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資本貢獻分配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3 09:32:00

導語:按資本貢獻分配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資本貢獻分配研究論文

摘要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標之一,資本貢獻分配是我國主要的分配方式之一。按資本貢獻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按勞動力價值分配與按勞分配作用范圍的擴大,從而增加全體社會成員的勞動收入,進而實現共同富裕。與此同時,全體社會成員收入中的按資本貢獻分配所得的存在與增加是共同富裕的主要表現形式。

關鍵詞按資本貢獻分配按勞動力價值分配按勞分配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根本目標之一,按資本貢獻分配是我國目前的分配方式體系中的一種,二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一、按資本貢獻分配與共同富裕的界定

按資本貢獻分配一般是指資本所有者基于對資本的所有權通過資本要素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取得利息、股息、紅利等收入的分配方式。按資本貢獻分配所得一般表現為間接投資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轉移財產凈收入,以及在直接投資中經營利潤的大部分等形式。在我國目前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按資本貢獻分配所得在社會居民的總收人中所占的比重呈現出上升的趨勢。按資本貢獻分配方式一般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確定資本所有者因資本要素在生產經營中的貢獻而取得利息、股息等資本收入,二是確定資本的使用者成本(usercostofcapital),即,其中為資本在時間的真實價格,為真實利率,為折舊率,為資本價格變化成本。[1][P443]這兩個問題的解決能夠保證按資本貢獻分配促進資本的有效籌集和充分利用,實現資本要素的優化配置。

共同富裕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標之一。它是指在一定歷史時期,一定范圍內,一定程度上,在解決生計問題之后,社會全體成員在物質財富方面得以整體提高的現象。[2]對共同富裕的理解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把握。第一,共同富裕是以整個社會全體成員的生計問題均得以解決為前提的,即全體社會成員的溫飽問題必須得以解決。第二,共同富裕是以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實現途徑的,即共同富裕是通過以求全面的平衡,具體方面的不平衡來實現的。第三,共同富裕的實現是以多數乃至全體社會成員擁有生計剩余及收人中的這種剩余的持續遞增從而按資本貢獻分配所得的存在與增加為主要表現形式的。

二、按資本貢獻分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存在的必要性

按資本貢獻分配是建立在居民對生產要素中的物質資源擁有所有權的基礎之上的。物質資源的所有者基于對這種資源擁有所有權而取得按資本貢獻分配收入。按資本貢獻分配方式解決的是資本的所有者因對資本的所有權而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與資本的使用者因使用資本而支付利息、股息等支出的問題;所以按資本貢獻分配方式的存在對于資本的所有者與使用者均是十分必要的。

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建立在半封建半殖地經濟落后的社會的基礎上,雖然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但經濟建設所需要的資金仍然嚴重不足,以致于資金短缺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的最大困難之一。因此,不論是對每個企業亦或是整個國民經濟來說,有效地籌集發展建設所需的資金并且充分地利用這些資金就成為我們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從資金所有者的角度來說,他手中的貨幣既可作為現期消費,也可作為將來的消費——現期的儲蓄或投資。一般說來,人們都有手持貨幣進行現期消費的偏好,如果讓他把手中用于現期消費的貨幣用來進行儲蓄或投資,就等于讓他放棄現期消費的偏好,這對于他來說是一種犧牲。對于這種犧牲,資金的使用者必須予以補償,即付給作出犧牲的資金所有者相應的利息、股息、紅利等,使其得到按資本貢獻分配收入。[3]這樣,資金的所有者才能因這種補償——按資本貢獻分配收入的存在而讓渡出他所擁有的資金的使用權,從而解決了生產者所需資金的來源問題。與此同時,按資本貢獻分配這種分配方式對于資金的使用者是一種有效的約束。資金的使用者在取得資金使用權的同時,由于支付了相應的使用代價——利息、股息、紅利以及利潤等,使資金的使用者產生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的內在壓力。所以,按資本貢獻分配這種分配方式在一定意義上實現了資源特別是物質資源的優化配置。三、按資本貢獻分配促進按勞動力價值分配與按勞分配作用范圍的擴大從而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任何社會經濟的發展,都需要以一定的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為基礎,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根本目標的共同富裕的實現更是如此,而且它需要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的充分利用。在目前的條件下,人力資源分為兩類,即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力與企業家的才能。前者是以體力為主的勞動力,后者是以腦力為主的勞動力。它們都屬于馬克思所說的廣義勞動力——“人們身體即活的人體中存在的、每當人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就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總和。”[5]這兩種勞動力資源的所有者——職工和經理,依據他們在生產中所做貢獻的大小,取得按勞動力價值分配與按勞分配所共同決定的勞動所得。他們做出的貢獻越大,即含有他們有效勞動的產品或勞務在市場上銷售的越多,他們的勞動收人也就越多。在我國現階段,勞動力資源嚴重供大于求,而與之對應的物質資源卻相對不足,特別是其價值形態——資金更為短缺。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充分及時地利用勞動力資源,解決失業問題,以及如何有效地籌集并充分利用資金,從而實現共同富裕,成為我國經濟建設的中心問題之一。這個問題的解決應該首先從充分利用按資本貢獻分配方式從而增加資金的供給人手。因為勞動力資源充分及時的運用是以資金積累的增加為前提的。那么為什么資金積累的增加是勞動力資源充分及時利用,從而按資本貢獻分配是促進按勞動力價值分配與按勞分配作用范圍擴大的前提條件?這要從勞動力資源與資金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與性質來解釋。

