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發展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

時間:2022-04-06 11:43:00

導語:“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發展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兩制”科學構想發展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

【關鍵詞】“一國兩制”/根本利益/民主/正確處理

onecountry,twosystems/fundamentalinterests/democracy/handlingcorrectly

【正文】

[中圖分類號]A84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7623(1999)05-0011-05

1957年2月,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講話一開始就強調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1]。圍繞這一中心,講話主要闡述了以下觀點: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在社會主義社會中還存在著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是在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處理不同性質的矛盾等。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期,“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堅持并發展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

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明確指出:“人民這個概念,在不同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1]這就告訴我們,人民是個歷史的范疇,它的內容要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中共領導下,結成了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包括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階級、階層在內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這一勝利是建立在反帝反封建基礎之上的,是民主主義性質的聯盟。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是過渡時期的主要矛盾。考慮到民族資產階級的特性,我們黨把同民族資產階級的矛盾作為人民內部矛盾來處理,我們同民族資產階級的聯盟是建立在共同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共同完成生產資料和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之上的,是社會主義性質的聯盟。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們黨的工作重心便是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指出:“在現階段,在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疇。”[1]這個科學劃分,正確地反映了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有利于調動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鞏固和完善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

當歷史進入80年代,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鄧小平在科學分析國際形勢的基礎上得出結論:“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性的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是發展問題。”[2]這一時代主題的論述,為我國科學地制定新的國際發展戰略提供了理論依據。為此,我們必須順應這個時代主題,制定以發展生產力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戰略。然而,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不同制度的意識形態之間的對立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如何處理這種矛盾和對立呢?鄧小平應用辯證唯物主義基本規律,繼承和發展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創造性地提出:不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3],而且“用之于解決一個國家內部的問題,恐怕也是一個好辦法,根據中國自己的實踐,我們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中國的統一問題,這也是一種和平共處”[3],由此見得,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賦予人民這個概念以全新的內容,就其范圍和對象而言,已經大大超出了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時期統一戰線的界限。它是求愛國和擁護祖國統一之同,存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之異,把一切愛國者團結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建立在“一個國家”的基礎上,共同為全民族的振興而奮斗。這種聯盟是愛國主義性質的聯盟。鄧小平說:“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的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只要具備這些條件,不管他們相信資本主義,還是相信封建主義,甚至相信奴隸主義,都是愛國者。我們不要求他們都贊成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只要求他們愛祖國愛香港。”[4]顯而易見,“一國兩制”使愛國統一戰線的范圍空前廣泛,它不僅包括港、澳、臺地區的資產階級,還包括中共與臺灣現存多個政黨的合作,從而形成包括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廣泛政治聯盟。在這個新的政治聯盟的推動下,香港已順利回歸祖國,澳門回歸亦指日可待,臺灣問題終將得到和平解決,祖國統一大業終將實現。

“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發展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特別是豐富了關于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這一重要思想。

同志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的另一個基本觀點就是:明確指出人民內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礎上的矛盾,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各個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這一重要思想,正確地區分了矛盾的性質,并且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民族的根本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盡可能地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統一的任務至今尚未完成。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領導人心中的宏愿。早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臺灣同胞書》中就提出:“愛國一家”,“統一祖國人人有責”,“希望臺灣當局以民族利益為重”的號召。在實現包括港、澳、臺在內的祖國統一大業問題上,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正是從民族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的,具有鮮明的人民性和民族性特征。鄧小平多次談到,完成祖國統一事業是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實現國家統一是民族的愿望,只有用“‘一國兩制’和平的方式實現統一,才能對各方都有利”[5]。可見,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辦事,既是鄧小平的一貫思想,又是他“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立腳點。正因如此,我們黨又進一步提出,實現祖國統一之后,港澳臺地區的現行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的“三不變”原則。這是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既尊重事實,又考慮到各方面的利益,從而圓滿地解決了港澳問題,并繼續保持了香港回歸后的繁榮和穩定。

我們知道,處理好香港問題,不僅涉及到香港自身的繁榮能否保持和發展,而且關系到內地經濟能否繼續走向繁榮,關系到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格局。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也是世界的香港。我們采用“一國兩制”的辦法是英明的,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構成形式,符合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當前利益和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有利于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和港澳臺地區的特殊利益,并為解決國際爭端提供了光輝的范例。

為了切實維護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完全是建立在獨立自主、自尊、自強的民族精神上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鄧小平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與中國人之間的事情,堅決反對任何企圖通過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的圖謀和言行,反對任何外國勢力插手臺灣問題。他指出:“萬萬不可讓外國插手,那樣只能意味著中國還未獨立,后患無窮。”[6]他還指出,中國人有能力解決好自己的事,有能力管理自己的國家。“不要總以為只有外國人才能干得好,要相信我們中國人自己是能干好的”[7]。這充分表達了12億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動搖的堅定立場。

