治教有關法律問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