勞動力這種資源的存在是以勞動者生命的存在為前提的。勞動力資源是勞動者生命的“伴生物”或“副產品”,同時它又是勞動者生命存在的條件。勞動力由于是勞動者生命的“伴生物”和“副產品”,從而具有與生命類似的性質。勞動者生命的出現延續與消亡是以時間為第一要義的,即生命是以時間作為自己的主要表現形式。勞動力資源亦如此,它具有極強的時效性。勞動力這種資源在勞動者健康生存的前提下,連綿不斷地在勞動者體內產生,同時又與時間和生命一樣轉瞬即逝。因此,勞動者昨天的勞動力永遠也無法保留到今天。基于勞動力資源以上的特性,勞動者只有充分及時地對其加以利用,使其物化為財富才能得以間接保存,并且成為勞動者生存的條件。否則,勞動力這種資源就會白白地浪費,這種浪費就會給利:會或勞動者個人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因為社會或勞動者個人永遠無法重新擁有昨天的勞動力或生命。與此同時,不管勞動力資源利用與否,勞動者都要生存,都要進行消費,而這種消費在勞動者不進行勞動的情況下,由于無法得以彌補,就成為社會財富的一種凈扣除。因此,只要勞動者健康地生存著,他就應該及時并充分地對勞動力加以利用,一方面彌補為生存而消費掉的財富——生活資料,另一方面創造新的財富,為個人的富裕和社會的發展創造條件。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在勞動力這種資源沒有消失并扣除必要的休息時間以后的時間內,使勞動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相結合從而使勞動,力資源被吸納,創造財富,并凝結在財富之中。這樣勞動者的勞動力將以物化的形式得以永久的保存。

在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資金短缺是我國經濟建設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對于資金短缺這一問題,實行按資本貢獻分配是很好的解決方法之一。按資本貢獻分配的存在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資金所有者進行投資與儲蓄的積極性,并且能夠促進資金的使用者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這樣,按資本貢獻分配的存在就會促使各種資金投入的不斷增加,尤其是民間投資(具體形式為個體、私營經濟)的增加,使處于失業狀態的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源被重新及時地吸納,同時使在業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源得以有效地利用,這樣,所有的勞動力資源都得以充分、及時、有效地利用,并且物化為社會財富;進而增加個人財富與社會財富的總量。由于失業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源被資金充分及時地加以吸納,以及就業勞動者的勞動力資源被有效地加以利用,按勞動力價值分配與按勞分配的作用范圍也必將隨之而擴大,勞動者的勞動收入同時隨之增加。因此,按資本貢獻分配能夠通過促進資金的籌集與有效利用而擴大按勞動力價值分配與按勞分配的作用范圍,使每個勞動者的勞動收人都得以增加,從而促進共同富裕的實現。

四、按資本貢獻分配收入的存在與增加是共同富裕的重要表現形式

共同富裕的實現,表現為社會全體成員在解決生計問題之后,在物質財富方面得以整體提高。在這里,這種物質財富的整體提高表現為勞動收入特別是生計剩余的增加,即共同富裕以生計剩余的存在與增加作為表現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隨著各種資源被充分有效地利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社會財富與個人財富必然隨之而增加,個人收入中生計剩余部分所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大,社會成員將在不同程度上越來越富裕。如果全體社會成員都擁有生計剩余甚至是這種剩余的持續增加,那么社會主義的建設目標——共同富裕就實現了。在一般情況下,生計剩余的擁有者出于使這部分收入保值與增值的目的,必然進行儲蓄或投資。在這個保值增值的過程中,生計剩余的擁有者會取得利息、股息、紅利、轉讓財產凈收入等間接投資收入和直接投資的經營利潤中由于資本所有權而取得的利潤等收入。這些收入是生計剩余的擁有者基于對這種剩余的所有權而取得的按資本貢獻分配收入。這樣,生計剩余的存在及其保值與增值就為按資本貢獻分配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與必然性。所以,共同富裕的實現也就是全體社會成員收入中生計剩余的存在與增加,從而導致收人中的按資本貢獻分配收入的增加。于是,共同富裕的表現形式就由全體社會成員收人中生計剩余的存在與增加轉化為全體社會成員收入中按資本貢獻分配所得的存在與增加。

總之,在我國目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大力發展各種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按資本貢獻分配的作用促進勞動力資源充分及時有效的利用,增加全體居民的勞動收入,從而增加生計剩余與按資本貢獻分配收入,最終使全體社會成員均處于富裕狀態,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共同富裕。

[1][美].戴維·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蔣南平《“共同富裕”新探》,《理論與改革》1994,(12)31-33。

[3]梁小民《西方經濟學教程》,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年版,第215頁。

[5]馬克思《資本論》,人民出版杜,1975年版,第一卷第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