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獨特繪畫風格論文

時間:2022-07-16 11:08:00

導語:鄭板橋獨特繪畫風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鄭板橋獨特繪畫風格論文

摘要:鄭板橋是清初畫壇上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他積極倡導書畫印的綜合藝術,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的文人畫,為中國繪畫史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本文在對鄭板橋生平及繪畫的時代背景加以簡要介紹的基礎上,重點從竹、蘭、石三種題材對鄭板橋的繪畫風格進行了分析,在書畫、題跋、布局、技法方面對鄭板橋繪畫的形式表現特色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鄭板橋繪畫風格形式表現

“揚州八怪”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成就最突出、影響最深遠的要算鄭板橋。他的書畫近年來引起各國學者的熱烈討論,備受關注。鄭板橋被稱為“詩書畫三絕”,即以詩、書、畫聞名,尤其他的蘭、竹之作,馳譽中外,深得人們的喜愛和推崇。雖“書畫合一”為文人畫傳統,但鄭板橋新穎創新的表現卻成為他的獨特風格,而且他的美學思想也膾炙人口,對于當時及后世影響很大。近些年雖然有很多人在研究鄭板橋,但研究內容多限于詩、題畫、書法、文藝理論及詞作上,其實鄭板橋三絕之一的“畫”的成就并不亞于其他。

一、鄭板橋生平及繪畫時代背景

鄭板橋(1693-1765)名鄭燮,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清代著名書畫家,金石家,詩人。49歲曾在山東范縣、濰縣任縣令,后被撤職罷官,回到家鄉揚州,以賣畫為生。他與當時聚居揚州的另7位畫家一起,并稱“揚州八怪”。鄭板橋所處的時代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時期,統治者為了緩和民族沖突,采取許多措施,逐漸穩定了社會秩序,乾隆時期資本主義的萌芽產生了新興商業都市,經濟的發展與繁榮,促進了文化藝術的興盛。當時繪畫以山水、花鳥畫較為發達,山水方面,清初的“四王”繼承明末董其昌松江畫派摹古畫風,成為清代的正統,而在野的畫家如龔賢、八大山人、石濤等人,反對泥古不化,重視師法自然,主張創新,強調個性抒發。花鳥畫方面,名家輩出,技法多樣,風格各異,以常州畫派影響最大。清中期“揚州八怪”異軍突起,使人耳目一新。

二、鄭板橋的繪畫風格

鄭板橋的繪畫題材,以蘭、竹、石為主要描繪對象,其次是松、梅、菊等。他以平凡的題材表現出新意趣,藉由這些題材抒寫他心底敢沖破傳統觀念的“倔強不馴之氣”。下面將從竹、蘭、石的三種題材進行探討。

(一)墨竹

畫竹為中國人精神表征之一,古代文人常借其怡情養性,或寄托人生觀,因竹外實內空,表征著虛心貞節,而有清秀樸朗,為高風亮節之代表,成為士大夫所喜愛的主因。以竹入畫,唐代著重于著色,五代開始使用墨染,北宋開始流行墨竹,已有悠久的歷史。鄭板橋不只愛竹,他對墨竹畫的歷史頗有研究,鄭板橋所敘述的“墨竹源流”為:“本來畫墨竹,幽人韻士,聊以抒寫性情,故畫有六法,惟竹與蘭不與焉”。鄭板橋對于歷代墨竹畫家研究非淺,其中對文與可評價最高。鄭板橋筆下的竹千姿百態、變化無端。鄭板橋畫一枝竹,或叢竹,或竹林,都變化無窮。有時滿紙都是竹節,而葉子只有一點點。鄭板橋的墨竹,雖在題材上沒有超出傳統文人畫的范圍,卻在風格上遠遠超越了傳統文人畫。

(二)寫蘭

從宋代開始,蘭花成為描繪的對象,蘭有清秀之葉、高雅之花、幽靜之香。鄭板橋繪畫題材以蘭為第二,他“平生愛所南先生及陳古白畫蘭竹”說:“鄭所南、陳古白兩先生善畫蘭竹,燮未嘗學之彼陳、鄭二公,仙肌仙骨,藐姑冰雪,燮何足以學之哉!”鄭所南成為鄭板橋所追求的目標,這點從“所南翁后”印章里發現,而且還認為:“蘭竹之妙,始于所南翁,繼以古白先生。”又如蘇軾畫蘭“長帶荊棘”,把蘭比喻于君子,而把荊棘比喻于小人,是“君子能容小人”,而鄭板橋的詮釋與蘇軾不同,認為蘭與荊棘的關系是互相的,而不是對立的關系,這點和鄭板橋本身的平等思想有關,“莫漫鋤荊棘,由他與竹高。西銘原有說,萬物總同胞”。

