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桐種植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2 05:22:00
導語:油桐種植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要油桐是中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經濟樹種,栽培歷史悠久,最早可能源于魏晉六朝時期,唐宋時得到了較大的發展;明代油桐種植已遍及南方各省區,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種植經營活動;清代形成了許多油桐著名產區和桐油名品。民國時期由于國際對桐油需求量的加大,促進了油桐種植業的大發展,在生產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成效?,F代油桐種植進入了黃金時代,油桐種植的規模和產量均超過了歷代,油桐豐產技術已得到了廣泛推廣和應用。
油桐是特產于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木本油料樹種,其種子所制的產品——桐油,是稱譽于國內外的重要工業原料。油桐在中國的栽培歷史悠久,群眾培植經驗豐富。本文對此作一探討,敬請方家指正。
一、桐人工種植的源起
中國人工栽培油桐始于何時,難以定論。但它是伴隨著人們對桐油的利用而進行人工種植栽培的。根據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隋唐時期已開始大量廣泛地利用桐油?!段奈铩?983年第3期載《川楊河古船發掘簡報》中說,隋唐古船“外涂桐油”,“縫隙”和“接頭”均填“油灰”,而且“鐵釘帽亦用油灰封固”;《唐語林•政事》中也有“勘每船板、釘、油、灰多少而給之”的記述,表明隋唐時期桐油已被廣泛應用于造船業中。文獻中最早記載油桐樹的是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該書載:“罌子桐,有大毒,壓為油,毒鼠立死。摩疥癬、蟲瘡、毒腫。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闭f明油桐在當時已有了罌子桐、虎子桐兩種名稱,這可能是生于曠野山中的野生樹或零星小片狀人工栽培樹。
到了宋代,官府中的將作監設有“桐油作司”,說明了桐油在當時應用的范圍更加廣泛,油桐生產的重要性較隋唐時期有了很大提高,以及社會對桐油的需求量大為增加。因此,人工大規模培植油桐樹業已開始。北宋時安徽銅陵布衣陳翥所撰《桐譜》中載,油桐“實大而圓,一實中或二子,或四子,可以取油為用。今山家多種成林,蓋取子以貨之也。”[1]從這一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已有大規模人工種植栽培油桐林,并進行取籽榨油貨買的商品生產活動。因此,中國人工植桐的歷史不遲于唐代初期,最早可上溯至魏晉六朝時期,因為這時期江南地區出現了大規模的經濟開發活動,人工植桐很可能就始于此時期。
宋代文獻中還有關于油桐樹形態特征的記載,如蘇頌《圖經本草》說:“南人作油者,乃岡桐也。有子大如梧子?!笨茏趭]《本草衍義》中說“荏桐,早春先開淡紅花,狀如鼓子花,成筒子,可作桐油?!庇屯┲死涀油?、虎子桐之外,還有岡桐、荏桐之名。宋代桐油出產地有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區,但以四川、湖南為最?!锻┳V》中說“蜀桐獨為美”。湖南《永順縣志》記載,永順縣在宋初就把桐油作為向宋王朝納貢的第一宗貢品。[2]
