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當代繪畫存在困境及改進策略論文
時間:2022-12-02 04:58:00
導語:新疆當代繪畫存在困境及改進策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和新的文化形態,新疆當代繪畫藝術家要有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心理,一方面既堅持本土及原生態藝術,另一方面又要放眼世界藝術發展,以立體的藝術觀念去思考新疆當代繪畫,要強調藝術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研究,挖掘民族藝術表現語言、表現材料和表現形式,當代生活各個層面的精神內涵是目前新疆當代繪畫藝術多元發展亞待反映和挖掘的素材。
一、新班當代繪畫現狀
中國當代藝術經過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近十幾年的反思與實驗后,90年代進人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主要特征是“沿著國際化和本土化并行不悖的路徑全面、快速推進,它以視覺的、圖像的方式,真實生動地展現了國際化潮流中當代中國社會本土化生存的綜合場景;藝術家們不懈探索新的藝術語言方式,以呈現新感覺和新視野,(皮道堅語),藝術形式呈現出多元的發展格局,其觸角伸向了現代生活的各個層面,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保持了緊密的聯系。無論是藝術形式、藝術題材、表現內容,還是藝術語言、表現材料等,無不顯出了藝術的當代性質。
新疆的繪畫藝術作為中國繪畫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史以來,一直保持著自己的獨特風貌,對民族性、地域性基本話題的認同成為新疆藝術家難以回避的話語氛圍。建國以來,新疆誕生過《最后的審判》、《十二木卡姆》、《哈密麥西來甫》等一大批享譽國內外的繪畫藝術作品,也產生過諸如列陽、楊明山、哈孜·艾買提、克里木·納斯爾丁、徐庶之、龔建新、康書曾、買買提·艾依提等一大批在國內頗具影響的繪畫藝術家,這些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著力于新疆地貌、民風的歷史文化選擇與表現,他們憑著各自不同的生存體驗和藝術取向,用各自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有效診釋著新疆地域性、民族性的具有歷史積淀的個性文化。同時,也使得新疆的繪畫藝術確立了自己的定位和價值。
近幾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步伐,新疆藝術家著力于藝術手法的多樣性拓展和藝術語言風格化的深人探索,也的確使新疆繪畫創作在這個意義上呈現出一定程度的規模和多元發展趨向。2000年以來,新疆先后舉辦過《重新啟動2002當代藝術展》、《全國第三屆油畫作品展》、《新疆首屆油畫展》、《新疆實力派畫展》、《新疆第二屆油畫展》、《后院對話》、《全國第十屆美術作品展》等展覽。這些展覽不可回避地呈現出新疆繪畫源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俄羅斯民族現實主義的藝術創作方法和伊斯蘭裝飾情節相融合的文脈被作為主流美術繼續得到沿襲與發展的特點,并與受西方現當代美術潮流影響下的內地美術創作主陣營派生演變出的新藝術觀念形式,共同構成了新疆當代繪畫的歷史事實。
誠然,新疆主流繪畫在過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但近年的展覽與內地相比,新疆繪畫藝術無論在題材的深人挖掘和藝術表現形式的探索還是在美學創新方面,都還沒有取得更多的成果,作品更多呈現出的是民俗風情的描摹,表現內容與表現形式單一;而新生藝術觀念的力量和成長速度,又遠比可參照的其他地區弱小和緩慢得多,甚至還處于萌芽狀態。新疆當代繪畫的發展顯得步履躊珊,那么,是什么因素滯礙了新疆當代繪畫的發展呢?
