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形式出發空間設計訓練法分析

時間:2022-04-14 10:08:04

導語:從形式出發空間設計訓練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從形式出發空間設計訓練法分析

1功能or形式:設計教育的兩種傳統

若要討論設計教學中功能與形式的傳統,恐怕無法繞開建筑學兩大體系的歷史爭辯。以法國巴黎美術學院為代表的布扎“構圖法”發展至19世紀末,已在全球范圍成為理解、描述、設計和評價建筑的成熟教學體系。這套以composition為基本工具的設計方式,其首要任務是將各種建筑要素按照等級性、對稱性、均衡性等原則組織在一起形成可供人感知并理解的秩序[1]。在這個過程中,建筑物的形式秩序、空間邏輯、功能分布和結構內容都集中體現在平面布局上(圖1),而功能、形式和結構之間的統籌關系則取決于某種形式原則:來自于繪畫領域的“構圖”觀念。幾乎可以認為,平面是布扎建筑的生成器,它的重點不是裝飾而是功能編排之后的形式秩序,而布扎構圖法可以被理解為一個從形式出發的設計傳統。布扎建筑對形式和手法的高度關注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對結構、材料、環境和氣候因素的考慮,形成與實踐分離的傾向。同時新出現的建筑類型和功能訴求又無法在歷史先例中尋求解答,于是在歐洲現代藝術思潮推動下,德國包豪斯(Bauhaus)學校的教學實驗在北美的科技躍進時代找到了沃土,發展為功能決定論的設計原則:強調對事實的分析,強調外部因素和使用功能對建筑造型的決定性。學生被要求在實地調研中發現需求,學會關注和建筑相關的社會、技術、經濟及形式問題。自包豪斯扎根哈佛以后,功能決定形式的觀念成為現代設計教育的新原則。

2功能先行:對室內設計教學的反思

2.1功能先行的特點。“功能決定形式”成為20世紀以來設計的基本準則,主導了各個門類的設計教學。學生被鼓勵從使用功能著眼,去識別、評價或推進設計過程。對于室內設計而言,正確的設計步驟是先將場地所需功能羅列出來,并將其合理安排在平面圖中;其次考慮空間的流線;最后考慮空間的形象構想[2]。這個步驟的特點是將功能作為設計的切入點和重點。從功能出發的設計方式可以在同濟大學來增祥先生編寫的《室內設計原理》和中國美術學院朱淳編寫的《現代室內設計教程》中得到印證。以清華大學鄭曙旸先生在《室內設計程序》中總結的設計方法為代表,可知功能先行的設計步驟基本如下:(1)把場地所需的功能羅列出來,掌握各功能房間的標準,研究分區的可行性,這種可行性體現為具有抽象邏輯的功能分析圖;(2)功能調整,將確定的功能徒手畫成圓圈放置在平面上,反復嘗試和對比,在整體上把握和調整各種功能之間的關系[3];(3)繪制平面圖和透視圖,將合理的功能標準化放在平面圖中,然后根據平面圖的邏輯生成空間透視圖。2.2功能先行的缺點。從功能出發的設計方式無疑具有非常明顯的理性精神和經濟效率,功能分析的過程也因其變得易于描述、便于教授,對于住宅或辦公場所而言是極為迅速有效的設計方式。但是,對功能的過分偏重往往使平面布局淪為功能需求和交通分析的結果,而缺少更多的形式內容。當功能成為評價建筑空間的唯一指標時,平面布局與空間形式之間的緊密關聯被忽視了,空間功能向空間形式轉化的路徑戛然而止。例如在亞洲室內學年獎中,其中一組同學的設計作品是展廳設計,在作品的分析圖中可以看出其步驟:首先對展廳的空間功能進行區域劃分,將不同功能放在不同的區域;其次對家具進行分析,將不同展區的家具放在合適的位置;最后對空間的流線進行分析。這一系列步驟雖然將功能合理放置在平面圖中,但是平面圖除了功能解讀外,缺乏一定形式邏輯的解讀。例如平面圖中每個功能都獨立存在于幾個不規則的圖形中,空間形式較為單一和封閉,家具擺放沒有考慮到剩余空間的形狀,整張平面圖都停留在功能和流線的安排上,卻不能將已有的功能進行有規律或有秩序的安排,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形式邏輯(圖2),如水平方向的秩序感或空間的主從關系等形式邏輯。與之相反的一張平面圖(圖3)展示了住宅與咖啡廳的多功能空間,在將具體功能放進平面圖之前,設計者先將空間的秩序大致表達出來,將私密性較高的臥室和咖啡制作區歸納在兩個大的體塊中,將開放性強的座位區變成小的體塊放置在咖啡廳周圍,使整個平面圖產生了一種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形式邏輯關系,不僅把握了空間的功能問題,又兼顧了一定的形式邏輯,使平面圖變得有更多解讀的可能性。從功能出發的設計方式在我校的室內設計課中流露出明顯的不足。按照標準步驟,這個展廳中應該先羅列出所需功能并將其合理安排在平面圖中,然后構思空間形象。課程設計任務的第一步是在場地調研中觀察、尋找特殊現象作為功能分析的素材,如場地雜物堆放的現象;第二步是分析剖現象總結問題和原因,形成功能邏輯,如雜物堆放會反映出后勤管理或交通流線的困難(圖4);第三步是根據功能邏輯重組空間功能與交通序列,并用預設模塊表達實體模型(圖5);第四步在模型推敲中建立內部空間的形式感和秩序感。這是一個讓同學們普遍感到困惑的環節:合理的功能布置并不能推導出動人的空間形式,或者說功能合理與形式秩序之間并不存在直接對應的因果關系,設計人往往依靠在立面上添加材質肌理或平面上置入各種家具設施去豐富空間內容,但決定空間形式的尺度感、圍合感和節奏感等因素無法在功能先行的設計路徑下充分發揮功效(圖6)。以上分析可以充分說明設計中對功能和形式的兼顧依賴于長期實踐經驗,對于課程作業而言難以兩全。而從功能出發的設計訓練難點在于把功能分析推向空間形式時,缺少一個將功能邏輯轉換為形式邏輯的有效手段。正如美國學者赫德格①把后期的包豪斯評價為“裝飾性圖解”那樣,即“先根據對功能的客觀分析產生建筑圖解,然后在此圖解上疊加一系列抽象的裝飾”的一種建筑設計過程[4]。針對這個現象,我們試圖移植裝配部件訓練法作為室內設計的空間訓練專題,置于其他設計專題課之前,無可否認這種形式先行的設計方式是基于現有教材的反思和試驗。

