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寔農本思想探究論文
時間:2022-05-29 05:25:00
導語:崔寔農本思想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漢末亂世——崔寔農本思想產生的特殊背景;土地問題—崔寔農本思想的實質所在;農業生產—崔寔農本思想的核心內容;“以農為本”——崔寔農本思想的精神內核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東漢末期興起了社會批判思潮,崔寔的農本思想是其中之一、中國古代的農業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土地問題、實行發展經濟和寬商政策,官僚地主兼營商業、均田制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崔寔提出、中國古代農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即農業生產問題、崔寔是個例外,他對農業本身進行了很深的研究、各個節氣中都制定了詳細的農業生產規劃、崔寔的農本思想表現出的不僅體現在他對土地和農業生產等問題的關注上等,具體請詳見。
東漢末期興起了社會批判思潮,崔寔的農本思想是其中之一,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中國思想史上意義重大。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對其進行論述。
一、漢末亂世——崔寔農本思想產生的特殊背景
崔寔,字子真,名臺,字元始,幽州涿郡安平人(今河北涿州,高碑店交界)。大約生于東漢和帝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左右。歷經殤帝、安帝、順帝、沖帝、質帝、桓帝、至靈帝建寧三年(公元170年)病卒。崔寔是東漢末期著名思想家、著論家、農業經濟學家、東漢社會批判思潮代表人物。崔寔成年走向社會的時候,順帝、桓帝之時,東漢王朝已進入了末世。崔寔在其著作《政論》中對當時的形式做了分析。他指出:自漢興以來,三百五十余歲矣。政令垢翫,上下怠懈,風俗颩敝,人庶巧偽,百姓器然,咸復思中興救矣。
二、土地問題—崔寔農本思想的實質所在
中國古代的農業問題,從根本上說是土地問題,農民的生命維系在土地之上。到了漢武帝時期,地主勢力很強大了,漢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地主進行打擊,將兼并土地勢頭壓了下去。但到了昭宣之后,實行發展經濟和寬商政策,官僚地主兼營商業,商人投靠官僚地主,便出現了官僚、地主、商人三位一體的第二次土地兼并潮。到了光武中興時期,劉秀認識到土地兼并的危害,對癥下藥。采取度田,即清丈土地,但最后不了了之,劉秀不愿意蹈王莽失敗的覆轍,這樣便出現了第三次土地兼并高潮。這樣,到崔寔生活的順桓時期,大量土地就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后漢書》中記載了外戚兼并土地的情況,外戚將首都地區的大量土地據為己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從耕地被開發成狩獵場、林苑,造成了許多農民沒有土地,即使有些農民有土地,但因數量太少,也很難維持生活。針對如此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崔寔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他在《政論》中這樣寫到:昔者圣王立井田之制,分口耕耦地,各相副適,使人饑飽不偏,勞逸齊均,富者不足僭差,貧者不足企慕。從表面看,崔寔是想恢復上古時期的井田制,通過這種改革來解決農村土地兼并問題和農民生活的溫飽問題。但實質不是。崔寔在《政論》中提到的"井田之制"是名義上的井田制,實質是國家按照人口來重劃土地,是人地相適的均田制,并非按貴族等級劃分的井田制。土地不再分"公田"和"私田"。均田制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崔寔提出。后代的北魏、北齊、北周、隋唐也都實行過均田,但跟崔寔提出的均田并不一樣,后代的均田均在因戰亂而荒蕪的土地實行,對地主原占有的土地并不進行重新分配。崔寔提出設想把地主的一部分土地進行分配,實現一定程度的均富。這個想法很好,反映了崔寔關心農民、重農愛農的農本思想。
三、農業生產—崔寔農本思想的核心內容
中國古代農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即農業生產問題。崔寔的農本思想所關心的除土地外就是農業生產了。崔寔對于農業很有研究,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大多重農,但把農業當作一門學問來進行研究的很少,而崔寔是個例外,他對農業本身進行了很深的研究,并寫出了《四民月令》這部農學著作,《四民月令》不光對中原和北方的農業經驗進行了總結,而且記述了一種農業生產模式,按照一年的節氣周期變化規律安排農業生產,類似于今天常提的農業產業化,崔寔的《四民月令》還勾畫了一幅農民四季生產、生活的藍圖。《四民月令》中還描述了農民應如何最佳利用土地,以提高糧食生產,以最小投入換取最大產出。崔寔的《四民月令》還很注重不同農作物與經濟作物的搭配種植,比如《四民月令》中記載:"立夏后,蠶大食,可種生姜。取鲖魚作醬。蠶入簇,時雨降,可種黍禾,謂之上時。及大小豆、胡麻"。這明顯涉及農產品的多種經營,不僅涉及到黍禾、大小豆等傳統農產品,也涉及到胡麻等經濟作物,還涉及發展副業。這即是今天大農業的前身。崔寔在各個節氣中都制定了詳細的農業生產規劃,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土地,如何充分利用農閑時間發展副業。類似這樣的有很多崔寔關于農業生產的構想很現時也很可行。
四、“以農為本”——崔寔農本思想的精神內核
崔寔的農本思想表現出的不僅體現在他對土地和農業生產等問題的關注上,也體現在他對農民的終極關懷上,崔寔在《四民月令》中提出了對農民進行農閑教育,這在等級分明的封建社會太不易了。比如在十二月要:去豬盍骨及臈時祠祀炙箑,東門桀白雞頭,求牛膽。這同當時社會上士大夫鄙視農民的風氣相比,有本質的不同,崔寔提出這些不是單純為維護統治而提出,而是真心關心農民,以農為本,愛農重農。
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以農為本就是以民為本,以民為本就是以人為本。如今中國已經加入WTO,中國農業也面臨越來越嚴重的竟爭。農業是需要國家重點保護的產業。我國更是如此,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有6億多人從事農業,農業的比重很大,這就需要國家要重農愛農,但愿崔寔的農本思想能給我們以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王先謙集解《后漢書集解》(1915),臺北,藝文印書館再版
2、漆俠等《秦漢農民戰爭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
3、石聲漢《四民月令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 上一篇:公司領導干部新春賀詞
- 下一篇:預算外資金管理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