二、滯礙新疆當代繪畫發展的因素
1.藝術教育系統不完善。
從歷史的角度看,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是有著某種密切的聯系。有什么樣的藝術教育就會有什么樣的藝術創作隊伍。新疆的藝術教育方式和國內其他地區的教育方式別無二樣,有著一致的歷史沿革即對前蘇聯和東歐美術教育體系的襲用,應該說,這一體系在建國后的三十年是曾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的優秀美術人才,這些優秀美術人才創作了大批膾炙人口和以歌頌社會進步為主的優秀作品,肩負起了歷史、時代賦予的責任,但同時該體系對培養與時展需求的創造性教育也存在局限性。該體系有著現代大生產的特征,在教學上具有規范性、系統性和較強的操作性,有一套循序漸進的課程設置和訓練方法。比如課程設置總是從幾何形體到靜物到石膏人像寫生,再到人體的由簡至繁的訓練方法;注重寫實技巧能力的訓練,通過對觀察客體外在形態的真實描繪來揭示事物的內在真實,獲得對觀影,透視,比例,空間”等作畫原則,要求象眼睛所看到的那樣去作畫。這樣的教學能在較短的時間是培養出一個具備寫實能力的畫家,而對藝術的其他表現形式的教育較少,這一體系曾長期在中國美術創作與教學中占據主要位置,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走向了樣式化的道路,主要體現為教學模式的僵化與單一、習作與創作的脫節、繪畫作品呈現千人一面的寫實繪畫風格、缺乏個性化的創造與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內地其它地區較早對這一體系進行了反思與革新,從而形成了本文開篇所描述的發展景觀。目前,新疆的美術教育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對這一教學體系的研究、反思與革新開展得較為緩慢,因此,這一教學體系在美術創作與教學中仍占據主要位置。師資近親繁殖較為嚴重,大多源自新疆本地培養,引進和在國內外培養的人才較少,這對藝術教學和藝術觀念的革新形成障礙。另外,大學的藝術招生要求在另一方面迫使整個藝術教學系統(大學、中學、小學、各文化藝術中心、藝術書籍出版、新聞媒介、藝術展覽等)取向趨于統一,富于創造精神的新的藝術教學得不到培養環境的支持,進而在開展過程中受到限制。近年,素質教育開展緩慢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教育環境是造成新疆繪畫隊伍整體面貌單一的主要因素。
2缺乏社會文化傳播機構。
(1)藝術場館。目前,新疆還無一實質意義的美術館和藝術博物館。從世界范圍看,美術館和藝術博物館是藝術傳播的重要機構和場所,許多具有探索性和實驗性的優秀作品都是通過美術館和藝術博物館的中介作用得以傳播和接受。由于新疆經濟的滯后,迄今為止,新疆還沒有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美術館和藝術博物館。多年來,我們美協的官員和藝術策展人扮演著身法靈活的“游擊隊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盡其所能地為藝術家提供藝術場所。當代藝術何其難一也。由于群眾對藝術品的購買力受到經濟的限制,經營和展示當代繪畫藝術品的商業畫廊舉步維艱,還沒有形成規范的藝術市場。因此,當代藝術在新疆的傳播與接受受到了場館的限制。
(2)新聞媒介與出版。從全國范圍來看,今天的媒介與出版已趨于多樣化發展,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新聞報道與評述、書籍出版。地域偏遠、經濟落后、文化意識等方面因素造成新疆媒介與出版業的發展有限,在新疆很少能看到國外當代的一些藝術動向的報道和書籍。新疆的藝術發展機制有待完善,如藝術管理機制、策劃機制、評價機制等。這些都是當代藝術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3主流美術與非主流美術派別的對峙
習慣上,我們把重傳統和在當代藝術中在數量和質量上占絕對優勢的美術派別稱為主流美術,其它稱非主流美術(大多非主流美術以實驗性藝術為主)。新疆主流美術以強調現實主義寫實繪畫為主要創作方法,非主流美術堅持藝術表現的多樣取向。目前,這兩種藝術派別在新疆處于對峙與排斥狀態,各自為大,相互不予理睬和認可。
4.對藝術民族性、地域性的曲解與誤讀。
所謂藝術的民族性是“指表現民族本質特點所形成的藝術上的特殊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地理環境、經濟狀況、文化傳統、風俗習慣。藝術的民族性不在于藝術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內容是否具有民族特征,而在于其內容是否表達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觀察客觀事物”。而民族精神又來自民族社會生活的特殊性。果戈理說:“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寫農夫穿的無袖長衣,而在于具有民族的精神。”別林斯基說:“每一民族的民族性的秘密不在于哪個民族的服裝和烹調,而在于它了解事物的方式。”藝術的地域性常常與藝術的民族性聯系在一起,任何一個民族或種群總要生活在特定的地域,這種地域的陽光、氣候等自然性質合理地滋生著藝術的屬性。
