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風效應課堂管理研究

時間:2022-10-16 08:32:46

導語:南風效應課堂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風效應課堂管理研究

摘要:在課堂管理工作中,教師應該積極運用“南風效應”,追求一種有“溫度”的課堂管理模式,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的“溫暖”。文章從對“南風效應”的思考入手,對有“溫度”的課堂管理概念進行界定,提出在課堂管理中合理運用“南風效應”的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管理;“南風效應”;溫度;“體驗式”心理場;教師素養;自我反省;因材施教

課堂管理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良好的課堂管理往往能使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對于以說教為主的傳統課堂管理模式,本文將從對“南風效應”的思考入手,對嘗試建立一種有“溫度”的課堂管理模式進行積極探索。在這種有“溫度”的課堂管理模式下,師生互尊互愛、平等和諧,每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課堂的“溫暖”。

一、對“南風效應”的思考

“南風效應”又稱“溫暖效應”。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這樣一則寓言:南風與北風比賽,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發威,一上來就拼命刮,寒風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把大衣越裹越緊;南風則徐徐吹動,溫暖宜人,行人覺得很暖和,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這則故事雖短,卻寓意深刻,給人以啟迪。南風不似北風,不從己出發,而是尊重別人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成自覺行動。溫暖勝于嚴寒,將這種效應運用于教育教學中,具有無限的潛力。使學生的行為變得自覺,是教育者在課堂管理中所追求的目標,可是應該如何做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向“南風”學習,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探求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和源頭。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需求,才能讓學生感到“溫暖”,才能使課堂管理因此變得簡單起來。

二、有“溫度”的課堂管理的概念界定

有“溫度”的課堂管理,是相對于傳統的以教師嚴厲說教為主的課堂管理模式而言的。近年來,中小學課堂的教學改革、創新層出不窮,使課堂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有些課堂不缺乏技巧,不缺乏熱鬧,也不缺乏學生的歡聲笑語,可總覺得缺少點什么。一位教師說過:“作為聽課的老師不在意某位老師公開課上得好不好,更在意的是平時課上得如何。”的確,有些公開課是學生和教師精心配合的成果,看似天衣無縫、完美的一節課,實則缺少了真誠,有真誠才有溫度。有“溫度”的課堂,不會僵硬,不會作秀,而是最真實、有生命力的課堂。基于此,有“溫度”的課堂不是指表面作秀,也不是受“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傳統觀念所影響的課堂,而是指教師尊重學生的需要,從內心關懷學生,學生自愿配合教師、敬愛教師,師生在互尊互助的基礎上構建和諧、人性化教學氛圍的課堂。教師應爭做“南風”,讓徐徐南風吹進每位學生的心田,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愛的溫度。

三、在課堂管理中合理運用“南風效應”的策略

1.創設“體驗式”心理場。帕爾默在《教學勇氣》一書中曾提出“市場模式”,它的基準很簡單:教育機構要把付出學費的學生和父母看成是消費者,為他們提供充足的機會去批評他們所購買的東西。這些批評一定會傳給那些產品的制造者,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改革下一代的教育和滿足更多消費者。“體驗式”心理場與帕爾默提出的“市場模式”的立足點有相似之處,教師應該學會把學生看作“顧客”,而課堂教學就是滿足顧客需求的過程。以“以生為本”的原則構建課堂,并非指教師的地位比學生低,而是教師不要將學生看作無知的人,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待學生。創設“體驗式”心理場,就是創設安全的心理場,讓課堂教育如南風一樣吹暖人心。這個心理場要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心靈的溝通,精神的交流與融合,營造一種和諧、人性化教學的融洽氛圍。從人性角度而言,每個人都有“認同的需求、隸屬的動機、被愛的欲望”,這就是社會學家所說的“社會性饑餓”。在課堂管理中,教師要做的就是給予學生認同、信任與愛,讓學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協助學生重新認知自我、評估自我、調整自我。課堂不應是教師一個人的“獨奏”,而是要引導學生打開內心世界的大門,在課堂上實現心靈對話。2.教師的素養是關鍵。構建有“溫度”的課堂管理模式,除了創設安全的心理場外,教師的素養是關鍵。有時,教師會聽到學生這樣抱怨:“我這門課成績不好,是因為我不喜歡這個老師,更不想聽他上課。”可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非常大。(1)教師應該有良好的語言素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因此,教師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對學生說過“你真笨,爛泥扶不上墻,你看人家誰誰誰,沒出息”或者類似這種令學生泄氣、傷學生自尊的話。這種逞一時口舌之快的話語,會對學生的自尊心造成很大傷害。也許從學生表面的反饋看不出什么,但這傷害是潛在的,威力是巨大的。教師主要靠語言向學生傳遞知識,因此說話時應掌握技巧與方法,應該用技巧性的語言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用語言智慧啟迪學生。正如古人所云,“啟其蒙而引其趣”,教師對學生要進行啟發誘導,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2)教師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在課堂管理中,一些教師對調皮的學生喜歡用呵斥、責罵的方式加以管理。可是,在這樣的恐嚇教育下,學生真的能變乖或從內心信服教師嗎?在當前的“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下,教師不妨換個角度,向“南風”學習,用寬廣的胸懷與積極的情感教育去“吹掉”學生身上不良的“大衣”。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故事在教育界廣為傳頌,他用四塊糖讓犯錯的學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用“獎勵”代替懲罰,引發了學生的自我反思。陶行知先生的做法既沒有傷害學生的正義之心,又讓他明白了自己所采取的方式的錯誤性。因此,教師在教育中應該學會換個角度,用寬容與引導呵護學生的心靈,啟發學生。3.啟發學生自我反省。在“脫不脫大衣”的過程中行人是主體,只有考慮行人的內在需求,這項任務才能完成。課堂管理亦是如此,教師應該通過滿足學生內在需求的方法啟發學生進行自我反省,只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認識到錯誤,他才會主動采取措施糾正錯誤,并暗示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樣錯誤。有這樣一則故事:一位在山上修行的老禪師月夜散步歸來,看到有人從他的茅草屋出來,他知道自己的茅草屋里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便脫下大衣披在驚魂未定的小偷身上,說:“山路不好走,你從老遠的地方來看我,辛苦你了,這件大衣送你。”看著小偷消失在月夜中的背影,老禪師感慨地說道:“但愿我能送你一輪明月,照亮你在夜晚的前程。”第二天,老禪師一醒來就看到門口放著整整齊齊的衣服,他欣慰地說道:“他終于擁有了一輪明月!”老禪師雖然沒有指責小偷,卻引發了小偷的自我反省。又如,教師有時會讓調皮的學生做紀律委員,讓不愛做作業的學生負責收作業,也正是這個道理。教師只有創設寬松民主的氛圍,才能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調整學生的外在行為。4.批評教育呼喚“南風效應”。“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在發展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教師不能因此而否定學生,讓學生的自尊心受挫。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性格特征等,站在學生角度幫助他們認識到錯誤的危害性,并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分析,切不可亂貼“標簽”,劈頭蓋臉地一通亂罵。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因為學生普通話不標準、單詞發音不準確、回答不上老師的問題或鬧出什么笑話,就進行嚴肅的批評或嘲笑。對待學生的錯誤,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面帶微笑地給予指正,營造學生愛提問、敢發言的課堂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課堂的“溫暖”。

