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經濟性的建筑設計理念及原則探討

時間:2022-10-16 04:08:58

導語:基于經濟性的建筑設計理念及原則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經濟性的建筑設計理念及原則探討

摘要:作為社會經濟中無可替代的內容之一,建筑的發展成了經濟進步的關鍵性助推力量。由于建筑工程會大量消耗社會資源,甚至引起能源危機,因此在建筑的設計發展中,基于經濟性的可持續發展便備受關注。基于此,文章從建筑工程出發,以經濟性為基礎,探討了建筑設計理念和基礎原則,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理念;經濟性;設計原則

在社會生活中,建筑發展一直都是助推社會向前進步的關鍵性力量。建筑的整體經濟性便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在工程建設中,建筑設計直接關乎工程投資、資源消耗等。所以,在設計階段,應認真研究經濟性,積極引進現代化的設計理念及基本原則,朝高科技、集成方向來深化發展建筑工程。

1基于經濟性角度彰顯的建筑設計基礎理念

1.1充分融合先進技術和可行性經濟。在建筑工程中,為了選擇技術體系,就應先考慮好經濟環境。但在建設實踐中,卻有一味地崇尚“豪華”、追逐最新潮流的現象,甚至還有出于權貴思想的“標新立異”。在適宜現實條件、經濟有效性方面,沒有深入的分析研究,這種設計思路并沒有客觀性。而高技術類建筑在西方國家廣泛興起,并且和經濟基礎的深厚性難以分開。當前,國內經濟和這些國家相差甚遠,在建筑創作中無視該差距,只會帶給開發人員、使用人員過重的負擔,并且助長非正常之風。在現代化的建筑設計中,就應及時消除低成本、低效益的落后發展思路,嚴禁不顧經濟而一味地追求高新科技的做法,應考慮好現代化技術的可行性,走出一條適合技術發展之路。1.2加強“全壽命過程”的建筑經濟性。在“全壽命過程”的建筑經濟性中,就是從計劃設計建筑到建設、再到使用的一個關聯性過程。在最初設計建筑時,就應分析建筑物投資的合理性,并且控制好建筑物的經濟合理性。據不完全調查顯示,某棟高層典型商業樓經過50年使用,建造投資占據13.7%的總消費值額,而投入使用后的能耗則占據34.0%。僅僅重視前期成本,卻忽略了后期投入使用后的經濟并不全面。所以,在實踐中,應從經濟性建設要求出發,綜合考量土地使用效果以及材料、設備等的消耗量,推行“全壽命過程”基礎經濟性理念。從客觀上督促設計者全面了解建筑的基礎結構、設備材料、性能、技術指標等,研究在使用中建筑的重要性、投資情況等。根據各種經濟條件及投入使用的目的,綜合分析建筑設計,以增強建造、運營等的經濟性。1.3統一協調“經濟適用”“美觀大方”間的關系。作為國內建筑方針之一,“經濟適用”“美觀大方”可以準確體現當前經濟下的建筑設計規律及規范標準。即便在當下提倡從經濟性角度,充分發揮財力、物力的應有的作用,深入踐行國內建筑設計領域的關鍵性經濟理念之一。然而,伴隨社會的變遷,“經濟適用”“美觀大方”間的關系也應基于發展眼光來準確權衡。其中“經濟適用”與經濟條件相對,在發展社會經濟中,會更改“經濟適用”之內涵,不一樣的對象就有對應的“適用”性要求。同時,審美規范標準也并不是一成不變,而會伴隨時代向前推進而改變。1.4統一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在建筑設計中,經濟效益的具體含義需要從以下兩方面來深入理解。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投入資金所獲得的經濟回報。另一方面,在整個建筑壽命周期中,更加高效地使用社會資源。通過增大經濟回報,有效促進建筑進一步延續發展。而在優化社會資源、高效利用能源的過程中,建筑工程還應從粗放型逐步向集約化發展,并且走向可持續之路,也即充分利用這兩方面的相輔相成。

