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會計信息失真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7 09:33:00

導語:獨家原創:會計信息失真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會計信息失真研究論文

摘要:會計信息是主要用貨幣單位表示的,表明特定主體在一定時點或一定時期內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經濟信息,是管理者、投資人、債權人、社會公眾以及政府管理部門改善經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考核經營業績、作出投資決策、防范經營風險、加強宏觀調控的重要依據。隨著所有制結構的變化和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籌資活動的多樣化,會計信息越來越為社會各界所關注,尤其是投資人眾多的上市公司,其會計信息更是各利益主體了解企業的主要途徑。因此,會計信息是否真實完整,直接影響投資人、債權人等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正確性。而現在會計信息失真特別嚴重。造成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包括現實利益的驅使、監督約束機制的不健全、會計人員對外部壓力的屈從以及會計工作先天的缺陷等。當前,我們應該從完善法律法規強化監督職能、建立健全嚴格的懲罰機制、完善會計基礎工作和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等方面采取措施,治理會計誠信缺失現象。

關鍵詞:會計信息,誠信,現行制度;

引言:會計誠信缺失已成為一個國際性難題,本文從現實出發,提出會計誠信中出現的問題,再而做出簡單的描述,分析此原因,危害和一些防范,做出以下理論性的闡述,提出例子,最后得出結論。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的形成,全球經濟從整體上來看已經融合為一體,但是高速的發展的社會同時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從道德修養來看,那就是誠信缺乏,從經濟上來看,就是會計信息失真。經濟是上去了,可道德觀念卻有點倒退,特別在市場經濟上,現在市場上也流行一句話,“無奸不商”該詞也隱含了或多或少的誠信缺乏,道德觀念下退,這里筆者只是想提提市場上的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在市場經濟上,不用我說,我想大家也知道會計信息正確的重要性,它不僅僅關系到整個經濟的興衰而且關系到整個市場的動亂。古人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首先了解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以及原因,然后從各個方面下手逐個方面擊破。筆者先談談會計誠信與會計信息失真的含義。

一.會計誠信的含義:

何謂會計誠信?朱镕基總理給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的題詞“不做假賬”是對會計誠信最好的解說,即根據原始憑據按會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編制會計報表,為會計報表的使用者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從字面意義理解,會計誠信的含義究竟是指什么?“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而聯系到會計所提供的信息,誠信則是指會計信息必須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如實表達,且必須經得起復核和驗證。從社會倫理的角度上說,誠信其實是一種誠實正直的品德和持續穩定的承諾關系,因此會計誠信就是會計對社會所做出的基本承諾。會計信息之所以為社會各界廣泛重視和運用,完全是由于社會各界對會計誠信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正因為如此,無論外部的信用環境多么惡劣,會計也沒有理由拋棄誠信,而會計一旦失去了誠信,必將導致嚴重的社會后果;是會計失信于社會。當人們已不再相信會計時,也就是會計信息已不被信息使用者所接受時,會計之消亡也就為時不遠了。而會計信息失真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基礎數據。會計信息失真會誤導國家在宏觀調控上決策的失誤。比如目前普遍的虛增利潤,就會導致國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時,失真的會計信息掩蓋了許多經濟問題,國家不能及時的制定政策解決,一旦問題爆發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誠信與管制——會計信息失真的兩道防線: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以來,不可否認,中國經濟得以高速發展,但是,經濟市場的高速發展中,會計失真問題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嚴重,特別的在2002年開始頻頻曝光的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一定意義上已超出了會計范疇而演變成一種較嚴重的社會現象。無論是已揭開蓋子的銀廣夏案、還是沒有上市便"胎死腹中"的通海高科事件,還有麥科特事件、深華源事件、億安科技案、藍田股份案、中科系案,以及數不清的其它上市公司作假案。伴隨著這些案件的頻繁曝露,廣大讀者對上市企業形成了空前的信任危機。與此同時,華爾街接連不斷的企業“假賬”丑聞,成為舉世關注的熱點。

