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時間:2022-05-20 05:17:39

導語: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

一、影響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

(一)蒙語授課大學生自身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差距

蒙語授課的大學生,其自身綜合素質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蒙語授課大學生在漢語交流、文字書寫、英語和計算機技能操作、專業知識的儲備等方面處于劣勢地位。蒙語授課大學生,特別是來自農牧區的學生,在上大學以前,基本都是用蒙語學習交流。一般小學三年級開始有漢語文課,其任課教師大多數是蒙語授課的教師,其漢語水平都不高,也有不懂蒙語的漢族或其他民族教師給蒙語授課學生教授漢語,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且蒙語授課學校中,課上課下師生間都是用蒙語交流,缺乏學習漢語的語言氛圍,造成學生在上大學前的漢語水平很低。上大學后,雖然教師用蒙語授課,但是蒙語授課學生的教材多數是漢文的,學生很難理解,雖很想把漢語學好,但他們既需要學習專業課,又需要學習一門外語,用于漢語學習的時間非常有限,即使到了大四,有些人對于漢語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說漢話不標準、寫文章不成形的現象也不在少數,這嚴重影響蒙語授課畢業生的才華展示和擇業。外語和計算機能力低也是蒙語授課學生就業過程的一大障礙。大多數蒙語授課的大學生,學習外語和計算機基本上是升入大學以后才開始系統學習的。因此,蒙語授課大學生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技能普遍較低。以內蒙古某高校為例,蒙語授課大學生,公共外語四級、六級與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的通過率遠遠低于漢語授課學生。而用人單位往往又將其視為招聘要件,這就使得蒙語授課大學生在求職中失去就業機會,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蒙語授課大學生,專業知識儲備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劣勢。蒙語授課大學生,由于民族的先天優勢,大多數學生能歌善舞,熱情奔放,在高校的各種文體活動中往往都能嶄露頭角。但也有一部分學生上課不認真聽,學習不努力,抱有“60分萬歲”的思想,滿足于一知半解;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既沒有長遠目標,也沒有近期打算,有時間不是打游戲,就是找哥們聚一聚,要么整天呆在宿舍里閑聊。導致一些蒙語授課大學生在專業知識的儲備明顯不足。

(二)蒙語授課大學生自身就業理念與社會現實相脫節

一些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理念滯后,受社會各種價值取向的影響,存在一些誤區:一是期望值過高。很多蒙語授課的畢業生,在擇業過程中,希望工作環境好、待遇高。工作地區優先考慮省會或二、三線城市,至少是旗縣,對于鄉鎮蘇木、嘎查以及偏遠地區則視而不見。工資待遇要求在三千元以上等。這些高期望值與現實存在嚴重脫節。二是要求工作穩定,單位有編制。根據目前的就業政策,行政事業單位錄用工作人員都要通過筆試和面試等環節,這使得就業準備不足的蒙語授課畢業生明顯處于劣勢地位;三是有“創業不如就業”的思想。近年來政府鼓勵大學生創業并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許多方面為大學生創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少數大學生認為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勇于從誤區中走出來。

(三)各路就業大軍對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產生沖擊

在每年浩浩蕩蕩的就業大軍中,蒙語授課的大學生要面臨著其他就業群體的擠壓和沖擊。一是來自名校畢業生對蒙語授課畢業生的沖擊。有些地區用人單位在招聘條件中明確要求只招“985、211”或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五大師范院校畢業生,而蒙語授課大學生多數分布在內蒙古各高校,內蒙古各高校中只有內蒙古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院校,因此,把90%的蒙語授課畢業生拒之門外,產生的影響較大;二是來自非蒙語授課大學生,特別是漢語授課的蒙古族大學生,對蒙語授課大學生的沖擊。他們來自區內外各高校,數量最多,因此影響最大。三是來自社會下崗失業群體的沖擊。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下崗失業人群不斷增加,這些人群,有工作經驗,有生活磨礪,對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形成一定沖擊。四是農村剩余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對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也會產生沖擊。他們肯吃苦,不挑三揀四,只要工資合理就干。就業市場好比一塊蛋糕,多路就業大軍共同瓜分這塊蛋糕,這對于就業弱勢群體的蒙語授課大學生而言,受到的沖擊可想而知。

