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山洪災害成因及對策探討
時間:2022-05-30 01:48:00
導語:邵陽山洪災害成因及對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地理位置及洪災概況
我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資水上游,東與衡陽為鄰,南與永州和廣西桂林接壤,西與懷化交界,北與婁底毗連,市轄八縣一市三區,總人口730萬,其中農業人口611萬,土地總面積208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90萬畝,為典型的農業大市。
全市為江南丘陵向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部雪峰山脈系云貴高原的東域,東、中部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環繞,中、東部丘陵起伏,平原鑲嵌其中,呈由西南向東北傾斜的盆地地貌,地勢比降為10.25%。資江干流兩源逶迤,支流縱橫,自西南向東北呈“Y”字型流貫全境,流域面積遍及市轄8縣1市3區。
我市是一個洪澇災害頻繁的地區,據資料統計,近300年間,共發生水災73次,平均4.1年一次,而在建國后的52年間,洪災年份就有17年。由于山丘區洪災暴發迅猛,歷時雖短,但常給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財產帶來毀滅性打擊。1979年的“6.27”洪災,淹死87人,傷550人,其中洞口縣死亡56人,傷466人;1988年洪災死亡41人;1996年的特大洪災具有全局性、毀滅性的特點,資水干流邵陽市區洪峰水位達222.21米,超出警戒水位8.21米,全市8縣1市3區全部遭災,196個鄉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災害,其中重災有71個鄉鎮,占總數的36.2%。704萬人中,有516.05萬人遭災,占總數的73.3%,有68.83萬人被洪水圍困,42.23萬人緊急轉移,82人在洪水中喪生。倒塌房屋13.77萬間251.3萬平方米,228.71萬畝農作物成災,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其中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8.73億元。洪水所過之處,留下的是一片廢墟,老百姓形象地說:“辛辛苦苦幾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今年由于“5.26”和“6.21”的集中暴雨,我市又有綏寧、新寧、邵東、武岡四縣、市受災,受災鄉鎮63個,受災人口77.5萬人,全市直接經濟損失1.9986億元。其中農作物受災面積32.88千公頃,成災面積10.18千公頃,絕收0.51千公頃,糧食減產1.74萬噸。暴雨洪災也給我市水利設施帶來了很大的破壞,損壞水庫6座,損壞堤防1450處89公里,沖毀塘壩199座,水利設施直接經濟損失3850萬元。
二、成因分析
1.暴雨強度大。暴雨強度大是誘發山洪的主要原因。我市流域內有三個暴雨中心:一是洞口以上流域,二是隆回的六都寨附近,三是廣西資源。由于流域內三個暴雨中心的存在,再加上特殊的地形條件,坡降大,導致匯流時間極短,洪水始料未及,突發性極大,并且來勢兇猛,峰高量大。局部暴雨局部洪災,全局性暴雨大范圍洪災。當為全流域性暴雨時,暴雨中心的不規則移動常造成洪水的復雜組合,在影響市區防洪的大洪水中,赧水的來水比重很大,約占70%,夫夷水約30%,邵水的匯入往往也會改變市區的防洪形勢。以1996年山洪為證,7月10日14時至20時的6個鐘頭內,高沙、黃橋、洞口3站分別降雨124毫米、105毫米、70毫米,其中3個鐘頭內分別降雨80毫米、70毫米和50毫米,16日8時至17日8時,全市暴雨發展到了頂峰,超過100毫米的大暴雨有黨坪、武陽、山門、洞口、小沙江等5站,最多的黨坪站達146毫米,最大的時降雨量為78毫米。邵東縣上沙江水庫(中型)庫區18日凌晨3時40分至4時50分,70分鐘降雨90.4毫米。不僅我市境內普降暴雨,客水流域的暴雨強度也很驚人,廣西資源縣從15日20時至18日凌晨2時降雨量達400毫米,加劇了我市夫夷水的陡漲。在強暴雨的襲擊下,我市大小河流水位猛漲,號稱我市大江大河的平溪江、赧水、夫夷水、邵水、資水均出現了超歷史的最高水位。
2.生態環境惡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加劇了山洪災害的形成。我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區,往日的森林覆蓋率一直較高,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歷經“大辦鋼鐵”、“大興公共食堂”、“農業學大寨”、“”等幾多帶“大”字的群眾運動,過度開墾,亂砍濫伐,許多郁郁蔥蔥的綠色山頭變成了“癩子頭”、“和尚頭”,植被遭受嚴重破壞,林地面積和森林覆蓋率,均比1957年減少了2成左右,少數地方減少了六、七成。同時,全市有100多萬畝山林被墾為耕地,使“綠色水庫”遭受嚴重破壞,水土流失面積比1957年增加了43%。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僅有害于調節小氣候,大大降低涵蓄水源的能力,引發山洪災害,而且造成大量泥沙俱下,形成泥石流,涌入江河和水利工程,淤積水域,削弱了防洪能力。全市現有水土流失面積4200平方公里,水蝕模數達到4000噸/平方公里年,照此計算,每年有1000多萬噸泥砂注入江河、溝渠、壙庫。普遍反映,河床一般比五十年代中期抬高了1米多,隆回縣辰河、新邵縣石馬江、新寧縣新寨河、綏寧縣三雙河等,甚至成了高于兩岸農田的“懸河”。
