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8 11:51:00

導語: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成因,重點闡述了其主要內涵:創(chuàng)辦師范學堂、制訂相應規(guī)章制度,“講究次序,突出重點”的辦學理念,重視師范生的全面教育等,并就其對當今師范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的啟示略作探討。

【摘要題】教育史研究

【關鍵詞】張之洞/師范教育/內涵/啟示

【正文】

張之洞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熱衷教育,正如清末四川總督趙爾巽所言,“其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興教育,儲養(yǎng)人才,以備國家緩急之需,而救當時空疏之習”。師范教育觀是張之洞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為發(fā)展中國近代師范教育作了一些重大的努力,不僅為當時他所興辦的學校培養(yǎng)了大批師資力量,而且為當今我國師范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一、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成因

1、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的產生是受其“求才治國”和“興學育才”的人才觀支配的結果。

張之洞對人才與治國、人才與強國的關系深有認識,指出;“國無強弱,得人則興;……無人才則救貧救弱徒涉空談,有人才則圖富圖強易于反掌”。在張之洞看來,強國之道在于得人,國土大小、人口多寡、物產豐缺等等只不過是一個國家能否強盛的物質前提,而不是決定因素,“有船而無駕駛之人,有炮而無測放之人,有魚雷水雷而無修造演習之人,……則有船械與無船械等”。他將中國與日本的現(xiàn)狀進行比較分析后,得出了“中國不貧于財,而貧于人才”的結論,指出:“中國力圖自強,舍培植人才更無下手之處”。人才從哪里來?張之洞說:“日本興學最驟,而學校之數(shù)在東方最多”。又說:“國勢之強弱在于人才,人才之消長在于學校;環(huán)球各國競長之爭雄,莫不以教育為興邦之急務”。從張之洞的言論可以看出,他對“教育——學校——人才——強國”之間的聯(lián)系有清晰的認識。一方面,培養(yǎng)人才要求廣興學校;另一方面又無法實現(xiàn)“學堂必有師”,于是,陷入辦學困境的張之洞將發(fā)展教育的眼光投到了師范教育領域,把發(fā)展師范教育,培養(yǎng)數(shù)量充足、知識結構全新的教師隊伍作為廣興學校的關鍵。

2、張之洞師范教育現(xiàn)的產生是基于對師范教育地位正確認識的結果。

張之洞認為,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素質的優(yōu)劣。在辦學實踐中,他深感師資力量的缺乏,而合格的教師非經正規(guī)的師范教育訓練不可,“振興教育必先廣儲師資,師資不敷,學校何以興盛?”他重視師范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指出:“國民教育必自小學始,欲得小學教育,必自養(yǎng)成師范始。……足以興辦師范尤為小學之先務”。在興學之初,張之洞十分重視小學教育,他說:“查開通國民知識,普施教育,以小學堂為最要”,但隨著對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日益了解,他提出“辦理學堂,首重師范”的正確主張,因為他意識到:“各屬開辦學堂,全賴師范得人,課程方能合度,管理才能得宜”;“查各國中小學堂,教員咸取材于師范學堂”。他認為“師范學堂為教育造端之地,關系至重”,1902年,他將在湖北興辦教育的情況寫成《籌定學堂規(guī)模次第興辦折》上奏朝廷,在其中的“各學堂辦法十五條”中,把師范學堂列為第一位,并在《學務綱要》中強調“宜首先急辦師范學堂”。他對興學之始湖北各地中小學堂發(fā)展過猛的現(xiàn)象提出批評,指責盲目興辦中小學堂“實為懵昧可異”,指出與其辦一些名不副實的中學堂,還不如扎扎實實抓合格師賢隊伍的建設。于是,他札飭各府暫停興辦中學堂,“先辦速成師范或先辦師范傳習所”。張之洞的師范教育觀形成和大力興辦師范學堂的實踐相對于其它類型的教育起步要晚,直到1903年后才系統(tǒng)出現(xiàn),這與他的教育實踐規(guī)模日益擴大,教育觀內涵的日益拓展的結果是一致的。

二、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內涵

(一)創(chuàng)辦師范學堂。創(chuàng)辦師范學堂是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核心,他正是通過此舉將自己關于師范教育的一些重要思想落實到具體的教育實踐之中。

