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桂花魚養殖技術論文
時間:2022-08-18 03:19:00
導語:秋浦桂花魚養殖技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介紹了秋浦花鱖健康養殖技術,包括池塘單養、網箱養殖、池塘混養、大水面套養等幾種養殖方法,以期為秋浦花鱖的養殖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秋浦花鱖;池塘單養;網箱養殖;池塘混養;大水面套養
鱖魚又名桂花魚、鰲花,屬鱸形目、鰭科。鱖魚為肉食性魚類,膘肥體壯,肥滿度很高,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可口,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是一種低脂肪的保健食品。其為典型的食肉性的猛魚類,終身以活魚為食,饑餓時自相殘食。池州地區養殖的秋浦花鱖屬于長江水系翹嘴鱖,在長江流域5月中旬至6月下旬為繁殖最佳季節。在天然水域中,雄性1冬齡性成熟,雌性魚2冬齡性成熟。產卵的適宜水溫為21~23℃,喜歡在微流水中產卵。
一、池塘單養
1.1池塘條件
單養鱖魚的池塘面積一般在3333.33~6666.67m2,池塘太小,水質不易控制,太大又不易管理。池水深1.5m左右,池底平整少淤泥,進排水方便,水質清新無污染;增氧設備齊全,并靠近餌料魚配套池塘,以便于餌料魚的運輸。
1.2鱖魚種苗的放養
投放魚苗前10~15d,用生石灰1500~2250kg/hm2或漂白粉以池水呈20mg/L的濃度清塘,有條件的池塘可提前放干池水,曝曬塘底,然后加水12~20cm,并進行清塘、消毒。清塘7d后注水,逐漸加深。鱖魚苗放養前,在池塘中培育部分適合的餌料魚,一般品種為鯉、鯽、草、鳙、鰱魚等夏花,培育900~1050萬尾/hm2為宜。鱖魚苗種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投放。具體時間根據餌料魚規格而定,要確保鱖魚的餌料魚適口。一般放養7~8cm魚種1.2~1.5萬尾/hm2。當年可產規格為0.4kg以上商品鱖魚1500~3450kg/hm2。
1.3餌料魚的配套與投喂
餌料魚除在鱖魚苗種放養前培育夏花900~1050萬尾/hm2外,還必須有專池培育餌料魚,餌料魚池與鱖魚養殖池為2∶1,以確保后期餌料魚的補充。餌料魚宜采用多池不同密度飼養,分次起捕、逐步拉疏的辦法,保證餌料魚與鱖魚同步生長。要堅持每天巡塘,觀察鱖魚生長、吃食情況及餌料魚的數量、水質變化和餌料魚增補情況。保持水質良好,勤注水、換水。保持水體透明度大于35cm,pH值7~8。在高溫季節,應逐步提高水位,早、中、晚要開動增氧機,增加水中溶解氧,降低有害氣體的含量。
1.4魚病防治
貫徹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清塘時用生石灰1125~1500kg/hm2消毒;或采取外用殺蟲劑殺滅池塘寄生蟲。必須時中期選用無公害殺蟲劑、殺菌消毒劑定期預防。并每月用生石灰150kg/hm2左右化水全池塘潑灑1次,調節水質,抑制病菌。如發現病害,應及時檢查病魚,對癥下藥,及時施治,對鱖魚較敏感的藥物慎用。
二、網箱養殖
2.1網箱結構與規格
網箱網線一般為聚乙烯線,網目以1.5cm為宜,以餌料魚不能逃出為原則。也可設2級箱,前期用密網箱,中后期用稀網箱。網箱規格為4m×7m×2m或4m×8m×2m,也可用3m×3m×2m等,但入水深度必須1.5m,高出水面50cm。網箱一般封閉型,用毛竹作網箱支撐材料,箱底以石子作沉子,并應離水底30cm以上,使網箱呈自然垂直狀。
2.2網箱的設置
網箱應設在避風向陽的地點,箱距大于2m,行距大于10m為佳。
2.3魚種投放
6月中旬投放鱖魚苗,規格為8~10cm以上,投放20~30萬尾/hm2為宜。
2.4餌料魚配套與投喂
以1∶50的池塘配套,投喂的餌料魚體長應為鱖魚體40%以下,過大不宜攝食,造成浪費。日投喂量為鱖魚體重的15%左右。一般每3~5d投喂1次,投喂前應用3%~5%的食鹽水對餌料魚浸洗5~10min,確保餌料魚不帶病進箱。
2.5病害防治
網箱四角可采用藥物掛袋,定期選用殺蟲、殺菌消毒劑全箱潑灑。發現病魚,及時撈起檢查,針對性地進行治療。網箱要經常洗刷,防止網眼被堵,影響水體交流。公務員之家:
三、池塘混養
池塘混養模式主要有成魚塘混養、蟹鱖混養、藕塘套養等。高產成魚塘不適宜采用,因成魚密度大,大量投餌水質易惡化,極易引起鱖魚缺氧死亡。對中低產池塘可混養鱖魚。混養鱖魚時,必須控制投放鱖魚苗種規格,以不危害主要魚類為原則。投放3~4cm的600~750尾/hm2或13~16cm的150~300尾/hm2。不增加投餌,也不需要特別管理,池塘可凈獲鱖魚75~150kg/hm2。
四、大水面套養
大水面套養秋浦花鱖,苗種規格宜大不宜小,因為水體大,餌料魚密度相對較小,規格小的鱖魚捕捉食物較難。而且,大水面敵害魚類較多,規格小的鱖魚逃避能力弱,易被捕殺。一般放養規格魚苗應在10~15cm,在條件許可情況下,投放大規格鱖魚冬片魚種效果更好,投放120~180尾/hm2,可產規格商品鱖75~120kg/hm2。
- 上一篇:大學生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
- 下一篇:繼教中心科學發展觀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