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對蝦與鯽魚生態養殖研究

時間:2022-09-17 09:41:52

導語:白對蝦與鯽魚生態養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白對蝦與鯽魚生態養殖研究

隨著城鎮化發展,陸源污染使河口區養殖水環境日益惡化,對蝦養殖病害日益增多。依靠換水的對蝦養殖方式已經行不通,當對蝦養殖到中、后期,池塘水體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不斷累積,極易引起對蝦中毒、發病和死亡,富營養化也導致池塘藍藻大量繁殖,對蝦養殖生產難以正常開展。傳統養殖方式中通過換水就能解決問題,但是由于當下的水源污染,沒通過消毒等處理的水換進池塘,將會導致對蝦發病率升高,蝦農一般情況下都不敢排換水。通過對養殖池塘微環境的研究,我們發現生物膜法和生物絮團技術可對水質進行自我凈化處理,當微生物群絮凝成顆粒物質被養殖動物所攝食,能起到維持微生物平衡和水環境穩定的作用,水質指標能保持良好。本文根據汕頭市河口區鹽堿地(水源鹽度3‰~6‰)池塘的特點,以南美白對蝦(非子一代苗,養殖戶稱“土苗”)為主養品種和以鯽魚(白鯽等)為主混養魚類,進行生態混養。經近幾年試養,取得較好效果,現將該養殖技術模式介紹如下。

1.養殖條件

河口區池塘,水深應在0.8~1.5米,水源鹽度6‰以內,底質不限,沙泥底質較好,塘堤覆膜,面積幾畝至幾十畝。池塘須配備足夠的增氧設施,以表面增氧機配合底部增氧設施(納米增氧盤、氣石增氧、微孔增氧等)為宜,增氧設施功率大于400W/畝較好,便于水體的攪動及絮團懸浮。在池塘中懸掛網片(不少于100平方米/畝)等附著基可增大生物絮團的附生面積,減少絮團沉底敗壞,同時供南美白對蝦和鯽魚攝食,利于生物膜和生物絮團更新,增強生態效應。在這種養殖條件下,通過輪捕輪放,每年每畝可產南美白對蝦300~500公斤,鯽魚300~400公斤。

2.放苗前準備工作

春節前后池塘開始干塘、曬塘1個月以上,每天用水泵抽干池塘底部滲透出水,保證干塘、曬塘效果。修補整理塘堤覆膜,塘堤覆膜既能保護塘堤不受風雨侵蝕、減少雜草叢生,又能作為生物膜附著基,利于生物膜生長繁殖。檢修維護增氧設施,合理布局位置。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擇機進水,進水時要用60目篩網過濾。進水速度盡可能快,防止單胞藻繁殖過快使水體pH值升高而降低消毒藥物漂白粉的藥性。池塘一次性進水后保持水位0.8米,馬上用漂白粉清塘消毒,漂白粉用量為60~80毫克/升,以徹底殺滅攀鱸、羅非魚、脊尾白蝦、藍藻等河口區常見敵害生物為準。漂白粉須兌水全池均勻潑灑,并開啟增氧機攪動1小時后關閉,保持漂白粉的最佳效果。池塘消毒水體經過5~7天太陽曝曬,有效氯含量低于0.05毫克/升,可適當施肥、加糖與接種EM菌等益生菌,培育水體微生物。一般施加3毫克/升的磷肥作為基肥,加入4毫克/升糖類(葡萄糖、紅糖、糖蜜等)作為有益細菌營養物質,可快速促進養殖水體中生物膜和生物絮團的形成,維持水體pH值在8.2~8.6,使水色呈鮮綠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保持在30㎝左右,這時候可開始放苗。EM菌等益生菌預先稀釋100倍再加入3%~5%紅糖水活化培養1~2天,再全池潑灑接種,效果更好,益生菌活化培養時連續充氣為佳。

3.苗種放養

苗種首次放養是整年養殖成敗的關鍵,水色培育好之后,應重視苗種質量和運輸細節,保證苗種到達池塘時健康有活力,另外,放苗水溫也很重要。進入4月份,弱冷空氣影響汕頭地區次數逐漸減少,池塘水溫逐步回升,日夜溫差波動范圍較小,當水溫恒定在25℃以上時,抓緊放苗。魚蝦混養模式采取對蝦多茬放養、科學搭配魚類品種,南美白對蝦苗(土苗)在4~8月視存塘密度分3~4次放養,魚苗則一次性放養。南美白對蝦苗每次放養密度為10~15萬尾/畝,鯽魚苗(體長3~5厘米)1800~2200尾/畝,青魚苗(體長30厘米左右)5尾/畝,革胡子鯰苗3尾/畝,鰱魚苗20尾/畝。

