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障大學生傳統文化接受現狀分析
時間:2022-02-05 11:38:59
導語:殘障大學生傳統文化接受現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文化自信是對國家民族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展的希望。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前提,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礎。大學生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者,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意義重大。在當今社會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本身處于文化觀形成階段的大學生,其文化特征呈現出明顯的矛盾性,文化價值觀念更是存在各種值得擔憂的問題。而殘障大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重要組成群體,其文化特征更具復雜性。因此,調查了解當代殘障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受現狀,客觀分析影響其文化自信構建過程中的障礙,對于探索研究殘障大學生樹立文化自信的路徑以及幫助殘障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平等參與共享社會文明進步都具有重大意義。
一、殘障大學生傳統文化接受現狀調查及分析
為了解殘障大學生在傳統文化接受方面的真實情況,筆者所在團隊面向全國多所特殊教育職業院校在校殘障大學生做了一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272份,有效回收率90.7%。參與本次問卷調查的殘障大學生來自全國13個省(直轄市),全部為聽力障礙學生和視力障礙學生,其中聽障學生人數為215人,占79%。本次調查問卷內容主要分三部分:殘障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和了解程度、殘障大學生對西方文化的態度、殘障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和障礙。(一)殘障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和了解程度。傳統文化即中華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和積累的、具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質的精神文明成果,包括傳統思想、傳統道德、傳統風俗、倫理思想、價值觀念、審美觀念、豐富的典籍和文學藝術珍品及科技成就等。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殘障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尤其是文化價值觀都大有裨益。但通過調查發現,殘障大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太樂觀。在調查“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程度”時,47.4%的學生表示“僅了解一點”;27.2%的人表示“對某些方面熟知”;僅有9.9%的人表示“對各方面均有了解”。對于文化的了解,殘障學生大多關注點分布在“傳統節日、民風民俗、飲食廚藝、傳統書畫”等方面。而在調查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時,61.4%的同學選擇了“對少部分節日由來了解”;“都不太了解”和“幾乎不了解”分別占了14.3%和6.6%。在調查殘障學生“在欣賞傳統文化時是否有自豪感和認同感”時,選擇“具有強烈的自豪感,十分認同并喜歡”的人占了52.6%;“自豪感一般,認同感一般”占34.2%;9.2%的人認為“沒什么自豪感,不大認同”。上述調查表明,殘障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傳承力存在不足。(二)殘障大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態度。西方文化主要指的是以美國為中心的盛行于歐洲、北美、澳洲的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標準、價值觀、風俗等。近年來,“顏色革命”的相繼成功讓西方國家更加意識到文化輸出的力量,因而不約而同地加大了文化輸出,對我國傳統文化及傳統價值觀產生了很大沖擊。大學生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不穩定時期,很容易出現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現象。在問及殘障大學生“對于西方文化了解嗎”時,選擇“一般了解”的占44.5%;29.8%的人選擇了“不太了解”。在問及“對于西方民族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等思想觀點的看法”時,44.5%的人選擇了“一般理解,一般贊同”;26.8%的人選擇了“比較理解,比較贊同”;14.3%的人選擇了“非常理解,非常贊同”。上述幾項調查表明,殘障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并不太高,基本沒有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現象。綜上,特殊教育職業院校殘障大學生對于文化的了解及關心程度并不太高,在問及對文化的了解度相關問題上,無論對象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是西方文化,持“不了解”甚至“極不了解”態度的學生超過半數。
二、殘障大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和障礙
殘障學生尤其是視力障礙學生,由于受其身體生理條件限制,無法像普通大學生一樣通過新媒體、雜志、視頻、網絡等多平臺多渠道了解傳統文化。雖然目前各類讀屏軟件比較發達,但使用范圍仍有很大局限性,使得視力障礙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仍比較單一,且形式比較枯燥。在問及“閱讀傳統文化經典書籍時存在哪些困難”,63.6%的人選擇“大多數是古文,看不明白”;36.4%的人選擇“內容枯燥,不感興趣”;31.3%的人選擇“內容和平時生活關系不大,不想看”;30.9%的人選擇“內容不符合現代社會,比較過時”;所有盲生均表示“沒有相關的盲文書籍,平時接觸不到”。在問及“您認為限制您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原因是什么”時,34.6%表示“興趣不大,不想了解”;43.8%表示“學校教育中沒有相關的內容”;34.9%表示“沒有相關的學習途徑“;40.1%的同學表示“同學朋友都不太了解,沒有了解的動力”;另外有42.7%的同學表示“社會文化活動少”。在調查“當前文化自信教育內容存在問題有哪些”時,53.3%表示“內容枯燥乏味”;61.0%表示“內容過于空洞理想化”;46.3%的同學表示“內容脫離學生實際”。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殘障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基本為學校教育、社會活動、閱讀書籍和影像資料等;面臨的主要障礙是個人興趣缺失、教育內容缺失、身體障礙阻礙等因素。
