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防范方法
時間:2022-09-03 05:34:57
導語: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防范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各種嚴重學術不端行為屢見報端,涉及學術界、政界、文藝界等各領域,影響極其惡劣。學術不端的表現形式多樣,如剽竊他人學術成果[1-3]、偽造或篡改數據[4-5]、不當署名[6]、一稿多投、重復發表等。其中,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是涉及學術不端的科技期刊來稿中較常見的2種行為,如何有效防范該類行為是科技期刊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我們提供了海量的數據資源,而“互聯網+”概念自提出以來,與傳統產業或行業迅速結合,在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優化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這一技術的運用為防范各種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在統計分析《半導體光電》近10年疑似學術不端文獻類型、數量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結合科技發展現狀,提出“互聯網+”環境下科技期刊對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行為進行有效防范的方法。
1一稿多投、重復發表與“互聯網+”
由于國內對一稿多投、重復發表等尚無明確統一的標準,因此本文采用的統計和分析數據皆基于目前中國最大的學術大數據平臺———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根據中國知網的定義,“一稿多投”指的是同一作者發表的2篇文獻全文重合度高于90%;“重復發表”指的是同一作者不同時間發表的2篇文獻全文重合度在40%~90%。這些學術不端行為擾亂學術秩序和生態,浪費出版資源,甚至會嚴重影響科技期刊的質量和聲譽[7],因此各刊均應予以高度重視。“互聯網+”即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互聯網的便利性、經濟性、時效性及科學性等特點為科技期刊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和挑戰[8]。具體到學術不端行為的防范,結合《半導體光電》編輯部近年的工作實踐,本文認為如果能夠充分有效地對互聯網資源加以利用,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2《半導體光電》疑似學術不端文獻分析
《半導體光電》作為中文核心科技期刊,建立了成熟與完善的在線投稿系統,在長期的辦刊過程中始終嚴格落實“三審三校”制度,對來稿執行編輯初審、同行評議、編輯復審、主編終審等規范的審查流程。基于此,分析該刊在疑似學術不端文獻(AcademicMiscon-ductLiterature,AML)上面臨的問題及采取的防范措施對整個行業應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對《半導體光電》近10年發表的AML文獻的類型、數量和分布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半導體光電》2009—2018年發表AML文獻總計41篇,其中,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類文獻共30篇,疑似抄襲類文獻共11篇,二者分別占發表AML文獻總量的73.17%和26.83%。該數據表明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在學術不端行為中占比很高。另外,表中最后一列數據顯示,《半導體光電》發表的AML文獻占當年刊發文獻總量的比例在2015年之前約為2%,2010年甚至高達3.83%,2015年之后均在1%左右,下降趨勢明顯。針對學術不端行為發生的原因,學者們給出了各種分析[9-12],提出了多種應對方法供期刊編輯借鑒。例如某些編輯部要求作者在投稿時簽署“無一稿多投不端行為”承諾書等,這些措施在客觀上可對學術不端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隨著網絡的爆炸式發展,信息的獲取渠道愈發多樣,僅靠傳統方法已不能滿足要求。因此,科技期刊也應順應時展,更新防范手段。
3“互聯網+”環境下對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的防范方法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互聯網的大數據過濾和分析功能來預防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成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經《半導體光電》編輯部多年實踐,以下幾種基于互聯網手段進行學術不端行為防范的方法是行之有效且易于開展的,對科技期刊具有普適性。3.1充分利用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近年來國內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發展迅速,也日趨成熟,比較知名的有中國知網的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AMLC)系統、萬方論文相似性檢測系統、維普通達論文引用檢測系統及ROST反剽竊系統[13],其中應用最為廣泛也最受認可的是AMLC系統。AMLC系統自2008年正式上線至今,其檢測范圍已經能夠涵蓋絕大部分在線中文數據庫和網絡資源,英文數據庫也在不斷引進完善中。2015年5月《半導體光電》正式啟用AMLC系統,對來稿首先進行AMLC檢測:全文重合度高于20%的稿件做退稿處理;重合度在10%~20%的稿件退回作者修改后重投;重合度在10%以下的稿件安排審稿等后續工作。從表1中可以看出,《半導體光電》發表的AML文獻量在2009—2018年整體呈下降趨勢,且2015年之后降幅明顯,這與其有效利用AMLC系統密不可分,但仍未能完全遏制學術不端行為。究其原因,主要是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發表周期過長的問題,很多期刊從收稿錄用到最終出版的周期通常在6~8個月,有的長達1年以上,特別是高校的碩博學位論文實現網上可查詢間隔的周期甚至更長,這為一稿多投/重復發表提供了可乘之機。