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拳作為文法的傳承呵護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8 09:28:00

導語:板凳拳作為文法的傳承呵護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板凳拳作為文法的傳承呵護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板凳拳;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國傳統武術

論文摘要:從民族傳統體育學的角度,對搜集的資料進行了認真的篩選、歸納、類比和分析,在初步查明板凳拳起源與傳承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影響板凳拳傳播的諸多因素,為板凳拳的未來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板凳拳是峨眉武術中的一種傳統武術套路。它是由操練者單手或雙手持凳,然后運用掛花、撞擊、扭凳等一系列動作組合而成。操練板凳拳,器械隨處可抓,功力隨時可發,其實用性非常強。拳言有云:“板凳勇猛勢無比,兵器叢中敢稱雄,軟硬家伙均不懼,就怕遭遇濕布龍。”所謂濕布龍,乃浸水之濕布帶也。因其能緊緊纏住凳身,使其威力不能施展而得名。盡管如此,但倉促之問又何能快速尋覓濕布帶以求破凳之法也。故此,板凳仍不失為一種防身之良器。如運用得法,一凳在手,往往數十人休想近身,常可化險為夷,故習武者不可不知,也不可不習也。一根板凳,一條漢子,人凳合一,以一當十。這就是在臥牛之地也能發揮出巨大威力的板凳拳。板凳拳既可防身,又可健體,至今已在咸豐流傳了數百年。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作為一項重要的國家文化政策和系統工程,近兩年來得到了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我們以往對民間傳統體育保護與弘揚的思路是:重比賽,輕民間;重靜態,輕動態。這種思路的問題在于,缺乏把民間拳種看作民間傳統藝術的一個活的有機體,而是將之從其賴以生存的社會生態及人文環境中抽取出來,離開了母體,彼孤零零地置于課堂中或比賽場上的“體育標本”,難有長久而壯實的生命力。相信對這些帶有規律性問題的認識,不僅對板凳拳的保護,對我們的民間體育乃至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都有參考價值。

本文將以貴州民間重要拳種之一的板凳拳為研究對象,把研究的焦點指向板凳拳的繼承及生存狀態,通過現時的調查,在對板凳拳的演變作縱向梳理的同時,對板凳拳的現狀進行多角度的比較、分析與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板凳拳的保護進行思考與展望。

一、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流傳于貴州省安龍縣興隆鎮打凼村布依族的板凳拳拳種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光盤、網站、數據庫、圖書館等,查閱體育領域中有關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成果或書籍以及民族傳統體育的研究成果或書籍。

2.訪談法

就板凳拳的歷史、技術體系、文化背景等問題,對民族傳統體育專家,安龍縣文化局、體育局的相關領導以及貴州省的土家漢子陳俊法板凳拳的傳承、演練者進行了訪談。

3.實地考察法

于2009年7~8月,多次親歷全國武術之鄉——貴州省安龍縣興隆鎮打凼村板凳拳集中表演的現場進行觀察并拍攝錄像,重點跟隨板凳拳的土家漢子陳俊法老師的訓練、表演現場,為本課題的研究取得第一手資料。

二、結果與分析

(一)有關國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政策

2003年,文化部、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通知》,標志著這項工程的正式啟動。2004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我國正式加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國家主席在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的賀詞中指出,“加強世界遺產保護已成為國際社會刻不容緩的任務。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崇高責任,也是實現人類文明延續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它們不僅是各國、各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非物質文化大多是由當地的傳統習俗演化而成的,因而也可被認為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民俗機制。它貫穿于社會生活,是當地特有文化存在的現實表征和傳承延續方式。人們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不僅使生活充滿生機和樂趣,更重要的是接受蘊含在這些習俗中的社會文化意識和影響生成人們文化心理上的認同。這些民俗機制是非物質文化所以長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板凳拳作為中國傳統武術拳種之一,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使得文化生存的環境遭到了破壞。正是這些沖擊使得許多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逐漸遠離我們的視線,久而久之也將在我們的記憶中淡化。這樣的一個結果便是生活的雷同化,喪失了民族的、地方的特色。造成這樣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民族記憶”的斷層或喪失。結合文化自身的特性以及社會發展的要求,非物質遺產保護面對這種急劇的文化異化,急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這些珍貴的遺產。