在新疆藝術家中明顯存在著部分群體對藝術民族性與地域性的曲解與誤讀。通過近兩年的新疆美術作品展覽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實,即過多的藝術家注重現象的摹寫,而忽略了自然現象后的生活本質和藝術本質。你能看到不斷重復的土墻、土屋前站著一個人,不是手里牽著一只羊就是腳下臥著一條狗,很難想象吐魯番的土嶼溝的老屋倒塌之后,維吾爾民族不穿埃德萊斯。這些畫家還能畫什么?我們還能在畫面中找到新疆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智慧和各種創造精神嗎?毋庸置疑,熱愛生活、熱情歌頌現實生活是藝術存活的根源。實際上,藝術和生活之間從來就不是斷裂的關系,藝術總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原因在于生活內容通過特有的藝術語言形式得以表達。當代藝術的表現語言、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具體的、寫實的,又有抽象的、表現的;材料的運用上既有單一的,也有多材料的;藝術內容涉及到生活的各個精神層面,題材既有關注農村生活的,也有關注城市的,既有民俗、民風的,也有表現生活于各種背景下人們的各種生活體驗與精神狀態的,而這些內容得需藝術家獨到的藝術語言和藝術表現形式才能得到充分表達。因此,藝術家在深刻體驗生活內容的同時,必須加強藝術語言及藝術表現形式的研究,而不僅僅是對現實生活現象的拷貝與描摹。繪畫藝術之所以能長久存活就在于其獨特的藝術語言和審美的藝術表現形式與時代精神相符合。筆者認為,新疆著名畫家克里木·納斯爾丁、哈孜·艾買提、買買提·艾依提、卓然木、艾尼等藝術家的成功就在于他們探索出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藝術語言,并能用這種藝術語言和藝術表現形式有效診釋地域性、民族性的具有歷史積淀的個性文化。
5、新疆傳統地理優勢的喪失。
從輝煌的新疆歷史文化遺跡中我們發現促成古代新疆藝術成就的是其優越的地域優勢。新疆的地理位置處于亞洲腹地、絲綢之路的中心地段。從新疆周圍外部環境來看,其東部同河西走廊銜接,便于同中原交往;其西南部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以及上述文化伴隨而來的希臘文化,絲綢之路的開通架起了新疆和中原、中亞、西亞的橋梁,從而使古代新疆成為開放的歷史文化區域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舞臺。從古代新疆的人文、生態環境來看,不同部族的分裂、消失和融合,以及生態環境所形成的以游牧為主的實用價值取向的不定性經濟方式,給外來文化提供了吸納通道。民族成分的復雜多變,以及這些民族粗獷率直、豪放熱情的民族性和開放的心理素質,形成了新疆文化藝術的開放性特征,進而形成了新疆藝術形態的多元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
但在因特網信息傳訊、現代化交通工具快捷、交通便利、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新疆傳統意義上的地理交流優勢喪失了。身處內陸的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著新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制約著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新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使新疆反而成為了信息和某種強大文化的邊沿地帶。與外界文化直觀交流的減少和困難等方面客觀現實原因的存在,使新疆部分當代藝術家在面對西方及我國較發達地區的當代藝術觀念及藝術表現形式上顯現出了相對的陌生,甚至是保守和滯后,即使有部分藝術家獲得國內外的藝術交流機會,也因力量單薄而孤掌難鳴,改變不了新疆整體的藝術氛圍。
三、新強當代繪畫的前瞻
綜上所述,不難發現,滯礙新疆當代繪畫發展的原因還不止所提及之處,涉及到新疆的政治、經濟、藝術教育、文化進程等方面的因素,但對所提及問題的解決措施的前瞻卻是必要的。
—要對傳統的藝術教育進行客觀的反思,梳理對當代社會進程有局限的藝術教育方式,在藝術教育的現代化轉型中使藝術教育與當代藝術得到合理融合。
—建立適合當代藝術發展的系列機制,如藝術管理機制、策劃機制、評價機制等,從而規范藝術市場,建立適合市場經濟的健康的藝術策展機制,鼓勵更多的藝術策展人從事藝術事業,建立適合本土藝術文化精神的評價機制,進而形成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確立本地域、本民族的藝術評判標準。
—建立較具規模的美術館,為各類美術作品提供展示平臺,同時,為學校藝術教育提供外部環境。
—強化美術家協會的領導職能,使藝術創作在“雙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的指導下,促使新疆的多樣化藝術形態得到互滲共融,真正走向深度的繁榮。
—盡可能引人國內外藝術家前來交流。同時,應從人類藝術的現實實踐與發展歷程中認識到文化要想富有生機,就必須勇于從批判中獲得自我轉化的力量,而種族和文化的簡單融合會導致某種消除差別的趨勢,往往會帶來文化的失落,尤其是本土文化的散失。
—繼承新疆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歷史上看,新疆是由多種文化和歷史傳統共同構存的大陸,它的開放性與多樣性自古以來就使之成為不同種族與文化交互影響和滲透的巨大熔爐,其文化的錯綜復雜性與多元多樣性的特征始終貫穿于整個歷史文化進程中。首先,它是中國文化中最早與“異質”文化發生接觸、撞擊的地區,具有深厚的多元文化積淀。如“佛教壁畫中的鍵陀羅藝術”。其次,新疆是多民族、多元文化共生的地域,具有顯著的地域性、民族多樣性等文化特征,如草原文化、巖畫藝術、壁畫藝術、綠洲文化、游牧文化等。因此,新疆當代藝術要在研究藝術傳統中獲得轉化力量。公務員之家
- 上一篇:成本標桿在煉油業的運用研究論文
- 下一篇:淺談蔣夢麟的自由主義思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