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職業素養的培養

時間:2022-11-12 03:08:06

導語:演員職業素養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演員職業素養的培養

一、興趣與創作責任感

興趣與創作責任感是成就優秀表演藝術人才的前提。所謂興趣,有對職業的興趣、對創作的興趣、對生活的興趣,有對各種大小事物的興趣。興趣的深化,便是對藝術創作的強烈欲望,是演員創造完美形象的原動力,是點燃演員藝術激情的火種,也是演員能否在未來演出中發出光彩的先決條件。興趣的構成有兩個方面,一是把前面所提到的興趣化為演員自身的一種內在的需求,而不是被迫的、暫時的,或忽冷忽熱的;二是興趣應該濃烈、廣泛,且越多越好。這不僅因為表演藝術是綜合性極強的藝術,也由于生活中的人千差萬別,所以演員所要創造的形形色色的藝術形象及其生活也是不可能相同的。因此,了解生活、體驗生活,應該成為演員職業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表演藝術創作,不同于其它行業工作,如工、農、商、學、兵,只要從業人員對自己的事業熱愛,全心全意,盡職盡責,開拓創新,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出色,并不一定需要廣泛的興趣,甚至在很多情況下,在某種程度上,還要對興趣加以抑制。而演員創作無論在創作之初,還是創作過程,都要對他所要創造的形象傾注強烈的創作沖動與欲望。如果能將興趣演化成創作沖動與創作欲望,并投入到演員全部的藝術生命、藝術追求之中,貫穿于藝術創作的始終,演員的專業責任感就必然會在表演藝術創作實踐中得到升華。

二、學演戲,先要學做人

在戲劇表演圈里,人們都會聽到教師或學長們常說這樣一句話“先學做人,后學演戲。”這雖是經驗之談,內涵卻十分豐富。很多前輩藝術家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許多著名表演藝術家都是以自己優秀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為演藝界乃至全社會樹立了榜樣,受到世人的尊重,自然也為后輩演員所效仿。其實,任何一個富于創造力的優秀演員,在進行藝術創造活動過程中,都會以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人格的力量,以及品行道德為“后景”,潛移默化或直接地影響和作用于自己的創作。現實社會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用“物以類聚”的眼光看社會,而形成“近赤者朱,近墨者黑”的人際分類,演員要創造形形色色的人,就不得不接觸形形色色的人,能否正確把握自己的做人取向,成為是否能成就演員事業的關鍵。一個好演員,首先應該是個好人,愛生活,愛朋友,愛他人,懂事理,明是非,為人正直,待人謙和,心地善良,至真至誠。只有這樣,才有資格做一個演員,才有可能創造出真、善、美的藝術形象。著名戲劇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對演員的道德十分重視,他認為:演員的道德在建立創作前的狀態上起著一種主要作用。演員創作中最危險時刻是“等待”,“長時間地等待自己的出場和在表演間歇中無所事事,離開劇場是不行的,而在等待的時候又沒有事情可做。……于是有了下列現象:看手機、發微信、閑聊天,散布謠言,談論是非,講笑話。就這樣一天天過下去。……這是道德腐敗的根源。”我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這段話,是因為本人強烈反對演員職業素養道德敗壞的現象。其實,學做人如此,學演戲也是如此。沒有優良的品質,不能成為好人,也就不具備成為好演員的基本素質。

三、既有激情,又能控制

所謂“激情”,是指強烈的、具有爆發力的情感。如狂怒狂喜、極悲極怨等。古今中外,幾乎沒有一位藝術家不把創作激情的價值看作重之又重。做一名演員,不僅要有激情,而且還要善于體驗激情、表達激情和創造激情,更需要控制激情。它代表著一個演員的創作功力、個人修養以及對形象的把握能力。大家都知道,生活中人的情感,都是釋放容易控制難,而感人之處恰恰在于控制。應該注意的是,演員所需要的控制,絕不是指那種理性的和技術性的局外指點或機械擺布,也不是外部肌體上的關于力的簡單調節,而是一種與激情相伴而生的高級心理自我控制,是演員的文化知識、生活閱歷、藝術修養、創作技巧的綜合體現。我們常見一些演員在表達激情時,聲淚俱下,泣不成聲,導演如此要求,演員也自覺十分動情,但憑心而論,觀眾并不以為然,甚至產生反感,那正是因為演員不懂控制,濫用激情的緣故。在這我特別強調音樂劇演員歌唱時的激情與控制力,如果沒有聲音控制力,激情一旦爆發,聲帶也會撕破何談音樂的美感!因此,培養演員對激情的控制把握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俄國著名演員連斯基說得對:“中等的敏感加上自我控制創造出一般的好演員;只有極端的敏感加上充分的自我控制才是偉大的演員。”

