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藍耳病診斷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3 05:30:00

導語:豬藍耳病診斷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豬藍耳病診斷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豬藍耳病診斷;預防

論文摘要總結豬藍耳病的臨床診狀,并分別介紹豬藍耳病發生場(戶)的防控措施、疫點周圍3km內的養豬場(戶)的防疫措施以及豬藍耳病未發生地區的綜合防疫措施。

豬藍耳病又稱豬的繁殖與呼吸綜合征(PRRS),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以繁殖障礙、呼吸困難、耳朵藍紫、并發或繼發其他傳染病為主要特征。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因此做好本病的診斷及預防十分必要。

1臨床癥狀

豬是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的惟一自然宿主,易感豬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患病豬和帶毒豬是藍耳病的主要傳染源。豬藍耳病主要侵襲繁殖和呼吸系統,主要表現為母豬繁殖障礙、仔豬斷奶前高死亡率、育成豬的呼吸道疾病三大癥狀。

經產和初產母豬多表現為高熱(40~41℃)、精神沉郁、突然厭食、昏睡、并出現噴嚏、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癥狀,但通常不顯高熱稽留。少數母豬(1%~5%)耳朵、乳頭、外陰、腹部、尾部發紺,以耳尖最為常見;皮下出現藍紫色血斑。逐漸蔓延致全身變色,有的母豬出現神經麻痹等癥狀。出現這些癥狀后,大量懷孕母豬流產或早產,產下木乃伊、死胎和病、弱仔豬,死亡率可達80%~100%。早產母豬分娩不順、少奶或無奶。

仔豬特別是乳豬,死亡率很高,可達80%以上。早產的仔豬出生時或數天內即死亡。大多數新生仔豬出現呼吸困難(腹式呼吸)、肌肉震顫、后軀麻痹、共濟失調、打噴嚏、嗜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斷奶仔豬感染后大多出現呼吸困難、咳嗽、肺炎癥狀,厭食,發熱,體溫達40℃以上,有些下痢、關節炎、皮膚有斑點,生長緩慢,后期皮膚青紫發紺。

育肥豬雙眼腫脹、結膜發炎,出現呼吸困難、耳尖發紫、沉郁昏睡等癥狀,體溫可升高至41℃左右,食欲明顯減少或廢絕,多數全身發紅,呼吸加快,咳嗽明顯,個別病豬流少量黏鼻液。無繼發感染的病豬死亡率較低。

種公豬感染后咳嗽、噴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急促,但癥狀輕微,持續時間短,暫時性精液減少、精液品質下降,死精增多。

2病理變化

皮膚色淡似蠟黃,鼻孔有泡沫;氣管、支氣管充滿泡沫,胸腹腔積水較多;肺部大理石樣變,肝腫大,胃有出血水腫,心內膜充血。腎包膜易剝離,表面有針尖大出血點。仔豬、育成豬常見眼瞼水腫。仔豬皮下水腫,體表淋巴結腫大,心包積液水腫。

3防控措施

(1)豬藍耳病發生場(戶)的防控措施。嚴格執行“四不一無”制度,即不宰殺、不食用、不出售、不轉運和無害化處理病死豬尸體。養豬場(戶)要及時通過深埋、焚燒等無害化方法處理死胎、死豬,嚴格進行圈舍以及場地的消毒,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2)疫點周圍3km內的養豬場(戶)的防疫措施。緊急免疫接種豬藍耳病疫苗,加強環境消毒(場地消毒可用1%~3%的燒堿),實行帶體消毒(可用0.2%的過氧乙酸),保持飼養用具的清潔,減少飼養密度,通風、降溫,改善豬舍環境,防止豬群流動。發病期間停止豬只出售,停止從外地購豬,隔離治療病豬,場內健康豬群應努力做到停止或少移動,減少疫病傳播機會。

(3)豬藍耳病未發生地區的綜合防疫措施。①對疫點周圍3km以外、8km以內的健康豬群,開展緊急免疫接種豬藍耳病疫苗。特別是規模飼養場,建議立即使用豬藍耳病疫苗對全部母豬和公豬進行免疫,基礎免疫進行2次,間隔3周,以后每隔5個月免疫1次。由于疫苗注射后要經過28d才能產生抗體,因此在免疫注射的同時可以配合使用疫苗增效劑(健力源或強勉)。另外,若發生豬藍耳病,通常會伴有豬瘟發生,有藍耳病存在的地方,豬瘟免疫抗體合格率明顯下降。因此,要加強豬瘟的免疫工作,規模飼養場(戶)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時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時要保證質量,可適當增加劑量,注意接種消毒,防止免疫失敗或人為傳播疫源。②積極做好對癥治療。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方法,可用下列方法減少損失。母豬分娩前20d連用數天水楊酸鈉或阿西匹林等抗炎性藥物,以減少流產。母豬分娩前后各1周,喂服氟甲砜霉素或支原凈+金霉素,以減少細菌性繼發感染。對發病母豬,應推遲一個泌乳期配種。對初生仔豬,可補給電解質、葡萄糖,對仔豬斷奶前后、轉群等,按預防量適當在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阿莫西林、金霉素、土霉素等抗菌藥物,及時淘汰、無害化處理無治療價值的病仔豬。對年齡較大的發病豬,可用安乃近和相應的抗菌藥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③加強飼養管理。及時清除并無害化處理豬的糞、尿,嚴格消毒制度,每天全場大消毒1次,每周帶豬消毒1~2次。豬場盡量做到全進全出,改善豬舍環境。④控制種源。嚴禁到豬藍耳病疫區購買種豬或商品豬,規模飼養場應堅持自繁自養,慎重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