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信息技術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9-22 09:22:00

導語: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信息技術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chuàng):淺談信息技術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信息教育課日益凸顯其重要性。但目前不少學校對信息教育課重視不夠,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如何對信息課進行內容與方式上的改革,就顯得十分重要與迫切。

【關鍵字】信息技術教學問題改進方式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素養(yǎng)已成為公民必不可少的基本素養(yǎng)之一。2001年,國務院的《關于基礎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對信息技術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信息技術教育,促進教育技術的現(xiàn)代化。近年來,高中信息技術教育從會考到把信息技術科目列入到全日制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中,無不說明了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但目前一些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還處于滯后狀態(tài),從教學理念到教學方法都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勢必影響到信息教育的質量。

一、高中信息技術傳統(tǒng)教學在的問題

(一)課時設置不足,教學內容取舍困難

根據(jù)國家教育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規(guī)定,《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階段的總教學課時應為70~140學時。但目前不少學校安排《信息技術》課程開設一年且每周課時僅為一節(jié),除去期中、期末復習停課和節(jié)假日休息,實際教學課時大約在30~35學時左右。

(二)課堂像“短期電腦培訓班”

在計算機普及教育剛剛起步時,私人擁有計算機還是罕見之事,那時的計算機課在中小學計算機知識普及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然而,根據(jù)近兩年本校的調查統(tǒng)計,現(xiàn)在的高中生家庭計算機擁有率達40%以上,并且隨著年級降低,擁有率明顯上升,到初一年級擁有率已達到70%~80%。而且,學生家庭計算機的配置普遍高于學校計算機的配置,教師在課堂上越來越頻繁地要面對學生在軟件使用技巧上比他們更高明的尷尬局面。

(三)缺乏考核機制,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非高考課程,在中學普遍缺乏足夠的重視,一些學校雖然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但缺乏行之有效考核標準和較為健全的考核制度。往往是“說起來重要,學起來次要,考起來不要。”學生的期末成績單上沒有《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一席之地。

二、信息技術課存在問題會對信息技術教學和學生的影響

(一)課時設置不足,教學內容取舍困難

由于教學課時嚴重不足,教師在制定和執(zhí)行課程教學計劃時捉襟見肘,無所適從。如果按照教材的章節(jié)教學,教學內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節(jié)教學,又該講些什么內容呢?有人主張學生喜歡什么就講什么,但學生的興趣喜好不一,知識程度不一,又該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師干脆讓學生自學,以至于造成“放鴨子”教學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二)教學內容過分強調“實用”

學生家庭計算機的配置普遍高于學校計算機的配置,教師在課堂上越來越頻繁地要面對學生在軟件使用技巧上比他們更高明的尷尬局面。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教授幾個常見的辦公軟件,配上一段編程語言,哪怕再搭上若干網絡工具,也很難維持本課程的水平。即使我們再改進教學方法,也不可能提起學生的興趣,這樣發(fā)展下去,信息技術課必將走向衰亡。

(三)缺乏考核機制,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省會考的結果不影響高考,所以學校和學生都不重視。考試通過與否都可以參加高考,所以有些學生甚至都不愿參加此類考試。有些學生及其家長甚至把這種考試誤解為是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為亂收費尋找的一種借口。

會考的組織管理要比高考松散的多,考試紀律也要亂許多,由于考試紀律差,考試成績中就有水分,會影響到一些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嚴重時,甚至可能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

三、運用新課改教學理念解決傳統(tǒng)教學存在問題的嘗試

(一)有機整合,提高學習效率

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將《信息技術》課程與《研究性學習》課程合并,有機整合,統(tǒng)一安排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研究性學習是國家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新課程標準》中綜合實驗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倡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然后主動地去查閱資料,獲取相關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問題,最后用板報、網頁、多媒體報告等形式展示成果。

(二)教學內容應系列化

小學的時候開設計算機基礎課,進行計算機入門教育,解決諸如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訪問因特網、打字和繪圖等基本技能;在初中階段,開設計算機應用課程,講授常見的辦公(字、表處理)、多媒體、網絡(網頁制作)軟件、計算機病毒防治等方面的知識到高中開設信息技術課時,學生就已經具備了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講授程序設計基礎、數(shù)據(jù)庫、硬件結構及軟件系統(tǒng)、信息技術基礎及信息處理技術在各個領域的發(fā)展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這樣,就實現(xiàn)了從計算機教育到信息技術教育,使信息技術必修課變成“小學→初中→高中”系列化的課程。

(三)引入競爭機制,完善考核制度

將《信息技術》課程的等級合格,作為學生參加高考的“通行證”。《信息技術》課程也應當列入學校的正式考試科目,實行“等級制”,并逐步過度到“一票否決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和較為健全的考核制度,以“考”促“學”,以“考”帶“學”,還可以定期舉辦一些電腦制作比賽,為學生們的學習搭建舞臺。

四、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建議

(一)轉變觀念,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

對于信息技術課程,觀念的轉變首先來自于領導,領導重視是信息技術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關鍵。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首先應轉變角色觀念,真正打破“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舊角色觀念,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要及時了解信息技術的最新進展、補充新知識,為學生能夠解決將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做準備。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應該具備的信息素養(yǎng)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信息處理能力;(2)信息交流能力;(3)問題解決能力;(4)信息判斷能力;(5)適應性自我學習、終身學習能力。

(二)教學方法上,靈活多樣,有機結合

在任何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都不可能只應用一種教學方法,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信息技術課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的特點,技術性實踐操作性都很強。教師在教學設計,選擇教學方法時要考慮教會學生學習,考慮如何有效利用信息環(huán)境,要始終注意意識與情感的教育。下面討論的教學方法只是本人在實踐中的一點嘗試

總之,我們只有本著事實求是的觀點,堅持用辨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矛盾觀來分析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育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同時又能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敢于正視這些問題,采用科學的方法,不斷改革,銳意進取,就一定能夠把這門學科建設好,管理好。

【參考文獻】

[1]胡濟良李尚仁-高中技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祁永成-“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的低效應用及解決對策[J]-天津電教-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