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音樂教育的創造性培育
時間:2022-03-28 05:15:00
導語:青春期音樂教育的創造性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是人類歷史上最甘甜的精神甘露,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音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音樂大師們創造各種類型美妙音樂滋潤著人類的心靈。正因為如此,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音樂人便成為教育者一項崇高而又艱巨的使命,教育者為此而孜孜不倦的探索著。怎樣才能培養一名好的音樂人,自己思考過許多,也結合我的工作中進行實踐,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但柯林Durrant的《音樂的行為發生:對于青春期的音樂教育的含意》才使我真正深刻認識到青春期音樂教育的重大意義——人類在青春期時,正是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階段,此時任何的行為培養都會對一個人一生的人格塑造產生巨大的影響。音樂教育正是如此,青春期音樂教育的重點是個性和創造性的培養。
青春期音樂教育中的個性和創造性需要發現。在青春期音樂教育中注重個性的發現和保護是十分重要的。個性是創造性的基礎,也可以說,有了個性才可能有創造性,創造性是個性的正確發展。藝術上要取得輝煌的成就,就要創新而決不能一味的模仿,獨特的藝術魅力需要從個性培養開始,這要求在平時的音樂教育中注重學生的個人音樂興趣愛好的發現,如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音樂派別、音樂風格等,對于學生的這些愛好,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青春期音樂教育中的個性和創造性需要呵護、尊重和引導。教師要保護學生個人音樂興趣愛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與學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師生關系,進行良好的教學互動,尤其不能不考慮學生個性而把音樂知識強制性灌輸給學生,因為這樣不但不會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反而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學生會由本來對音樂的熱愛轉而進行抵觸、甚至放棄,更關鍵的是容易導致學生那尚處于自然狀態、萌芽狀態的音樂好奇心、個性乃至創造性的泯滅。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復雜的,他的愛好、思想乃至完整的人生觀念正在形成的過程中,還很稚嫩。作為一名音樂教育者應當小心翼翼地探究它,盡可能滿足他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需求,更應當極力發現、肯定、發展他思想中在音樂方面積極的、正確的尤其具有個性的、創造性的東西,執著地、耐心地、自然地把它引導到音樂發展的健康軌道中來。由于青春期的孩子處于特定的心理階段,學生所熱愛的音樂形式具有發散性的特點,這與學校普遍存在的帶有強制性、單一性特征的正統音樂教育可謂大相徑庭。這種反差容易使學生的音樂興趣受挫甚至產生厭惡心理,使得這種音樂教學形式將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在這種情形下,作為音樂教育的教師要給于學生熱愛的音樂領域引導,多教授其相關專業知識和音樂背景文化,從學生對音樂形式的愛好入手,去了解學生的心理,把握學生思維軌跡,在此基礎上,與其進行深入的溝通,在溝通中幫助他分析,在溝通中進行正確的引導,在溝通中幫助他提高,使教學達到預期的效果。
青春期音樂教育中的個性和創造性需要培養。教育心理學表明:當需要指向某一具體對象時,產生達到目標的欲望就形成了探索的動機。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從事的探索活動具有強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參與探索活動的動機就愈明確,他在探索活動中能表現出比別人更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青春期音樂教學中,常常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探索問題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索興趣,形成探索動機。這樣,作為學生必定為其熱愛的事業付出努力,而極大的興趣也會產生豐富的想象。作為老師,此時給予積極的引導,為此組織創造性的活動,細心誘導學生自己來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探索能力,為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發展提供舞臺。但是,由于知識、經驗、能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的探索活動往往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對學生的暫時“失敗”,作為教師一要允許,二要理解,三要寬容,要誨人不倦而不能有任何厭煩的情感流露,盡量發揮情感效應,盡量讓學生從教師鼓勵的目光與和藹的表情中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與期望,排除因為“失敗”而帶來的負面影響,增強自己的探索信心,自覺去探究失敗的原因,經過反復嘗試,終獲成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體驗到知識來之不易,感受到成功帶來的愉悅與滿足,樹立“我也會”的自信心,同時磨練了頑強意志和毅力,這樣獲的知識記憶牢固。而在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學習,可以極大的發揮學生的潛能,培養他的創造力。教師在培養學生個性和創造性時,首先要激發學生產生對其所熱愛的音樂形式研究學習的興趣。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由一個適宜的經驗環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因而我們在對學生所熱愛的音樂形式學習之前根據教學需要,通過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對他們的心理、行為、情感發生影響,從而形成主動參與的行為,以最佳情緒有目的、有意識地感受美,為學生進行研究學習創設和諧的氣氛。在研究性學習前期,我們應該做一些準備工作,通過各種輔助教學,有意識有目的激活學生的研究欲望,從而使他們達到去體驗和實踐的目的;其次,激發學生確定研究的主題和方向,音樂體驗是通過人的實踐性的音樂活動,使人和音樂產生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產生了內在的音樂感受。就青春期的學生而言,當他們對某事物有了興趣,并且決定對感興趣的內容去學習和研究時,作為老師應該及時抓住時期,盡可能鼓勵他大膽去做,去想,去探索,應該做他們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學生在積極地參與中得到啟發,并且不斷思考產生的新問題;學生通過親身感受和體驗,饒有興趣地提出想研究自己所熱愛的音樂形式的新方向,從而確定研究主題和方向,形成自覺參與的行為;再次,培養學生個性音樂形式學習的過程不是單線條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學生最初或許只是熱愛,只是提出最基礎的問題,但緊接著一個一個小問題開始吸引學生不斷去探究,這時應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同時作為教師應給他們提供相應的資料,并指導他們通過網絡、光盤以及相關專業書籍等尋找答案來幫助他們,并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驗證各種假設,體驗作品的美感。這樣,通過努力,學生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感悟到自己喜愛的音樂形式中的新的樂趣,增強了自信心,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提升。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把握音樂形象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個性,大膽展開聯想、想象,充分的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在給予學生評價時,應重視過程的評價,重視對學生研究、學習行為的積極性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評價,重視評價的多元性。
教師在青春期音樂教育個性和創造性發現、引導和培養中負有重要使命。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音樂創造因其強調清晰的個性特征而充滿魅力。青春期音樂教育面對的是十幾歲的少年兒童,這一時期正是他們世界觀、性格形成、發展創造力、想象力的黃金時期。如何在就教學中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啟迪、愛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個性得到發展,提高審美能力,完成賦予音樂教學的任務。作為教育者,應予以學生營造寬松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激活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在音樂教育中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音樂實踐,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體驗。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所要研究的音樂素材(可以是音樂作品也可以是一種藝術形式)為研究專題,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究、親身體驗,從而培養自己的音樂創新意識和音樂創造能力。
- 上一篇:貫徹代表意見的辦理工作安排
- 下一篇:多元文化下普及外國民族音樂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