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農業經濟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6 03:17:00

導語:陳亮農業經濟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陳亮農業經濟思想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陳亮;農業思想;三農問題

[論文內容提要]陳亮作為南宋時期浙東永康學派的代表人物,其經濟思想內涵非常豐富,包括商業、農業、財富、土地、財政、稅收等等方面,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需要的進步思想。本文選取其農業思想進行分析,認為,陳亮經濟思想的核心仍是農為邦本,他為農業發展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和建設性觀點,不僅對南宋后浙東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對今天“三農”問題解決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陳亮(1143-1194年)字同甫,世稱龍川先生,是浙東永康學派的代表人物,他“崛興于永康,無所承接,然其為學,俱以讀書經濟為事,嗤嗤空疏、隨人牙后談性命者以為灰埃。”經濟思想是陳亮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陳亮的經濟思想較為豐富,包括商業、農業、財富、土地、財政、稅收等等方面,是適應商品經濟發展需要的進步思想,其中,農業思想是其經濟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陳亮受南宋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影響及浙東地區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對中國傳統經濟思想核心重農思想、農本思想和富民強國思想進行了突破和創新,豐富、發展了中國傳統經濟思想。

陳亮認為保護農民,穩定封建經濟,關鍵在于發展農業。為此,他較為系統地提出了包括土地政策、賦稅政策在內的一系列保護農民利益,發展農業經濟的措施,概括地看,可從兩個方面加以認識:

以農為邦本思想為指導,提倡積極的賦稅、土地等政策,保護農民,發展農業經濟。陳亮認為,重農才能立國,富民才能強國。因此,他積極倡導發展農業經濟,“裕民力而俾之安于耕”,對漢文帝的“不求富國而求富民,故為治之先,勤于耕農是勸,今年以開藉田先農,明年減半租勉農,又明年以除租稅賜農,野不加辟有詔,親率農耕有詔”的重農政策極其推崇。他把發展農業,保護農民,上升到國家穩定、長治久安的高度來看待。他指出,“古者農自耕其田,其力與相若,其食與其口數相稱。上之人勸之有其誠,董之有其官,賑之有其政。國以農為本,民以農為重,教以農為先,墮農有罰。……天下無浮食之民。故民力常裕。”

發展農業,不僅在思想認識上要高度重視,還有賴于采取各種有針對性的措施。針對南宋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陳亮提出了實行積極的賦稅政策,免除各種苛斂之政,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政策思路。自北宋中期以至南宋,政府財政日趨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政府官俸開支巨大,軍費開支空前浩繁,再加上統治者的恣意揮霍,導致政府財政支出成倍增長。為彌補巨額的財政虧空,南宋政府便采取各種名目,橫征暴斂,各種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以至達到“不可以偏舉,亦不能遍知”的程度,甚至連傳統的夏、秋二項正稅,也巧立名目,增加了各種附加稅,增加了剝削。最有力的舉證就是南宋小朝廷疆域遠不如北宋,但其賦稅收入卻超過北宋。如北宋賦稅最多的熙豐年間,年賦稅收入約6000余萬貫,而南宋淳熙時年均賦稅收入達到6570萬貫。對此,陳亮強烈要求南宋王朝的統治者放棄現行的苛斂政策,效法古代圣君的做法,“用民,歲不過三日,什一而稅。不立意罔民利,不喜察以導民爭。上下有制,未作為察,兵不吾蠹。使之各力其力,以業其業,休戚相同,有無相通”。“裕用于上下交窘之時,布信于法禁之所不及”,則“民是用寧,禮義是用興”。唯此,才能發展農業,保護農民,穩固國家。

