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培養模式下課堂管理探索
時間:2022-07-29 10:18:36
導語:貫通培養模式下課堂管理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順利實施的保障,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面臨從外部形態到內部機理的深刻變革,加之當前課堂教學的對象是成長于網絡環境下的新一代,使得課堂生態呈現出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學生的課堂行為變得更加復雜多元。有效管理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做到趨利避害,考驗著教師的教學智慧。該文以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貫通培養項目為例,淺談了在課堂教學管理方面的一些有益模式探索,對其他學校的課堂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課堂管理;過程性評價;行圓規范;師生關系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北京市在2015年啟動“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改革試驗項目(簡稱“貫通培養項目”),嘗試構建高職大專院校與應用型本科院校銜接培養人才的通道,將高職教育向上延伸到本科層次,使高職教育逐步成為首都職業教育體系的重心,中職教育比例則大幅度縮減;向下與普通教育高中相聯接,直接由高職院校聯合優質高中校創辦高職院校自屬高中,形成“高中(2年)—大專(3年)—本科(2年)”的“2+3+2”七年制的培養模式,這種政策上的扶持,實現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直接貫通。借助北京市職業教育改革政策之利好,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于2016年成為高端技術技能人才貫通培養試點院校,共8個專業參與貫通培養項目,其中:兩年為高中教育,學院與北京十一學校合作完成;3年為專業教育,由學院獨立提供大專學歷的高職專業教育;最后2年為本科學歷教育,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等高校分別承擔。此外,學院也幫助學生推薦國外一流大學繼續深造,在貫通培養項目的高中教育中,學院借鑒北京十一學校多年探索的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成果,以學生為中心,構建了一套“分層、分類、綜合、特需”的課程體系,包括129門學科課程、23門綜合實踐課程、25個社團、35個學生管理崗位[1]。教學實現選課走班,不設置行政班和班主任,學生的直接管理人是導師,導師起著“學業指導、職業引導、心理疏導”的“三導”作用。另外,學院借用“分布式領導的概念”實行扁平化組織架構下的年級主任負責制(見圖1),其主要特征是:第一,領導角色(項目主管)由教師成員共同承擔,不再是所有年級的事情都是年級主任管了,每個教師都是項目領導者;第二,領導角色是動態更替的,領導角色更替的依據是任務特點和教師的匹配程度。這種組織結構有利于簡化程序,快速響應師生、教育教學的需求;有利于創造以學生為本、以教育教學為中心、以質量為目標的文化。所有項目領導職責劃分明確,例如,常規管理項目組老師的責任有4個:(1)引導學生遵循學院的《學生手冊》和貫培部《學生手冊》,做思方行圓的楷模;(2)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對學生日常行為進行檢查和指導;(3)對學生進行紀律、法制等系列主題教育,對違紀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扣除相應的行圓分,適時預警,并提處分建議,按程序處理嚴重違紀學生報送學院進行處分并公示。貫通培養的教育對象是青少年,這部分學生管理起來很難,主要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年齡集中在15~18歲之間,存在著很明顯的青春期逆反心理;(2)對教學缺乏興趣和熱情,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狀態;(3)根據收集的近3年的學生數據發現有20%~50%的家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家庭問題,父母關系不和諧,在很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也給貫培項目下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阻力。秉承十一學校理念,“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結合貫培學生的特點,學院在探索符合高職貫培學生的課程設置、教學管理、教學方式等各方面積極實踐,該文就貫通培養項目中關于學生的課堂管理問題,提出一些有益的方法和措施。
1課堂管理的探索
貫培學生的特點是難管,難管的原因很復雜,在十一體系下,我們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比如行圓規范引領、“過程性評價”課堂的診斷評價,導師制等等,下面我們就來談一下如何有效配合運用這些手段,達到良好的課堂管理效果[2]。1.1充分利用“過程性評價”。受啟于十一學校教學管理模式,把一個學期分為兩個學段,整個高中2年是8個學段,每個學段我們都對學生進行一次評價,每次評價中采取“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最終分數”的教學診斷模式,總分為100分,過程性和終結性評價的比例可以由教研組內部共同商定,以化學必修1課程為例,借助開發評價的信息平臺-希悅電子信息平臺,我們在過程性評價中我們可以設置如下的評價標準(見表1):如A同學的平時表現很好,分數為滿分50分,可是終結性考試(學段考試)中取得了90分的成績,他的終結性評價分數就是90×0.5=45分,所以總分就是50+45=95分的成績;B同學終結性考試(學段考試)中也取得了90分的成績,但自律性較差,在課堂表現中欠佳,被扣5分,他的分數就是45+45=90分。這樣就激勵B同學除了要好好學習外,更要在自律性方面做出改進。另外,在每一個評分維度下我們可以添加評價項(見表2),方便教師在多維度上對學生進行量化評價,避免片面性和結論性。比如課堂表現,可以通過添加如圖評價項,這里我們采取的是基礎分多次加減的方式來計算,如基礎分是70分,A同學在某次化學課堂中積極回答問題,我們就在70分基礎上加上5分,他的課堂表現成績一欄的分數就是75×10%=7.5分;而B同學在這堂化學課中“未帶學習資料”,教師在評價項中可以減去5分,他的分數就是65×10%=6.5分;當我們進行此項操作的時候,2位同學及其家長的手機希悅系統都會即時收到加減分以及最終分數總結的信息。通過這樣一種評價方式,學生可以及時查閱自己各科分數,并做相應的學習狀態的調整。