(二)板凳拳概述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之一。貴州省少數民族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絢麗多彩、特色鮮明的民族傳統體育,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體育文化。如布依族的“板凳拳”。

我國武林門派眾多。少林、武當、峨眉、南拳四大派及其諸多支派,猶如滿天繁星,形成了中國武術文化的大觀。據《中國武術史》記載,在中國武術中,僅拳種就有75種。

板凳拳是峨眉武術中的一種傳統武術套路。它是由操練者單手或雙手持凳,然后運用掛花、撞擊、扭凳等一系列動作組合而成。操練板凳拳,器械隨處可抓,功力隨時可發,其實用性非常強。現年36歲的土家漢子陳俊法家住咸豐縣尖山鄉小水坪村三組。早在28年前,當他還是一個8歲大的小娃娃時,他的爺爺陳博齋便開始手把手地教他操練板凳拳。歷經28年的錘煉,如今,陳俊法已成為咸豐地界上板凳拳的傳承者。陳氏家族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咸豐縣尖山鄉小水坪。小水坪位于鄂西南與渝東南交界處的深山溝里。這里地勢偏僻,山形險惡,溝谷幽深,歷史上曾經是個山大人稀、匪盜猖獗之地。陳氏家族為保全性命、財產,抗暴圖存,世代操練板凳拳。陳俊法操練板凳拳,得益于他爺爺陳博齋的精心傳授。他爺爺陳博齋操練板凳拳,得益于他祖祖陳再瑤的精心傳授。陳家的先人傳授武術從不保守,鄉鄰鄉親登門拜師,只要是品行端正者,不管姓啥名誰,一概接納。

陳家的木屋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200多年來,前前后后已有數百名土家、苗族漢子在這間堂屋里練成了板凳拳。過去,常有成群結隊的外來匪盜盜搶小水坪地盤上的大戶人家。但因懾于板凳拳的威力,匪盜們始終不敢竄人陳氏家族居住的院落為非作歹。即便是路過,也總是繞道而行。

板凳拳剛勁有力,步伐穩固,手法多變,共有36個適于進攻的架勢,常以吼聲助力、助威、助勢,其招法主要有撞、壓、頂、砸、掃、架、磕、劈、栽、撐、磨、攔、挑、翻、拐等等。對付長重兵器,一般采用雙把式,一攔一架、一壓一扣、一撞一擊,奪敵兵器得心應手;單把式撩、挑、沖、掃,橫掃前后左右,勢不可擋。

板凳拳在咸豐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當數清末宣統年間。那時期,中國內有腐敗統治,外有列強入侵,世道大亂,民不聊生,官逼民反。1910年冬,同盟會會員、咸豐大路壩人溫朝鐘在鄂川邊區大路壩一帶,組建起以“反清滅洋”為革命綱領的農民起義軍。陳俊法的祖祖陳再瑤胸懷救國救民的大志,親自帶領百多個板凳拳弟子,奔赴大路壩參加農民起義軍。1911年1月7日,溫朝鐘率領農民起義軍攻打當時的四川黔江縣城。陳俊法的祖祖陳再瑤帶領板凳拳弟子一馬當先,掄起板凳,砸得清軍鬼哭狼嚎,為革命軍勝利攻占黔江立下了赫赫戰功。

板凳拳在咸豐流傳的歷程中,也曾遭遇過險些失傳的窘境。那是在20世紀60年代,一場轟轟烈烈的“”席卷全國。幾乎是在一夜之間,一切關于傳統的民族民間的文化藝術,統統成了必須破除的“四舊”,一切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的人,統統成了“必須砸爛其狗頭的牛鬼蛇神”。高壓之下,為免遭迫害,陳俊法的父親一直沒敢操練板凳拳。直到改革開放后,陳俊法的爺爺陳博齋因不甘板凳拳就此失傳,便在晚年將這門功夫教給了當時年僅8歲的孫子。

