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鶴聲樂作品創作淺析
時間:2022-11-01 03:07:24
導語:陳田鶴聲樂作品創作淺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陳田鶴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作品創作行列的重要人物,并且在中國近代聲樂創作領域有著出色的藝術成就,創作的音樂作品不僅豐富了人民生活,同時還利用音樂的力量為戰區士兵提供強有力的后盾,可見陳田鶴的聲樂作品在社會中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本文將以陳田鶴的聲樂作品為研究對象,主要從音樂與詩詞、音樂與時代這兩個方面,來分析陳田鶴聲樂作品與社會文化之間的普遍聯系,發現其音樂創作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陳田鶴;藝術歌曲;抗戰歌曲;兒童歌曲
陳田鶴(1911-1955),原名陳啟東,浙江永嘉縣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陳田鶴在輾轉之中來到上海國立音專的音樂系就讀,并跟隨黃自學習作曲。陳田鶴在1930-1940年間,創作了大量的聲樂作品,他在戰火紛呈中,在社會的動蕩不安中,在水深火熱的環境中,順應時代需求創作了抗戰歌曲和兒童歌曲,它們與時代相依存。陳田鶴的音樂創作在積極響應時代精神的召喚的同時,也在觀察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喜愛內在的詩意,因此創作優雅、情感細膩的藝術歌曲;在戰亂年代,內心壓力巨大,他創作抗戰歌曲和兒童歌曲,為民眾提供強大的音樂后盾。
一、音樂與詩詞
歷史上音樂與詩詞的關系,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在我國最早的一部歌詩總集《詩經》,它最早記載了關于詩詞與音樂的結合,可見詩詞與音樂的結合跨越了時間界限,得到了民眾的認可。在音樂發展史上,談到音樂與詩詞的結合,就會順其自然的想到藝術歌曲,藝術歌曲作為一種將音樂與文學高度融合的藝術形式,以優雅、高品位著稱,有側重于表現人的內心世界的特點,與陳田鶴的性格極為契合,在生活中他是一個內心敏感、情感細膩的人,再加上出生于書香門第,因此他寫作大量藝術歌曲。正如他的夫人陳月娥給他的評價:重靈魂、重事業比重一切塵物都來的偉大①。陳田鶴的音樂創作之路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創作藝術歌曲,他的藝術歌曲從選詞上可分為兩類:古典詩詞創作和現代詩詞創作,古典詩詞創作有《誰伴明窗獨坐》、《楓橋夜泊》、《春歸何處》等,《山中》等,其中有來源于宋朝詩人黃庭堅和近現代詩人徐志摩的詩,這些詩詞藝術表現力豐富,同時具有深刻的內涵,是作曲家創作藝術歌曲時重要的文本來源。以下將以陳田鶴藝術歌曲中流傳較廣的一首歌曲《春歸何處》為例,分析藝術歌曲中音樂與詩詞相互作用的關系。《春歸何處》的詞使用的是宋朝詩人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詩詞大意講的是作者在被發放廣西宜州時的失落心經,通過對春天的熱愛及對春天隨時光流逝的失意和不舍,作者被流放邊遠地區時對以往生活的懷念。作曲家在詩詞失落意境的共鳴中開始創作,《春歸何處》與其創作的其他的藝術歌曲比較,它的情感類型與音樂表現相對比較單一,但在音樂與詩詞的相互加強之下,深刻的描述了人們對“春天”流逝的悲傷與無奈。歌曲的結構為單二部曲式,音樂在降E大調-g小調-降E大調的調性中進行,聲樂旋律線條多使用一字對一音的簡練手法,不用音樂對詩詞做過多的渲染,但卻優美動人。音樂中保留詩詞的獨立性,造就了獨特的音樂創作風格,同時貫穿在鋼琴伴奏中,鋼琴伴奏配合詞的意境而進行,在音樂中調節氣氛、加強情境表達,當中使用到分解和弦與柱式和弦,樂曲在主調上的分解和弦拉開了序幕,緩慢的陳述著為尋找春天而詢問黃鸝的過程,以黃鸝飛過薔薇的絕望結束,在無奈與絕望的情境中將音樂結束在主調的柱式主和弦上,音樂伴奏與詩詞相互切合,共同作用,加強了藝術歌曲的表現力。
