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期刊撤稿聲明調查及建議
時間:2022-02-26 05:22:43
導語:SCI期刊撤稿聲明調查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全球科技論文總數的逐年增長,撤稿論文的數量也居高不下。根據撤稿觀察數據庫(RetractionWatchDatabase)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年均撤稿聲明的數量均保持在1500篇以上。撤稿的原因一般包括抄襲剽竊、重復發表(一稿多投)、造假、著作權糾紛(署名問題)、違反出版倫理等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此外,由于實驗數據不可靠、實驗結果不可重復以及無意的錯誤也可能導致撤稿。排除撤稿原因自身對學術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外,單就撤稿行為而言也會對學者的聲譽和學術生涯造成一定的影響。向菲等通過分析2010—2018年Webofscience中撤稿論文,發現通信作者的發文量、H指數及職位變化均會受到撤稿的負面影響[1]。同樣的,頻發的撤稿事件也會對期刊帶來負面效果。2017年4月,《TumorBiology》同時撤稿了107篇來自中國作者的論文,大部分案例被證實存在虛假同行評審。同年7月,《TumorBiology》不再被WebofScience數據庫中的SCI收錄。2020年,中國作者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和《Science》的論文先后被撤稿,引起了學術界不小的反響。特別是刊發于《Science》的《Protontransportenabledbyafield-inducedmetallicstateinasemiconductorheterostructure》一文,從PubPeer網站產生質疑到編輯部表達關注(expressionofconcern)只用了22d,而從論文正式發表到最后的撤稿聲明也只用了91d。如此高效的處理,一方面體現了期刊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的態度,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頂級學術期刊在處理學術不端相關問題上的能力。相較與此,一項基于PubPeer網站數據的調查發現,從論文正式發表到撤稿聲明的平均時長(撤稿時滯)長達5.3a[2];Park等基于撤稿觀察數據庫(統計至2018年3月)對韓國研究人員的撤稿收錄情況進行研究,發現平均撤稿時滯為2.7a[3]。董敏等基于萬方數據庫和中國知網數據庫對2013—2018年被撤中文科技論文進行統計,發現撤稿時滯為1~145個月[4]。近年來,中國SCI期刊數量增速穩定,增幅遠超JCR中期刊的整體情況。與此同時,中國SCI期刊發表的撤稿聲明數量也日漸增多。文敏通過對2017年1月—2019年12月3大中文數據庫收錄的54篇撤稿聲明進行分析,發現中文科技論文中存在撤稿原因不清晰、數據庫存在撤稿聲明形式不統一、被撤稿論文持續被引從而使錯誤信息繼續傳播等問題[5]。本研究著眼于中國SCI期刊(不含港澳臺地區),通過全面的數據記錄和分析,進一步了解中國SCI期刊發表撤稿聲明的現狀和不足,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保證刊發論文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提高期刊處理學術不端行為的能力,維護期刊的學術聲譽,為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保障。
1數據采集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WebofScience數據庫核心合集中的中國SCI期刊(不含港澳臺地區),總計243種。調查的時間跨度為2016年1月1日—2020年11月6日。檢索式為:“文獻類型:(Retraction)AND出版年:(2016—2020)”。通過在WebofScience數據庫檢索撤稿聲明,記錄以下論文信息:發表期刊、期刊所屬學科、期刊2019年度JCR影響因子、發表時間及卷期號、題目、類型、撤稿聲明全文、被撤稿時間及其撤稿后的引用情況等。相關性分析在Excel2010計算完成,箱式圖在Origin8.5中制作完成。
2結果分析