古往今來,布依族、土家族、苗族男女老少都崇武健身,但師傅授藝之前,都要求徒弟必須跪在祖師靈前發誓,注重武德教育。特別是“點穴”一類武功,出則取人性命于股掌之間,不到生死關頭,絕對不能以其制人。路見不平,一般也只能用常規招式匡扶正義。因此,布依族、土家族、苗族人中,盡管習武者眾,但無理取鬧、無故滋事者,卻是少之又少的。習武之人,大多知禮節,重義氣,守正義。但凡事都有一個度。當無辜者遭難時,當善良人受欺時,習武之人往往都會挺身而出,以正制邪。操練板凳拳,除了防身御敵的特殊作用外,還是一項對身體極為有益的全身性運動。若時常操練,能使手、臂、腰、腿各個關節血脈通暢,且能增加肺活量,起到強身、養生、祛病、延年的功效。如果練累了,還可坐上板凳歇一歇,平添幾分便當!善使板凳拳的陳俊法不僅自己拳不離手,還無私傳藝。當地一批少年武術愛好者在他的精心調教下,如今已成長為這門武功的新的傳人。板凳拳在咸豐相習成風,經世不衰。

(三)板凳拳的內在價值剖析

1.板凳拳的健身價值

板凳拳的各種基本動作、基本組合、徒手與器械的各種套路運動,通過它的自身特有的運動特點和方法,使人體的速度、力量、靈敏度、耐力、協調性、柔韌性等多種素質得以鍛煉。傳統武術還講究調息行氣和意念活動,對調節內環境的平衡、凋養氣息、改善人體機能十分有益,真正起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作用。

2.板凳拳的民族文化價值

板凳拳是布依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長期實踐逐漸生成并沿襲下來,傳承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基礎,也是維護中華文化獨特性和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通過板凳拳這種外在表現形勢,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并展現,通過板凳拳的代代傳承,傳統文化也找到其世代傳承的有效載體。板凳拳在其流傳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氣勢宏大、矯健剛勁、熱情奔放的特點。

板凳拳屬于傳統體育項目,它誕生于“民間江湖”,它的表演能夠感染所有的參與者包括組織者與觀眾,當人們欣賞板凳拳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親切感、認同感,那蘊藏在拳理中的同根意識把人們自然地凝聚在一起,共同的祖先、共同的發祥地、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祈求、共同的愿望;那種歸屬感和依賴感使以板凳拳在內的傳統體育充滿了一種民族團聚的歡樂祥和氣息,大家聚在一起,一片人丁興旺、民族繁榮的景象。

3.板凳拳的人文精神價值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廣大農民日益增長文化需要若難以滿足或者當健康的文化生活缺位,一些內容低俗的娛樂活動、賭博、封建迷信等就會輕而易舉地侵入農村。板凳拳的表演深受當地廣大人民的喜愛,通過板凳拳,人們的情感能夠得到表達,消極情緒得以宣泄,心理得到滿足,精神獲得共振。在農村文化生活貧乏的情況下,用這種積極健康的活動占據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對于增進農民健康,提升農村的文明程度和農民的文化素養、豐富農村業余文化生活、移風易俗、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對于促進我國農村事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現實意義。

(四)板凳拳保護思路的設計

1.板凳拳的保護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市場經濟是導致板凳拳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出現危機的重要原因,然而,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傳承下去,還得在堅持本民族歷史與傳統的前提下,積極地適應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如湘西的蠟染、刺繡等手工藝,通過融人市場經濟體系,或許才有機會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又如板凳拳,若能通過市場經濟運作,使傳承人能夠靠本身的技藝而養家糊口,這樣將非常有利于瀕危拳種的傳承。