(三)畫石

鄭板橋繪畫題材之一的“石”,在鄭板橋繪畫上有重要的角色,它不只是單獨成為一幅畫,常常與竹、蘭結合構成畫面,它不一定是配角,而是不可缺少的元素,鄭板橋作《竹石圖》,有“余作竹作石,固無取于枯木也。意在畫竹,則竹為主,以石輔之。今石反大于竹,多于竹,又出于格外也”。有時候在構圖上以石為主,“竹少石多,竹小石大”。鄭板橋擅長畫“丑而雄,丑而秀”的丑石。其畫石很少用皴法,而先以淡墨勾勒石頭的輪廓,再以側鋒擦出石頭的花紋,“石不點苔,懼其濁吾畫氣”,但偶而也作點苔,“從來不作苔花點,今日微添一兩斑”。

三、鄭板橋繪畫的形式表現特色

鄭板橋繪畫在形式上的表現特色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探討,即書畫、題跋、布局、技法的表現。

(一)融合共通的書畫。鄭板橋繪畫傳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在他的藝術創作上,把畫、詩、書和印結合,讓它們成為不可分的綜合藝術。鄭板橋不僅以書入畫,而且以畫入書,鄭板橋學黃庭堅的長撇,又巧妙地參以蘭竹畫法,使字的中鋒一豎和一撇,猶如蘭竹葉的再現。鄭板橋的繪畫能使書與畫巧妙的融合成一體,詩書畫印相搭配,形成他個人的獨特的風格。鄭板橋把畫上的竹與自己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密密麻麻的題跋上談出自己的創作經驗,精彩的畫論就寫在竹干之間,與鄭板橋特有的“六分半書”與畫呼應,形成獨特的風格。

(二)書畫合一的題跋

中國文人畫是以詩、書、畫、印結合的綜合藝術,自文同、蘇軾、米芾等人提倡以來,為了抒發情懷、寄寓人品及性格,畫家們將詩、書、印結合一體,讓它們融入畫面上,與畫不可分開。鄭板橋幾乎每幅都有題跋,鄭板橋題跋主要藉由“題畫”抒發個人的情感。題跋不只在內容上發揮它的作用,在畫面整體表現上增強中國畫的造型美,這也是鄭板橋繪畫特色之一。每一題跋都是一篇絕妙的小文,氣味雋永,寓意深遠。鄭板橋在書畫表現上不斷地尋求創新,“掀天搨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原來不在尋常眼孔中也”,因此“未畫以前,不立一格,既畫以后,不留一格”。

(三)不泥古法的布局

鄭板橋繪畫風格特色之一就是巧妙、大膽的“經營位置”。在布局的安排上“少不疏,多不亂”為其基本原則。通常題跋也納入為全幅構圖中的主要角色,而且畫中的主客關系也很和諧的安排。

(四)推陳出新的技法

鄭板橋畫蘭畫竹幾乎都用墨筆,筆法圓渾而不失勁秀,奔放而不流于狂縱。中國傳統畫蘭竹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勾勒的方式用墨描下來,另一種是直接在竹影的范圍內以寫字的方式畫下來。鄭板橋墨竹直接以墨筆揮灑,“寫蘭如作字,蘭葉尤妙,焦墨揮毫,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鄭板橋強調技法要從古法,先有繪畫的基礎才能求“寫意”。鄭板橋很重視傳統畫法,甚至說不學古法就不成畫。鄭板橋畫竹自有法則,遵守傳統法則而不受古法的拘束,這即是鄭板橋的“至法”。雖這些法則來自古人,又能化為鄭板橋的“我法”,這是鄭板橋在優良傳統基礎上,再以個人的深入觀察和經驗的累積得來的。鄭板橋畫竹技法,從竹節與竹葉來看,繼承了明清以來的“濃墨點節法”的傳統,又創造性地與“個”字、“人”字進行巧妙地疊葉,使整個畫面勁秀而富有生機。

四、結論

“書畫合一”雖然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但鄭板橋成功地推出獨創的畫風和精彩的繪畫理論,繼承了中國傳統文人畫但又超越了傳統文人畫的風格,在繪畫史上的確有不可磨滅的貢獻。鄭板橋強調學古的方法,學古不是死學而是要“活”學,他的墨竹就是學自傳統,是“各有靈苗各自探”的成果。鄭板橋的學習方法及態度方面對后人卻有很大的啟示和借監作用。

參考文獻

[1]吳澤順,鄭板橋集,岳麓書社,2002

[2]周積寅,鄭板橋,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