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12-25 10:40:00
導語:機械制圖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機械加工崗位工作過程調查分析
高職《機械制圖》課程要改革,要適應“工作本位學習”形式的要求,首先要對“工作本位學習”的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從上述可知,“工作本位學習”的實施過程是在工作現場完成的,是把完成任務的過程與學習的過程完全結合在一起,工作即課程,課程即工作。那么,對實際工作過程進行調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高職機械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一線培養技能型人才,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機械制造企業生產一線人才構成比例為:機械零件加工人員為60%,機械裝配人員為20%,機械維修人員為10%,現場工藝和管理人員為10%。我們選擇比例最大的機械零件加工人員作為調查對象,對其工作過程進行調查,整理如下。
通過上表零件加工的工作過程可以知道,圖紙和工作者之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在工作過程的36個步驟中,有24個步驟與圖紙有直接的關系,其余步驟也有間接的關系。通過對上述過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圖紙的作用貫穿于整個零件加工工作過程之中;
(2)圖紙產生在工作過程之前;
(3)圖紙是下達工作任務的依據;
(4)圖紙在工作過程中處于指導性地位;
(5)工作者的工作過程自始至終是理解圖紙內涵、服從圖紙指令、遵循圖紙規定、執行圖紙要求、實現圖紙設計思想的過程。
上述調查和分析充分體現了工作過程、工作者、圖樣三者之間的關系,也給高職《機械制圖》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2“工作本位學習”的基本內涵
從20世紀末開始,工作本位學習(workbarninglearning)以一種新的學習形式在全世界范圍得以迅速的發展與普及,它是一種以滿足學習者的需要,把學習和工作結合起來,實現在工作現場創造新的學習機會的大學層次課程的學習計劃。“工作本位學習”本質上是一項在工作現場進行的、以工作任務為單位組織,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來建構與職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強調“學”而非“教”,強調學習者的主動參與實踐。因此是一種合作教育計劃。
3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改革的思考
3.1正確進行課程目標定位
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為根本任務,來適應經濟建設的需求。對機械類而言,就是為機械制造企業培養機械制造、生產、加工一線的高等應用型和技能操作型人才。作為機械類專業的主要基礎課程的《機械制圖》,同樣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培養生產一線所需要的機械生產、加工崗位人才的目標。根據前文的機械零件加工過程調查可知,其工作過程的主要任務是“識讀”圖樣,通過“識讀”,正確理解圖樣內涵,忠實執行圖樣要求,準確實現圖樣設計目標,而不是設計繪制圖樣。因此,高職《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為機械生產、加工一線職業崗位人員培養識圖能力,而不是圖樣繪制能力。所以課程名稱建議改成《機械圖學》,一方面名稱涵蓋更加廣泛,另一方面體現課程目標任務的更改,弱化了圖形繪制這一特定的概念。
3.2努力實現教學中心轉移
按照高職教育教學規律的要求,要實現三個中心的轉移,即以教材為中心向以職業崗位需求為中心轉移;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移;以課堂為中心向以工作過程和工作現場為中心轉移。只有理清了高等職業教育的這些新思路和新觀念,才能都搞好《機械制圖》教學改革。高職圖學課程必須緊緊圍繞“識圖”這一目標,著力構建以“基本體識讀――組合體識讀――零件圖識讀――裝配圖識讀”為核心內容的機械圖識讀體系,立足學生圖樣識讀能力的培養,其他相關內容只能服務于“圖樣識讀”這一主題,凡是與圖樣識讀能力相關的內容,例如零件圖知識、國標知識等都要強化,而與制圖能力相關的內容都應該弱化,對理論性過強、過于抽象的內容應該刪除。
3.3培養綜合應用分析能力
(1)總體識讀分析能力:對機械圖樣進行總體識讀,對加工件的名稱、材料、大小、重量、圖物比例等進行全面了解分析,對工作任務形成總體印象;
(2)圖學知識分析能力:每個圖的名稱、圖與圖之間的關系、使用了什么表達方法、特殊畫法、簡化畫法等心中有數;
(3)形體識讀分析能力:運用形體分析方法對零件的形狀、結構進行正確的分析認定;
(4)尺寸識讀分析能力:對照圖樣能準確識別尺寸基準,從功能上對全部尺寸進行分類,能分辨哪些是本工序加工尺寸、哪些是非加工尺寸;
(5)公差識讀分析能力:能對圖樣上的尺寸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進行準確的識讀和理解;
(6)技術條件分析能力:,按照圖樣標注的要求,確定加工件的表面加工要求和其他技術、工藝要求;
(7)加工工藝分析能力:按照圖樣表達的工件特征,確定本崗位加工的任務范圍,編制合理的加工程序;
(8)設備工具分析能力:按照圖樣表達的工件特征,和加工位置及加工尺寸等要求,正確分析選擇加工設備和相關的工具;
(9)定位裝夾分析能力:按照圖樣表達的工件特征,選定合理的定位形式和裝夾方法;
(10)技術測量分析能力:按照圖樣標注的尺寸及公差的特點,正確分析和選擇量具及測量方法。
從上述能力結構可以得知,這種圖樣識讀體系中,一方面注重從圖學知識角度的讀圖能力的應用和延伸,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工作現場讀圖的特點,強調圖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互相滲透、互相融合、互相補充,注重多學科綜合應用能力的形成和培養,養成多角度讀圖和多工種身份讀圖,使圖樣識讀的過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被動到主動。
3.4適應工作現場應用需要
高職教學內容的選取,應該服從和服務于職業崗位的需要。從前述工作過程調查可知,工作者從接受工作任務以后,識讀圖樣幾乎伴隨整個工作過程,而畫圖的機會非常少,使用尺、規、圖板作圖的情況,在工作現場幾乎不可能發生,因此,在《機械圖學》的教學中,應該減少和弱化傳統的尺規作圖內容。但是這并不意味不需要畫圖教學的內容,在工作現場工作者之間的交流是十分頻繁的,根據工作現場的實際需要,培養和強化工作者的徒手畫圖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徒手畫立體圖和零件草圖,這方面教學內容的安排和作業訓練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
3.5提供職業應用發展平臺
高職教育是人生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階段,它既要前面的教育提供基礎,又要為后續學習和發展提供平臺,因此,《機械圖學》課程同樣要承擔這樣的任務,為此,在確保高職階段以圖樣識讀為主要內容的前提下,在教學安排上可以作兩方面考慮:
其一,引入選學機制,設置畫法幾何、繪圖方法和技巧、展開圖、焊接圖等選學模塊為有制圖職業志向的學生和多崗位發展的學生提供空間。
其二,計算機的發展與普及是科技現代化的時代特征,增加計算機繪圖內容,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繪圖的基本方法,為學生未來發展構筑平臺。
摘要:“工作本位學習”是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學習形式,通過對工作過程的調查分析,確定高職機械制圖改革的主要任務和改革的基本思路。正確進行課程目標定位,努力實現教學中心轉移,培養綜合應用分析能力,適應工作現場應用需要,提供職業應用發展平臺。
關鍵詞:工作;學習;高職;機械制圖;改革
參考文獻
[1]何銘新,錢可強.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呂守祥.機械制圖[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3]李澄,吳天生,聞百橋.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黃秋明.“工作本位學習”:抵及高職課程改革的核心[J].中國高教研究,2007,(4).
- 上一篇:機械制圖教學論文
- 下一篇:機械維修工作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