3形式先行:裝配部件法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移植和轉化

19世紀50年代的得州教改提出了一套與現代建筑相匹配的教學設想:裝配部件法。這次短暫的試驗已成為設計史上的重要源流,也作為本文的借鑒來源而被移植為有針對性的室內設計方法改革試驗。這個訓練法的步驟為:(1)預設空間體量和類型;(2)預設形式要素和空間秩序;(3)空間形式研究;(4)置入功能。工作方法是以從構思空間的形式秩序到空間狀態與功能的轉換過程為主軸,通過預設建筑體量和建筑部件,使設計語言清晰簡明,空間體量明確。利用體塊、板片和桿件等抽象要素探討形式邏輯生成空間的可能性,通過抽象部件在空間中有秩序的組織達到豐富的空間體驗。設計過程中的重點包括:(1)空間語言清晰;(2)空間形式秩序明確。形式先行的設計步驟解讀如下:3.1確定建筑的體量和主題。根據提供的6m×12m×14m尺寸體量,選擇并確定平房、樓房或高層建筑。確定體量后,選擇兩種不同空間類型作為設計的主題,如辦公空間與住宅空間的結合、書店與住宅的組合等。3.2選擇并確定抽象要素的語言,確定建筑整體秩序。在確定空間體量與主題后,選擇桿件、板片和體塊其中一種抽象要素語言進行空間組織,保持建筑整體語言清晰,如選擇板片,整體就要用板片要素作為空間語言,然后通過對要素組織形成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等秩序,利用對于空間形式邏輯有一定成效的形式美法則,即對稱、均衡、比例、節奏、對比、主從、層次、多樣統一等來操作和安排。例如,一組學生選擇住宅空間與辦公空間的結合,在建筑體量上選擇了高層建筑,為了加強垂直方向的秩序感,建筑的墻體通過利用幾個完整的豎向板片進行交錯和穿插,增強了建筑的垂直方向秩序感;為了突出樓梯垂直向體量,將各層樓板打洞,形成垂直方向流動的可能性,并試圖將周圍墻體脫開增加建筑整體垂直秩序;四層的住宅空間對位放置,在空間的中間位置形成了垂直向的秩序感;建筑右側放置了通高的板片來增強垂直方向的秩序感;整個空間中左側的樓梯、中間的房間與右側板片形成了三條垂直方向秩序與韻律(圖7)。3.3在空間表達出不同的空間狀態。確定建筑空間整體秩序后,要在空間中表達開放、半開放或私密等不同的空間狀態,學生根據自己設計的主題判斷放入哪幾種狀態。例如在住宅與辦公空間這一方案中,進行模型推敲時要呈現出開放與私密兩種空間狀態,學生選擇用體塊占據來表達住宅空間,用板片要素界定半開放的辦公空間和門廳,這兩種要素在建筑中要呈現出兩種清晰的空間狀態。3.4置入功能,兼具形式。當空間狀態確定后就要置入具體的功能,功能介入后若與形式產生矛盾,就要不斷協調,不能因為功能的介入而放棄空間的形式邏輯。學生在空間中加入功能之后,不僅要將功能合理安排在空間中,還要對家具和功能進行編織,使其在空間中有一定的形式邏輯。比如在住宅與辦公設計的案例中,學生在設計住宅空間時,把住宅空間中的廁所、衣柜和廚房等較私密的空間容納在一個大體塊中,將其放置在空間中間,將床、沙發等家具小體塊分布在大體塊的周圍。為了強調空間的主體部分,將體塊稍微扭轉一下,使其脫穎而出成為空間的主角。在這樣的空間中形成了主從關系的形式邏輯(圖8),從形式入手的設計方式同時兼顧了空間的形式邏輯和功能邏輯。整個設計方式是從形式邏輯到功能邏輯,通過利用抽象要素對形式邏輯的不斷推敲,對空間狀態與功能和形式之間進行不斷協調而生成空間的結果,這樣的空間秩序以及構圖形式對于平面及剖面的分析提供了可能性。

無可否認,優秀的設計都是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結合,但功能和形式的爭辯仍然是經久不衰的討論話題。在密斯堅決“否認形式問題,只承認建造問題”的許多年以后,柯林羅卻認為“那不過是為現代主義謀得合法性的修辭手法而已”。在對柯布和密斯的方案解讀中,柯林羅強調了建筑形式法則的價值,認為建筑不應該是功能和技術所呈現的結果,而是對已有功能進行形式推導的結果。可見對于室內設計來說,形式邏輯有同等的重要性;而對于現代室內設計中以功能先行為主軸的設計方式來說,缺少將功能邏輯轉換為形式邏輯的有效手段。從這個角度來看,形式先行的設計訓練未嘗不是一種有益的思考和試驗。

作者:謝冠一 段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