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家庭教育“四個一”路徑探析
時間:2022-02-18 10:45:48
導語:成就家庭教育“四個一”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教育是國之大計,事關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家庭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時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就是要成就家庭教育“四個一”:一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建設和諧家庭;二要提高家長的綜合素質,加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三要注重孩子的人格教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品質與行為習慣;四要在孩子心中厚植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家庭教育;和諧家庭;家長素養;人格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缺一不可[1]。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以血緣關系為紐帶,以情感共鳴為依托,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是啟蒙教育、情感教育,它承擔著育人使命,影響著孩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它是品行教育、長期教育,更是終身教育。家庭教育的實施是家長的一種自發行為,缺乏強制性與規范性,受家庭結構、家庭收入水平、家長素質等各方面的影響,每一個家庭實施家庭教育的內容以及家庭教育的成效都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好的家庭教育會使孩子終身受益。
一、建好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家庭是相伴一生的。一個孩子最先接觸的社會群體是家庭,最先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和諧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保障。建設和諧家庭才能建好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一)建設結構完整、家庭成員處于平等地位的家庭。一個學校的建設需要校長、教師、各個行政機構人員協同發力,各司其職。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同樣也注重結構的完整性。夫妻雙方是家庭中的核心力量,是家庭活動的主導者,因其生理結構、人生閱歷的不同而導致其思維方式、性格特點、處事風格、行為作派等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往往使父愛和母愛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嚴父慈母是比較常見的。在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過程中,父愛和母愛缺一不可[2]。和諧家庭最主要的標志是家庭結構要盡量完整。新時期伴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就業方式、思想觀念的巨大變化,產生了諸多影響家庭和諧的因素,離婚率居高不下是當下比較突出的問題。為了有效降低離婚率,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片完整的藍天,一方面,父母要理性對待婚姻,用心經營好婚姻,增強責任心,對婚姻保持一份神圣感,用誠心、愛心、包容心筑牢家庭的城墻,確保家庭教育不缺位,另一方面,政府相關部門要切實履行好管理和服務的職能,提高婚姻調節的質量,增加離婚的審批程序,積極支持與協助婦聯開展婚姻協調、勸解工作。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從出生就帶上了社會人的標簽,在與他人的相處與交往中,會尋求獲得精神世界的滿足,渴望平等、自由、被尊重、被認可。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小社會,建設和諧家庭,家庭成員要處于平等的地位。首先,夫妻之間處于平等地位,夫妻之間要相互尊重,拋棄男尊女卑的錯誤觀念,不能以經濟收入的多寡、對家庭貢獻的大小來決定成員家庭地位的高低。外表、智力、能力不是獲得優越感的資本,婚姻的結合是兩個平等人格的結合,應理解對方、包容對方、尊重對方,尋求夫妻相處的最佳模式。其次,家長與孩子處于平等地位。家長要正確認識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絕不是孩子命運的掌控者與獨裁者,而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過程中的引路人。家長要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拋棄權威式教育,尊重孩子的意見與決定,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把個人的意志強加于孩子,更不能以家長的名義理所應當地替孩子包辦一切。最后,在多個孩子的家庭結構中,家長更要用心、細心。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給予每個孩子同等的愛與呵護,不能因某些主觀或客觀因素在物質上或者精神上過分偏袒某個孩子,避免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失衡。(二)建設氛圍和睦融洽、家風優良的家庭。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圍是和諧家庭的應有之義。家庭環境影響和塑造人的個性,和諧溫馨的家庭往往培養出品質優良、德行端正、思維敏捷、富有創造力的有志青年。反觀大多數的問題少年背后都隱藏著一個問題家庭。大量的事實表明,擁有偏執型、暴力型人格的孩子多成長在夫妻關系不和諧、對待雙親惡語相向、家長教育方式過激、存在家暴現象、家庭氛圍緊張的家庭中。這些孩子多數會敏感、自卑、性格古怪,對別人缺乏信任感,對婚姻充滿恐懼,解決問題的方式往往比較極端、粗暴,成為社會上的“危險人物”。建設和諧家庭,成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家長要營造和睦、溫馨、文明的家庭氛圍。首先,采用民主的方法解決家庭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各個家庭之中,家長要尋求合適恰當的方法解決矛盾。經營好夫妻關系、鄰里關系、長輩與晚輩的關系,善于調控情緒,遇事冷靜處理,避免在孩子面前激烈爭吵、大打出手。要善待雙親,給予老人愛與呵護,營造和諧、友愛的家庭氛圍。其次,要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維持好親子關系。