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文化建設的誤區及對策

時間:2022-04-27 05:02:49

導語:學校文化建設的誤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文化建設的誤區及對策

當前,學校已進入到內涵發展模式階段,進一步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正是這一發展模式的必然要求。但從當前學校文化建設的現實看,還存在著諸多誤區,這些誤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文化的健康發展,有必要加以分析,以求得解困之道。

一、誤區

1.文化定位上隨意化

現在,許多校長在學校核心價值觀形成上不夠慎重,或憑據自己一己的教育理解,簡單化地確立學校的辦學理念并利用行政權力予以實施,或借鑒別校成功的模式而移植他校文化,或根據領導或專家的意見不加分析地予以全盤接受,凡此等等。另外,辦學特色選擇也明顯的帶有隨意化色彩。有些人提倡特色辦學,要辦“合格+特色”的學校,甚而至于“一校一特色”。為了這個特色,大家或挖空心思、或廣泛尋覓,往往急不可待之下只好饑不擇食,隨便弄點所謂的特色。

2.建設著力上片面化

學校在下大力氣進行的文化建設中存在片面化的現象,比如在物質和精神文化的維度上,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熱衷于大興土木,搞視覺沖擊,忽視教師人的因素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忽視教師積極性的提高。在學與教的維度上,重教而輕學,師德建設、師能提高抓得很緊,但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健全、良好學習態度養成、學習心理研究等方面卻重視不足。

3.建設主體上弱化

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是全體師生,但不少學校的文化建設過分借助于外力,還美其名曰“專業化”“追求品質”。學校的圖標設計、板報制作,要請專業人員和專門公司制作,功能室的設備安裝、辦公室和教室的布置、衛生的打掃都要搞“服務外包”。

4.建設速度上匆忙化

一些學校文化建設像家庭裝修,而且是一站式的裝修,一切搞定后入住,入住以后輕易不再改變。搞裝修就要一步到位,植小樹等不及長就直接買大樹,越大越好,結果許多大樹死了。

5.建設程度上過度化

有些校長要求“每一面墻都要說話”,樓梯的每級臺階都貼了名人格言,每一寸土地全部利用起來,每一根柱子都掛上學生作品。一步一景,亭榭、噴泉、雕塑、字畫,玲瑯滿目。真是滿眼風光,只是亂花已經迷人眼,過度的建設導致師生思考和活動空間受到擠壓。這種過度化還導致文化風格的雜亂,穿西服著布鞋的現象很多。校長們在外面考察歸來似乎深受啟發,于是甲校的色彩、乙校的造型,別人的形、自己的實,花花綠綠、雜七雜八,全然不顧風格的統一、形實的匹配。

6.建設成本上浪費化

現在仿佛是一個“不差錢的時代”,一些學校的文化投入驚人,凡事追求所謂的品位,講究豪華。請專家一定請頂級專家,搞硬件建設一定要最高標準。栽樹要名貴樹種,花草要奇花異草,購設備要最先進的,搞裝修要最豪華的。設計一個圖標竟要幾萬元,做一面文化墻花上百萬也不算多。真是只要最好的,不怕最貴的。

二、解徑

1.綜合考慮文化定位

學校文化不僅是學校的發展目的,也是學校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其發展理一六•二學校文化狀態是全體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學校發展水平的衡量標志。因此,學校文化的定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嚴肅、慎重和綜合考量。一般而言,學校文化定位主要體現為學校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和文化特色的選擇兩個方面。學校核心價值觀的確立是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實踐歸納動態平衡的結果,它是一所學校全體成員所公認的,在整個學校生活中成為主流的,占主導地位的最原始、最本位的價值觀念,它對學校全體成員的行為具有期待、要求和規范作用,是學校辦學目標實現程度的評價準則。正是在它的統領下,學校的文化各種構成才能夠有機地形成一個整體。對于歷史悠久,辦學文化積淀深厚的老牌名校來說,其核心價值觀早已凝練形成,要做的就是與時俱進,將其內涵與新時代的特點進行對接,將其表述的形式進行適合新時代的呈現。對于新建學校而言,必須在新建伊始就對學校核心價值觀進行頂層設計,以此對各項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規約其行為,這樣才能使學校進入有序發展的快車道。學校文化特色的選擇應基于學校各種具體因素進行綜合考量,學校的發展歸根到底是校本的發展,沒有一所學校能超越當地、當時、當人的具體條件限制。學校的辦學特色是學校具體的社區環境、學校因素和行政部門定位等多方面因素綜合形成的。學校都有其獨特的辦學資源,如能充分挖掘利用,則可形成獨具魅力的學校文化特色。例如,南京市天正小學就根據自己的校名,提煉出“童心即天,愛心至正”的教育理念、“敬天正人”的校訓、“天道酬勤,平心持正”的政風等學校文化內容,有力地推進了學校發展。學校文化的定位是學校應然的教育理想與實然的教育條件平衡的結果。一味地考慮現實的需要會陷入極端功利的泥沼,而簡單化地仰望理想星空則會在當下踏空摔跤,難以前行。

2.凸顯師生建設主體

學校文化是經過長期歷史積淀而形成的,是全校師生的教育實踐活動方式及其所創造的成果的總和。全體成員既是學校文化建設的主體,又是學校文化的承載者、體現者。無論學校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還是學校精神文化的凝練、制度文化的制定、行為文化的落實、物質文化的施工,都要由全體成員共同參與,或規劃制定、或建言獻策、或親自動手、或旁敲側擊、或批評指責,甚至全盤否定。參與方式可以是多樣的,觀點也可以是五花八門的,但絕不能剝奪大家的權力,僅由校長或少數人說了算。當然,學校全體成員的共同參與并不否認各個成員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差異。首先校長應站在全局的高度,負責學校文化的整體建構,重在對核心價值觀的確立、學校精神文化的凝練、制度文化的制定負責。教師的工作重心是教育學生,具體為管好班級、上好課。課程開發與實施,課堂教學變革提高學業質量,這些行動具體承載了學校的辦學理念、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構成了教師的行為文化風貌,至于學校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則可以在征求學校各方意見后交由專業的校外人員去施工落實。

3.豐富文化建設過程

有人認為,“學校文化建設”這一說法需要推敲,因為學校文化不是“建設”出來的,而是“生成”出來的。也有人認為,學校文化是通過設定一種追求的文化并最終轉化為學校文化實踐的過程。我認為,不管是自身生成的,還是人為追求的,學校文化的建設必然是一個合乎規律的循序漸進過程,任何速成行為都是揠苗助長,其結果只能是勞而無果。學校文化建設的目的不只是想得到某個結果、某種既定狀態,更是作為一種路徑和平臺,承載著學校全體成員不斷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行。全體成員在付出心血汗水的同時,自己也從中獲得身心的發展。學校文化的建設過程也是全體成員文化認同和內化的過程,師生建設學校文化,反過來學校文化又浸潤師生,兩者相互影響,這種相互影響實質就是一種教育力量。南京市天正小學的校風是“行止有章,思想無疆”,其形成的過程就經歷了提出、討論、詮釋、認同和明確的漸進過程。從課程的角度看,學校文化其實是一種隱性課程,以全方位浸透方式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課程改革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轉變“直奔結果”式,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獲得豐富的過程體驗,從而對學習產生良好的興趣。所以,學校的文化建設一定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參與。樹兒要慢慢成大,過于匆忙的文化建設往往因考慮不周可能速而不達,只能成為簡易品,缺少優秀的品質。

作者:王九紅 單位:南京市天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