二、明代油桐種植業
明代,由于商品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各方面對桐油需求量的日益增多,特別是明王朝大力提倡種植油桐樹,促進了油桐經營利用活動的發展?!睹魇?#8226;食貨志》載:“洪武時,命種桐、漆、棕,于朝陽門外鐘山之陽,總五十余萬株。設……桐園百戶,二甲軍二百四十?!錃q得油百五十斤,欲以資工用省民力,而所費幾百倍,然太祖為之不惜,意在率民也。至宣德三年,朝陽門所植漆桐棕樹之數,乃至二百萬有奇?!盵3]由于官府的大力提倡,當時已有較大規模的油桐林的經營,油桐種植業已開始形成。明《遵義府志》載,貴州遵義地區“桐油樹,郡無處不有,……十月子熟,去殼去米,曝干,碾末蒸熟,用篾箍棕皮,包之如鼓樣,榨取油,燈燭皆資之?!盵4]明《贛州府志》載,江西贛州地區“土性宜茶桐,楚、蜀亦出桐油,而不及贛之膠粘清亮,可入漆也。每歲商販,不可勝計云。”[5]清光緒《廣德縣志》引《明史•水經》說,安徽廣德“琳塘楊灘諸處多有桐林,居水取子榨油,疑桐水得名于此。”[6]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湖北地區“油桐枝干花葉并類岡桐而小。樹長亦遲,花亦微紅。但其實大而圓,每實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風子?!硕喾N蒔,收子貨之為油,入漆家及艌船,為所需。”[7]此外,明弘治、正德、隆慶、嘉靖、萬歷間的許多地方志,均把桐油作為地方重要的特產予以記載??梢钥闯?,明代油桐種植經營遍及南方長江流域各省區,已具有較大規模的種植業生產經營活動,油桐樹成了當地山民謀生之本、衣食之源。
明代油桐樹的栽培技術已日趨完善,徐光啟在《農政全書》中作了較詳盡的闡述:“江東江南之地,惟桐樹、黃栗之利易得。乃將旁近山場,盡行鋤,轉種芝麻,收畢,仍以火焚之,使地熟而沃。昔種三年桐,……次年苗出,仍要耘耔一遍。此桐三年乃生,首一年猶未盛,第二年則盛矣,生五六年亦衰?!追N三年桐為利近速,圖久遠之利,仍要種十年桐,法亦如前?!盵8]從林地的選擇、整地下種、培苗以及田間管理撫育都作了詳盡的論述,這些經驗直到今天仍為植桐地區的農人所應用。明代開始注重油桐和經濟樹種杉木、油茶進行輪作和混作,提高林地的生產率。明弘治《徽州府志》載:“桐子樹,其子可取油,凡栽杉必先種此樹,其葉落而土肥也。”[9]正德江西《袁州府志》中也有相似的記載。明代桐籽加工制取桐油的技術也很完備,主要采用木榨法榨油,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和明《遵義府志》對此均有詳盡的記載。
三、清代油桐種植業
清代,由于桐油的利用范圍的逐漸擴大,需求量大增,清王朝在稅收等經濟政策上加以鼓勵。雍正年間曾詔令各省提倡種植油桐,豁免稅收。南方山區農人廣植油桐,植桐業成了一方獲利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當地農人的謀生之道。清代是油桐種植業的大發展時期,形成了許多桐油著名產區和桐油名品。
湖北地區是清代桐油著名產區。清《湖北通志》載:“荏桐即罌子桐,一名岡桐,一名膏桐,俗亦謂之油桐,其子可榨油。諸種各邑皆通產,而荏桐之利尤饒,故山民種之?!鼻濉秮眸P縣志》載:“桐油,膏桐所榨之油也。樹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紅縷,九、十月子熟,乃剝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兩種,其枯可糞田。”又載:“一名荏桐子,樹實大而圓,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為性,最宜培養,不過兩三年間,即取利無窮?!盵10]該縣所產的桐油質量較好,被譽為“金絲桐油”,售往各地?!栋蜄|縣志》載,巴東縣“前后田里、地間種茶及桐子,售于市,完賦三百六十兩”[11]。《保靖縣志》載,保靖縣在清朝廷“遍植桐樹”的督導下,“油桐種植,自此擴大”[12]。清代湖北油桐種植業之情狀可見一斑。