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觀念要統一,拒絕棍棒教育,要用耐心、真心感化孩子,以說服教育為主、情感教育為輔來教育孩子。最后,家庭成員之間的交流要遵守文明禮儀,拒絕臟話。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一位家長都有責任與義務營造和睦、溫馨、文明的家庭氛圍。和諧家庭必定是家風優良的家庭,良好家風可為和諧家庭提供文化滋養。家庭教育有時影響的不僅僅是一代人,而是幾代人,甚至整個家族。曾國藩家族歷經二百多年經久不衰,人才輩出,精英人才遍布各行各業,為祖國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成了傳奇。這與曾氏家族流傳下來的良好家風、寶貴的家庭藏書有著密切的關系。指出: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3]。孩子在良好家風的熏陶下,會耳濡目染,形成優秀的品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風是幾代人共同合力形成的,需要每一代人的努力。誠實守信、勤儉節約、親鄰友善、互幫互助等優良家風需要每個家庭去傳承、去弘揚。有了好的家庭風氣,才會有好的社會風氣,才能為建設和諧家庭提供保障,為培養合格人才奠定基礎。
二、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家庭教育的實施者是家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第一任老師既是孩子的人生導師,又是孩子的情感導師。每個人都有做家長的權利,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當好孩子的人生導師。家長與孩子生活在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共同的生活圈,其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作為孩子的人生導師,家長要努力提升自身修養、豐富精神世界、錘煉品德修為,為孩子樹立生活的榜樣。在知識更新換代迅速的現代社會,學習更是家長的必修課,家長應樹立學無止境的理念。首先,家長要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一定的知識儲備是家長制定切實的教育目標、選取教育內容、靈活運用教育方法的前提。一方面,家長可以通過紙質閱讀、在線閱讀、觀看教育理論類節目、收聽教育理論類廣播等途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如在閑暇時間閱讀國內外經典名著、人生哲理散文、風土人情雜志等,閱讀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觀看“百家講壇”“大國崛起”等體裁的電視節目,以此來拓展知識面、打開思維視野、提高認識水平。另一方面,家長可以向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成果豐碩的教師請教育人心得,掌握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也可以與鄰居、同事、親戚等交流育兒經驗。其次,家長要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的高低雖然受先天生理因素的影響,但最終取決于后天環境,是可以人為改變的。家長的心理素質在家庭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家長心理素質差,整日郁郁寡歡,充滿負面情緒,勢必會阻礙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家長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育人重擔,在日常生活中多參加實踐活動,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自律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抗壓力、受挫力等,增強心理素質,用信心、恒心、耐心、愛心讓家庭教育變得有質量、有效率。最后,家長要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行為素質。家長要約束自身的行為,不僅要樹立科學的生活理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要學習道德法律知識,堅守道德良知,不觸碰法律界限,讓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規范,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傳承真善美,做合格、守法、情操高尚的良好公民。(二)加強與孩子的有效溝通,當好孩子的情感導師。家庭是孩子滿足情感需求的場所,溝通是化解家庭矛盾,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增進了解、相互信任、凝聚共識、釋放情感的一種必要的手段[4]。有效的溝通是孩子滿足情感需求的必要途徑。首先,家長要掌握溝通的技巧與方法,注意溝通的內容,進行有目的的溝通。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之前,應該在心中明確溝通的主題,如孩子近期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況、人際關系等。在溝通過程中,要心無旁騖,做孩子最忠實的聽眾,給予孩子眼神示意,讓孩子看到家長的耐心與真誠。在解答孩子情感上遇到的問題時,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創設情境,使自己置身其中,用平和的語氣,循循善誘。其次,家長要把握溝通的時間和次數,建立溝通機制。家長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最好把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因為冗長的時間會使孩子感到疲勞、困倦,注意力分散,影響溝通的效果。家長要注意溝通的持續性與連貫性,把溝通看成一種常規化、日常化的活動。孩子每天接觸大量的人和事,思想是瞬息萬變的,其記憶會隨著時間而慢慢模糊,對某件事情的體悟程度和情感也會隨時間變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選擇每天晚上與孩子溝通,或者兩天進行一次溝通,溝通間隔最好不要超過一星期。通過溝通,父母能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解決近期遇到的心靈困惑,同時孩子也增進了對父母的理解與體諒,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意,體驗到親情的溫暖,增強了對家庭的歸屬感與親切感,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毫無疑問,父母是孩子的情感導師。
三、上好孩子人生的第一課