2.1撤稿聲明總數。第一步檢索共得到撤稿聲明5010篇,涵蓋期刊1811種。通過與中國SCI期刊(不含港澳臺地區)列表比對,篩選得到56篇撤稿聲明,涉及40種期刊,占中國SCI期刊總數的16.5%(40/243)。通過進一步人工核查發現,其中有2篇撤稿聲明在WebofScience出現重復收錄,故最終樣本數為54篇。2.2撤稿聲明和期刊影響因子的關系。在Excel中,使用CORREL函數計算“期刊是否發表撤稿聲明”和“期刊影響因子”的相關系數,得到結果為0.0092,說明兩者之間沒有相關性。2.3撤稿聲明學科分布。根據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對撤稿論文所在期刊進行分類,共涵蓋8大類學科,主要集中在工業技術、數理科學和化學、生物科學及醫學。所含期刊數從大到小依次為:工業技術(12)、數理科學和化學(7)、生物科學(7)、醫學(6)、地球科學(3)、環境科學(3)、綜合(2)、航空航天(1)。2.4撤稿聲明年度分布。2016—2018年間,撤稿聲明的發表數量基本保持在每年7篇左右,到2018年以后,撤稿聲明的發表數量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截至到2020年11月6日,當年已經有20篇撤稿聲明發表,其中包括4篇在線出版。2.5撤稿聲明追溯時效。通過比較撤稿聲明和被撤稿論文兩者發表時間的間隔,計算撤稿聲明的追溯時效(同前文的撤稿時滯),平均值為1058d(2.9a),中位值為474d(1.3a),最長為5418d(近15a),最短為0d(其中有1篇撤稿聲明和被撤稿論文同期發表)。從圖1可以看到,2016—2019年間無論是撤稿聲明追溯時效的平均值還是中位值均逐年增加,尤其是追溯期較長的幾篇撤稿聲明,均出現在2019年和2020年。而2020年較2019年稍有下降,這可能和2020年的數據只統計到11月6日有關,但平均值也遠高于2016—2018年。
3存在問題
3.1撤稿聲明中的問題。3.1.1文章類型設置。在所有54篇撤稿聲明中,有47篇正確設置了Retraction作為文章類型;有1篇設置為Correction;有1篇雖然文章類型設置為Retraction,但是在當期欄目中歸到Article欄目之下,略有不妥;同樣的,還有1篇錯誤地將欄目的學科類型作為文章類型;另有1篇設置為Article;此外,還有3篇撤稿聲明因沒能檢索到網頁版或者電子版的信息,故無法具體指明文章類型,這3篇撤稿聲明來自同一本期刊,下文分析中予以剔除。3.1.2題目中撤稿字樣。有47篇撤稿聲明對題目進行撤稿字樣的添加,如:“Retractionto:”“Retraction:”“Retractionarticle:”;有4篇沒有撤稿字樣添加;有1篇雖有撤稿字樣添加,但是缺少了文章原有題目;另有1篇錯誤地添加了“Retractedarticle”作為撤稿標注,此標注應用于被撤稿論文的標注。3.1.3撤稿頁碼及DOI分配。本次調查中,除了1篇發表在中文SCI期刊的撤稿聲明沒有分配DOI外,其余所有撤稿聲明均被分配了正式出版的卷期號及頁碼或文章編號以及DOI(3篇在線提前出版的除外)。3.1.4撤稿對象檢索信息。有26篇撤稿聲明正確添加了被撤稿論文的檢索信息,包括作者、題目、刊名、年份、卷期號、頁碼以及DOI;有3篇完全沒有添加被撤稿論文的檢索信息;其余22篇或多或少都有部分檢索信息缺失,其中DOI缺失的占多數(15/22);另有1篇撤稿聲明誤將被撤稿論文的DOI作為撤稿聲明的DOI,進一步檢索發現,該論文的原文網頁信息已被刪除。3.1.5撤稿主體。以作者身份發表的撤稿聲明占了約一半(25/51);以主編、編輯、編輯部或編委會身份發表的撤稿聲明有19篇,其中主編12篇、編委會2篇、編輯部3篇、編輯2篇;而以作者和主編或者編輯部等共同發表撤稿聲明的有5篇;另外有5篇沒有具體說明撤稿主體。3.1.6撤稿原因。本次調查的所有撤稿聲明中有80%(42/51)明確說明了撤稿理由,但有9篇聲明表述含糊,未指明被撤稿論文中存在的具體錯誤。具體撤稿原因如下:超過半數(27/51)是由剽竊問題導致,包括文字、圖片及數據的抄襲;重復發表的有13篇,翻譯發表的類型計入此列;因論文中存在數據或方法的錯誤,導致結果不可靠或不可重復的,有12篇;偽造圖片和署名問題的各有1篇。關于偽造審稿人、、違反出版倫理等問題在本調查中未有發現。3.1.7設置References。有23篇撤稿聲明將被撤稿論文及相關文獻作為參考文獻添加到撤稿聲明中,其中5篇缺少了“References”作為標題的添加,導致WebofScience數據鏈接失效。另有28篇撤稿聲明未將被撤稿論文及相關文獻作為參考文獻添加到撤稿聲明中,這不僅不利于對被撤稿論文的訪問,還增加了WebofScience數據庫中原文鏈接失效的可能。