四、熱愛表演,追求完美

當今,在演藝圈里,總有那么一些人,自命藝術家,要么為錢,要么為名,要么只愛藝術中的自己,要么自欺欺人,甘作任人擺布的玩偶。這種現象在演藝界如再不加以制止,將后患無窮。做一個好演員必須具有為藝術獻身的精神。偉大的表演藝術家們,無一不是將自己的生命與自己熱愛的表演藝術事業連在一起。他們對表演藝術的愛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興趣和愛好,而是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一種忘我的精神。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觀眾。他們在創作中是全身心的投入,包括整個生命和全部感情。事實上,我們曾不止一次聽說,甚至親眼目睹,很多演員是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換取藝術上的成功和追求藝術上的完美。偉大的表演藝術家勞倫斯•奧立弗一生中成功地創造了一百多個藝術形象,受到全世界觀眾的愛戴。評論家們在談論他的表演藝術時說:“(勞倫斯•奧立弗)在扮演哈姆雷特時,他的胸口、雙手、胳膊和頭部都受到無數次的創傷,還多次從馬背上摔下來,甚至一次倒栽蔥似地跌進湖里;扮演《戲劇皇帝》時他跌斷踝骨;拍攝《理查三世》時脛骨中箭;舞臺上扮演鐘樓怪人時,撞碎了軟骨;一次拍攝中,因刀砍進攝影棚的燈光調節器而受到電擊;在出演《批評家》時,他用一只手抓住一根細鐵絲懸空40英尺……這一切并非全憑饒幸才免受重傷,而是來自他的苦練和功夫。”在演藝界,許多優秀表演藝術家的藝術生涯中,類似的例子,舉不勝舉,如梅蘭芳、蓋叫天、于是之、周潤發、成龍等為代表的眾多表演藝術家,他們為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的演員群體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們的敬業精神,對于演員的成熟成才,有著極為珍貴的借鑒價值。凡有成就的演員,無不對表演藝術表現出一種超乎常人的執著精神,對創作有著始終不懈的苦苦追求,以至猶如對情侶的迷戀不已、如醉如癡。演員陳道明在很多熟悉的影視作品中,為我們塑造了絲絲入扣的人物形象,他曾經為演好戲在故宮背臺詞嚇到游客;在家揣摩人物時嚇到自己老婆。他是為戲而生的好演員。這種藝術態度是嚴肅而莊重的,是神圣而艱苦的。人們常笑演員是瘋子,或許,就該瘋在這種不顧一切、知難而進的追求中。