要注意的是每一節課堂都應該及時做出評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評價的時效性,方便學生及時有效調整。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特征是關注學習過程并重視非預期結果;評價的內容主要不是學生最后達到的水平,而是學生的進步情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建議,使學生明確下一步繼續努力的方向。整個評價維度可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情合理設置,在評價項中教師可以給予每個學生相應的評語,教師每周上課前準備好幾份標有學生姓名和座次的座位表,每節課在座位表上記錄每位學生的過程性評價。每半個月在選課班級向學生公示一次過程性評價。從表面上看,這似乎非常繁瑣,但當教師記錄成為一種習慣,與不實施項目模式的過程性評價時相比,會發現這種個性化評價記錄對改進課堂秩序和教學效果很有意義,它有利于尊重個性、理解差異、尊重差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已有基礎上得到發展。1.2手機管控-利用行圓規范和過程性評價進行雙管齊下管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手機早已進入了智能時代。除了打電話、發短信之外,還可以接通互聯網,瀏覽新聞、搜索信息、聊天娛樂等。它的便攜性、智能性、綜合性讓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們愛不釋手。越來越多的學生成了須臾離不開手機的“手機控”。于是很多中學便出臺了“不允許學生將手機帶入校園,一經發現,立即沒收,由學校代為保管,學生畢業時領回”的規定。然而這樣的管理方式效果卻不盡如人意[3]。“手機控”現象在“2+3+2”貫通培養模式下的學生身上更加突出。很多同學的自我管理能力弱,將手機帶入課堂,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鑒于學生的學情和學生狀況,我們將“手機使用規則”寫入課堂行為規則和《貫通培養項目高中部學生日常行為準則》中,在第一節課中就嚴格要求學生課前5min將手機按秩序交入手機袋中,并設置課程助理協作查手機,促進良好的養成教育習慣。為了保證約束效果,我們還可以對違規使用手機的同學進行扣除行圓分并開具違紀通知單,扣分同學需要攜帶違紀通知單主動找老師約談,反思錯誤及危害并表達對違紀行為的認識;累計扣分達到一定程度,常規項目組教師將出面約談違紀學生并對其進行教育;累計行圓分扣分達到15分,教育顧問將出面約談學生及學生家長,會同導師、常規項目組老師進行教育并簽署懲戒單。為了達到雙管齊下的管理效果,我們利用“過程性評價”配合行圓分進行約束(見表2),在過程性評價中根據需要設計評價項,如“課前未交手機”或“課堂違規使用手機”,能起到更好的效果。雖然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但是在貫通培養模式下,手機對于課堂教育秩序的危害要比普通高中大得多,對于未形成良好養成習慣的學生來說,必要的小懲罰是有益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當然,教育是根本,我們后續跟進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師需要利用秩序和智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堂習慣。1.3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因此,教師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教育智慧,形成獨特的人格魅力,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尊敬自己。教師只有具有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采用新穎的、多樣的教學策略,才能讓教學過程更有吸引力,才會使學生敬佩自己,讓學生在教師魅力的感染下,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達到讓學生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的目的,提到課堂教學效果[4]。1.3.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的課堂效率和學業成績。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對學生性格、品質的培養和長遠發展意義重大,還會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和教育目的的順利達成。和學生關系疏遠,會影響教學質量,錯失許多教育契機。那么在貫通培養項目中,沒有行政班和班主任,學生都是走班選課、一節課一個教室的背景下,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呢?1.3.2愛學生《十一學校行動綱領》中提到: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了。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自己的學生,感到和學生交往是一種樂趣,并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善于和孩子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要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放下身段,主動與學生交流,樹立師生平等的觀點,在無形中抓住學生的心。貫培的學生群體存在著我們之前提到的特點,教師需要在學生身上傾注更多的耐心、愛心和智慧。不僅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給他們信心,還要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及時糾正他們錯誤的地方。青少年期的學生,他們對事物或現象的判斷,總是帶有很強的主觀性,甚至還會存在片面性和偏激性的問題。他們會十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卻把向他人謙虛請教看成是卑躬屈膝,甚至是低人一等。如何幫助這時期的學生糾正思維的片面性和偏激性,是每個老師都不可逃避的責任。教師要了解人與人之間心靈的真誠溝通是最能夠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對學生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導效果要比直接的理論溝通好得多。課堂中要求學生做到的事情,要嚴于律己,樹立榜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取信于學生,用自己的真情贏得學生的愛,達到良師益友的心理關系。1.3.3愛而有度,嚴而有格師愛是教育的基礎卻不是教育的全部。