企業在會計失真的情況下一步一步喪失了市場,但是在國家的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下,預防會計信息失真的兩道防線起到一定的作用。會計信息作為重要的社會資源和“商業語言”,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越來越發揮出重要作用而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中的一項重要職業,又是會計信息的主要提供者,其服務質量如何,直接影響著經營者、投資人和社會公眾的利益,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然而,在我國會計實踐過程中,由于監督機制不健全和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參差不齊等原因,使得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會計誠信和管制是制止會計信息失真的兩道重要防線。為了讓企業在市場上穩定發展,就要杜絕會計失真的情況發生,關鍵要硬抓最后的兩道防線。

三.從會計制度上剖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不僅引起了財務、會計學界的高度關注,而且引起了經濟學界、證券部門、政府和股民的高度重視。在諸多言論中,似乎有一種傾向性的意見:會計造假是會計人員和會計部門所為。筆者認為事情并非這么簡單,讓我們進一步探索。

在字典上會計制度指對商務交易和財務往來在賬簿中進行分類、登錄、歸總并進行分析、審核和上報結果的制度,是進行會計工作所遵循的規則、方法、程序的總稱。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即財政部)根據會計制定的關于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記過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實際工作中,會計信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不能達到完全真實性的反映,存在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對此許多學者從人為因素的角度去分析會計信息的失真,較多地將其局限在會計作弊上,但會計信息即使以合法真實的原始憑證,并且也依據合法合規的會計處理,也同樣會產生會計信息失真,因為會計受本身特點和制度制約,在會計政策、規范和制度上存在一定的可選擇性及缺陷,難以做到提供完全真實的信息;并且在實務工作中;會計處理更多地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為了不同的目的,在會計制度允許范圍內,會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方法,從而造成會計信息的制度性失真。所以本文筆者想從制度上剖析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1.會計準則的不健全;會計準則作為一種合約,制定的不是純技術,但是會計信息失真仍然存在,選擇性會計信息失真,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的驅使。

(1)政治利益的驅使。目前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代企業制度的不完善,使企業的經營業績成為衡量企業和企業主要負責人“政績”的主要指標,企業負責人為了突顯“政績”,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要求會計人員調整賬目,謊報或虛報利潤,致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2)經濟利益的驅使。有些企業及其領導人為了達到偷逃國家稅收,或達到融資、籌資等目的,不惜采取轉移或轉入收入與費用,隨意變更會計報表項目,人為調節利潤,致使會計信息失去了其真實性。另外如果公司開會表決時,在制定機構中代表多方利益的記過或關系人比較少,會計準則就可能出現一定的偏向性,

總的來說,由于利益的驅使,在制定會計準則時,隔離衣相關方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因為會計準則都想有利于自己,那樣準則就會呈現不健全性。特別地,如果在會計計量中只遵循謹慎性原則,就會只強調預計可能損失而完全不確認利得,特別是這種利得有較大可能實現,將會違背充分披露和可靠性原則。

2.會計法規、會計監督機制和會計制度不完善。雖然,我國已經頒布了《會計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但是現實生活中因為會計信息失真而受到法律嚴重制裁的案例很少,許多造假者交了罰款或補交了稅款就可以息事寧人、高枕無憂了,而后還可以重操舊業。殊不知這樣的制裁辦法讓那些想做假帳、欲做假帳的人萌發了僥幸心里,這樣就為會計信息失真埋下了伏筆。會計監督機制不完善,公然違反會計法律、制度,采用欺騙性手段進行會計處理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稅務、工商等社會權威監督部門,由于跨部門、跨領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協同機制進行全面監督,使監察工作藕斷絲連。銀行作為企業收入的中轉中心,對企業會計起著監督的作用,而有些銀行為了自身利益,卻成了企業收入的洗錢工具。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民間審計,是由企業來聘任的,也就是自己請人審自己,企業具有決定權,使注冊會計師監督作用大打折扣。特別的,針對我國各企業具體情形不一,會計制度不可能制定的很完善,可能只是對企業工作,提出基本原則和規范,留有一定余地,就會對同一會計事項的處理有多種備選的會計處理方法,就成為會計政策選擇的對象。此外,會計準則和會計實踐還存在著一定的時滯,會計準則的規定常落后于會計實踐的發展和經濟行為的創新,當新情況、新領域、新行業出現時,很難找到長期有效的會計準則作為會計操作的依據,因而在實踐中常會出現企業的會計處理“無法可依”的現象,為會計準則選擇提供了空間(這不屬于違反會計準則的行為,因為會計準則根本就未對此作出規定,在會計準則來作規定的領域,企業擁有更大的會計選擇權)。對同一經濟事項,往往有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可供選擇,也給會計的“如實反映”帶來難題。