湖南湘西地區是清代著名的桐油產區。《桑植縣志》載,桑植縣令王欽布曉諭民人道:“平地坡地可以墾植雜糧,自應勤耕稼,至于土阜高崗,盡可種桐。”“凡爾民人,務遵教導,急為遍植。此乃爾民成家之法,根本之事,各宜踴躍,奉行毋違?!盵13]清道光《古丈坪廳志》對油桐生產和山民生活的關系作了詳細的記述:“吾鄉之中貧寒日甚,土地皆瘠,山廣田少,非膏腴之地可比,所示之利,別無大宗,其五谷雜糧,不足以供地方之用,唯桐茶此地之一利也。”[14]所以整個湘西山區“沿山種之,自上而下,和列井然”,“傘形桐樹,星羅棋布,比比皆是?!盵15]湘西地區是全國桐油主要產地之一,出產有桐油名品“洪油”。油桐種植業使湘西農人獲得了很大的利益,油桐為湘西山民主要經濟來源。古丈縣“以桐油為大宗,年約四十萬元”[16],龍山縣“每歲桐子開花,有桐子之家缺日用,向有錢者預領,油價言定,油若干斤,錢若干兩,……自四月起至八九月,按月多少為差,十月兌油,或兌桐籽,如期不得誤?!盵17]“桐籽或自榨以給油料,或出售于油坊,以此為生計,每歲總值達千萬兩以上?!盵18]
清代四川的川東地區仍是我國主要的桐油產區。同治《萬縣志》載:“萬多山,故民多種桐,取其子為油,盛行荊鄂。按邑水陸商販,向以米、棉、桐油三者為大宗,行于漢楚?!蓖巍赌洗h志》曰:“邑東山地頗產桐、棬、漆、蠟,運油出?!薄渡n溪縣志》載,四川蒼溪縣“全境每年可出桐油數千余簍,每簍重約二百余斤,油質佳美,分售順渝以下商人。”
[19]川東地區出產桐油名品“秀油”,據董幼嫻《四川經濟調查》稱:“秀山擅油利久矣,故秀油最名”;“秀油者,研膏桐實為粉,……油成,佳者為漆?!薄靶闵揭杂屯┞劽计漭敵鲋畾v史,已在二百年以上?!诠饩w年間,油盛時外幫商人在此設有八大字號收油。查縣志而推算之,最盛時每年輸出量可達十五萬市擔。其中秀油約占五分之一,清油(茶油)約占五分之四?!盵20]
江西贛州地區也是桐油的重要產區,《贛縣志》對清代中期以前的油桐種植業有詳細的記述:“贛田少山多,土性于茶桐二樹最宜?!渲θ~俱似梧桐,二月開花,滿山如雪,至冬收子以榨油。楚蜀亦出桐油,而不及贛之桐油,膠粘清亮可入漆也。二油為贛之佳產,每歲賈人販之他省,不可勝計。故兩關之舟載運,絡繹不絕?!盵21]《石城縣志》載,福建人在此租賃山場種植桐、茶二樹,進行商品生產活動,“贛田少山多,向皆荒榛叢樾,近年閩人賃土耕鋤,……茶子桐子二樹并植。”[22]
明末清初油桐種植業由川鄂擴展到陜南和豫西的秦嶺山區和伏牛山區,清中期以后,陜南、豫西已是重要的桐油產地之一?!稘h中府志》載,清初陜南洋縣有桐油出產,[23]至乾隆年間,陜南各縣均有桐油出產。[24]《石泉縣志》載,石泉縣的物產“其專務而取利者,漆為最,木耳次之,竹桐又次之?!盵25]《平利縣志》載,該縣“乾隆以后戶口加增至數十倍,地利日辟,物產日增,低山以漆、木耳、苧麻、漆油、桐油為大宗,歲所出巨萬,有業此而貨殖致富者。”[26]在豫西山區,《內鄉縣志》載,光緒中葉西峽口特設油漆稅局。西峽口當時為內鄉縣一大鎮,水陸交通方便,陸通秦晉,水達吳楚,為江北客商云集、桐油集散重鎮。西峽的桐油銷往武漢、河口、濟南、徐州等地,號稱“江北一家”。
- 上一篇: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意見
- 下一篇:市工業結構調整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