通過分析《半導體光電》近年發表的AML文獻發現多屬于以下情況:文獻在收稿時通過AMLC系統檢測沒有問題,正式出版后進行學術指標統計時卻發現存在不端行為。基于此,建議期刊在正式出版前對稿件進行AMLC系統復查。3.2全面開通網絡首發。網絡首發指的是《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有限公司(Q/CNKI)推出的一種新型出版方式,是期刊將稿件在網絡上進行優先數字出版的行為。首發內容根據編輯狀態分為錄用定稿、排版定稿和整期匯編定稿。正式網絡首發后的文獻即被認可為已發表,且全部在AMLC檢測系統涵蓋范圍之內,數據庫根據文獻首發時間確認版權。《半導體光電》2017年開始嘗試在CNKI平臺上進行網絡首發,但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全面展開。面對AML文獻屢禁不止的情況,《半導體光電》于2019年4月全面開通網絡首發,目前主要采用錄用定稿和排版定稿首發,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驗證,其優勢已逐漸顯現,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有效縮短發表周期、防范學術不端。導致“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行為的原因很多[14-15],其中最主要的是一些作者因評職稱、畢業答辯等客觀要求,希望論文盡早見刊,于是大面積撒網,同時向多家期刊投遞稿件,以期盡早刊登,而傳統紙質刊發需要歷經很多環節,處理周期過長。網絡首發很好地解決了這個矛盾。開通網絡首發后,《半導體光電》采用的做法是首先對錄用稿件進行一次編輯校對,以保證稿件的學術質量和出版技術標準,然后通過CNKI網絡首發平臺上傳稿件,完成首發。網絡首發將發表周期縮短至1個月之內。另外,首發稿件由編輯部自行上傳后,需經平臺二次審核通過后方可發表,其中包括學術不端行第4期朱玲瑞等:“互聯網+”環境下科技期刊對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行為的防范方法———以《半導體光電》為例為檢測。《半導體光電》曾收到這樣一篇稿件:收稿后進行AMLC系統檢測,顯示其復制率僅為3.6%,文章整體學術質量較高且行文流暢,經嚴格審稿后順利被錄用。但是在1個月后進行網絡首發時被退回,原因是平臺檢測到其復制率高達51%,涉嫌剽竊。經分析發現,該稿件的主要剽竊對象為一篇碩士學位論文,收稿后首次進行AMLC檢測時,該碩士學位論文尚未在網絡公開,因此不在AMLC系統涵蓋范圍之內。而在網絡首發平臺審核進行二次檢測時,該碩士學位論文資源已經進入AMLC系統數據庫,這個時間差導致同一文獻前后2次檢測結果差異巨大。由此可見,網絡首發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防范AML。2)加快學術成果傳播與流通。網絡首發后的稿件即可被各搜索引擎檢索,有利于創新性學術研究成果在短時間內得到廣泛傳播,極大地增加了閱讀量和利用率,有效加快了學術成果的流通。3)提高學術影響力、吸引優質稿源。我們對《半導體光電》2019年網絡首發的稿件進行了跟蹤分析,結果顯示多篇學術水平高、研究內容前沿的優質稿件月下載量均在百次以上,某些高水平綜述類稿件的月下載量甚至達千余次。下載閱讀量是科技文獻學術價值的直觀體現,網絡首發將這一功能有效放大,有利于吸引優質稿源,提高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促進其良性發展。3.3利用各種搜索引擎。據統計,國內的AMLC系統檢測準確率已接近90%,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體現在對外文學術文獻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作者將國外的學術稿件進行翻譯,略作改動,然后投稿,這種行為在國內的AMLC系統中較難被檢測出。《半導體光電》對于這類在國內AMLC系統中檢測顯示復制率極低的稿件,通常采用如下做法:將其核心內容翻譯成英文,然后復制到百度、谷歌或雅虎等搜索引擎上進行搜索。譯文中語法可忽略,但關鍵數據和關鍵詞必須準確。如果檢測到類似結果,則進一步擴大檢測面,以確認其是否存在不端行為。這類稿件在科技期刊來稿中占比不高,但由于其學術不端行為隱蔽性較強,也應引起重視。3.4充分利用在線投稿系統與同行評議。同一文獻發表在不同期刊上的重復發表行為可能是由于審稿、等存在漏洞導致,但根據李艷紅等的相關數據統計[16],同一期刊刊載重復發表文獻的情況也并非個例,有些期刊甚至還相當嚴重。這說明重復發表現象的產生并不全在于作者,編輯部在審稿把關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互聯網技術為溝通提供了便捷,目前很多科技期刊都建立了在線投稿系統和審稿專家庫。通過投稿系統可以實時將收稿發送給審稿專家,而且現有的投稿系統已經能夠實現對重復投遞、退修重投等稿件進行特定標注,提醒編輯部審稿時特別注意。這為防范同一文獻在同一刊物上重復發表提供了便捷的方法。我們在平時與編輯同行的交流中注意到,目前仍有部分期刊僅采用電子郵件等傳統的方式接收稿件,這無疑是跟不上時代步伐的,也為學術不端行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這類期刊應與時俱進,盡快建立適合個刊風格的投稿系統,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各期刊之間可以通過編輯類學會、協會等加強溝通,互通信息,共享專家庫,同一篇稿件同時發給多名專家審讀評議,專家在對不同刊物的稿件進行審議時也能發現一稿多投稿件。還可以考慮對屢次出現一稿多投、重復發表等不端行為的作者建立聯動黑名單制。
4結束語
《半導體光電》多年應用實踐表明,本文所述方法在防范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行為上是行之有效的,但要從根本上遏制學術不端行為仍需各方共同努力:一是作者應加強自律,樹立正確的學術觀;二是編輯部應規范審校流程并采取有效防范手段;三要加強社會監督,凈化學術環境。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其與各個傳統行業的融合必將越來越深入。科技期刊編輯如能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與時俱進,對互聯網手段加以有效利用,將有效防范一稿多投和重復發表等學術不端行為,筑牢學術誠信的基石。
作者:朱玲瑞 李福果 單位:重慶光電技術研究所《半導體光電》編輯部
- 上一篇:醫學心理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實踐研究
- 下一篇:國有林場經營管理的問題及對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