3.操作性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人員和監督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缺乏敬業精神。企業的一些會計人員素質、技能較低,發生操作性、原理性錯誤,從而導致技術性會計信息失真。再者會計人員不具備獨立地位,時時受制于人,無法做到敬業,加之法制觀念淡薄,根本保證不了會計工作質量,還有會計人員由于自身的業務素質所限或工作責任性不強等原因,發生專業判斷失誤或計算操作等錯誤而導致過失性會計信息失真。

4.會計法則不協調,產權制度不清晰。在現代企業制度下,企業所有權欲經營權分析,形成企業中客觀存在的兩個控制主題。有時候因為兩者的利益不一致,從而形成力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市場活動的參與者對市場特定交易信息的擁有不對等,有些參與者比另一些參與者擁有的信息更廣)因而在利益的驅使下,使市場交易過程偏離信息缺乏方的愿望;二是道德風險(MoralHazard),是指交易合同達成后,從事經濟活動的一方為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的利益而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動。會計的不協調主要表現在各行業之間會計制度之間,會計準則與財務通則之間;企業要想壯大起來,各部門就要協調一致工作,然而,會計法則內部不協調,那樣必然會增加經營者、會計部門、監管部門等等之間的不協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在中國的建立于發展。新的經濟政策,新的市場經濟業務,新的市場工具不斷涌現,會計準則的缺位對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帶有帶有很大的彈性,都會給會計產生制度性失真的可能性。

四.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1、破壞市場正常運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改變了過去那種單一的由財政撥款的做法,而且投資主體逐漸趨向多元化。作為企業,越來越依靠從投資市場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在投資市場上,投資者進行決策的依據就是企業所提供的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的會計資料。因此,會計資料的真實與否就關系到廣大投資者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是否能實現利用市場完成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序流動。上面僅僅是會計信息失真對投資市場的影響。另外會計信息失真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大家都知道,企業的正常運行離不開公司的財務的正確分析,因為對財務的分析才知道公司的收入與支出狀況(這就是公司的預算與決算),對公司財務的分析是建立對公司會計資料分析基礎上。失真的信息嚴重的話可能會增加企業經營的風險,因為企業在參照財務的數據有誤,那么對于公司的預算和公司的決策的判斷可能不正確。失真的會計信息成為企業帳目上的漏洞,例如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導致企業對自身的錯誤估計,以此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加入WTO的國際性競爭,外強中干,不堪一擊。這就不難解釋近年來一些金融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2、助長腐敗之風,影響國家的政治安定

會計信息失真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問題,它也涉及到法律與道德上的問題,會計信息失真從一定得層面上阻礙了法律的實施,還有道德的上的教育也受到一定的影響。許多企業通過做假帳,將一些不合法規的支出合法合規,甚至到了個人吃喝、請客送禮的費用全報銷,助長了社會上的腐敗之風。還有其他一些犯法份子也紛紛出動,從而形成已一個難以收拾的場面。