一個人的成功,知識、學歷是基礎,性格、品質、行為習慣可以說起著更重要的作用。智商決定一個人的職位、決定一個人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更多的時候,一個人幸福感的獲得來源于其情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在人生的第一課堂中,要給孩子上好人格教育這一大課。(一)上好生活與品質培養課。在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中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生活之道,家庭教育要注重對孩子良好品質的培養。首先,在孩子的心靈埋下善良的種子。與人為善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推崇的美德,一切思想意識與行為都應從善出發,以善為遵循。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鼓勵孩子幫助別人,告誡孩子“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傾聽孩子幫助別人后的心聲,給予他們贊賞與肯定、鼓勵與支持,引導孩子信仰善、堅守善、踐行善。有了善的基礎,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孩子寬容、誠實守信、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堅強、勇敢等良好的品質。其次,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在人生成長過程中,壓力、失敗、挫折、磨難不可避免。一個擁有好心態的人才更有可能實現崇高理想、找到生命價值、體驗人生真諦。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得與失,引導孩子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思想動態、情緒變化、行為方式。家長可以從歷史典故,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韓信忍受胯下之辱、司馬遷在牢獄中完成《史記》等故事中選取素材,找到教育孩子的契合點,也可以把新時代的英雄人物、時代楷模、身邊的普通人當作典范,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挫折、樹立對生活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心態。再次,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現代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合作精神的人才,要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的力量即使發揮到極致也畢竟是有限的,只有懂得與人合作,才能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單槍匹馬、孤軍奮戰者只能看到狹隘的世界之窗,而懂得與人合作的人才能看到整個世界。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共同合作完成某件事情,如一起組裝玩具、一起植樹種花、一起貼春聯等,讓孩子在生活實踐中真切感受到合作的無窮力量。最后,家庭教育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孩子學會感恩。感恩教育的內容有很多,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別人的相助之恩、感謝社會的關懷之恩、感謝大自然的饋贈之恩等。家長要有一顆感恩之心,身體力行,引導孩子孝敬長輩,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如可以在教師節引導孩子為老師做感恩賀卡,支持孩子參加募捐活動,做了美味的食物帶給鄰居一起分享,見人問好等,從意識到行為,在知行合一中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上好感恩教育課程。(二)上好行為習慣養成課。習慣具有穩定性,在家庭教育中培養的良好行為習慣會讓孩子受益匪淺。古今中外,凡能成就大事業者,與其自身的良好行為習慣密不可分。一代偉人幾十年如一日始終保持讀書的習慣,他的腦子就是一部真正的百科全書,他的很多智慧之學、處事之道也正是從書本中習得。家庭教育要注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在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上好行為習慣養成課。首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是通往智慧殿堂的階梯,能激發孩子的思維潛能。閱讀不僅能使孩子回顧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領略自然界的五彩斑斕,感受社會生活的千姿百態,還能激發個人強大的精神動力,激勵個人砥礪奮斗、勇往直前。家庭教育要注重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熱愛閱讀、自主閱讀、樂于閱讀。家長要為孩子營造安靜、舒適的讀書環境,最好為孩子準備一個獨立的房間,以供孩子在讀書時不受外界的干擾。家長也可以定期帶孩子去挑選喜愛的書籍,制作讀書卡片,讓孩子每天為自己的閱讀情況打卡,引導、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教育要注重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有意識地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科學的飲食習慣及餐桌文明禮儀,督促孩子定期獨立整理自己的房間與內務,保持房間干凈整潔,培養孩子的守時意識,養成良好的守時習慣。最后,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勞動是一切社會財富的源泉。指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家庭教育要注重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從內心深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崇尚勞動、樂于勞動。家長要把勞動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實踐中,通過家庭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如:引導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并及時給予孩子表揚和鼓勵,以此激發孩子對勞動的興趣;組織家庭成員一起參加植樹活動、社區服務、義工活動等,感受集體勞動的過程;幫助孩子習得自理能力,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完成洗衣、疊被、整理房間等生活事務。