一味的愛會寵壞學生;沒有限度的愛,會慣壞學生;放縱的愛會害了學生。所以師愛不是嬌慣,師愛不是忍讓,師愛更不是放縱。愛學生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當學生違反紀律,我們必須對他思想教育,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錯的,錯了要改正;違紀嚴重的也應該給予相應處罰,這本身就是一種教育,而且是一種比學習更重要關于育人的教育。如果放縱學生,愛就會變成溺愛,思想教育就會失去教育的效果,處罰會失去教育的效力,一味寬容、一味放縱,最終必然會害了學生,害了學生的家庭,甚至害了教師自己,害了學校和國家。所以,在課堂中,我們一定要對學生嚴格要求,然而,處罰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我們更應該用處罰和激勵并行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一方面要有一定的處罰,要讓學生明白他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培養他的責任意識;另一方面也要在過評中詳細記錄學生的進步,時刻激勵學生做更好的改進。1.3.4嚴而不縛學生具有獨立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情感豐富、個性獨立的人,都有獨立行動、獨立自主的傾向,并不是老師想讓學生怎樣,學生就會怎么樣,只要不危害社會、不危害他人、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就應該放心放手。因此,教師必須努力使自己的教育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符合現實生活的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尊重學生,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萬不可隨意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對學生要真誠,以自己的真實、完整的人格去面對學生,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這樣,一種民主平等、親密和諧的良好的師生關系就逐漸建立起來了,這就是愛而不縛。1.4發揮臺下的輔助管理作用。在課堂中,經常會出現此類現象:上課遲到,注意力不集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打鬧,學生和老師之間產生沖突等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教師一定要堅持“臺上管理、臺下教育”,既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也避免了師生的矛盾激化,更保證了課堂秩序。這些問題不處理好,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課堂中。問題學生的課后教育不容忽視。在個別學生的臺下教育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帶有色眼鏡看待學生,應該從信、情入手,感染學生。例如,對于上課期間學生的打鬧現象,應及時地將兩個人分開,繼續上課。下課后,要單獨進行溝通,采取一波三折的教育方式,先夸獎其平時的表現,再批評打架的現象,切不可給兩個人“判官司”,讓學生自己分析有沒有比打架更好的解決方式。這里,我們要聯合導師和家長做到家校合一。首先導師是最了解自己學生的人,包括學生的學業、性格、心理、職業規劃等,所以我們可以從導師處獲得很多有用的信息,發揮導師的協同教育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發揮家長的督促作用,學校和家長一定要站在一條線上,做好家校合作,教育效果會更加顯著。
2仍然存在的問題思索
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貫通培養項目已經持續了3年,秉承北京十一學校的教育改革理念,我們大膽做了很多嘗試,也遇到了很多瓶頸,比如,對于問題家庭學生,我們感到很棘手,這些孩子相對于單純學習滯后的學生來說存在的問題更多,在課堂中更加難以約束,課后也是難以溝通,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注。但是由于扁平化管理模式下的教師任務繁重,精力有限,我們能做的比較有限,后續問題我們仍然需要繼續探索。
3結語
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教導學生的核心陣地,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課堂管理是教師有效地利用時間、創設愉快輕松的教學情境、減少問題行為發生等而采取的教學組織、課堂管理等一系列的活動。是保證正常教學秩序,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促進教學有序開展的一種有效手段,實現教、學雙贏的一種管理體系。然而目前,類似于貫通培養模式下的課堂管理成了一項很棘手的問題,缺少經驗的教師往往因為管理能力欠缺而疏于管理,以致在課堂上出現了遲到、早退、曠課、看手機、玩游戲、睡覺、吃東西、發呆、心不在焉等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行為。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教師應轉變課堂教學管理理念,積極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并不斷完善,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江濤.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框架下的高職院校教育改革實踐——以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為例[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7(3):30-33.
[2]蔣維西.中小學課堂問題行為的管理困境與突破[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7(3):35-38.
[3]朱哲.手機管理問題的反思[J].人民教育,2013(20):26-27.
[4]張玉敏.淺談課堂紀律管理[J].科技信息,2009(9):570.
作者:侯小妹 姚廣林 單位: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
- 上一篇:美國加州中小學課堂管理模式研究
- 下一篇: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現狀及對策
精品范文
1貫通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