3、破壞股市的正常運作

由于會計問題關系到的曾面非常廣,一旦會計出了問題,我們的工作就不得不停下來,還引起一些企業的驚慌,從而阻礙著經濟的發展。會計信息失真引起股市震蕩,在中外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都有不同程序地發生過。筆者想提提一個例子,上個世紀20年代,因為當時正是美國資本市場開始萌芽的時候,美國政府對公司的財務信息揭示和證劵交易缺乏健全的立法,致使會計報表經常充斥著浮夸和捏造的數字,公司管理人員大肆參與股票的投機買賣,造成1925年的股價劇烈波動,美國證券市場大崩潰,觸發了長達4年之久的經濟危機,成千上萬的企業相繼倒閉。為了規范會計行為,拯救股市,完善資本市場,美國從20世紀30年代起加強了證券立法,并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會計準則。

4、會計信息失真導致資源浪費;市場經濟的安穩其中有個一原因就是會計信息的真實性。隨著經濟的突飛猛進,市場的逐漸呈現出不穩定性。筆者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狀況出發論述,虛增成本,多列費用,截留收入是企業慣用的偷稅漏稅手段,因為虛假的會計信息,國家每年損失巨額的稅收收入,不利于國家以稅收為手段調節收入分配,也阻礙了國家基礎設施建設。

5、影響國家的建設;國家的建設離不開宏觀調控,但是會計信息失真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基礎數據。會計信息失真會誤導國家在宏觀調控上決策的失誤。比如目前普遍的虛增利潤,就會導致國民收入超量分配等不良后果。同時,失真的會計信息掩蓋了許多經濟問題,國家不能及時的制定政策解決,一旦問題爆發后果將不堪設想。

五.會計信息失真的防范與改善

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在當今市場經濟中逐漸明顯,并且會計信息失真給社會政治和市場經濟帶來很大的影響。出現問題當然要找出解決問題方案,針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日益明顯,會計制度也日漸更新用以適應時代的發展。

1、制定合理的業績考核指標,提高企業領導人的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對企業領導進行業績評價時,要更多的關注企業的長遠利益,不要只注重一時的結果,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規范的企業業績評價指標。同時增強企業領導人的法制觀念,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素質,也要增強企業領導人對國家和人民負責的社會責任感,提醒他們要牢記自己的使命。更多的是我們要加強法律的宣傳,在企業內部形成效應。

2、加強教育。會計誠信建設的強末之舉是加強會計誠信教育。當前會計誠信教育無論是教育內容、教育對象,還是教育方式和方法,都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在教育內容方面,本應包括會計法制教育、會計專業知識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等多個方面,但現有的教育較多的是會計專業知識經常性教育,會計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相對較少,且大多屬于應急性教育而非經常性教育,各種考試、考證也主要考會計專業知識,較少考會計法律與職業道德。在教育對象方面,現有的教育對象主要是企業單位內一線的會計人員,而從產生會計失信問題的原因分析,接受教育的主體還應當包括企業經營層、董事會、監事會成員及有關的政府部門領導與工作人員。

3、加強監督機制。由于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有時出現于監督不夠嚴密,不管是法律上還是道德上,我們都好像少了監督,再此,我們可以發散廣大的工作人員監督,取消只有監督部門才能監督任務的念頭。建立一定的監督機制來制止企業鉆會計政策可選擇性的空子,還有設立一些措施為那些監督員獎勵,加強他們的工作責任感,來預防會計信息的失真。

4、完善會計制度,因為會計制度的不確定性與會計法則不健全加速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步伐。所以在企業經營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會計制度。根據《企業會計法則》盡心必要的修訂,通過對市場的調查分析可知哪些制度不適應市場的發展,然后根據實際給予修訂,加緊具體會計準則的研究和出臺步伐,以盡快形成于國家會計慣例相協調并體現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特點的企業會計準則。針對會計的不確定性事項處理應作出具體或原則性規定,制定的會計準則應對未來會計環境變化有較科學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和預測,便會計的發展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避免未來環境不確定性對會計產生過多的影響。另外對于準則中的某些釋義和定義要有精確的分析和解釋,如果某一定義和釋義可能會有多種理解。則應對各種可能的理解均作詳細的闡述,表明各種理解的適用情況,以免給準則的使用者造成誤解。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進行嚴格規范。

