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海岸風口地建立防護林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21 07:07:00

導語:流沙海岸風口地建立防護林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流沙海岸風口地建立防護林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海岸帶木麻黃大苗風口造林投資成本

【論文摘要】通過對海岸風口沙地現狀的觀測和對該地段造林技術的綜合分析表明:風口沙地營建防護林的關鍵技術是采用培育具有抗性強又速生的木麻黃大苗、深穴整地、適時造林、放客土、施磷肥和建立有效的擋風屏障等綜合配套技術,造林成活率可達到98.3%;保存率可達90.0%以上,無需補植。研究還表明,海岸帶風口沙地造林,其造林成本較高,資金投入約為13508.8元/hm2;而以往常規造林方法,資金投入約4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僅有10%~15%,需多次重造或補植,因此應用本項造林技術更節省經費,造林效果好、成林快,防護效能可提前發揮。

據有關資料統計,僅福建省就有沙荒風口44個,面積約134hm2,成了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的難點問題。因此,摸索出一套實用有效的海岸帶風口沙地造林技術,是我們廣大林業工作者肩負的歷史使命。

一風口自然條件

平潭縣地處福建省東部海域,臺灣海峽西北部,為全國第五大島,福建省第一大島,也是國內強風區之一。全縣共有五大風口,總長23.6km,跨7個鄉鎮,立地條件差,風口地遍布全縣濱海平原和大部分港灣,總面積達13.09萬畝,占陸地總面積的23.5%。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氣候環境惡劣。

平潭縣為北緯25°15′、東經119°32′,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霜雪少見,年平均氣溫19.9℃,極端最低氣溫為0.9℃,極端最高氣溫為37.4℃,年平均降水量為1167.4mm;年平均風速為8.4m/s,受季風影響,風向季節變化明顯,一年中春、秋、冬以偏北風為主,北風、東北風侵襲的頻率占62.0%。

1.海岸風口地段的風力

該試驗地設在平潭國有林場的燕下埔龍王頭風口,是平潭縣五個風口之一,也是治理難度最大的風口之一。在海岸風口地段,影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林木正常生長的氣候條件中,風是最主要的制約因子。據平潭縣氣象臺統計,全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達113d,月平均風速在10m/s以上,極大風速可達40m/s,主要集中秋冬兩季9月份至翌年1月份,時稱“二十四風”、“九降風”。由于地處海島,臺風和風暴潮頻繁發生,臺風在每年5~11月出現,尤以7~9月居多,占總次數的70%,年平均臺風6次。在海岸風口地段,受強臺風的影響造成機械性傷害或直接摧毀木麻黃幼樹或挾帶海岸

最前沿的沙粒將幼樹埋沒,使造林失敗。秋冬兩季的大風還破壞了植物水分平衡,幼樹的迎風面枝條韌皮部遭到損傷,同時大風加速了地上水分的蒸發及植物的蒸發量,造成木麻黃幼樹因生理性缺水而枯萎死亡。因此,臺風和長時間的大風是導致風口造林困難和失敗的主要原因。

2.海岸帶風口流沙狀況

在流沙海岸每年的秋冬直到初春,主害風—東北風、西北風和北風不斷,飛沙翻滾是很常見的事。據燕下埔龍王頭風口測定,當風速達8.0~10.7m/S時,土壤沙粒就會沿地表隨風滾動;當風速達10.8~13.8m/S時,土壤沙粒就會沿地表強烈移動;當風速達13.9~17.1m/S時,土壤沙粒就呈懸浮狀遷移;當風速達到17.2~20.7m/S時,流沙滾滾,滿天飛舞,高度可達3.5m以上,其細沙粒就被風吹得很高,懸浮于空氣中流動,有時隨風吹揚1000-2000km待風速降低時,就降落在地面。因此,前沿幼林極易被風沙埋沒而導致造林失敗。

3.干旱程度

因受海洋影響,平潭雨水偏少,干旱頻繁,是“十年九旱”的重旱區。每年降水量僅在900~1200mm之間,屬福建省少雨區域之一,而且沙土水份滲透與流失極快。降水量分布的特點是北部多于南部,西部多于東部;降水強度以5月為最大,7~9月次之,10月~翌年2月最少。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1.0%,平均年蒸發量為1917.4mm,大于降水量。據統計,年干旱平均為3.8次,最長有2003年連續66d無降雨的大旱記錄。

