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中學科學課堂導入激趣

時間:2022-04-21 11:22:00

導語:巧用中學科學課堂導入激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巧用中學科學課堂導入激趣

摘要: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源于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學習動機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是求知興趣。學生只有對學習有了特別的興趣,才能持久地、深入地去探索、研究,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有所作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顯得尤為重要。導入是教師在進入新課教學時,運用建立問題情境的方式,根據教學的特點進行創造性設計和靈活運用,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啟開思維的門扉,讓學生在情趣盎然中進入對新知識的求索過程,做到“一石激起千層浪”。

關鍵詞:導入;興趣;問題情境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楊振寧也說過:真正成功的秘訣是興趣。學生只有對科學感興趣,才會想學好科學。因此,激發學習興趣對于一堂課的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高爾基說:“開頭是最困難的,好像音樂里的定調一樣,往往要費很長時間找到它?!?。導入即一堂課的開始,心理學研究表明:精彩而藝術的導入,往往給學生帶來新異親切的感受,不僅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迅速由抑制轉為興奮,激活學生的“動情點”,而且還會讓學生把學習當作一種自我需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自然地進入學習新知識的情境。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每節課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茖W課的導入方式很多,現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來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精心設計實驗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導入新課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會使學生產生“好奇”,好奇心會使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初中生習慣形象思維,而抽象思維能力較差,老師對科學現象最生動、最清楚的描述,也代替不了學生對實驗現象的直觀觀察。教學演示可信度高,可見度大,直觀性強,趣味性濃,常常是引發學生學習的興奮劑。

例如:在講授九年級上“動能和勢能轉化”時,教師可把書中的單擺實驗改為“鐵球碰鼻”的演示:將一個鐵球懸掛在教室天花板上,將它拉至偏離豎直位置,讓鐵球剛好碰到自己的鼻子,在學生目不轉睛時,把鐵球放開,鐵球開始運動,下面的學生為老師捏了一把汗,不知老師能否避免這一“劫難”。然而老師卻穩如泰山的站著一動不動,鐵球擺回來時并沒有碰到老師的鼻子,這一場面吸引了學生,對這樣的情境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情不自禁的思考其中的奧秘,從而為講授機械能守恒定律做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例如:在教學七年級下“慣性及其應用”時,教師可以握著一個盛滿水的玻璃杯,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當水杯突然向左運動時,水向什么方向溢出?當水杯突然停住時,水又向什么方向溢出?學生將上述現象觀察清楚之后,將水杯放在講桌上,用硬塑料片蓋住杯口,杯口的塑料片上放一個雞蛋,提示學生注意觀察:當用木棒打擊塑料片時,產生什么現象?裝置很簡單,學生卻覺得很新鮮,好奇的目光緊緊盯著雞蛋。這時老師舉起木棒向塑料片打去,“啪”的一聲,塑料片飛離了杯口。同時“?!钡囊宦暎u蛋落入了杯中,頓時,學生們都興奮起來,忙問:“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在有驚無險中成功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討的濃厚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輕松的引入新課。

例如:在七年級下“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學生對其沒有感性認識,凸透鏡成像規律又是整個初中科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因此,如何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有感性認識,把學習興趣放到課堂上來,就顯得特別重要。所以,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動手實驗,把凸透鏡對準近處書本上的字和遠處的窗戶、房屋,問他們發現了什么?當倒立縮小的窗戶、房屋,正立放大的字出現在面前時,學生們開始興奮了,許多問題很自然地就從他們的嘴里提出來了:怎么會有像的呢?怎么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呢?怎么一會兒倒立,一會兒正立呢?我趁機就提出了今天的課題: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其中的成像規律呢?整個一堂課的重點教學也就在同學們最興奮的時刻開始了。

用實驗導入新課達到的效果,無論多么美妙的語言都是替代不了的??茖W教師應抓住實驗這一其他學科不具有的優勢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奮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果要達到創設情景和引入新課的目的,應精心設計一些新穎、奇特、驚險的實驗,才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二、通過有趣故事來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導入新課。

初中生愛聽故事,抓住初中生的這個心理特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通過運用科學史料性的故事,提出與本課內容有關的問題導入新課??茖W上有很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和傳說,情節動人,妙趣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夠說明科學發展之路的崎嶇不平,還能折射出科學家的獻身精神.這一切都能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好科學知識,發展自己創造才能的強烈欲望。在教學中適當引入一些科學小故事,對設疑、激發興趣可起到推波助瀾的效果,能較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最佳狀態進入新課題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環境的污染及防治”時,一上課,老師第一句話“今天先講個故事”,全班鴉雀無聲?!坝袀€地方種植水稻,大米的質量很好,就是產量不高。后來不知道什么原因,水稻越長越好,產量也有所增加,當地的人都很高興。但是,從1955年開始,這個地方突然出現了一種奇怪的病,病人起初腰疼、關節疼,不久就全身疼痛,連呼吸、吃飯都得忍受巨大的痛苦??膳碌氖牵械娜嗽介L越矮,僅1963-1977年就死了不少人。這是什么病呢?后來找到了原因,抓住了罪魁禍首(學生急切想知道)。原來,在這地方一條河的上游建了一座煉鋅廠,工廠廢水中含鎘。工廠的廢水流進河流,用這種水澆灌稻田,大米就含鎘,人們長期食用鎘米,就出現了上面的悲劇?!苯蹼x奇的故事,使學生驚訝不已,巨大的疑問,激發著他們的求知欲,課堂教學的“黃金時刻”來到了?!氨Wo環境多么重要呀!”故事起到了牽線搭橋的作用,學生們在說笑議論中受到了教育。