5.大力貫徹會計法律、法規;針對現階段會計失真越來越嚴重,其中一方面法律的宣傳力度不夠,所以要大力貫徹《會計法》。根據《會計法》第一條“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大力貫徹《會計法》可以減少會計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在執行過程中難以把握的尺度,從而減少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準確性的問題。減少會計信息的失真。

6、從實際中摸索。中國政府于企業的相互影響下,中國市場經濟得以快速發展,然而國家對企業的管理在新時期可能不能在適應當前企業的發展,特別的,在會計信息失真方面,政府在制定政策、制定會計制度等方面容易引起會計信息失真。因此,政府應該積極轉變職能,該由市場進行調節的,決不過多干預;在制定會計制度時應考慮多方利益,實現公平合理。還應該深入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政企分開,從制度上根治會計造假。

由于會計涉及的領域很廣,加上近幾年會計信息失真特別嚴重。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要視為重要的問題。并且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會計信息失真受害最大的是整個社會成員,所以作為社會的一員也不能等閑視之。

六、下面我們看一下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

通過對上面的闡述,相信大家對于會計信息失真有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會計信息失真給市場帶來的危害和如何防范會計信息失真,但是上面過的是理論,要想從實際上明白問題最好還是通過例子說明,通過例子加上實踐不但可以增加說服力,而且能讓更多的讀者了解會計信息失真的相關問題,好為如何預防會計信息失真和如何改善會計信息失真設立防護方案。現在筆者就從現實情況舉例說明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并對它進行分析。

1.美國安然公司為達到虛增利潤,掩蓋負債的目的,下設若干子公司為其承擔負債,從而為總公司的合并會計報表增加利潤。一直給安然公司擔任審計工作的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對安然公司巨額負債不計入會計報表,關聯方交易不充分揭露,巨額盈利及股東權益高估和虛增等涉及會計帳務各方面的問題熟視無睹,而為其出具了不實的審計報告。有資料表明,2000年安達信從安然公司收取了5200萬美元的審計費來粉飾公司的正式財務狀況。

2.還有藍田案例:。2001年10月26日,劉姝威在《金融內參》上發表文章《應立即停止對藍田股份發放貸款》,對藍田造假行為進行了揭露。她在對藍田的資產結構、現金流情況和償債能力做了詳盡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藍田業績有驚人的虛假成分,公司已經無力歸還20億元貸款。問題包括:(1)藍田已無力還債。2000年藍田的流動比率是0.77,這說明短期可轉換成現金的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到期流動負債;速動比率是0.35,這說明扣除存貨后,流動資產只能償還35%的到期流動負債;凈營運資金-1.3億元,這說明藍田將不能按時償還1.3億元的到期流動負債;(2)12.7億元農副水產品收入有造假嫌疑;(3)藍田的資產結構是虛假的。2000年藍田股份的流動資產占資產百分比約是同業平均值的1/3;而存貨占流動資產百分比約高于同業平均值3倍;固定資產占資產百分比高于同業平均值1倍多;在產品占存貨百分比高于同業平均值1倍;在產品絕對值高于同業平均值3倍;存貨占流動資產百分比高于同業平均值1倍。而截止到2002年8月,向藍田提供貸款的銀行包括工、農、中、建、民生、交通、中信、浦發等中國各大專業銀行,貸款總規模達30多億元人民幣。據統計,藍田僅在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就高達約23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工商銀行10億元人民幣以上,中國農業銀行9億多元人民幣。藍田存在造假嫌疑的消息一經公開,便引起了軒然大波,各個專業銀行紛紛停止了對其貸款支持,藍田由此深陷泥潭。

