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技術禁區成因及對策

時間:2022-07-13 02:05:39

導語:跨越技術禁區成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越技術禁區成因及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為我們的出行創造了很多條件,我們可以開汽車、坐飛機……依據自己的條件,不同的追求選擇不同的出行工具。伴隨著交通的高速發展,交通事故也在不斷發生,而汽車是火車、飛機三種出行方式事故率最高的一種。選擇處理事故方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的重點在于,通過論述事故的處理方式,來說明自然科學對社會科學的強勢,強調在重視自然科學的同時,重視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在關注物的同時關注人;在發展技術的同時發展藝術。2010年10月20日晚,西安音樂學院2008級學生藥家鑫,深夜駕著私家車雪佛蘭克魯茲小轎車看望女友,途中撞倒騎電動自行車的女服務員張萌(化名),下車后發現張萌在看自己的車牌號,藥家鑫拿出刀子,對張萌連捅8刀,致其死亡。刀是用來殺人的嗎?刀是技術的產物,對刀的使用有沒有禁區,平常人對技術禁區的突破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應該從哪些方面對平常人突破技術禁區的行為進行制約,本文以“藥家鑫”事件為例,從哲學的高度對其進行闡釋。現代我國學者對技術禁區的研究,多集中于對高科技禁區的研究,并把這種研究置于科技倫理的范疇,卻很少涉獵對日常事物的研究,而對日常事物的研究對我們每個人都更有實用價值,也符合我國人的實用主義傳統。哲學是從平凡的事情中,尋找其不平凡之處,因此,日常事件更能反映出哲學其為人的哲學,本文以“藥家鑫”事件為例進行說明,具有特殊意義。

二、社會影響驅使

社會熏陶的影響力大于學校教育。社會上的絕大多數人在追求科學技術,諸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科學技術決定論這一類的概念,但他們均在踐行“科學技術決定論”的事實,自然科學的作用大于社會科學。在網絡媒體全面鼓吹“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國人已經把科技擺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甚至有“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言論。這一方面表明人們對自然科學的崇尚程度已經達到相當的高度,另一方面也表明,普通老百姓對知識、對科學、對技術的迫切需求。技術連同自然科學成為近代以來的主導文化。科學技術以物為對象,容易產生“見物不見人”的傾向。而技術追求的是利,容易使人產生“見利不見義”的傾向。技術可以給人帶來越來越多的利,這是巨大的誘惑力,而“義”并不是技術所追求的目標。技用得越多,利也謀得越多,離“義”也就越遠。在學校的人文藝術教育中,科技的呼聲早已將之淹沒。因此,藥家鑫雖然長期學習音樂,受音樂的渲染,卻很難將之化為自己的血液,把人文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處理技術理性和價值理性之間的關系時,他的技術理性壓制了價值理性。藥家鑫本人,也肯定在殺人和救人之間展開博弈,但最終認為以他家庭為背景去了結此事比撞一個人帶來的麻煩更小一些。有人說,“如果沒有人文價值觀念的觀照,任何技術都可能給人類帶來災難。”由上所述,我們需要一系列的措施,糾正社會帶給我們的不良影響。

三、科學技術理解的歪曲

我們重視教育,提倡追求知識。然而,知識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關于物的知識———自然科學;另一類是關于人的知識———社會科學。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之中,我們追求迅速快捷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因此,諸多人重視自然科學的積累。科學理論之一就是追求簡單性;不少人受這種科學思想影響,為了追求迅速快捷,直接將“簡單性”和“簡單化”等同。做事也一樣,想直接簡單做事,妄想“一箭雙雕”。技術方面也一樣,如果我們把“術”理解為人的行為之巧,那么“術”也有兩大類:一類是關于特性之技———技術;另一類是展示人性之術———藝術。在金錢的利誘之下,諸多人在追求技術,既使有一些人從事了藝術,其中也有很多人也是在藝術中尋找生財之技術而去的。藝術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直接庸俗化。兩種知和兩種術構成了兩種文化———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在科技文化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人文文化步步后退。然而,人既有物質的力量,又有精神的力量,這兩種力量要統一人才能生存和發展,人要在自然界真正成為人。最終“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以不載也”。

