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雁澤歌唱藝術探究論文

時間:2022-02-22 05:15:00

導語:吳雁澤歌唱藝術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吳雁澤歌唱藝術探究論文

一、吳雁澤簡介

吳雁澤,我國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四十多年來從事中國聲樂演唱和研究工作,并身體力行地走出了一條科學的具有中國民族氣質、特點的歌唱道路,被譽為“歌唱詩人”、“歌壇上的長青樹”。1984年被文化部授予“民族音樂藝術家”稱號。

1992年他被文化部調回北京擔任中國歌劇院院長。他還是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現任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吳雁澤曾在國內刊物上,1991年出版了《我的歌唱技術、技藝的形成》聲樂專著;他有著潤柔的音質、寬廣的音域,氣息飽滿而深長,善于演唱不同風格的歌曲;他的演唱韻味濃厚、技巧精湛、咬字準確。1995年11月榮獲中國唱片總公司頌發的第三屆“金唱片”獎。

吳雁澤先生的歌聲所表達的思想性、藝術性、科學性、時代性具有典型的中國民族氣質,是我國民族文化中的瑰寶,我們當今有責任繼承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精華,弘揚民族文化,振興發展我們中華民族的聲樂藝術。

二、吳雁澤精湛的歌唱技藝

(一)真假聲的自然融合與假聲的自如運用

1.真假聲的自然融合

吳雁澤在做客中央電視臺藝術人生欄目時唱完幾句《上去高山望平川》后說:“你聽出我在哪兒換的嗎?我現在都找不著我在哪兒換的了”。這足以顯示在吳雁澤的歌唱中真假聲的使用確實已經達到了自然融合、爐火純青的地步。

吳雁澤假聲的學習、獲得是受到我國民間歌唱藝術的啟發并通過努力學習而獲得的。吳雁澤當時在同學當中屬于弱者,但他覺得越弱就越要多學。當時他學習河北梆子,演《游龜山》。河北梆子的高腔很厲害,它是真假聲結合的,這對于他后來的真假聲結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假聲的自如運用

假聲的生理特征如下:1.具有深呼吸的氣息支持;2.具有開、松的發聲腔體;3.聲帶邊緣振動,不完全關閉;4.聲音位置高,有較多的頭腔共鳴泛音;5.音調高亢婉轉,有很強的穿透力。主要是在表現某些特定地域歌曲風格時使用假聲較多,并且此時假聲的使用能較好的體現作品風格,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歌壇上的常青樹”

1.氣息的從容保持與高度掌控——歌壇常青的法寶

歌唱的壽命長短,取決于良好的歌唱方法。早在一千年前唐段安節《樂府雜錄》中即記載“善歌者,必先調其氣。”氣息的調整、控制在歌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演唱較長的樂句時,氣息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吳雁澤在演唱作品《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時他將“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響四方”兩個樂句開創性的連在了一起,這種獨特的、高難度的處理方式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長句的運用使作品顯得更加連貫、自然,更多時候給人以震撼,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2.堅持訓練——歌壇常青的關鍵

俗話說:“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同行知道;三天不練,觀眾知道”。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歌唱的練習在歌唱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歌唱技巧通過科學的練習是可以獲得的,獲得的過程也是非常艱辛、不易的,但是在功成名就之后仍能夠數十年如一日的天天堅持練聲,卻更為不易和難得。

吳雁澤在做客《藝術人生》欄目時曾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自始至終堅持訓練;沒有因為我成名了、當官了就開始坐辦公室抽煙、喝茶……我一直堅持,到現在仍在堅持;每天下班后,晚飯以后半小時,八點到十點就是我練聲的時候”。

(三)清晰準確的歌唱語言

歌唱的技能技巧是要圍繞語言這個中心來訓練和發揮的,語言是形成歌曲民族風格的主要特征。吳雁澤歌唱中清晰準確的咬字吐字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歌唱者去揣摩和學習的,然而他最初在咬字吐字這方面卻下了極大的功夫。

吳雁澤老家在山東淄博,初學歌唱時可謂是一口的膠東半島話,為了克服咬字吐字方面的困難,除了聽夏青、葛蘭同志主持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還努力學習京韻大鼓和單弦。吳雁澤在自己文章中曾這樣寫到:“努力學習京韻大鼓和單弦唱段,對于校正我的普通話和歌唱語言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三、真切動人的歌唱情感與潤腔

1.聲為情發、以情動人

在我國古代唱論中就將歌唱藝術的情感表現效果放在重要位置。《樂記》中曾有“凡音之起由心生也,情動于中,故形與聲”。這就給我們指明了“聲為情發”的歌唱方向。

歌唱是將情感通過聲音載體呈現給觀眾的藝術;情感本身是人對客觀世界的內部感覺和心情的反映。演唱者通過對作品細致的理解、感受,應用歌唱技巧,按照自己獨到的藝術見解,進行演唱。

2.運用潤腔,升華情感

歌唱潤腔是對作品旋律做進一步處理時表達歌唱情感的重要手段;歌唱中細膩流暢的潤腔猶如歌曲的肌膚,通過潤腔的運用可以更為清晰、準確的表現作品獨特的情感。歌唱時潤腔的方法多種多樣,其中裝飾音潤腔、頓音潤腔、跳音潤腔是表達歌唱情感的主要方法,吳雁澤在唱每一首歌時,除了在咬字吐字方面下功夫外,還在潤腔的抑揚頓挫作上下功夫,使演唱有起有伏,層次鮮明。

吳雁澤先生現年已經69歲,他的歌聲之所以至今能夠如此輝煌,所演唱作品的藝術生命力依舊如此持久,這除了他科學的發聲技巧、豐富的生活閱歷之外,還與他對事業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歌唱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自始至終的堅持練聲密不可分。最后我想以吳雁澤先生的一句話結束文本,以求與大家共勉:“做為一個舞臺演員,我有個想法,能唱多久就唱多久,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參考文獻:

[1]潘乃先《聲樂實用指導》,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3.第1版.

[2]薛良《歌唱的藝術》,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10.第1版.

[3]李曉貳《民族聲樂演唱藝術》,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8.第1版.

摘要:本文對吳雁澤先生歌唱藝術中所突出表現出來的歌唱技巧、歌唱情感、潤腔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細致的分析,對我國老一輩歌唱家創造的藝術成就、凝結的藝術經驗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關鍵詞:吳雁澤歌唱藝術歌唱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