3.1.8開放獲取如果撤稿聲明作為開放獲取形式提供下載,在WebofScience數據庫檢索時會有“免費獲取出版商原文”的鏈接,此次調查發現有88%(45/51)的撤稿聲明設置為開放獲取,另外的6篇撤稿聲明需要付費才可以查看全文。3.2被撤稿論文的問題。3.2.1網頁撤稿信息及鏈接。本研究檢索到的所有撤稿聲明中,有5篇被撤稿的原文所在網頁因各種原因無法進行訪問,在下文分析中予以剔除。在可訪問的49篇被撤稿論文中,有90%(44/49)對被撤稿論文所在網頁進行了撤稿信息的標注,但其中6篇標注信息并不完備,包括文章類型設置錯誤、缺少撤稿聲明鏈接等。另有5篇被撤稿論文所在網頁沒有進行撤稿信息的標注。此外,調查還發現在WebofScience檢索結果頁面中,約有三分之一(16/49)的撤稿聲明和被撤稿論文之間存在互鏈關系,而其余33篇則缺少互鏈關系。3.2.2PDFRetracted水印。在49篇被撤稿論文中,有86%(42/49)的被撤稿論文的PDF文件被添加了Retracted水印,其中2篇的處理有待商榷,比如添加Retracted水印后只保留了原論文的首頁,或者將原論文用撤稿聲明替換,而添加Retracted水印后的論文被作為電子附件材料提供下載。有5篇被撤稿論文的PDF文件依舊保持原樣,沒有添加Retracted水印;另有2篇被撤稿論文的原文被撤稿聲明替換,原論文無從下載。3.2.3CrossMarkCrossMark。作為追蹤論文版本變化的有效工具,讀者可以點擊網頁或者PDF文件中的CrossMark圖標,方便地追蹤到某篇論文的勘誤、撤稿等更新情況。本研究發現,有近一半(23/49)的被撤稿論文使用了CrossMark服務,但同時在網頁和PDF文件都采用CrossMark標記的僅占8%(4/49),大部分期刊(26/49)尚未采用此項服務。3.2.4撤稿后引用情況。在49篇被撤稿論文中,有近一半(23/49)的被撤稿論文在撤稿后依舊產生了引用,引用超過5次的有6篇,最高一篇關于“肺炎”的論文撤稿后又新增了28次引用。通過比較CrossMark使用情況和論文撤稿后的引用情況,發現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這可能和此次調查的樣本量不足有關,也可能是因為作者對CrossMark的作用不熟悉所致。通過進一步將CrossMark使用情況分成僅采用網頁標記、僅采用PDF標記和2種都采用3種類型,再次比較后發現,只有在網頁和PDF同時采用CrossMark標記的情況下,撤稿后的引用次數才會明顯低于不使用CrossMark的情況。以上推測需要在后續的研究中擴大樣本量進行驗證。
4建議措施
隨著學術不端行為日漸增多,由此導致的撤稿事件也常有發生。根據本研究的調查發現,近2年來我國SCI期刊的撤稿數量增長明顯,越來越多的編輯部開始接觸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和撤稿相關的事宜,編輯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撤稿聲明作為期刊糾正已中存在的重大錯誤,以及處理出版過程中學術不端行為的一項有效手段,一方面保證了刊發論文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期刊的嚴謹性。堅持嚴肅中立的態度,高效專業地開展撤稿事宜的調查,及時規范地撤稿聲明,是對期刊編輯團隊處理學術不端問題能力的考驗。4.1提高期刊識別學術不端的能力。撤稿作為一種之后的糾正手段,無論后續操作如何規范有效,錯誤失范的研究成果都已經發表,對學術環境的污染已經造成。同時,處理任何一起撤稿事件,都會浪費編輯部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如何提高編輯部在出版之前識別稿件中隱藏的學術不端的能力,將學術不端行為盡可能地扼殺在出版之前,顯得尤為重要。嚴格的同行評審機制和資深的編委會團隊是對稿件學術水平的最好保障[6]。預印平臺的出現,讓論文在撰寫完成之后就立即開始接受來自全世界范圍同行的審視和評價,進一步降低了學術不端行為產生的可能。編輯部對投稿論文采用多批次的文本重復度檢測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文本抄襲和剽竊的可能[7-8]。隨著圖片剽竊、數據造假、等新型學術不端行為的日益凸顯,編輯部需要與時俱進,進一步掌握新的學術不端檢測技術,提高識別學術不端的能力[9]。4.2完善期刊出版流程。規范的期刊出版流程,可以進一步降低撤稿行為的發生概率,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撤稿帶來的負面影響。