在封建社會里,土地兼并問題是封建王朝不可回避的問題,農民和農業發展的關鍵是土地問題。如何優化土地資源的配置,提高土地經營的績效,才是保護農民利益、發展農業經濟和提高封建國家財政、賦稅收入的關鍵。陳亮從南宋時期土地兼并的現實出發,著眼謀求國家富強的目的看待農業發展問題,有區別地看待和妥善處理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土地兼并問題。一方面,倡導保護小農經濟,穩定農民生活,維護農民利益,這是封建國家維護統治的根本。陳亮生活的乾、淳時期正是南宋土地兼并最盛時期,許多官僚地主占據大批良田,形成“阡陌繩聯,彌望千里”,相反廣大農民無地可耕,淪落為佃農,生活困苦。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朝廷真正實行輕徭薄賦政策,廣大農民仍然難免破產流亡,成為流民。這不僅對封建經濟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還將影響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寧。因此,除積極推行輕徭薄賦政策、減輕農民負擔外,還應限制官僚地主的土地占有和制止不擇手段、巧取豪奪的土地侵占。同時,作為事功學派代表的陳亮又是一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他看到在封建社會里,無論是官僚地主的不擇手段、巧取豪奪,還是有才能的人用合法手段的土地經營,其結果都將導致農民失去土地,生活困苦。因此,陳亮立足現實,為穩定農民生活設計方案。他認為,導致農民生活困苦的直接原因是地主剝削的沉重和農民生活來源的不確定性,沒有固定的生活來源作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陳亮反對籠統的、不分具體情況的“抑制兼并”和“打擊豪強”,主張要區別看待和妥善解決日趨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他認為,那些靠自身才能,以合法手段獲得土地、誠實經營的地主土地,應給予保護和支持。他倡導保護富民,反對一切“折困天下之富巨室”的行為,反對封建朝廷恣意向豪強增加賦稅的做法,“時朝廷令兩浙、江東人戶田一萬畝者,糴米三千石,抑配度牒,關子之屬。公(指章服)以為:事類科斂,無體民經國之意。”在他看來,因經營有方而致田產巨大的豪強不僅是促進農業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且也是引導人們走向富裕的榜樣,起著榜樣示范作用。

發展農業,要重視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研究,搞好農田水利建設。陳亮認為,發展農業,搞好農田水利建設是關鍵。陳亮指出,在農田水利建設過程中,由于各方面管理的不善、信息的不了解,經常導致所建水利工程不能發揮出預期效果,有些農田水利建設甚至于既勞民傷財,也無避免災害之利,政府對此要高度重視。他指出要科學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就必須加強對農田水利建設的研究。為此,他希望年輕人去從事農業,潛心農田水利之法的研究,造福百姓,“使實利及民而惠足以政”。

發展農業,就要重視發展商業,強調“農商一事”,“農商相籍”,這是是陳亮農業思想最為突出和最閃光的地方。歷代眾多思想家大都主張“重農輕商”、“重農抑商”,認為重視農業生產,必須抑制工商業的發展,實現“利出一孔”,使農業生產成為人民經濟收入的唯一來源,推行“驅民歸農”措施,傳統農本思想將農業經濟發展作為一個孤立系統來看待,發展農業和繁榮工商業兩者被對立起來,這種農本思想使整個社會經濟嚴格地限制在自然經濟的范圍內,是封建統治者維護其統治的法寶,但并不能真正實現和達到國富民強的目標。對此,作為浙東事功學派核心人物、永康學派代表人的陳亮,對傳統農本思想的狹隘性進行了批判,提出了一種全新的、開放的“賴商而行”的新農本思想。陳亮主張“農商一事”、“農桑相籍”。國家要以農為本,教化要以農為先,天下無浮食之民,則民力常裕,國家富強。但發展農業,并不是以抑制商業的發展來實現的。相反,農業只有與商業協調發展,才能“展布四體,通其有無,官民農商,各安其所行而樂其生”。他從當時商品經濟日趨發達的實際狀況出發,主張朝廷不應守舊,一昧死抱傳統的重農抑商政策不放,而要農商一事,農商互利,以此為目標調整改變政策,使農商相互為用,協調發展,所謂“商藉農而立,農賴商而行,求以相補,而非求以相病,則良法美意,何嘗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農商協調則為兩利,相互損害,則為兩病,“農與商不復相資以為用,求以自利,而不恤其相病”,則“郡縣困匱,而其弊日又甚矣”。陳亮認為,農業和商業是構成社會經濟體系的兩大支柱,是聯結其它經濟要素的核心紐帶,兩者并無高低輕重之分。他強調:“官民一家也,農商一事也。上下相恤,有無相通過,民病則求之官,國病則資諸民。”農商之間有行業分工,更有緊密聯系,兩者不僅是非對立、排斥的,相反是互利、促進的。農業的發展是商業繁榮的物質基礎和必要前提,而商業的繁榮又能反過來成為促進農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強大動力。重視農業發展,就必須為農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只有發展商業,才能暢通農產品物流貿易,促進農業和封建經濟的發展。只有協調發展,社會才能走向全面繁榮,進而實現民富國強的目標。任何歧視、壓制、打擊商業發展的舉措,不僅不利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它還將嚴重影響到整個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行和發展。由于農業受氣候等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其生產的好壞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而商業的發展,既可在豐年避免谷賤傷農局面,又可在災年互通有無,幫助農民渡過難關。