四、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強調的“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價值觀,是方向,絕不能扣錯。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長要注重孩子價值觀的養成,在孩子心中厚植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注重價值觀養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對人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也為人們在實現人生價值道路中克服各種艱難險阻提供精神動力。價值觀不是自發形成的,是在長期的教育與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意識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符合人的本質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先進意識文化形態的精髓,為人們正確的價值觀的養成提供了根本遵循。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家庭,價值觀養成要從娃娃抓起[5]。首先,家長要善于學習與領悟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有良好的道德素養,恪守道德底線。要始終堅守正義,提高抵御不良誘惑的能力,要經常反思自身的行為,提高明辨是非、科學決策的水平。在思想上、行為上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懂禮儀、守公約、講文明的父母,當好孩子的榜樣。其次,家長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家庭成員的價值取向,把握好教育孩子的時效性。如在一起觀看電視劇時,可以對某些正面角色、人物做出積極的評價,指出某些負面人物的錯誤行為,用人物行為的差異以及導致的人物的不同人生歷程,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外出時,遇到不文明的行為,如公眾場合隨地吐痰、大聲喧嘩、說臟話等等,可以及時抓住這些素材對孩子給予引導。這種生活化、真實性、事例化的教育,比空洞的口頭教育更能給孩子的思想打下烙印。最后,通過日常實踐活動來強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的最終目的是讓掌握理論的人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進而改造世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與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終都體現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上。家長可以組織家庭成員在閑暇時間積極參加社區志愿活動,奉獻愛心;鼓勵家庭成員力所能及地對有困難的人施以援助之手;整理好不需要的衣物,與孩子一起捐到愛心衣物站;定期參加獻血活動并向孩子講述獻血的意義等。讓孩子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逐漸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二)厚植家國情懷,樹立崇高理想。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家與國不可分離。中華民族久經磨難才迎來了光輝燦爛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到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家庭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個家庭都有責任。家庭成員要胸懷家國情懷,堅信黨的領導,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對國家保持強烈的歸屬感與責任感,對祖國的發展壯大保持強烈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使愛國成為心之所系、情之所歸。一方面,家長可以從生活小細節入手培養孩子的愛國意識,把家國情懷根植于孩子的內心深處,把抽象化的國家概念轉化為具體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長可以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為孩子講述生活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如服飾顏色方面從黑白灰到如今的五彩斑斕,食物方面由粗糧雜面到食材多種多樣,住宿方面從毛坯瓦房到高樓大廈,出行方面由架子車、自行車到汽車、火車、高鐵、飛機等。讓孩子深刻體會家國一體,理解家庭與國家榮辱與共、休戚相關,國家的繁榮發展也是每個家庭的發展,國之幸福也是家之幸福,對祖國保持強烈的熱忱。另一方面,家長要引導孩子勇于擔當時代責任,踐行愛國主義。家長要從小引導孩子樹遠大理想,立鴻鵠志向,在職業選擇等人生的重大時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把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結合起來綜合考慮、慎重選擇,絕不從事有損國家利益、危害社會公共安全、損害人民利益的工作,要有舍小我為大我的精神氣概。家庭成員要在人生成長的不同階段認清形勢,抓好主要矛盾,保質保量地完成本階段的任務,努力提升自我,練就過硬本領,積極投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實現人生價值。國家由千千萬萬個小家庭組成,每個家庭成員都胸懷崇高的家國情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牢牢扭成一根繩,祖國的力量就會無比強大,我們的家庭才會更加幸福。
參考文獻:
[1]包紅萍.班主任工作中要重視家庭教育對學生人格成長的影響分析[J].才智,2017(14):103.
[2]孫文南.我國和諧家庭構建[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3].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N].北京:人民日報,2016-12-12(01).
[4]王衛.家庭教育中父母和孩子溝通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2):5.
[5]康思文.我國家庭教育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研究[J].智庫時代,2019(11):6.
作者:倘夢娟 彭建國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 上一篇:淺談農村家庭教育新天地
- 下一篇:美術學科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