2基于經濟性角度的建筑設計基本原則

2.1“少費多用”。在“少費多用”中,是指通過行之有效的措施,盡量少消耗材料、資源,獲得更可觀的效益。在當前人類發展和能源危機越來越矛盾的時代下,少費多用就是一條很關鍵的設計原則。據有關實踐研究,少費多用原則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在空間結構和材料應用上的創意。例如,短桿網架作為一種常用的空間圍合方法,除了最高效、最輕、最有力,還可以在大小、造型、材料上靈活選用,并且廉價、便捷。此外,自成型結構、摩天樓結構也都從一定程度上詮釋了以上原則。而“少費多用”常常還表現在組織空間、高效利用等方面,能有效發揮面積的整體作用,并深入發掘三維空間的作用。在設計圖書館時,明確提出創作“模塊式”圖書館之類的思路。通過劃分圖書館功能模塊,類比布局各種層高、柱網等,以避免浪費“三統一”空間,并且增大建筑空間效益。例如,某高效住宅空間在進行設計時有效利用了廁所上區、廚房、臥區上下等空間。針對每戶主、次開間,設計對應的層高,以滿足對應的功能要求,增強利用住宅空間的整體效益。2.2適宜性。(1)社會人文因素的適宜性。在建筑中,應注意綜合考量審美、習俗、信仰、價值觀等的作用。僅僅控制技術的合理性,卻忽略人文要素,設計的建筑往往難以獲得用戶認可,有時還和經濟實用性要求背離。在歷史上,某些住宅區的命運,現已為片面追求經濟性、忽略人文因素的思路發出了警告。所以,在建筑設計中,應注意適合人文環境,凸顯社會價值和整體經濟性。(2)經濟發展的適宜性。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并存諸多種技術,需要對應地域經濟方面的差異。在設計中,應注意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有效性、經濟性,并且從地域經濟角度出發,真正適宜人們的消費觀念。在當前有些發展中國家的先進設計實踐中,有著良好的啟示。例如,土耳其某度假村、印度新德里的辦公樓等,均先從該區域的真實情況出發,在允許的經濟范圍內,借助傳統專業技術或者中間專業技術,設計出理想化的建筑實例。以上和現代化高新科技并行的適宜性專業技術思路,贏得了廣大設計師的一致認可。(3)自然條件的適宜性。在建筑設計中,應注意融合環境氣候、地質條件、地形地貌等,從而優化建構方案,以減小建筑能耗、物耗。當前,結合“自然”“氣候”來設計規劃,現已逐步變成建筑設計中的基本出發點之一。例如,在生物氣候創意下的摩天樓,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受益于分析研究自然氣候方面的內容。而有些生態建筑也是基于自然環境方面的分析,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以上和自然環境有機統一的思路,屬于應用高效節能技術,增強經濟適宜性的關鍵性保障。2.3集約化。(1)集約利用能源。在世界范圍內有效促進可持續性綠色能源開發、高效利用的過程中,應充分強調建筑的節能性。在規劃設計中,必須從有關技術的進步出發,進一步集約化利用能源。此外,還應與自然氣候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地熱能、風能、太陽能等的作用,以避免消耗不必要的不可再生能源。近期以來,據實踐研究顯示,通過融合現代化的專業技術與自然氣候來優化設計建筑,可以大致削減60%的空調能耗、超過50%的人工照明整體能耗。(2)集約化使用土地。在建筑發展、現代城市、土地資源中,就當前的環境危機,表現出很突出的總體供求方面的矛盾。據建設實踐顯示,需要注意充分開發利用用地空間,深入發掘現代化城市,并且高效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通過改造舊城、拆舊建新,進一步增大城市容量。在構筑建筑空間的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發揮新型輕、薄節能建材的作用,降低建筑空間占有量。(3)集約化利用水資源。因為水屬于人類相當有限的一種資源,所以在建筑設計中,必須有效處理廢水,及時凈化收集雨水,分開設計重復循環用水與其他分質用水體系,并且大量引進各式各樣的節水設備設施,以嚴格控制用水量。例如,在很多高層建筑中,便積極引進“中水道”專業技術,有效處理生活污水后,再應用到沖盥洗、清掃等中,以進一步增強集約化使用水的效果。

3結束語

從經濟性基礎出發,根據可持續發展要求,在建筑設計中及時引進現代化的設計理念,秉持高效、集約等的原則,促進建筑事業的發展,屬于一個綜合性系統化的工程。所以,在進一步發展社會經濟的過程中,應注意提供給建筑行業一個良好的環境條件。而作為建筑設計人員也應立足當前的經濟發展整體趨勢,積極踐行宏觀調控經濟性的要求,為全社會進一步改善建筑環境貢獻更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譚文宇.綠色建筑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評價體系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9.

[2]田暢.城市新區人工湖景觀規劃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19.

[3]李書寧.可持續視角下渭南師范學院體育館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9.

[4]劉揚.設計導向的資源循環型住宅技術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9.

[5]苗什.基于高效利用理念的日本高校體育館建筑設計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6]楊波.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安全性與經濟性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9,4(22):214-215.

作者:劉銀芳 單位:恒天(江西)紡織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