“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發展了關于“從國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

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學說中,還提出一個重要原則,這就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的原則。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適時、科學地界定人民的范圍,正確區分矛盾的性質,是解決矛盾的前提;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才能正確處理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以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同志指出:“用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8]關于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強調指出,一定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經過批評或斗爭使矛盾得以解決,在新的基礎上達到新的團結,即經過“團結——批評——團結”的過程;強調解決人民內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這些重要思想,既是對我黨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又是被歷史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結論。例如,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全面地考察了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領域中的具體矛盾,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方針政策。在國家經濟生活中,采取兼顧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的方針;在共產黨與派的關系上,實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在科學文化工作中實行“雙百”方針,等等。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且相對落后的國家里,無論是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如果不能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便不可能順利進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人民的范圍和對象擴大了,人民內部矛盾也增加了新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妥善地處理這些矛盾,尤其是無產階級與擁護祖國統一的資產階級的矛盾,是關系到祖國統一、富強的重大問題。根據新情況、新問題,鄧小平指出:“就香港來說,用社會主義方式去改變香港,就不是各方都接能受的。”同樣,用“所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是不現實的”[9]。只有以實現祖國統一為前提的“一國兩制”,才是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法。可見,“一國兩制”是在統一國家內,實行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和平共處。擁有12億的祖國內地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這是國家的主體,資本主義制度只限于在有2700多萬人口的港澳臺地區實行,既有明確的地域之分,又有明確的主體與非主體之別。在國家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允許一小部分地區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并不會影響和動搖國家的主體,相反,“更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10]。但是,強調社會主義制度的主體性,并不意味著短期內社會主義要取代非主體的港澳臺地區的資本主義,而是兩種制度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和平共處,互不傷害,“你不吃掉我,我不吃掉你”,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制度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共同為中華民族的騰飛做出貢獻。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用“一國兩制”方針來解決港澳臺問題,在統一國家內,兩種制度的和平共處,決不是玩弄手法,也決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而是長期不變的基本國策。這項基本國策已為我國憲法所確認。鄧小平和我國其他領導人也一再表示,這項基本國策50年不變,50年后也不會變,“我們講‘50年’不是隨隨便便、感情沖動而講的,是考慮到中國的現實和發展的需要”[10],這一莊嚴承諾先后寫進了中英、中萄兩國關于港澳問題的《聯合聲明》中。這兩項《聯合聲明》均在聯合國備了案,具有國際法律效力。至于將來整個中國是否要實行同一種社會制度,那要由中國人民,包括港澳臺人民自己選擇,正如鄧小平說的那樣,實行“一國兩制”之后,“留下來的問題就是和平競賽,讓人民去最終選擇。不是打仗的選擇,而是和平的選擇”[11]。

“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把關于“采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的原則運用于解決港澳臺問題的實踐中,從解決矛盾的方法上豐富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鄧小平“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繼承、發展并升華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學說。這不僅對香港、澳門問題的圓滿解決,推動臺灣回歸祖國起著巨大的作用,也必將對世界各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產生重大影響。

那么,“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為什么不可能由提出來呢?其原因除了香港回歸的時機尚不成熟外,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兩大陣營針鋒相對,焉能允許一國之內出現兩種對立制度并存的局面?另一方面,從國內情況看,從50年代后期開始,中共在指導思想上發生了“左”的錯誤,并把商品經濟視為與社會主義水火不容的資本主義專利品,最終導致了10年內亂。因此,在當時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激烈斗爭中,也不可能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之所以產生于80年代,是鄧小平順應世界政治潮流并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提出的偉大創舉。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國家擺脫了“左”傾思想的束縛,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短短幾年,中國的面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鄧小平說:“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提出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辦法來解決香港和臺灣問題。”[12]

社會主義在實踐中前進,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也將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一國兩制”的理論框架已經形成,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問題已經解決,“兩制”問題也得到法律的保證。但是,這些問題都還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特別是臺灣問題更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需要我們正確對待現存的各種矛盾,真正做到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收稿日期]1999—03—09

【責任編輯】劉成法

【參考文獻】

[1]著作選讀(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7.

[2][5][6][7]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5,59,31,60.

[3][4][9]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84,49,18.

[8]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286.

[10][12]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3,58.

[11]鄧小平談維護世界和平[J].liào@①望,1985,(5):9.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目右加僚的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