陳亮雖然公開批判與否定了千百年來一直占統治地位的重本抑商觀念,倡導重視商業,發展商品經濟,但并沒有走向賤農極端,對于重本思想,不僅沒有否定,反而一再給予強調,把重農勸農作為治國之道的一項基本內容。綜觀陳亮的有關論述,不難發現,他反對的是斥商為末的賤商觀念,對于以農為本的思想則是持完全贊同的態度。在他看來,從根本上講,只有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出現商業的持久繁榮,并進而發揮其職能。他強調“治具之綦大者,不過數端已:制度也,時令也,養老而乞言也,崇儒而重道也,厚本而勸農也”。陳亮主張“農商一事”和“農商并重”,從表面上看,是一種農商并重的思想,但有學者指出,“只是為了糾正傳統的重農輕商偏見,才較多地強調了商業的重要性。”“農商一事”和“農商并重”的核心是農。對商業的重視,一方面表現為一種邏輯關系,是農業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商業之所以要重視,關鍵還在于其服務農業的功能,能為封建國家增加財政收入,更好地實現富民強國。從這一角度講,只能說是自覺不自覺地充當了商人階層的代表。“不同于傳統的‘重本抑末’思想而主張農商并重”。這表明,陳亮在體察社會經濟內部結構和農商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基礎上形成的農本思想觀念,已經超越了傳統農本狹隘思想的束縛,是對傳統農本思想的深化和完善,并將其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可以說,是一種新農本主義思想,一種開放的農本思想,是傳統農本思想發展的頂峰。這不僅有利于促進農業的健康發展,而且對推動商業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實為明代思想家公開倡導“農商皆本”思想鋪平了思路、開了先河。有學者指出,“從歷史的角度看,陳亮的見解對后來明代思想家正式提出‘農商皆本’的思想有著直接的影響。”

我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占優勢的國家,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是封建國家的立國之本。農業的經濟地位反映到思想意識領域,就形成了牢固的農本主義思想,并導致封建政府在經濟發展政策上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其實,從本質上講,農本思想則是重農思想的一種極端體現形式,重農思想本身不僅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是在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它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封建社會中,在重農思想、農本思想指導下,推行了各種重農政策,使我國農業經濟得到很好的發展,傳統農業經濟在世界處于領先水平。在今天,農業作為第一產業,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它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輕工業發展的重要原料來源。農業發展可極大地提升農村購買力,為工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產品市場,還能為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發展提供大量勞動力資源等。無論是歷史時期,還是在現實中國,農業始終是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和國家自立的基礎。加強農業,全面振興農業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首要任務。陳亮豐富的經濟思想,蘊含了許多重要的價值,就其農業思想而言,也不例外。如果賦予它們反映時代特點和精神的嶄新內容的話,陳亮農業經濟思想的價值和現代意義就顯露無遺了。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做好“三農”工作,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既要立足實際,放眼世界,認清和研究各種新形勢、新實際和新變化,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也要注重挖掘歷史,努力從傳統農業發展思想中提取、吸收有益的東西,并賦予它們反映時代特點和精神的嶄新內容。

[參考文獻]

[1]《宋元學案》卷五十六《龍川學案》

[2]《陳亮集》卷二十《漢論•文帝朝》

[3]《文獻通考》卷十九《征榷考•版帳錢》

[4]胡春潮.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趨勢淺析[J].老區建設,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