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寒地住區公共空間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27 04:27:04

導語:長寒地住區公共空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寒地住區公共空間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城市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由于寒地特殊的地理及氣候因素,居民在冬季對公共空間的使用頻率更是大大降低。對住區內公共空間的設計進行研究,創造具有寒冷地區文化特色的友好公共空間,為居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交往環境。

關鍵詞:寒地;友好交往;住區;公共空間

一、引言

國內對于城市住區公共空間的研究領域主要是從住區規劃、環境設計、交往空間等方面,而基于地域氣候視角下對于住區公共空間的研究,也只是從宏觀的角度來闡述了氣候因素對于城市公共環境設計的影響。因寒地氣候區,冬季長、氣溫低、寒風冰雪天氣較多,受這些因素的影響,且現有的大多數住區內公共空間設計存在諸多問題也面臨更多困難,直接影響到住區公共空間的使用效率問題。

二、影響因素

1.地理環境因素。寒地城市位于北半球北緯45°以北的高緯度地區,特點是冬季漫長,日晝及日照時間較短,季節變化明顯。尤其東北地區,由于每年有一半的時間處于嚴寒、降雪、寒風等惡劣氣候狀態下,造成住區公共空間的使用率下降,出行不便等狀況。2.行為模式影響。人的行為模式主要分為:必要性活動(是指為了滿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不得不進行的一些活動;自發性活動(只有在時間、地點等條件允許下,并且人們有參與其中的意愿的情況時才會發生;社會性活動(指在公共空間中有賴于他人參與的各種活動。從這三種活動類型可以看出,人們在公共空間的活動會受到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其中物質環境是一個主要因素。當戶外環境的質量欠佳時,就只能發生必要性活動;當戶外環境質量較高時,在發生必要性活動的基礎上,戶外活動時間具有顯著的延長性,同時自發性活動發生的概率增加,伴隨著自發性活動質量的提高,自然地社會性活動的概率也會逐步增加。

三、問題研究

1.設計思想忽視人的社會性。城市空間具有相應的社會屬性,住區也應該是物質性和社會性的有機結合。某些住區在空間環境設計上缺乏對居民日常生活的調查研究,設計中對人的社會性關注不夠,不能很好的滿足居民的行為活動需求。造成很多方案雖然在設計圖紙上嚴格符合規范要求,采光、通風、間距等都很有理、很美觀,但是建成環境和居民使用反映卻差強人意,尤其體現在寒冬季節。2.空間可使用時間短。地處寒地城市住區公共空間設施的使用受到季節及時間影響較大,而由于不少住區的空間環境設計片面注重空間環境設計的形式化,往往不能很好的為居民在各個時間段的使用,這實際上造成了公共空間的浪費。沒有創造出方便、溫暖的交往場所,使住區公共空間沒有承擔應有的社會角色和功能屬性。3.地域文化的缺稀。當前的住區設計定位不同程度的存在追逐時髦等傾向。不考慮氣候和地域文化的差異造成“千城一面”的公共空間,這種沒有識別性的城市住區也難以使居民產生歸屬感和親切感,無法促進交往。4.住區舒適度降低。住區公共空間的活動設施、活動類型的缺乏,導致冬季住區公共空間長達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無人問津的慘狀。住區內部陳設簡單的健身器材、兒童娛樂設施,對于寒冷氣候的冬季,也只是住區環境中冰冷的擺設,卻沒有真正地考慮到住區使用者的需求。因此,對于住戶的需求,我們可以進行適當的調整與設計,創造出適合寒地城市住區冬季公共空間的適宜場所。

四、冬季又好理念的住區公共空間

對于寒地住區在進行公共空間的設計時,應著重寒地氣候因素與其他環境因素綜合考慮的基礎上,一方面改善住區公共環境能抵御寒風的氣候,創造出適合居民在冬季進行戶外活動與社會交往的公共空間;另一方面,注重冬季氣候環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創造出適合寒地氣候的住區公共空間。1.增加文化活動。在冬季,居民除一些日常工作和生活事務,如上班、買菜等,大多數時間在室內度過,因為住區室外環境是寒冷的,無法提供良好的、熱舒適的室外空間,因而要想吸引居民冬季在室外環境進行正常的生活活動和社會交往,通過改善住區的氣候環境,創造出防風、防寒的熱舒適的公共空間。既促進里鄰里交往,又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使住區充滿生機。2.優化氣候環境。保證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之間相互協調、相互滲透,改善冬季寒冷氣候因素對住區公共空間的影響,提高住區整體熱舒適度的微氣候,減少冷風對居民的日常生活與交往的影響。隨著冬季寒冷氣候因素的影響,要保證其鋪裝、材質、設施的可持續循環利用并合理的種植枝葉茂密的高大常綠喬木和低矮灌木,可以抵擋冬季冷風的侵入,優化住區內的氣候環境。3.營造人文環境。居住區公共空間是居民生活重要的交流紐帶與生活潤滑劑,只有以人為本的設計才能滿足當代社會應該具有的人文氣息,在寒地這一點更為重要。通過對住區公共空間的研究分析,提出適宜寒地氣候的住區冬季友好的公共空間的設計策略,從而創造出滿足人們日常活動需求與社會交往的住區公共空間,對于長春市住區公共空間的階段性的調研成果,希望以后有機會能夠更加深入研究,并希望能夠將成果應用到實踐項目中,用實踐來檢驗理論的可行性。希望通過各方面的深入研究及實際建設,將長春市住區的公共空間建設更加舒適宜人。

五、結語

針對寒地住區公共空間的設計與研究,通過對必要性活動空間的優化設計,使得在這里進行必要性活動的人們通過空間的優化來進行一定的交流與溝通。當人們的內心需求得到滿足時,也為下次進行愉悅的必要性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周而復始,我們相信這里的必要性活動空間會轉化為社會性活動的空間,為在冬季的人們提供舒適宜人的友好交往的公共空間提供可能,這也是研究的最終目的與美好希望。

作者:韓蒙 周欣榮 曾玉熙 張堃鵬 楊柯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參考文獻:

[1]楊德昭.新社區與新城市——住宅小區的消逝與新社區的崛起[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張京祥:《西方城市規劃思想史綱》,東南大學出版社,南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