二、音樂與時代
音樂創作無論是在思想層面還是音樂本體中,都依附著時代精神而存在,陳田鶴所創作的兒童歌曲和抗戰歌曲,也順應了時代的需求。從中國近代史中可知,20世紀30年代—40年代這十年,國家的格局不斷變化,社會硝煙彌漫,人民無處安身,所有人都心驚膽戰的生活著,社會各階層都在承受著戰爭的毒害,或者深淺不一的心理壓迫。1933-1934年間,出現了“救救孩子”的呼聲,文化界如魯迅開始擔憂孩子的健康成長問題,黎錦輝曾經為了兒童的教育問題,創作《可憐的秋香》、《葡萄仙子》、《小小畫家》和《麻雀與小孩》等音樂作品,陳田鶴也為了讓兒童健康成長,創作了許多兒童歌曲《小鱷魚》、《愛麗絲漫游仙境》、《采蓮曲》等,這些歌曲抒發了陳田鶴對少年兒童們的關懷,曲調極其天真活潑,充滿童趣,為缺乏教育的兒童們開辟一片凈土。音樂所發揮的力量是巨大的,不僅具有教化作用,還能夠振奮人心,鼓舞士氣。陳田鶴的音樂中除了表示對兒童的關注,同時也為國家、為民族發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在《戰歌》周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抗戰期中的作曲問題》的文章中說到:“在這偉大的抗戰期中,我深信中國一定會產生偉大的音樂作品!敵人的鐵騎在我們的領土上橫行,我們每一個民眾的心中都堅決的發出了反抗的呼聲……抗戰到了那一階段,音樂也跟著發展到那一階段”。正如丹納②所說:藝術家的作品必須與時代精神相符合③,陳田鶴也認同音樂與時代精神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他創作了許多抗戰歌曲,有《巷戰歌》、《制寒衣》、《桃花源》等,為人民服務,為民眾發聲,為前線戰士提供后盾。陳田鶴創作的革命歌曲《巷戰歌》是一首由方之中作詞的抗戰歌曲,它歌頌了抗日戰爭時期,為了保家衛國,為了能夠在戰爭中取得勝利,換取國民安寧,而選擇負重前行的戰士們,同時表達了抗戰士兵擊退敵人維護國土安全和國民利益的決心和信心。歌曲圍繞著c小調展開,其織體單一,體現了革命歌曲的功能性作用,為鼓舞士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鋼琴伴奏以在c小調上的柱式和弦沉重有力的開始,注重陳述性,祛除抒情性,與歌詞所表達的抗戰精神相結合,生動形象的描述,讓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個生動的巷戰戰士的身影,在黑暗荒涼的環境中為人民而戰斗,在歌曲結尾,使用了充滿力量的主調柱式和弦結束,充分象征了戰士們為取得最后的勝利,不畏懼,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三、結語
本文從音樂與詩詞、音樂與時代兩個方面,探討了陳田鶴在音樂創作中的審美取向和社會關懷,陳田鶴先生創作的藝術歌曲充分展現了在紛亂時代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滿足音樂創作欲望的同時,也關心他人的命運,同時也創作了大量抗戰歌曲與兒童歌曲,與時代相聯系,為時聲,喚醒了處于戰爭年代民眾的共鳴。筆者在陳田鶴先生的傳記中,了解到他的經歷,不由感慨,他的一生輾轉于斗米之間,但卻不為俗事所困,在黑夜中也能健步如飛,終身為國家、為民族奉獻力量,最后成為近代音樂史中一抹亮麗的色彩,不可或缺。
作者:朱碧秋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 上一篇:中職財會分層教學法研究
- 下一篇:聲樂演唱技巧構成要素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