4.飼料技術

魚蝦混養池塘中,特別是當多茬不同規格的蝦苗同時存池時,飼料的選擇和投喂有一定的難度。蝦苗放養后前半月投喂高蛋白質含量(40%)對蝦幼蝦飼料(粉狀)或蝦片,以后可用較高蛋白質含量對蝦配合飼料(37%)投喂來提高對蝦生長速度。進入養殖中后期,可用低蛋白質對蝦配合飼料(33%)投喂,以降低飼料成本和減輕水體自我凈化壓力。投飼量以南美白對蝦攝食量為準,每天投喂兩餐。臺風、暴雨前奏、刮起東風或東北風等天氣突變,水色變清等水質變化,不投喂飼料。至10月份,水溫逐漸下降,南美白對蝦經籠網捕撈后存塘量不多,不用投喂對蝦配合飼料,10月份以前鯽魚不專門投喂鯽魚配合飼料(蛋白質含量較低),10月份以后只投喂鯽魚配合飼料。

5.水質調控

水質調控是養殖管理最重要的工作,每天定時測定水溫、透明度、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并觀察水色變化和對蝦活動攝食情況。合理使用增氧設施,底部增氧設施從接種益生菌時開啟,連續不停。表面增氧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每晚下半夜定時開動;根據天氣和水質變化情況,白天適時開動增氧機增氧。應用生物膜法和生物絮團技術,適時追加糖類和益生菌,培育生物膜和生物絮團,保持水體透明度和pH值穩定。當氨氮、亞硝酸鹽偏高時,除了追加糖類和益生菌外,再適當潑灑沸石粉,能較快產生協同效果。

6.病害防治

河口區南美白對蝦與鯽魚生態養殖的病害,主要是對蝦“偷死病”、“紅體病”等病毒性疾病和鯽魚細菌性疾病,采取“以防為主、防治結合”較為有效。保持水色、透明度、pH值、氨氮、亞硝酸鹽等指標正常穩定,減少應激反應,可預防對蝦“偷死病”、“紅體病”等病毒性疾病發生。當對蝦病毒性疾病和鯽魚細菌性疾病有發生苗頭時,可使用聚維酮碘0.1~0.3毫克/升全池潑灑預防或治療,之后再追加糖類和益生菌,有較好效果。

7.收獲

南美白對蝦4月份放苗,至6月底或7月初,長至規格200尾/公斤左右,可開始上市,采用捕蝦網籠捕大留小、間收方式收獲。鯽魚至9月份,長至規格4尾/公斤左右,也可開始上市,同樣捕大留小。使池塘在整個養殖過程中保持合理的密度和養殖容量,小規格魚蝦不受大規格魚蝦壓制能較快生長,最大限度地發揮水體的生產力和保持生態平衡。其它魚類在年底干塘時一次性捕撈上市。

8.小結

(1)河口區南美白對蝦與鯽魚、青魚、革胡子鯰、鰱魚等按比例生態混養,利用青魚、革胡子鯰捕食活力差、患病南美白對蝦,消除或減少健康蝦攝食病死蝦造成的傳染,同時青魚也攝食小螺,防止小釘螺等大量繁殖生長。在合適的池塘養殖容量等條件下,應用生物膜法和生物絮團技術調控水質,使魚蝦等養殖動物排泄物得到充分凈化,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利用南美白對蝦、鯽魚、鰱魚等攝食微生物顆粒,使生物膜和生物絮團不斷更新,保持池塘微生態平衡和水質穩定。全過程不換水、不加水,池塘被太陽曝曬蒸發掉的水份依靠降雨補充。(2)南美白對蝦與鯽魚等為廣雜食性水生動物,能攝食生物膜和生物絮團等營養物質,充分利用池塘微生態循環的微生物產物,降低能耗,從而降低餌料系數,減少養殖成本。

作者:張楚妃 李順茂 林壯炳 單位:汕頭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