3.浙江JY集團有限公司(下稱JY集團)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擁有相當知名度和規模的民營企業,主要從事食品飲料制造、加工和銷售。JY集團1999年度會計報表由JY集團本部及杭州SL食品工貿公司(下稱JY杭州)、浙江桐廬JY皇家實業公司(下稱JY桐廬)、浙江JY集團嘉興保健飲料廠(下稱JY嘉興)、浙江JY集團涪陵有限責任公司(下稱JY涪陵)五家具有法人資格、實行獨立核算的企業報表匯編而成。1999年合并會計報表反映,該集團年末資產總計45,382萬元、負債總計27,296萬元、所有者權益18,086萬元、利潤總額217萬元。當年會計報表未經社會中介機構審計。

2000年7月,財政部門派出檢查組,對JY集團及其下屬四個子公司1999年會計信息質量進行了檢查。檢查發現,JY集團財務管理混亂、會計核算不規范、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經檢查后調整會計報表,該集團實際資產為20,098萬元、負債為15,667萬元、所有者權益為4,431萬元、利潤總額為3,271萬元。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分別虛增了126%、74%、308%,利潤虛增達3,488萬元。

對例子分析:

通過上述資料可以看出一些民營業主受到個人意志的限制和利益驅動,民營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混亂、基礎工作薄弱、會計制度不完善、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現象在當前還普遍存在。毫無疑問,會計信息失真是對社會經濟運行過程中誠信原則的背叛,對于一般的企業家或經營者都是受到利益的驅使,即市場經濟下的企業都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因此,民營企業必須不斷加強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學的會計核算體系,強化會計工作問題,作為企業科學管理、良好運行的基礎,以促進民營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結語:會計信息失真是一個關系到經濟,文化,政治三大領域的問題,是一個國際性、歷史性的問題,一直是世界會計學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也一直是世界各國政府著力解決的重大問題。然而時至今日,各種各樣的會計信息失真事件仍然困擾著世界各國,已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焦點。我們要從根本上改善我們存在的問題,做到:1加強社會教育機制,提高全社會道德水平2.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和機制3.加強法制和行政監管,4發揮法律和行政力量。提高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質誠信是企業取勝的法寶縱觀中外的成功企業,都把誠信作為企業共同追求和必備的品質之一,無一不是以誠信為本而發展壯大的。如香港巨富李嘉誠,幾十年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的品牌漸漸深入人心,公司的形象得到廣大消費者的認可,公司經營不斷拓展壯大,贏得了消費者,贏得了市場,在全國都產生巨大影響。他取得今日的發展,其核心思想就是“誠信”二字。緊緊抓住了“誠信”,把誠信作為企業的一種資源,一種思想,一種經營理念,一種管理方式,成為企業經濟發展的無形推動力。可以說他的成功來自誠信。誠信就是“法寶”,誠信就是競爭力。GE、海爾之所以能夠有著如此強勁的競爭力,也都與其良好的誠信是分不開的。相反,一些企業,通過以破壞市場秩序為策略,亂中取勝。其所獲得的超額利潤其實是以傷害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前提的。騙人一時卻不能騙人一世,當人們逐漸清醒之后,這樣的企業也必然開始走下坡,最終走向滅亡了。誠信能否被社會廣泛接受,關鍵是它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否符合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市場經濟需要會計誠信,所以對未來我們應持樂觀態度。自上個世紀以來,潘序倫先生就在中國會計界最早倡導了誠信理念。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的誠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會計執業界人士的心中,成為忠誠敬業的座右銘。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一思想將會進一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會計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會計研究2004年第04期

2《會計信息失真為什么會愈演愈烈》—主編:李君文獻來自:稅務與經濟2000年第03期

3《會計信息失真的博弈分析》--主編:楊東海文獻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第09期

4《會計信息失真探討》—主編:陳斌文獻來自:財會研究2002年第02期

5《會計信息失真及防范》—主編:孫麗虹文獻來自:中央財經大學學報199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