1、師范學堂的創(chuàng)建。

張之洞創(chuàng)建師范學堂的宗旨十分明確,目的是為其它新式學堂培養(yǎng)合格的師資隊伍,他說:“設初級師范學堂,今擬派充高等小學堂及初等小學堂二項教員者入焉”;“設優(yōu)級師范學堂,……以造就初級師范學堂及中學堂之教員管理員為宗旨;以上項二種學堂師不外求為成效”。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張之洞在湖北總督任內先后創(chuàng)立和改建了一大批師范學堂,如1902年在武昌賓陽門南開辦的湖北師范學堂;1904年將在武昌營坊口都司湖畔的兩湖文高等學堂改為兩湖總師范學堂;1904年開設湖北師范傳習所;1905年于武漢開辦六所支郡師范學堂;1905年還飭令湖北各府將中學堂一律改為初級師范學堂;1906年,張之洞于武昌紫剛湖畔創(chuàng)建起湖北女子師范學堂,等等。

2、張之洞為師范學堂的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制訂了諸多詳細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在“癸卯學制”之中。

第一、從“兩個章程”來看:

為指導師范教育的正常發(fā)展,張之洞主持制訂出《初級師范學堂章程》和《優(yōu)級師范學堂章程》作為“癸卯學制”的有機構成。在這兩個章程中,張之洞對師范學堂的種類、學習年限、課程和生源等作出了詳盡的規(guī)定。首先,張之洞把師范學堂作為“癸卯學制”中的一個獨立的系列,將它分為優(yōu)級師范學堂和初級師范學堂兩大類型。在正規(guī)的師范學堂之外,又開辦了師范傳習所,對一些年齡在二十至五十之間的有一定教學經驗的“向在鄉(xiāng)村市鎮(zhèn)以教授蒙館為生”的人,或經過省城初級師范學堂簡易科學習的優(yōu)等生等進行短期培訓,學習期限為十個月,“畢業(yè)后給以準充副教員之憑照,即令在各鄉(xiāng)村市鎮(zhèn)開設小學”。其次,張之洞對各級師范學堂的課程設置作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規(guī)定初級師范學堂完全科的課程為十二種;優(yōu)級師范學堂的課程學習分為三節(jié),第一節(jié)為公共科,主修人倫道德等八科;第二節(jié)為分類科,即學生分專業(yè)學習;第三節(jié)是加習科,即開設一些選修課。再次,在校址的選擇上,張之洞強調“須擇其所坐落地方水土,鄰近人家之風俗,于道德衛(wèi)生均無妨害者”。從上述師范學堂的建立來看,一方面它們都不在鬧市之區(qū),另一方面多臨水而設。

第二、從張之洞制訂的《學務綱要》等來看,他極為關注師范學堂的師資建設問題。

首先,重視教師的品行,提倡教師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來為學生樹立活生生的榜樣,他指出:“膺師范之任者,必當效品養(yǎng)德,循禮奉法,言動威儀足為楷模”。其次,在師資隊伍構成方面,提倡教員與管理員并重,他說:“學堂所重不僅在教員,尤在有管理學堂之人,必須有明了教授法管理法者實心從事其間,未辦者方易開辦,已辦者方能得法;否則成效難期,且滋流弊”。再次,關于師范學堂的教師來源,張之洞認為可有三種途徑,一是聘請外國教員為師;二是派人出國學習師范教育,他曾說:“宜專派若干人入其師范學堂,專習師范,以備回華充小學、中學普通教習”。在湖北推行新式教育之初,張之洞就曾從經心、兩湖、江漢三個書院中挑選優(yōu)秀學生“赴日本學習師范,以為速成師范之預備”。二是創(chuàng)辦師范學堂自己培養(yǎng)師資,如優(yōu)級師范學堂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去向之一就是充任初級師范學堂的教師。

(二)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特色:

“癸卯學制”是張之洞參與制訂的、中國近代第一個頒行全國的學制,它不僅是張之洞師范教育觀表現(xiàn)于外在的載體,也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重要窗口,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特色盡現(xiàn)其中。