(四)高校課程設置和管理方面存在不合理因素

蒙語授課,是我區各高校辦學的一大特色,內蒙古各高校為全區培養具有高素質少數民族人才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由于各高校各學科的發展不平衡,傳統學科的蒙語授課雖已基本實現,但新興學科還無法實現全蒙語授課,特別是蒙語授課在應用型專業的發展上明顯滯后。專業設置和課程安排與社會需求脫節,與學生的自身實際發展存在差距。在管理方面,蒙語授課大學生大多來自于地廣人稀、經濟文化落后的農村牧區。其特定環境下所形成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與現代大學的快節奏和高標準、高素質的育人要求存在著很大的不適應。而且個別院校及相關人員出于對蒙古民族生活習慣、民族心理和基礎薄弱的“理解”,對于蒙語授課大學生的學習與日常表現,往往要求都不太高,一些教師對于違規、違紀的學生,也表現出相對的寬容。這種教育與管理上的缺失,無形中降低了對蒙語授課學生的要求,影響其進步和發展,最終使其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環境中處于被動地位。

(五)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方面存在歧視

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存在雙重標準。“同等條件下,男生優先”“同等條件下,漢語授課學生優先”,雖然這些標準沒有在招聘條件中寫明,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經常使用。因此,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標準方面的歧視對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更是雪上加霜。

二、解決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一)蒙語授課大學生要轉變就業思想、不斷提高就業能力

1.勤奮學習、夯實專業基礎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蒙語授課學生在校期間,要勤奮學習,端正學習態度和生活習慣,努力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為以后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努力培養各種素質,比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英語、計算機的運用操作能力等等,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

2.轉變就業思想,清醒認清自我和就業形勢。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思想帶來正確的行動,正確的行動才會有好的結果。上文中分析的蒙語授課大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三點誤區,就是在不正確的思想下造成的,正確的就業思想是蒙語授課大學生走出象牙塔成功實現身份轉型的關鍵一步。在實現這一轉變前蒙語授課學生應該認真分析自身情況和社會需要,辯證的、發展的、全面的思考。對工作的選擇應該以自身實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與其將目光局限在大城市來給自己增加就業壓力,不如將目光轉向小地方、偏遠地區。雖然條件艱苦但能磨煉人的意志,而且那里同樣有好的崗位和發展機遇,也可能成為蒙授學生成長最快的地方。因此,蒙語授課大學生應該轉變就業思想,正確認識自我和就業形勢,放下身段,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牧區,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發展。蒙語授課的畢業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積極參加自治區六類基層服務項目———“選聘高校畢業生到嘎查村任職”、“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牧、支醫和扶貧)、“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高校畢業生社區民生工作志愿服務計劃”、“面向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人才儲備計劃”[2]。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二)高校要加強人才培養工作,努力培養蒙漢兼通的專業人才