3.工程標準低,蓄洪能力差。建國以來,我市進行了大規模的、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設,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水利投入不足,土法上馬,建設標準不高,尤其是水庫長年運行以后,老化嚴重,帶病運行,據今年汛期統計,我市1246座水庫中帶病運行的尚有328座,占26.3%,這些水庫每到汛期,令人提心吊膽,只能控制水位運行,難以發揮攔洪錯峰的作用。另外,在資水上游除赧水水系上建有一座六都寨大型水庫外,其它均無骨干水利工程,夫夷水系連中型水庫都很少,攔蓄洪水的能力更弱。
4.河道設障多,洪水渲泄不暢。部分群眾水患意識不強,缺乏全局觀念,違章違法作業。在河道中采砂淘金,亂堆廢棄物,阻塞河道;向河道中傾倒廢渣、垃圾;在河灘上建倉庫、碼頭、房屋等,隨意侵占行洪斷面,致使河床不斷抬高,河面日趨變窄,嚴重地阻礙了洪水的正常渲泄。如資江市區河段的坡降從1956年的0.039%降到了1996年的0.027%,又如大圳水庫下游的新寨河,已從建庫前637立方米/秒的安全泄量降低到120立方米/秒,超過這個限度就會房倒田淹。
5.人為因素造成局部山體滑坡,導致山地災害。在地質條件較差的山體上開采礦石、修路建房,破壞了山體結構,在強降雨的誘發下,山體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隨著山洪一同泛濫,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電力和電信線路倒桿,交通道路中斷,農田被毀。
三、減災措施的探討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針對山洪頻發的主客觀因素,我們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治標治本。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山洪災害意識,在防御山洪災害上,當前普遍存在著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把防災減災當做是“短期行為”和“被動行為”,災情發生,往往措手不及,處處挨打。防災抗災涉及到全社會的各個方面,涉及到各行各業各個部門,因此,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防災減災斗爭中來,樹立抗災保安全、抗災奪豐收、抗災求發展的思想,要把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做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一是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報告會等各種宣傳媒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增強全民的防災意識;二是加強教育和培訓工作,傳授防災抗災的有關知識,增強防災抗災能力;三是要提高公民參與防災抗災的意識,認識到防災抗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四是要建立健全一個強有力的指揮體系,組織一支過硬的搶險隊伍。
2.建立專門的山洪災害防御責任制。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地礦、氣象部門加強山洪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測工作,尤其是地礦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制定具體的管理方案;建設、國土部門要采取措施制止在山洪易發地區進行建筑、開發。在今年“5.26”洪災中,由于氣象部門預報的準確及時,各級各部門防汛責任落實,提前作好了各項準備,在抵御山洪災害中抓住了主動權,雖遭特大暴雨襲擊,沒有造成人員死亡。
3.大力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水利基礎建設,提高抗災能力是防災減災的有力保障。針對防御山洪災害的需要,工程建設應著力從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抓水庫的除險加固。集中精力、財力、物力,打好險病水庫殲滅戰,力爭三至五年內,摘掉現有險病水庫的帽子,確保安全運行,發揮其正常的防洪效益。二是抓城鎮防洪工程建設。發生山洪災害,損失最大的一般均在城鎮,因此,要把城鎮防洪堤建設納入城鎮規劃、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修好“保命堤”,保城鎮安全。三是爭取骨干防洪工程立項建設。按照我們的規劃,如能在夫夷水上游修建犬木塘水庫,在赧水上游修建洞口塘水庫、山門水庫等重點骨干工程,邵陽的山洪災害將會得到根本的治理。
4.致力實施生態工程治理。水土保持是山區發展的生命線,是國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水土保持治理要堅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結合,以生物措施為主的方針,搞好封山育林和營造水土保持林,制止毀林開荒和濫砍濫伐,不斷擴大森林覆蓋面,增加植被。對開挖造成的陡峭山坡要加大投入,進行護坡固腳。當前,我市要重點抓好新邵、隆回、邵東等水土保持長治縣的生態治理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經驗,在全市普遍推廣。
5.依法治水,加大河道的治理力度。要運用法律武器,糾正現在多家管水的紊亂局面,對河道實行統一管理。要認真宣傳貫徹《河道管理條例》,在全市推廣市區河道綜合治理經驗,大力打擊“四亂”行為,抓好大小河道的掃障工作,限期清除老障,杜絕設置新障。對涉及河道的建設工程,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報送河道主管機關審批。要通過水政水資源的規范化管理,盡快扭轉河道行洪不暢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