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多能型器樂教學人才培養新模式
時間:2022-06-23 02:56:17
導語:一專多能型器樂教學人才培養新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交響管樂團在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普及,社會對器樂教育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本文從高等師范院校的角度,剖析高師器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闡述“一專多能”型器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必要性與緊迫性,為中小學管樂團的建設與發展輸送一批技術全面、能力突出的教學人才。
關鍵詞:高師;管樂團;一專多能;器樂教學;人才培養
隨著交響管樂團在我國中小學教育教學中的普及,社會對器樂教育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作為培育中小學音樂基礎教育教學人才的搖籃,承擔著為中小學輸送一批具有一專多能、統籌兼顧的管樂團建設與教學人才的責任。筆者將從國內外學校交響管樂團的研究現狀、國內中小學交響管樂團的教學現狀、高師音樂專業器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高師音樂專業器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案等幾個方面展開分析,探究高師“一專多能”型器樂教學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可行性。
一、國內外學校交響管樂團的研究現狀
筆者以“高等師范院校交響管樂團、中小學交響管樂團建立”等相關詞匯通過維基百科以及中國知網(CNKI)等中文數據庫進行檢索,發現關于管樂團建立方案與芻議等研究文獻共有56篇,其中關于高等師范院校管樂團建設與發展的相關文獻僅有8篇、多為中小學管樂團建立的方案研究,其中有23篇中小學管樂團建設相關文獻中涉及專業管樂教育人才短缺以及管樂團編制不齊等問題。由此可見,由于各個學校藝術類學科教師配備有限以及諸多片面認知的“冷門樂器”出現“無人教更無人學的惡性循環”等問題,對于“一專多能”型管樂教育人才的急需已是迫在眉睫。
二、我國中小學交響管樂團的教學現狀
(一)基礎教育的不重視
近年來,我國的中小學管樂團在快速的成長與發展,但與西方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這主要體現在學校管樂師資匱乏、教師專業技能不足、管樂教育不受重視等問題上,導致學校的管樂團整體處于較為低下的水平。同時,在社會總體環境影響下,國人對基礎音樂教育的理念都停留在鋼琴、聲樂、合唱、樂理的學習上,缺少或沒有對管樂方面的基礎訓練和專業學習,導致大多數音樂教師無法勝任指導教學并組織管樂團建設,因此,基礎教育的不重視,是導致管樂團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師教學能力不足
由于大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無法勝任管樂教學工作,有些學校選擇外聘專業院校或社會上優秀的管樂老師進行教學,但多數學校仍會選擇就地取材。目前大部分中小學管樂團的指導教師都是由本校音樂教師兼任的,導致了一些學校管樂團樂器基礎課不系統、排練指揮不專業、樂團訓練方法有偏差、學生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因此,教師能力不足,教學不專業是導致大部分管樂團發展緩慢甚至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器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現狀
我們通過研究近年來各地中小學管樂團的建立、發展以及高等師范院校人才培養計劃中發現,中小學不論是在建設管樂團的過程或師范院校管樂生的培養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問題,導致如今我國雖在各類型管樂團普及度有所提高,但樂團的素養和水平卻一直處在初級階段原地踏步。究其原因是由于管樂器的普及度不高、稀缺管樂老師、管樂老師的教授樂器單一、高校音樂師范生專業的極端化。
(一)招生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高師音樂教育專業以聯考成績作為錄取的唯一標準,大多數招生范圍為省內生源和部分定向的省外生源,不單獨設置單考或校考,這導致了學校無法面對考生進行雙向選擇,無法根據專業的辦學特點和教學要求來選拔人才,無法控制與掌握每年學生的具體水平情況,這對樂團的建設與發展而言非常不利。
(二)各樂器聲部師資配備不足
由于局限于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方向,許多師范院校不大可能各專業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這就導致師范院校管樂學生無法有效的學習其他樂器,出現各樂器聲部水平能力不平衡的現象。
(三)器樂編制不齊全