期刊應在其投稿指南(作者須知)中明確作者、審稿人、編者的義務和權利,告知學術不端行為的各種類型,表明期刊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態度,可以要求作者在論文提交階段簽署學術誠信保證聲明、提供作者貢獻說明和原始實驗數據等。2018年,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制定了《醫學期刊編輯出版倫理規范》,詳細介紹了撤稿流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同時提倡期刊應建立規范的倫理政策和學術不端行為處理流程(含撤稿機制)[10]。《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根據日常出版工作經驗,結合全球出版倫理委員會(COPE)提供的撤稿流程圖[11],制定了編輯部對疑似學術不端行為的認定流程,包括從收到對已的質疑或投訴,如何安排處理,以及各環節責任人的指派,到最終處理結果的公布的全流程,可以作為期刊同行處理撤稿相關事宜的參考(圖2)。4.3規范撤稿發文格式。本研究調查發現,我國SCI期刊的撤稿聲明在規范上存在許多差異,與國際規范接軌還有一定距離。因此,要認清現狀,找出問題所在,從而盡可能地做到統一規范。林琳等已對如何撰寫、和引用撤稿聲明給出了詳細闡述,并提供了中文撤稿聲明的格式參考[10,12]。表1是對前文提到的撤稿聲明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的匯總,可以作為一個期刊編輯部日常處理撤稿事件的核對表,供查漏補缺之用。4.4注重撤稿后期刊數據的管理。隨著期刊數字化出版時代的到來,期刊數據的高質量管理已提上日程。論文的撤稿信息作為期刊數據的一種糾正,需要及時地更新到原有論文數據庫中。本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我國SCI期刊的撤稿水平整體良好,但能全面達到國際規范的期刊屈指可數,甚至還存在一些不當處理的案例,比如刪除被撤稿原文、撤稿后原文無撤稿標記、撤稿理由含糊不清等。論文撤稿后,期刊需要對被撤稿論文的數據進行及時更新和替換,并提交給常用數據庫,如WebofScience、Scopus、海外合作出版平臺、中文檢索數據庫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存在重大問題的論文被閱讀甚至引用的可能。CrossMark作為出版物版本記錄的一項有效監測工具,已經被國內外眾多出版單位使用。但從本研究調查結果來看,我國SCI期刊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只有8%的被撤稿論文同時在網頁和PDF采用CrossMark標記并取得理想的效果。而更多的期刊沒有使用該服務或僅在一個版本(網頁或者PDF)上使用,使用的效果也并不理想。這就需要期刊提高在這方面的重視程度,擴大CorssMark在作者和讀者群體的宣傳,以提高學術界整體對論文版本記錄的查新意識。此外,因為撤稿聲明和其他大部分文章類型不同,沒有摘要、關鍵詞等信息,故聲明正文一般無法在公共數據庫(如WebofScience)中顯示。編輯在進行此類數據制作和上傳時,可以有意識地將撤稿正文作為摘要字段進行標注,以方便數據庫在收錄撤稿聲明的同時將聲明全文進行展示。
通過本研究調查可以發現,我國SCI期刊的撤稿聲明發文規范存在許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撤稿意識、完善撤稿機制、規范撤稿要求。作為期刊,不應將撤稿視為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罰,而要將其作為修正人類智庫中存在錯誤的手段。2020年1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弗朗西斯•阿諾德(FrancesArnold)在證實無法重復出原實驗結果后,在推特上公開發表道歉信,并宣布撤回自己于2019年5月發表在《Science》上的論文。這種主動承擔并要求處理的方式也得到了學術界的認可。期刊應鼓勵作者主動更正文獻中的錯誤,將負責任研究延伸到出版之后,并將文獻糾錯視作一種美德[13]。
作者:葉青 單位:浙江大學出版社期刊分社《浙江大學學報(英文版)》編輯部
- 上一篇:科技期刊發展機遇和對策
- 下一篇:新類型公共藝術場所營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