三、殘障大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問題。1.教育方式以理論傳授為主,形式較為單一。雖然職業院校的大多數專業課程以實操性為宗旨,但對于基礎課程和學科的重視程度較差,因此在課程組織形式上基本以理論灌輸為主,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傳授。殘障學生尤其是聽力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普遍低于同齡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力較差。因此,教師單方面的理論輸出對于學生而言是極其枯燥的,極容易喪失學習的積極,因而更難以主動地學習、認同傳統文化,達到樹立文化自信的良好效果。2.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難以引起殘障學生的持續關注興趣。文化自信涵蓋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其培育過程是知情意行多方面協同的過程。但就目前來看,很多高校在文化教育教學過程中,都只是零散地開設部分課程,或以思政課或選修課的形式進行,沒有形成系統化的專門開設的文化自信課程。普通高校如此,特殊教育類職業院校中也是如此,不僅需要考慮開設成體系的文化教育課程,更要針對殘障學生的不同生理、心理類別及專業方向,開設有針對性文化教育課程,目前這一點仍比較欠缺。(二)原因分析。1.重視程度不夠。目前國內特殊教育類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在專業上重視技能傳授和實操訓練,在學生素質培養上注重文體活動的開展,但都存在輕視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現象。絕大多數職業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都專注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基礎課程也需要為專業課程“讓路”,更不可能開設成體系、系統性的專門進行文化教育的課程。基礎課程教師在學校內的地位比較尷尬,基礎課程被定義為實用價值低,只是一味被強調服務于專業教學,這一點在特殊教育高職院校中也一樣。其根源在于不論是學校、家庭還是社會,都迫切希望殘障學生能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降低了殘障學生文化教育,這不利于他們可持續發展。2.教師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以及教學方式極大影響著學生的受教育效果。目前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很少開設專門性傳統文化課程,基本是以基礎課或文化類選修課的形式進行,甚至基礎課也由音體等藝術類教師兼任,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學習研究并不深入。且21世紀以來,國內高校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80、90”后教師成為多數學校的主力,有的年輕教師比較缺乏理論積累和實踐經驗,教學經驗也比較欠缺,因此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文化自信課程的教育效果。3.殘障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認知能力相對不足。大學生認知水平雖不斷發展,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但整體處于尚未成熟時期,其對于優秀文化尤其是主流優秀文化的判別力仍比較欠缺。殘障大學生相較于普通大學生而言其在義務教育階段接受的文化基礎教育培養定位低于普通義務教育標準,再加上他們的認知本身就存在各種困難,導致他們文化基礎薄弱,不利于后期學習成長。他們性格特點上敏感,思想認知方面刻板,情緒易沖動偏激,且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比較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導致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掌握較差,對中國優秀文化不夠了解,在多元化文化沖擊的背景下,往往不能客觀正確地對待各國文化。4.學習內容、媒介等存在不足。在調研中還發現,現實中缺乏適合殘障學生的傳統文化讀物,一些現代工具不能完全滿足學習傳統經典文化需要。聽障學生思維能力相對較弱,需要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讀物,或者帶有輔助手語翻譯的視頻學習資料,但目前沒有。對視障學生來說,目前基本上沒有傳統文化的盲文教材,而且盲文是拼音文字,傳統文化經典著作中存在很多同音異義字異形字,對全盲的學生而言,這是個難題;其次,語言規律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存在斷句、句式、實詞、虛詞諸多難題。此外,有些字古今讀音也不同,有的同學還有方言影響。所以單憑讀書軟件、靠聽力來學習傳統文化是存在很多困難的,且不說是否能夠理解傳統經典的意思內涵了。
綜上,特殊教育職業院校殘障大學生對于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受和認知程度整體較低,該群體文化自信的構建之路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如何在特殊教育職業院校中加大對殘障大學生傳統文化的教育,找到一條適應殘障學生文化自信的構建之路,提升其自身文化素養和繼續學習能力,使殘障大學生更好地實現就業和可持續發展,共建共享美好生活,需要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杜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J].思想文化建設,2017,(2):163-168.
[2]薛凱文.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自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3]鄭玲.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15.
[4]潘新喆.文化自信的理論基礎與實踐要求[J].哲學與文化,2016,(11):64-73.
[5]王桂林,黃年冬.文化自信培育發展探析—基于個體文化心理發展過程[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8,(6):104-109.
[6]王萌.文化自信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7.
[7]楊芳麗.論如何在特殊教育語文上幫助學生建立自信[N].考試與評價,2019(2).
作者:王旭 車榮曉 單位:山東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等藝術特殊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 下一篇:疫情期間幼兒園特殊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