由于每年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招生人數相較于專業音樂院校而言,數量特別少,同時,因為無法進行學校單考招生,無法保證每一個器樂種類都能招到一定數量的學生,因此,會導致樂團某個聲部缺編的情況。這就對樂團的建設、日常的排練與教學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在選曲上要考慮樂團現有的編制來進行,排練中要調整其中某些聲部的分配,甚至要對總譜和分譜進行一定的改編來適應缺編的樂團。
(四)學生演奏能力參差不齊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能力上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只有少數擁有童子功,對于作品的選擇只能做到現學現賣,因此,學生的演奏能力參差不齊,這也給樂團的教學與管理增加了難度,對于每首作品的排練而言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隨著每年畢業生的離開和新生的加入,造成了樂團樂手具有流動性和不確定性,這種現實存在的矛盾問題,更加劇了樂團水平的不穩定。
(五)高師院校對器樂教學與樂團建設的重視程度較低
通過上述現狀的分析可見,目前多數高師院校對器樂教學與樂團建設的投入和重視程度較低,沒有專業排練和演出的場地,沒有合理的器樂各聲部的師資配比,導致學生的演奏教學能力停滯不前,樂團的發展受到制約。殊不知,器樂學生通過樂團的學習與實踐,能不斷積累豐富的演奏與教學管理經驗,在管樂團的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學生的審美趣味與教學演奏管理能力也定會隨之提高,這是為未來中小學基層學校的管樂團教學與建設培養一批有能力、有涵養的優秀教師做鋪墊。
四、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器樂教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方案
(一)提高高師院校對管樂教育的重視
國內各個師范院校管樂團是隸屬于音樂系的團體,但仍定義為業余大學生樂團。其特殊性從根源來看,各師范院校以各省音樂統考成績進行招生,沒有設置術科單獨招生考試,所以管樂專業學生數量每年都不穩定,且基本上都為木管專業學生,使得樂團在招新時招不到銅管樂手。想必在各個樂團發展初期,都遇到只有木管樂器與打擊樂組成的情況,由于缺乏低音聲部,造成和聲效果不均衡,大大限制了樂團的繼續發展。如今師范院校以及中小學逐漸重視管樂教育以及管樂團建設,管樂團也成了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因為地域,文化等差異我國管樂教育與管樂團建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更是與其它國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筆者認為,需提高高師院校對管樂教學的重視,及時修改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以解決如今管樂在我國發展水平較低,管樂的普及度不高的問題,從而提高管樂的普及度以及在大眾音樂中的影響力。
(二)拓寬學生的專業方向
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畢業的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負責開展中小學管樂團的組建與教學。但通過調查發現,許多中小學管樂團聲部不齊全,甚至出現聲部缺失的情況,這是影響管樂團發展的最大瓶頸,原因是學校缺少“冷門樂器”的教師,如:大號、長號、圓號教師等。許多高師院校培養管樂人才方案是走單一培養路線的,對專業有著嚴苛要求,忽略了學生樂器多樣性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如今管樂專業出現的極端化,必須培養一專多能的管樂人才,拓寬學生的專業方向,從源頭開始入手,鼓勵管樂專業的同學在完善主專業樂器的前提下,輔修新的管樂樂器,同時鼓勵非管樂專業的同學接觸、了解、學習管樂樂器。讓管樂專業生感受其他樂器的魅力,了解一個優秀樂團以及樂團排練教師所應具備的素質。同時也作為傳承,探討未來如何通過這種培養模式透過各個實施的階段,將樂團組成的相關研究成果對高等師范院校進行輻射延展,產生社會效應,并且從學習者和教學者雙邊開展思考、訓練學生對作品的解析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摸索較為科學合理的一套教學方法。
(三)“朋輩教育”模式的引入
由于受高等師范院校培養方向的局限,許多師范院校不大可能各專業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這就導致師范院校管樂學生無法有效的學習其他樂器。朋輩教育就彌補了傳統教育的不足,有利于師范生更早更快的介入教學場景的模擬,更快捷的實現思想和經驗交互,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解決不少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出現“會演奏不會教學”的尷尬局面。“朋輩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或是由于某種原因使具有共同語言的人(年齡相仿)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方法。在實踐過程中,通常的表現形式為“學長制”,即通過學長對學弟、學妹進行各方面引導、幫助、教育的一種教育手段。實行樂器互助教學,對管樂專業的學生里面想嘗試新樂器的同學加以指導教學,定期上課并檢查練習成果,保證學習的質量與效率。實行樂器互助教學,采用了先進的朋輩教育的理念,幫助團員更快的掌握新的技能,從而達到一專多能的水準。對于冷門樂器,鼓勵同學們外出找專業老師進行學習。
