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東丘陵區生態農業發展探索
時間:2022-07-05 09:44:31
導語:川東丘陵區生態農業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國內外生態農業發展研究綜述
“生態農業”一詞最先是由美國土壤學家在1970年提出。最初的概念是完全或者基本上不使用化肥、農藥以及生長調節劑,提倡盡可能地依靠作物輪作、稻稈還田、豆科作物種植、綠肥施用等手段來維持地力,主張通過生物防治的方式防治病蟲害。我國生態農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逐步形成了類型、規模和形式各異的2000多個生態農業示范區,生態農業試點推廣面積超過660萬hm2,生態農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漸成為農業現代化生產新的形式。
2大英縣生態農業發展現狀
2.1基本情況
大英縣位于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區,地處涪江和沱江的分水嶺地帶,是全國800個重點產糧大縣之一,東鄰蓬溪縣和船山區,南接安居區,西與樂至縣和中江縣相連,北靠三臺縣和射洪縣,位于105°3'~105°30'E、30°25'~30°43'N之間,南北寬34km,東西長41km,幅員面積703km2。全縣轄11個鄉鎮,300個行政村,2890個社,總人口56.6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4.59萬人,農村勞動力25.8萬人,占農業人口的57.9%,人口密度806人/km2。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洋芋、紅苕等,經濟作物主要為油菜、花生、棉花。按照2016年統計年報,耕地面積21133.33hm2,其中,田7133.33hm2;糧食播種面積63793.33hm2,平均單產371kg/667m2,糧食年總產量25.76萬t,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9968元。2016年全縣化肥施用量(折純)2.04萬t,其中:氮肥用量(折純)11336t,磷肥用量(折純)4709t,鉀肥用量(折純)788t,復合肥用量(折純)3609t,化肥施用強度為328.6kg/hm2。
截止2016年底,全縣農村沼氣規模4.3萬口,占全縣總農戶的35.8%,占全縣適宜建池農戶的80.2%;年總產氣量1504萬m3;全縣4.3萬戶農戶12.9萬人從中受益,建成1000m3大型養殖場沼氣工程5處。全縣現有優質果樹9533.38hm2,其中柑橘類6333.33hm2,油桃800hm2,梨1333.33hm2,枇杷等其他果樹1066.67hm2,年產鮮果5.72萬t,產值3432萬元。全縣建成東方、國強、森福、利民等萬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場20個,1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354個,標準化生豬養殖小區3400多個,2016年,生豬規模出欄量達55.11萬頭。
2.3生態農業模式分析
大英縣發展生態農業采用的是“豬-沼-果-菜”模式,以沼氣為核心,把種植(糧油作物、果樹、蔬菜和牧草等)、養殖(豬、牛、雞、鴨等)和生活3個孤立的活動組合成一個開放式的互補系統,使物質充分循環,讓自然散發掉的生物質能集中利用。據統計,用傳統的堆漚發酵處理人畜糞便后施用氮、磷分別損失50%和30%左右,而“豬-沼-果”模式在傳統種養方式的轉化循環中嵌入沼氣池,在池內放進沼氣菌群,人畜糞便進入沼氣池以后,在缺氧環境和一定溫度、濕度和酸堿度條件下,這些菌群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殖,逐漸地將糞便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有機物分解成為沼氣、沼液和沼渣,沼氣池將一系列復雜的生化反應過程集聚在一起,加快了反應速度,提高了分解效率,并收、儲存、輸送沼氣,用于家庭做飯,使傳統種養模式中散失掉的生物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
2.4效益分析
2.4.1經濟效益
一是可以大大促進生豬生產。通過興辦沼氣,農民認識到只有多養豬,沼氣池才能多產氣,多產氣就能節約大量的薪柴和煤炭,因此砍柴買煤不如多養豬。同時,沼肥又是一種優質飼料,用來喂豬,可提前15~30d出欄,尤其是與低成本養豬技術配套,效果更為顯著,一頭豬可節約飼料50kg。據調查和驗收,建池戶一般比沒有建沼氣池的農戶,每戶平均要多養3~5頭豬。二是可以提供大量的優質沼氣肥,推動了果業和其他農業產業的發展。沼肥是優質高效的有機肥,不僅可以促進農作物生長和改良土壤,而且可以增強農作物和果樹的抗旱、抗凍和抗病蟲能力。“豬-沼-果-菜”模式經營戶可從沼氣節能及其綜合利用方面獲得直接經濟效益達戶均5280元,人均1040元。