四、混淆了主客體關系與主體際關系

科學的目的是把對事物現象的認識上升到理論層面,是把物質場面的東西轉化成精神層面,讓客體主體化。而技術則側重于把科學的研究成果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把精神層面的東西再轉化到物質層面去,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方便,讓主體客體化。人作為改造世界的主體,客觀世界作為被改造的客體,這其中是主體改造客體。這其中的“人”,是抽象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具體意義上的人。當具體意義上的兩個人出現,兩個人的關系就不能是主客體的關系,而應該是主體際的關系。藥家鑫駕駛小轎車,藥家鑫和小轎車之間可以說是一個主客體的關系;騎電動自行車的女服務員張萌(化名),張萌和電動自行車之間也可以是一個主客體關系。“人們可以對一切理論思維隨便怎么樣輕視,可是沒有理論思維,人們就是兩件自然界的事實也不能聯系起來,或者對二者之間所存在的聯系都不能了解。”當藥家鑫與張萌發生交通事故之后,他們兩個人之間就不再是主客體之間的關系了,而應該是主體際關系,他們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不是藥家鑫想讓張萌怎么樣就可以怎么樣的。可藥家鑫在突發事件后卻怎么也沒有去救人,依舊用主體對客體的關系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將主客體關系與主體際關系混淆,直接拿主客體關系處理主體際關系。

五、理性求異與沖動求異

在我國社會發展到今天,雖然封建社會的思想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越來越小,可是仍有殘余。“在中國人身上很少看到那種勇于冒險、進取、超越、否定和僭越現存的規范和慣例、標新立異的特征,看到的是中庸、溫和、不爭、無為、安于現狀、滿足已有的保守特征。”這也的確是我們保守的一個地方,以至在科學技術求新求異的大潮中處于劣勢。為此,我國社會各界大力批判我國人民長期存在的這種安于現狀的做法,以改變我國國民積極創新。然而,我國不少人卻將之理解簡單化,把理性的求異與沖動的求異等同起來,把自己的沖動當做理性的創新,而且幻想弄拙成巧。我國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是在理性中大膽解放,而不是在沖動盲目中幻想奇技。在藥家鑫身上無不有這種沖動求異的傾向,他把自己的沖動求異當做理性的追求。加上我國傳統文化是以家庭本位、血緣關系、天然情感、倫理綱常等構造的龐大人情網,在這個人情化或情感化的自然本能的生存之網中,拉關系、講人情、注重禮尚往來、盛行裙帶關系,在我國成為一條獨立的風景線。藥家鑫似乎覺得自己可以憑借自己周圍的這些關系將自己這件事情迅速擺平,而沒有將理性、法制、契約等放在眼里,這是我國傳統封建思想的殘留對我國人民造成的毒害。六、應對策略在當今,人文精神萎縮的主要根源則在于人的“物化”,在于技術社會中失去了價值導引的“工具理性”的過度膨脹,或者說,在于“理性的暴虐”對人的奴役。技術應該被用來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而不應該被用來奴役人、壓迫人、迫害人,使人變成奴隸人、單面人、畸形人。任何技術的運用都應該是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運用,而不應該在“有愧于和不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運用。科學技術功能無所謂善惡,而技術應用則有善惡之分。技術應用的成或敗、利或害、禍或福、善或惡,責任全在于人,關鍵是人的價值觀念、倫理觀念是否正確。對技術應用進行必要的限制,就是對人的私心和貪心進行約束,我們不僅需要技術,也需要正確的技術觀和人生觀。在古代的中國人民一直漠視科學技術的運用,多重視人文,導致科學技術發展的動力不足,需要增加;而在近代現代以來,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主,重視技巧,而忽視人文,人性之術貶值。我們應該加強人文社科教育,提高全社會的人文素養,改變社會風氣,促進我國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文社科文化之一,曾經在歷史上為改變國民之精神困境做出巨大貢獻,是被社會歷史驗證了的優秀文化,可以在現在和將來發揮巨大作用,我們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加強對大學生的通識教育,特別是“科學技術哲學”的教育。科學技術哲學以人為中心,以人類的創造和全面發展為基本問題。它的職能也不僅是讓理工科的學生給予科研問題上的指導,也應該讓文科的學生都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功能和價值,科學技術不僅在重大項目上有禁區,在自己的身邊也有禁區。

中國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國應該在發揮傳統科技文化的基礎上,去吸收和引進國外的先進科技,在壯大自己文化的基礎上,去吸收他國的先進文化,而不是在摒棄自己科技文化的基礎上,去盲目吸收他國的科技。借鑒別人先進的東西后,應該在我國文化的基礎上主動吸收,主動提升;沒有西方科學的我國傳統科學是盲目的,而沒有傳統科學的中國科學是空洞的,只有把以個體主義為主體的西方科學和以整體主義為主體的我國傳統科學統一起來,科學的發展才是完整的;只有把吸收人類先進文化與發揚我國優秀文化傳統統一起來,我國的文化發展事業才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