1.加強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培養蒙漢兼通的高素質人才。蒙語授課大學生與漢語授課大學生相比,在外語、計算機以及漢語的掌握和使用上的差距,使他們的就業面相對狹窄。然而他們也具有自身的優勢,那就是他們可以掌握蒙古語、漢語和一門外語,這就使得他們在選擇工作時比漢語授課學生更多了選擇的空間,如果學好了就可以拓寬他們的就業面。除此之外,我區是蒙古族作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區,蒙古族語言和文字的使用受到法律的保護。我區很多農村牧區急需大量蒙漢兼通且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畢業生,這也為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提供了現實需要。再者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對外交流的加強,一方面需要大批精通蒙古語言和文字,且具備專業特長的人才來發掘和傳承民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有需要能通曉蒙漢兩種文化的人才,作為我區對外交流的橋梁將內蒙古推向全國。這就為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就業渠道。無論從法律還是現實兩個層面都為蒙語授課大學生的就業提供了保障。因此,高校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加強對蒙語授課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培養的蒙漢兼通的合格專業人才,揚長避短,切實做到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2.加強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據調查,當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普遍存在準備不足,生涯模糊的問題。因此,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把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列入教學計劃,就業指導應該超前化、全程化、專家化。筆者認為,在以專業學習、擇業準備、畢業求職的同心圓上,大一和大四是等距離的半徑,不能僅僅認為就業是大四的事。指導學生就業應從大一開始,在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天就打好思想基礎。幫助一年級學生了解自我,重新樹立新的奮斗目標,解決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幫助二年級學生解決興趣和專業如何結合的問題,找到適合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幫助三年級學生有目的地提升職業修養,有針對性地鍛煉自己的綜合素質;幫助四年級學生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抓好技能培訓、實踐教學和實習工作。生涯模糊與準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大學生就業成功率。據國內各大城市舉辦大型人才交流會統計,多數學生參加人才交流會都是抱著一種試一試的態度,無目標、沒準備,有的學生連簡歷都沒有,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蒙語授課大學生在就業人才交流會對接成功率一般只有10%左右,或者更低。在大學期間生涯規劃和就業準備應不斷的完善和補充,使自身素質和能力與社會發展,所學知識、專業同步發展,自身潛力與將來職業發展能夠同頻共振。

(三)用足用好國家的民族政策及有關規定,促進蒙語授課畢業生就業

對于蒙語授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早在2004年1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所通過的《內蒙古自治區蒙古語言文字工作條例》第十四條就有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特殊政策,拓寬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渠道,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應當接受用蒙古語言文字授課的大中專畢業生。”[2]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在2012年2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十一屆人大5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過程中,重視解決好蒙古語授課畢業生的就業問題”[3]。

1.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和長效機制。各級政府和部門要嚴格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意見》(內政發[2013]4號)要求,認真執行民族政策及有關規定,把民族政策落到實處:(1)內蒙古在各級各類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公開考錄時,制作專門的蒙文試卷,蒙古族考生用蒙文作答。(2)自治區公務員考錄要從錄用計劃總數中劃出一定比例的職位,用于招錄蒙漢兼通畢業生,對蒙漢兼通職位的報考專業限制;(3)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對少數民族考生的照顧政策參照公務員考錄政策執行,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時,綜合類崗位要劃出一定比例的崗位聘用蒙漢兼通畢業生,旗縣以下事業單位可根據實際需要提高聘用比例;(4)各級政府要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家庭困難的蒙古語授課畢業生就業;(5)各級征兵部門要增加蒙語授課高校畢業生的征兵名額;(6)各級政府要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在新進人員中拿出一定比例崗位招用兼通蒙古語的應聘人員;(7)把蒙語授課畢業生的就業安置問題,列為當地政府領導業績的一項常態考核部分[4]。以上相關政策和制度的出臺,對于高校蒙語授課大學生來說是一個福音,希望各級政府和用人單位抓好落實工作,真正解決蒙語授課大學生的實際問題。

2.高校應“保老拓新”,進一步開拓就業渠道,為蒙語授課大學生搭建就業平臺和出路。在社會化、網絡化就業平臺逐漸趨于成熟的情況下,高校在畢業生就業中依然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在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工作中,要全方位、多渠道的盡力為畢業生搭建就業平臺和出路。“保老拓新”,一方面要加強本校就業指導隊伍和就業網絡媒體等基本建設,另一方面還要繼續鞏固傳統就業渠道,不斷開拓新的就業途徑,發揮好校友會為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方面的輻射、幫扶、帶動作用。高校應主動與各政府各部門之間加強聯系,進行有效溝通。與政府人事、工商、教育和民委等部門聯合成立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創業研究基地,利用好校地共建平臺,加強就業培訓,第一時間獲取政府、企事業單位用人信息,從而推動蒙語授課畢業生就業工作健康發展。總之,高校蒙語授課大學生就業難現象,是我國現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個縮影,是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中出現的階段性問題,產生問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解決這樣一社會性問題,需要各方面對問題產生原因有清醒的認識,找準各自的不足,希望社會各界形成合力,共同解決蒙語授課畢業生的就業難的問題,為內蒙古自治區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貢獻力量。(本文來自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吳白乙拉工作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