2.4.2社會效益
一是徹底改善了農村環境條件。農民和城市用液化氣一樣,用上了電子沼氣灶,結束了煙熏火燎的歷史。尤其是實行了沼氣池、豬舍、廁所的三結合布局,人畜糞便進入了沼氣池,消滅了蚊蠅孽生場所,一些寄生蟲和病菌在沼氣池內被殺滅,減少了疾病傳染,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村容村貌大為改觀。二是進一步解放了婦女生產力,提高了農民科技意識。同時,開展“豬-沼-果-菜”工程建設,是符合生態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的新技術,通過技術培訓、學習和實踐,提高了農民的科技素質,懂得了農業生產必須從傳統農業中走出來,采用先進技術,講究標準管理、規模經營,增強了農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
2.4.3實施“豬-沼-果-菜”具有顯著的生態效
益一是興辦沼氣,開發再生能源,大大減少了對森林資源消耗。農戶建上一個6m3的沼氣池,一年可節約柴草2.5t,相當于0.35hm2林木年生長量。二是沼氣肥是一種優質農家肥,對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及耕作性能有著積極的意義。據調查分析,施用沼氣肥的水稻田,3年后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16%,土壤中的微生物十分活躍。農民施用化肥、農藥量大為減少,不僅減少了農業投入,而且又大大減少了化肥、農藥對農產品、土壤和水的污染,從而提高了農產品的品質,為開發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開辟了一條有效的技術途徑。這樣周而復始,使自然界(水、肥、氣、熱、土壤)和人、動植物以及微生物處以一個共生的良性生態環境。
3大英縣生態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農業勞動者整體素質偏低,生態意識淡薄
由于農民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農村信息較為閉塞,同時,農業生產者普遍存有一種急于求成的心理,盲目地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因此傳統農業技術仍舊被普遍使用,而生態農業投入較大,科技含量高,并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被農民接受和使用。
3.2農業科技含量不夠
相對于澳大利亞、德國、日本、比利時等國家擁有完善的農業科研與應用推廣體系,能夠將農業科研成果迅速轉化進行推廣;而大英作為一個農業縣,當地也沒有科研院校,農業科技發展水平偏低。
3.3種養一體化產業支撐不夠
大英種養一體化業主不多,種植業主和養殖業主自身的產業鏈都不長,養殖企業產生糞便自身無法有效利用,而種植業主用肥主要依靠外來企業提供有機肥或化肥,既增加了種植成本,又相應降低產出效益,這樣難以產生規模效益,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種養或種養、娛樂(觀光農業)一體化產業企業的培育和成長;加之,農產品品種較為單一,用肥時間過于集中,調配使用沼肥機制未建立,綜合利用程度也不高。
4建議
4.1加強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利用農業產業扶貧、放心農資下鄉活動、農業科技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2.4”法制宣傳等機會進行宣傳、培訓教育,讓農業生產者對生態農業有更多的了解。
4.2政府加大發展生態農業方面的投入
建立必要的激勵機制,出臺相關的獎勵政策,對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企業給予補貼支持,對資金有困難的對象,讓銀行提供額度不等的無息貸款等。
4.3強化部門聯動,加強統籌協調
發改委負責對沼氣池項目立項審批,商務局負責水果等農產品的初加工,農業、水務負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財政負責各項補貼的落實。大英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政府高度重視及各部門的積極配合,也只有將這一模式發展起來,才能為我市生態農業發展提供可參考的案例。
作者:何霞 楊永紅 龍行春 單位:四川省遂寧市農業局
- 上一篇:生態農業發展的問題及建議
- 下一篇:智慧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