2.職能部門加強管理重新組建權威性的板凳拳研究、推廣和學術機構

組織專門人力,集中財力,系統整理板凳拳的技術理論體系,協調和加強各部門問及同門間的交流與合作,補漏拾遺,力爭板凳拳的原貌保留。在此基礎上,出版傳統板凳拳的有關書籍與演練光碟。建立和實施合理有效的對外交流管理制度,徹底扭轉各自為戰、各行其是的被動局面。建立具有官方性質的網站,統一思想,規范行為。逐步排除門戶之見和宗派主義。打破抱殘守缺、故步自封的思想作風。杜絕個別人利用報紙、期刊、電臺電視臺、網絡等現代化的輿論宣傳工具,標榜自己打擊別人或追求名利欺世盜名的行為。從源頭上消除影響板凳拳健康發展的阻力和障礙。在貴州省乃至全國舉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加大宣傳力度。

3.引入學校體育教學

由于歷史的局限,板凳拳是小農經濟體制下的產物,客觀地造成了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普遍偏低的現象。因此,板凳拳欲謀求發展就要從根本上破除封建保守思想的禁錮與束縛。公開武術挖掘整理的成果,整理板凳拳譜全部印刷發行,為所有的板凳拳愛好者共同享用。選拔聘任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民間拳師到高校任教,特別是體育院系的民族體育專業,適時開設傳統拳種的選修課或必修課。支持武術館校或一些武術活動開展得比較好的地區在中小學開設傳統板凳拳課程。高等院校武術專業招生,適當招收此類學生,為傳統武術的繼續發展留一點空間。通過各種途徑逐步改善和提高板凳拳傳承者的思想覺悟、文化程度和業務素質,為新形式下板凳拳的進一步發展奠定扎實的人力基礎和社會保障。公務員之家

4.以民間活動的方式來發展板凳拳

在物質生活水平極大提高的今天,人們對精神生活有著更高的要求,所以人們對豐富多彩的健身、修身、娛樂項目興趣盎然。以往由于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人們不用說用板凳拳來健身和修身,就算是欣賞也是問題,而今天人們則可通過練習板凳拳和觀看板凳拳表演來豐富娛樂生活。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的提高,把板凳拳作為一種傳統的健身娛樂項目,會使參與者的身體更加健壯、心情更加豁然通達,使人們的生活因此而生機勃發,從而邁出輕盈的步伐,走向健康的未來。

5.以人文旅游的方式開發板凳拳

伴隨著不斷擴大的“人文旅游”市場的要求,要適時地將人文旅游資源的價值挖掘出來,以滿足游客的要求,同時也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貴州省安龍縣興隆鎮那鬧村板凳拳自成體系,具有別具一格的文化內涵和外在形式,加之貴州省有獨特的旅游資源,恰好滿足了來自國內外探新求異的旅游者興趣,是體現旅游資源價值的重要因素,它將會更加發揚光大,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和撲面而來的現代競技體育融合在一起,將會加速自身向全世界推廣的速度。板凳拳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進程中,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點,是高度濃縮了的中華文化的有效載體。它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行為和生活。我們通過弘揚板凳拳的文化,可以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實現中國體育事業的騰飛。正確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讓板凳拳更好地為現代社會服務,是我們繁榮和發展板凳拳的主要方向和任務。

三、結論

1.根據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板凳拳的內容及技法特點為:主要有撞、壓、頂、砸、掃、架、磕、劈、栽、撐、磨、攔、挑、翻、拐等等。對付長重兵器,一般采用雙把式,一攔一架、一壓一扣、一撞一擊,奪敵兵器得心應手;單把式撩、挑、沖、掃,橫掃前后左右,勢不可擋。

2.通過以人文旅游的方式開發板凳拳,以民間活動的方式,引入學校體育教學以及職能部門加強管理重新組建權威性的板凳拳研究、推廣和學術機構等多種方式來發展板凳拳。

3.板凳拳是布依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長期實踐逐漸生成并沿襲下來,傳承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發展和創新的基礎,也是維護中華文化獨特性和復興中華文化的重要一環。通過板凳拳這種外在表現形勢,讓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得以保存并展現。

4.尋找新的發展思路以及適合于板凳拳的保護措施將是今后板凳拳傳承的重點也是其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