1、反映了張之洞講究次序、突出重點的辦學思想。

盡管張之洞的師范教育觀形成較晚,但他對師范教育是教育的基礎工程的地位認識頗深,他指出:“師范學堂,意在全國中小學各有師資,此為學堂本源,興學入手第一義”,因此,“宜首先急辦師范學堂”。在師范學堂的兩個類型中,他更注重初級師范學堂,認為初級師范學堂是小學教育普及的前提,“開通國民知識,普施教育,以小學堂為最要:則是初級師范學堂,造就小學之師范生,尤為興辦學堂者入手第一義”。他規(guī)定,“每州縣必設一所”初級師范學堂,為鼓勵一些優(yōu)秀人才進入初級師范學堂學習,他建議實行“初級師范學堂經費,當就各地籌款備用,師范學生毋庸納費”等優(yōu)惠政策,廣開風氣,以圖造就更多的教員。

2、重視師范生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

第一,張之洞強調師范學堂應將教書與育人緊密結合,既要讓學生掌握豐富的文化知識,義要注重加強他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首先,“激發(fā)其愛國志氣”。張之洞曾說過,他平生最痛恨兩種人,一種“視國家之休戚漠然無動于其心”,一種“詆中國不足有為,日夜冀幸天下有變,以求庇于他人”。他是不能容許自己創(chuàng)辦的學堂培養(yǎng)出這樣兩種人的,特別是對今日之師范生——他日之人才的培養(yǎng)者們,他更為關注,“國民之智愚賢否,實關國家之強弱盛衰,師范生將來有教育國民之重任,當激發(fā)其愛國志氣,使知學成以后必當勤學誨人,以盡報效國家之義務”。張之洞主張通過歷史、地理課教學內容讓學生了解中國歷史的悠久、文明的燦爛及地大物博等,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其次,“砥礪學生志操”,使學生“養(yǎng)成善良高明之性情,使不萌邪妄卑鄙之念”。因此,教師應履行教育的職責,一方面以自己的良好品行去“化導學生”,以身作則,即“身教”;另一方面也應重視“言教”,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遵守學校的紀律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張之洞說:“教師范者宜勉各生以謹言慎行,貴莊重而戒輕佻,尚和平而忌暴戾;且須聽受長上之命令訓誨”,只有這樣,“方能使學生服從”。

第二,師范學堂的智育有許多特殊要求:

首先,從課程設置上突出師范類教育的特色。張之洞認為“初級師范學堂,與中學堂入學學生學力相等,故學科程度大略相同。惟初級師范學堂著重在教育學,故特增此科,其鐘點除經學外最多”。張之洞重視因材施教,由于初級師范的畢業(yè)生主要從事小學教學,而小學生初入學時既不識字,又不會寫字,所以在初級師范學堂里,張之洞將“習字”列為專門的學習課程,正如他自己所言:“教幼童亦重習字,故習字列為專科”。其次,加強師范生的語言訓練。隨著新式學堂的增多,受教育對象的擴大,使用統(tǒng)一的語育成為普施教育的必然要求和趨勢。張之洞指出:“擬以官音統(tǒng)一天下語言,故師范以及高等小學堂,均于中國文一種內附入官話一門”,“將來各省學堂教員,凡授科學,均以官音講解”,這就要求師范生首先要掌握“官音”,挑起促進全國語言統(tǒng)一的重擔,在《奏定初級師范學堂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師范生應“練習官話,以便教授學童,使全國人民語言合一”。同時,張之洞還認為,作為教師,應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善于語言者,則其講解學理,醒豁確實,啟悟必多”,教師如果善于講解,口頭表達能力強,加之教學方法得當,一定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張之洞要求師范學堂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此方面的能力,“故當教授之際,宜時使學生演述所學以練習言語”。再次,采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張之洞倡導師范教育要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奏定初級師范學堂章程》規(guī)定:“初級師范學堂當設附屬小學堂,以便初級師范生為實事授業(yè)”;《奏定優(yōu)級師范學堂章程》規(guī)定:“優(yōu)級師范學堂設附屬學堂,以備研究普通教育之成法,……且以資本學堂學生之實事練習”。師范學堂應當將組織教學與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結合起來,作為師范學堂的學生,“不可僅以教員所授為足”,而應當“自行深造學識,研精技藝”,除學好課堂教學內容,掌握教材知識外,還應當發(fā)揮自己的潛能,不斷積累知識,擴充知識面,以便將來能勝任教師工作。

