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時間:2022-02-25 02:41:42
導語: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立雄安新區,同時強調了構建雄安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性。本文從政府與社會組織角度對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展開研究。
關鍵詞: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在黨的中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同時,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圍繞“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著力打造具有創新性的雄安新區。文化是創新的前提,人才來源于人民,為此構建“政府+社會組織力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以推動雄安新區這一歷史性工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腳步。
一、鼓勵社會組織協同治理
從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角度來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社會人員流動的加快使得人們的文化需求多樣且不斷變化,同時人們又要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供給,同時雄安新區承接北京部分首都功能,更需要緩解這一供需矛盾。(一)以社會組織供給為主體。擺脫往常城市公共文化的命令型生產,依靠以社會組織為主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特色,實現供給與服務需求的對接,緩解文化服務供給矛盾,提高公眾文化服務獲得感。通過社會組織資本的進入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多向互動模式的構建。(二)注重社會組織的廣泛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質量、高效率的實現需要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同時廣泛的參與主體可以反映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雄安新區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與人員的流動壯大了社會組織的力量。一方面,社會組織應涵蓋不同階層,如管理階層、工薪階層、個體經營階層等;另一方面,社會組織應涵蓋不同屬性組織,如政府引導型組織、社會自發型組織、基層黨組織等。(三)尊重不同社會組織成員的不同價值觀念。雄安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應尊重不同參與者的價值觀念,尊重不同人群的利益訴求。通過協調不同社會組織成員、尊重不同價值取向是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前提。(四)加強不同組織間的交流與聯系。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社會組織具有廣泛性,在整合資源的過程中加強不同組織的協作交流可以提高公共文化建設效率。積極引導和組織不同組織間的協商與合作,在組織溝通過程中相互加強組織認同感。充分集中民智,發揮各社會組織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對稱性。
二、堅持政府的主體作用
(一)合理吸納社會資本。優化整合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優勢,優劣互補、相互促進、相互交融,發展出具有雄安新區地域特色的文化體系。擴展資金來源支持,著力建設學校、圖書館、藝術館等,促進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二)發揮中央和地方的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中央政府承擔大部分財政支出,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財政補助。利用中央政府的財政優勢與地方政府的管理優勢建立激勵機制,借鑒德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優點,引入一個稅收收入的扣除額,用來保證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與持續性。(三)建立“軟文化”監測機制。建設有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是為了建設文化硬件設施,而是為了提高人們文化認同感與心理滿足感,這就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建立一種監測機制來進行考核,對所在不足對癥下藥。同時,促進人們文化需求與文化供給的有效對接。(四)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傳統文化發展體系,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目標,打造群眾文化活動的品牌。通過建設一批公共文化休閑設施,將白洋淀地區光榮革命傳統文化融入新區建設,號召人們發揚勤勞勇敢、敢作敢為的革命精神,使得優秀的革命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雄安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當地人民的創業精神,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傳統文化與公共設施的配套服務。(五)推進數字化文化設施建設。大數據、云服務等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已經廣泛被運用于各行各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也不例外,將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科技館和美術館數字化被納入規劃。加快政府公共基礎建設服務平臺,實現雄安新區“一卡通”全覆蓋。通過合理布局實體書店、24小時書屋、公共閱讀空間、自助圖書館等數字化公共服務措施,讓社會力量在“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新區建設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六)加快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社會進步的階梯,是經濟文化發展的關鍵。在雄安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人才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從專業的高校引進公共文化專業的優秀人才,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注入新鮮血液;其次,政府及相關文化部門加強人才教育培養工作,使得相關工作人員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工作有進一步的了解;這樣才能保證人才隊伍高效運行,避免人才流失,使得雄安新區的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工作有序、高效進行。
三、結語
未來,雄安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前景十分可觀。通過建立和完善以政府為主導、社會組織力量參與建設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將會帶動雄安新區形成功能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健全、互聯網治理模式下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關系。屆時,雄安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將成為中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成就,能為其他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樹立榜樣和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龍慧君.成都高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
[2]金棟昌.西安曲江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長安大學,2010.
作者:王珂 陳家琪 劉凱旋 李會娜 李國棟 單位:河北農業大學
- 上一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
- 下一篇:經濟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