二海岸帶風口沙地建立防護林關鍵技術

1.培育優質木麻黃兩年生大容器苗

在海岸帶風口沙地要取得造林成功,培育優質木麻黃兩年生大容器苗是關鍵技術中的核心部分。本試驗采用在全省普遍推廣應用的20多個木麻黃優良無性系中篩選出平20、平18、惠安1、粵501、A13和莆20等6個無性系作為風口造林而培育木麻黃兩年生大容器苗的材料。

培育兩年生木麻黃大苗,首先對每個無性系精選優質小枝,小枝必須來源于樹體上部,粗壯有分叉,經過激素處理和水培出根后,移植于塑料薄膜小容器袋(8cm×15cm)中,經過一年的苗期管理,于次年4~5月份又將一年生的苗木再次移入大容器袋中,其直徑為20cm,高為32cm。大容器袋必須采用聚丙稀或聚乙稀加工而成,制作圓柱形袋。營養土為紅黃埌85%,沙土10%,鈣鎂磷5%,三種材料攪拌混合均勻后使用。木麻黃無性系水培苗移栽營養袋后,苗期的管理包括澆水、施肥、除草、預防自然災害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大容器苗達到地徑1.5cm,高度1.5m以上的規格時出圃造林最佳。

2.大穴整地、放客土與施磷肥

風沙地土壤肥力瘠薄,結構疏松、沙層厚。在造林前,必須對造林地進行規劃,確定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為1.5m×1.5m或1.5m×2m為宜;穴的規格50×50×60cm較為適宜,穴中施放客土每穴20~25kg;過磷酸鈣每穴150g。據測定,旱季0~20cm沙土含水量<1%,20~40cm土層土壤含水量為<2%,因此深穴整地對苗木水分供應有良好作用,有利于幼樹生長和保存率的提高。

3.苗木適當修枝

起苗造林時,大膽地將苗木側枝修掉一部分,一般保留樹冠長度的1/3~1/2即可,減少蒸發面積,修枝時應注意側枝修平,保護樹干平整,不能把主干拉傷或拉裂變成廢苗。通過修枝促使主梢向上伸長,加快林分的郁閉。4.設置有效風障

風障是為了削弱與降低風速而設置的屏障。一般于當年9月份大風到來之前架設,使春季造林的木麻黃幼樹能安全度過連續幾個月的東北大風侵襲,再經過第二年的生長,木麻黃幼樹根系便能深扎沙土之中。風障制作:用木麻黃間伐材長3.0~3.5m,立式插埋在沙地,深度為0.5~0.8m,每根間距2.5m,然后用木麻黃小徑材橫向4條,用鐵線固定在立插的小徑材上,再用木麻黃側枝插在骨架內,形成擋風屏障,最后在與主害風方向采用鐵線斜拉并固定在地樁上,整條風障應多處固定,以防大風襲擊將風障刮倒;每隔20m~40m設置一道風障。

三木麻黃在風口沙地的造林投資分析

海岸帶風口沙地生境條件惡劣,造林難度大,造林時需采用迥異于生產上常用的技術和方法。因此,在此類困難立地造林,其造林成本比較高,所需的資金投入也比較多。根據多年來進行造林所需的材料、用工及費用情況分析:以造林密度(前沿1.5m×1.5m、后沿1.5m×2m)平均3888株/hm2;挖穴50×50×60cm費用972.0元/hm2;客土0.35元/穴,費用1360.8元/hm2;種植45工/hm2、單價40.0元/工、費用1800/hm2;苗木單價2.0元/株、費用7776.0元/hm2;過磷酸鈣150g/穴、費用350.0元/hm2;構筑風障要因地制宜,一般成本為1000.0~1500.0元/hm2,以上各項開支經費合計為13508.8元/hm2,均為直接投資成本,造林保存率可達90.0%,不需補植。而以往常規造林方法,造林用工30工/hm2、費用1200元/hm2;苗木6667株/hm2、費用3335.0元/hm2;開支合計為4535元/hm2。但造林保存率一般僅有10%~15%,無法成林,需多次重造或補植,而且林相極差,防護效能低下。因此,從兩者造林成本比較,還是應用本項總結的造林技術更節省經費,造林效果好、一次成林,防護效能可提前發揮。

參考文獻

[1]黃平江,陳建誠,等.福建沿海防護林[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

[2]徐俊森,黃金水,等.流沙海岸造林特困區建立防護林關鍵技術的研究[J].防護林科技,2003,(3):1-3.

[3]張水松,林武星,葉功富,等.海岸帶風口沙地提高木麻黃造林效果的研究[J].林業科學,2000,(6):39-46.

[4]張銀龍,吳永波,羅紅艷,等.環境生態學[M].遼寧大學出版社,2003.

[5]李一功,李長發,等.固沙造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3.

[6]徐燕千.木麻黃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