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下“二氧化碳的性質”時,先講述狗死洞的故事:在法國阿爾卑斯山下有個山洞,有一天,三個探險者帶著幾條狗進洞探險,走著走著,幾條狗便癱倒在地,四肢抽搐,相繼死去,可奇怪的是人卻安然無恙。消息傳開,許多好奇者蜂擁而至,屢次試驗結果都相同,為此,人們稱之為“魔洞”?!澳Ф础本烤褂惺裁疵孛苣??學生們分別議論紛紛,討論后指出都是二氧化碳惹的禍,那么二氧化碳有哪些重要性質呢?同學們都迫切想知道答案,產生了探究欲望,也就自然導入所學課題。

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下“摩擦的利和弊”時,為了引起本節內容的興趣,用以下故事來引出課題:在儒勒?凡爾納寫的一本小說中,描寫了一位名叫馬蒂夫的大力士,他力大如虎。有一次,眼看一條剛從船塢滑下水的大船“特拉波科羅”號將和一艘快艇相撞,岸上的人正束手無策,只見馬蒂夫一個箭步跨到大船跟前……。聽到這時,教師稍作停頓。于是學生在心理上急切希望知道究竟,這樣使學生產生了渴望學習的愿望,掌握學習主動權,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在講授九年級上“熱傳遞”時,教師可先介紹“煤炭救命”的真實故事:1903年,在南極探險的“高斯”號輪船被茫茫的冰層封住了歸路,船員們想了很多辦法,挖、炸、鋸、砍,冰層巍然不動,一切“武力”解決辦法都無濟于事。最后有個學者建議,把船上的煤屑、黑灰都鋪在冰層上,奇跡出現了,冰開始融化,航線得以開通。為什么煤灰能夠使輪船擺脫困境而挽救船員們的生命呢?大家聽了這節課后,就一切都明白了。

講傳說、聽故事是初中學生大都喜聞樂道的。上課伊始,一個動人的故事,一則美麗的傳說,會使他們很快安靜下來,教師就可以把握住這有利時機,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換到有意注意上來,達到導入新課的目的。但是必須要使故事傳說的內容能自然地和講課內容聯系在一起,如果所講的故事應該擷取其精華,而且又有些離奇,才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三、設置懸念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導入新課。

中學生正處在生理發展的特殊階段,自信心特別強,喜歡憑主觀臆斷下結論。但由于經歷少、認識淺,所下的結論往往是失真的,甚至是錯誤的,但當教師直接把正確的教給他們時,他們要產生懷疑心理,因此,當學生的思維處于矛盾狀態時,必然要想盡辦法擺脫矛盾,從矛盾中解放出來,于是產生了迫切解決思維矛盾的求知動力。為此,在教學中選擇與生活觀念相悖的典型事例,設置“陷阱”,讓學生碰碰釘子,迫使他們重新認識問題。利用這一點,我們可以創設一些與學生常規認識相反的科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七年級上“大氣壓強”時,教師拿著一只盛水的大試管,然后把稍小的試管套放在盛水的大試管中,問學生:當我把相互套放著的兩支試管同時倒轉過來,使其管口朝下,小試管會從大試管中掉下來嗎?學生異口同聲的一齊答:“一定會掉下來?!庇谑墙處煂⒛莾芍г嚬艿罐D過來之后,小試管不但沒有從大試管中掉下來,反而沿大試管壁上升了,即使豎直朝下抖動,小試管仍不會從大試管中掉下來。強烈的矛盾沖突,引爆了學生們紛紛追根問底,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學了“大氣壓強”之后就會明白了。

例如:講七年級下“時區和日界線”時,教師說:“今天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尋找大航海家麥哲倫丟掉的一天(引起興趣)。麥哲倫船隊完成第一次環球旅行后,回到西班牙,船員們驚奇地發現航海日記明明寫著這一天是1522年9月5日,而西班牙的日歷上卻是9月6日,這是怎么回事呢?(產生懸念)大家能不能幫忙把這天找回來呢?”講到這兒,同學們的興奮中心自然被吸引到這節難點內容上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向他們講授有關概念和換算,因勢利導,順水推舟,將學生思維推向高潮。

例如:學習九年級上“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時,老師先問“3.8瓦的燈泡亮還是1.5瓦的燈泡亮?”,學生齊聲回答“當然是3.8瓦的燈泡亮”。老師于是將“1.5V,1.5W”和“1.5V,3.8W”兩燈泡并聯接入3V的電源中,果然與學生的答案一致。

這時學生會興奮地叫起來,他們是對的,當然高興。接著老師又將兩燈泡串聯接入電路中時,1.5瓦的反而比3.8瓦的要亮得多。學生感到驚訝:“這是怎么回事?”。這一出乎意料的事實,要求學生們用嶄新的理論給以合乎情理的解決,迫使學生向知識的更深層次進軍。

驚奇、疑惑、矛盾是心理沖突的現象,亦是產生認知的沖突方式。這些心理沖突具有兩重性,既是認知的障礙,更是探索的新起點。亞里斯多德說過:“思維自疑和驚奇開始”。運用懸念導入技能,教師要問到點子上,抓住學生產生疑慮、困惑、矛盾時的契機,掀起思維沖突的狂瀾,同時設問要新穎,學生聞所未聞,始料不及的,才能造成懸念,學生就會激起求知欲望而“愿聞其詳”,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新課導入設計是課堂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第一環節,導人沒有固定的模式,也無所謂最好的模式,而這部分必須成為其他部分最自然、最恰當和最精彩的開端。特級教師于漪曾說“課文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的思想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背Q缘溃汉玫拈_始是成功的一半,必須聲聲擊到學生的心扉上,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產生智慧的火花,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來,使他們饒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情境中去,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科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朱清時主編2005年12月第3版浙江教育出版社

2、鐘精華《地理激趣教學之我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3、李明章《巧妙引入新課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中學物理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