第三,張之洞指出:“身體強健,成業(yè)之基”。他把“身體健全”作為師范學堂招生的一個重要條件。他注重師范學堂的體育發(fā)展,規(guī)定各級師范學堂都開設“體操”課,其目的在于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訓練技能,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他還要求從事學務管理之人考究研求學校衛(wèi)生學,對酗酒和吸食鴉片等影響身體健康的惡習嚴令禁止,他說:“查洋藥為鳩毒之尤,各學堂均應懸而厲禁。無論官師學生及服役之人,有犯此者,立行斥退,萬不可稍從寬假”。

三、對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反思:

綜上所述,張之洞的師范教育觀有其產生的深刻歷史根源,有著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色。通過對張之洞師范教育觀的分析和考究,不難發(fā)現(xiàn)它有許多閃光之處:其一,張之洞為發(fā)展師范教育所作的巨大努力在當時已結出累累碩果。首先,在“癸卯學制”中他將師范教育作為一個獨立的系列,與普通教育同時并重,確立了師范教育的獨立地位,并根據(jù)教育的實際將師范教育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和類型,奠定了中國近代師范教育的格局,至今仍有影響。其次,他所創(chuàng)辦的師范學堂為當時新式教育的發(fā)展輸送了大批合格的師資。據(jù)史料的不完全統(tǒng)計,到辛亥革命前夕,湖北共有師范學堂達40所,師范學堂創(chuàng)辦初期就有1500多名簡易科畢業(yè)生走上教育工作崗位,充實了教師隊伍。其二,張之洞的師范教育觀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性,為我國當今師范教育的改革與發(fā)展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借鑒。首先,他告訴我們,加強師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成就一個合格教師的要義。在張之洞看來,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灌輸是一個方面,而教師的以身作則更為重要,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其次,從張之洞提倡師范學堂開設“習字”課和“官話”課來看,對師范生應具備的一些特殊素質的培養(yǎng)應予以重視。師范生是未來的教師,因本身工作性質的特殊要求,必須掌握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技能。再次,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體態(tài)是師范生應具備的重要條件,張之洞將它們作為錄取的基本要求之一。教師工作是艱辛的,尤其是從事基礎教育工作,長年累月的操勞,沒有一副強健的身體是無法勝任的。因此,在今天的師范教育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健康教育,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堅持組織和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系列活動,要加強體育健康課的教學,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保證學生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這也是我們今天倡導的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

當然,張之洞的師范教育觀也存在著不足之處。首先,他把發(fā)展師范教育當作“速成工程”、“應急工程”,他曾給時任學務大臣的張百熙寫信:“方今國勢危急如救焚拯溺,夜以繼日,猶恐不及,至師范速成科尤為緊要。若待完全師范畢業(yè)必須五年,各省小學堂將待五年后再開乎?”其發(fā)展師范教育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思想溢于言表。其次,張之洞的師范教育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他辦師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和鞏固清王朝的封建統(tǒng)治,在《學務綱要》中他寫道:“至于立學宗旨,無論何等學堂,均以忠孝為本,以中國經史之學為基。俾學生心術壹歸于純正,而后以西學掄其智識,練其藝能,務期他日成材,各適實用,以仰副國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因此,在教學內容上,他強調“中學”的至尊地位,要求師范學堂注重經學的傳授,如初級師范學堂開設“讀經講經”課,優(yōu)級師范學堂開設“群經源流”、“人倫道德”等;在道德教育方面,以“忠孝”和”孔孟之道”為基準,他說:“尊君親親,人倫之首,立國之綱;必須常以忠孝大義訓勉各生,使其趣向端正,心情純良,”“孔孟為中國立教之宗,師范教育務須恪遵經訓,闡發(fā)要義,萬不可稍悖其旨,創(chuàng)為異說。”為防止學生離經叛道,張之洞還不厭其煩地制訂出《各級學堂管理通則》十二章,規(guī)定在各學堂懸掛《圣諭廣訓》,供奉“萬歲牌”和“至圣先師牌位”,規(guī)定學生不準干涉國政及學堂事務、“妄發(fā)議論”,要求學生”恪守學規(guī),專精學業(yè)”,以期培養(yǎng)對清政府忠貞不二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