四、運用“南風效應”應注意的問題

1.把握“度”,注意時機。運用“南風效應”管理課堂能夠提高課堂管理效果,但教師要巧用“南風效應”,不可過度使用。首先,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熱情與愛,應慷慨地獻出溫柔,拿出真心對待學生。教育者對學生的愛在于教育,應該是理智的愛。其次,教師不能一味毫無原則地給予學生寬容,否則將變成一種溺愛,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還會使學生不尊敬教師,不把教師放在眼里,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無從體現。南風微吹,吹暖人心就好,切不可加大力度,讓人感到心煩意亂,否則會得不償失。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是好事,但要注意技巧,不可讓表揚泛濫,不然會讓學生覺得虛偽,甚至感到是嘲諷。因此,教師運用“南風效應”要張弛有度、嚴寬結合,讓學生感受到南風輕拂的溫暖就可以。2.切勿操之過急,要靜待花開。教師運用“南風效應”管理學生時,不能期望一次“南風”似的情感教育就能讓學生幡然醒悟。教師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平常心,因為不良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改變的。教師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對“南風效應”的效果有充分的估計與認識,否則容易感到泄氣,認為自己付出的感情付之東流,進而對學生產生放棄的念頭。“南風”教育其實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南風”教育正是如此,只要“南風”常吹且夠量,學生就一定會有所改變。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只要抱著這樣的態度與信念,就會有吹去后進生身上不良“外衣”的一天。因此,教師要盡力而為,靜待花開。3.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所有的孩子都是愛的化身,都是來到人間的天使。但是學校中確實存在個別讓教師頭疼、屢教不改的學生。其實,對于這種學生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時間問題和教育分寸問題。只要他們還沒有改變,就說明教育的時間和火候還沒有達到,還沒有完成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教師運用“南風效應”時,要講究方法,應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對于比較頑劣的學生,教師一味寬容就是對他的放縱,會讓他更加肆無忌憚,這時教師采取適當的懲戒措施是很必要的。總之,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既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又有利于構建和諧課堂。4.切勿刮“偏風”,要公平公正。打造有“溫度”的課堂,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課堂的“溫暖”,所以教師不能吹“偏風”,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教師不能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忽略成績差的學生,而且成績不應該成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應該樹立“每個人都是可塑造的人”的觀點,讓和煦的南風吹到所有人身上。只有這樣,學生才愿意真心信服教師,才能與教師之間真正搭建起愛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劉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第二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蔡臘梅.營造心理活動課的“南風效應”———淺談心理活動課中安全心理場的營造[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1(03).

[4]齊聰,俞愛宗,于超.超限效應與南風效應在小學“后進生”管理上的應用[J].現代教育科學,2014(06).

[5]付曉慧.巧用“南風效應”,開啟心靈之窗[J].中國教師,2017(13).

[6]李祥東.“南風效應”的教育威力[J].教學與管理,2011(02).

作者:曹金林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