五、藝無止境,永葆個性

求新求異、永不滿足的心理品質,來自表演藝術本身對演員的要求,原因就在于塑造的人物與表現的生活,要像生活,卻又與生活遠不一樣。這就是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所說的“陌生感”,追求這一效果,就要求演員在藝術生活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但這種才能,并非演員先天就有,大都在職業生涯中逐漸養成。表演藝術的魅力,在于創造,而創造的本質,在于它的不可取代的藝術個性。表演藝術之所以特殊,演員工作之所以常常對人們產生一種神奇的誘惑力,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它每每要向觀眾推出一個個鮮活而獨特的藝術形象,他們既為生活中所熟悉,而又為身邊所難尋。這一創作現實,為觀眾所羨慕。一個多產的演員,往往在很短的時間里,要接二連三地接受創造數個甚至數十個不同的藝術形象的任務,有時,幾乎同一類型的角色會同時派在一個演員的身上,結果他所創造出來的形象,多是形貌相近、難分彼此的。創造力的枯竭將他帶進足以使之藝術生命終結的境地。著名演員唐國強的藝術創作生涯的前期就是如此,如果不是唐國強在全國觀眾及戲劇評論家的一片責難聲中,以自己的堅強意志重塑自我,奮起創新,塑造出“諸葛亮”“雍正皇帝”“”等有血有肉的藝術形象,他的藝術生命恐怕早就被所謂的“英俊小生”給葬送掉了。唐國強的藝術創作經歷,就是藝術家艱苦創業的真實寫照。它告誡所有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們,沒有頑強的意志品質,沒有堅韌的創新精神,就不可能獲得舉世矚目的藝術成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當今許多演員,特別是年輕美貌者,在對表演藝術創作理論的認識上,他(她)們能夠理解創新的意義,而在表演創作實踐中,卻難以接受創新的實際。為了避免破壞自己的“形象”,而放棄藝術實踐機會的演員們,其實,她(他)們只配做陳設,而不配做演員。她(她)們的所作所為不但為自己的前途釀就了悲劇,同時也給表演藝術界帶來啼笑皆非的無奈。為使更多的演員具有藝術創新的創作心理品質,成為表演藝術創作領域中的優秀者,應注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自己:首先,從生活中吸取營養,觀舊見新。著名雕塑大師羅丹有句很著名的話:“所謂大師,就是這樣的人,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應該說,觀察生活,是演員創作的基本功,亦是演員創作的天賦條件,但善于從被觀察對象中敏感地覺察到特殊的內涵與特征,善于分離出藝術營養來,不是可以簡單地用天賦條件所能涵蓋的,善于對事物舉一反三,是成就偉大演員的重要功力之一。創新的源泉仍是生活,任何不符合生活的創新,都是不切合實際的。其次,獨立不倚,別出心裁,可以開辟創作新徑。嘗試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人類感情的表達方式是展現演員表演創作才華的又一途徑。古人說得好:“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演藝術實踐往往就是這樣,那些有突出和獨特創造力的藝術家,常常不受太多束縛,不愿遵從傳統習慣,不沿用他人慣用的創作模式,不盲目信守某些創作法則,很少循規蹈矩,因此,他們的藝術思路極為開闊,忽而逆向,忽而跳躍,甚至無規律可循,從而獲得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演員,是新的藝術形象的創造者,不是已有形象的模仿者,也不是任導演擺布的木偶,更不是劇作家語言的立體翻譯和傳聲筒。因此,他需要一種為創作所必備的品質,正如郭沫若所說:“須要存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心理。”創新是一種高級工作,關鍵在于勇氣和積累。最后,演員要學會“愛自己心中的藝術,而不是藝術中的自己。"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沒有丑陋的藝術形象,只有丑陋的自我;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那些愛慕虛榮、怕破壞自己外貌形象的人們,是做不成演員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說得好:“……在我們這門事業中誘惑人的東西是太多了……經常處在大庭廣眾間,表現自己,使自己顯得好看,接受……夸贊、閱讀贊美的評論文章等等習慣這一切都是大誘惑物,(它)會使我們習慣受人崇拜,會把我們寵壞。于是會出現一種……撫弄自己渺小的演員自尊心,使它酥癢的要求。懷著這種興趣,心地就要變得十分卑鄙齷齪,這樣的生活不會使態度認真的人高興多久,然而舞臺的誘惑卻會使膚淺的人淪為奴隸,腐化以至于毀滅。”要成為新時代的優秀演員,邁入表演創作的最高境界,只重視知識、天賦與技能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實際上,更為重要和真正起主導作用的,往往正是職業素養。只有重視演員人格、意志品質、道德修養和精神因素的誘導與開掘,使創作者的內部知識結構與才能結構作用于斯,從而產生一種精神上的自覺,發揮其巨大的創作潛能,去感悟表演藝術創作的奧妙,才能獲得表演藝術創作騰飛。

作者:朱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