(四)加強基本功訓練
音樂教育專業管樂團建設的現實意義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中小學管樂團培養師資人才、儲備力量,而這些師資力量則能夠培養更多更專業與熱愛音樂的管樂人才,不斷推動我國管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各管樂團的演奏水平,在世界管樂界有一席之地。因此,學生在空余時間除了練習排練曲目外,音階,琶音等基礎練習不可落下。每位演奏者的基本功決定著樂團演奏水平的高低,這里的基本功包括對樂器的熟悉程度,對音色、力度與速度的把控能力等方面,只有掌握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在演奏作品時真正的詮釋作品中的音樂內涵。
(五)協調專業性與興趣培養的側重比
培養基礎教育人才、提升中小學交響管樂團教師的專業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所掌握的管樂實際演奏技能的指導;另一方面是從指揮的角度出發,讓學生了解一個管樂團的基本編配與基本的指揮法,了解如何管理一個樂團,如何在合奏時指揮樂團,從而獲得一定的演奏與教學管理經驗。這需要建立在一個科學、系統、合理的知識體系與良好的教學方式上,并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實踐機會,在實踐的過程中傳授理論。對于中小學管樂團的教學與管理而言,大部分中小學生樂團的排列都安排在放學后的時間,如何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充分、完整地掌握管樂的理論知識與演奏方法,可以通過實踐演奏的方式,讓學生感悟管樂、體驗合奏的樂趣,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高效的傳授演奏技巧。同時要進行嚴格的音準和節奏訓練、加強團員的背譜與視奏能力的培養。在時間足夠的情況下,還可以在排練曲目容易出錯或者音效不夠的地方每個聲部進行檢查。培養高等師范院校學生的專業演奏能力時也要注重對于其他樂器的興趣培養,要以興趣為核心,通過興趣培養知識,開闊眼界,提升技能。首先在成員選拔時就可以吸納對管樂有一定基礎或有一定興趣的同學,將具有一定興趣的同學團體進行統一組織和著力培養,這樣既提高了知識傳播的效率,又尊重和利用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在樂團選曲上挑選一些學生感興趣的音樂進行排練演奏,例如動漫和電影主題曲,或者是比較富有激情、有感染力的曲目。
(六)設置梯隊樂團及樂手晉升制度
樂團是合奏的藝術,要提高學生樂團的藝術能力,就要提高樂團的合奏能力。合奏能力指演奏中融入樂團的能力,包括樂句的氣口,每個聲部的進出以及每個樂器需要的音色、音量以及音準等方面的控制能力。因此,對每一位樂手的演奏能力都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由于銅管與木管樂器材質和制作原理上的差異,加上每個團員的音樂素質、音樂領悟能力上的差別,都可能造成樂團在合奏音高上的不統一,這就需要教師要無時無刻觀察樂團演奏時音高不統一的問題,并及時發現、糾正,在訓練和排練時要及時指導團員作必要的檢查和調整。因此,通過結合《西洋管樂排練課程》吸納除管樂主專業以外的同學成立B樂團,有利于解決畢業生和畢業樂團青黃不接的狀況,也利于A/B團成員的互助教學與梯級晉升制度的制定,良性循環優勝略汰,擇優進入A演奏團,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
五、結語
綜上所述,“一專多能”型管樂教學人才的缺失是當今我國中小學管樂團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高師音樂專業的管樂教育培養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優質的管樂教學管理人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筆者提出,通過提高高師院校對管樂教育的重視、拓寬學生的專業方向、引入“朋輩教育”模式、加強基本功訓練、調整專業性與興趣培養的側重點、分專業層次水平建設梯隊樂團的方法,有望提升學生全面的專業素養,能勝任中小學管樂團的管理與教學工作,帶領音樂基礎教育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弗蘭克·L·巴蒂斯蒂,孫衛東編譯.美國學校管樂團發展概要[J].管樂世界,2006(02).
[2]趙瑞林.歐洲銅管樂在中國的發展[J].演藝設備與科技,2005(02).
[3]陸佳音.從國外管樂團的發展看中國管樂團進校園[J].大眾文藝,2016(11).
作者:蔣佳良 單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 上一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 下一篇:電子工程設計要點與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