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采香茶技術經濟效益分析
時間:2022-12-13 03:26:15
導語:機采香茶技術經濟效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材料、設備與方法
1.材料與設備。鮮葉原料:磐安縣富民茶葉專業合作社提供的機采鮮葉(龍井43)。加工設備:機采鮮葉分級機(余姚市姚江源茶機廠,YJY-2型,圖1)、滾筒殺青機(余姚市姚江源茶機廠,6ST-80型)、揉捻機(浙江上洋機械有限公司,6CR-55型)、解塊機(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ZS23-6CJW-40型)、烘干機(余姚市姚江源茶機廠,6CHZ-10型)、炒干機(浙江省磐安縣玉龍茶葉有限公司,6CCB-801型)等設備。機采鮮葉分級機篩板孔徑組合:T1橢圓孔篩板(6mm×20mm),T2圓孔篩板(24mm),T3圓孔篩板(28mm),篩板示意圖見圖2。2.試驗處理方法。試驗處理方法:設置不分級的機采鮮葉作為對照組(CK),試驗組通過鮮葉分級機去除篩板(T1)出口分出的大部分碎片和斷芽,將篩板(T2、T3)篩分出的鮮葉合并加工生產“香茶Ⅰ”,第4出口的鮮葉單獨加工“香茶Ⅱ”,按以下工藝加工成香茶:攤青→殺青→攤涼回潮→揉捻→解塊→炒燥→精制。然后,測算分級機各出口的鮮葉數量與生產得率情況,并分析測定香茶的感官品質、成品數量以及香茶生產直接經濟效益。3.分析與評價方法感官審評得分按照國家標準(GB/T23776-2009)文件中的普通(大眾)綠茶進行,由3名高級評茶員分別對試驗處理茶樣的5項感官指標進行系統評價和打分,各指標總分均為100分。
二、結果與分析
1.分級分類加工技術對香茶得率影響。機采鮮葉選用兩種不同加工方式,結果顯示(表1):機采鮮葉經分級后,前段篩板(T1)能有效去除因采摘等原因產生的斷碎葉、碎芽,后段篩板(T2、T3)可將鮮葉主體中的嫩芽葉的鮮葉與粗老葉有效分離。并且采用分類加工方式,香茶得率顯著提升,加工副產品碎茶末明顯減少。在磐安縣富民茶葉專業合作社進行試驗,成品茶相對未分級處理重量分別增加7.5kg,相對普通加工方式增幅為10.1%。2.分級分類加工技術對香茶品質影響不同工藝生產的機采香茶感官品質審評結果見表2。在香茶外觀方面,未分級處理的香茶勻整度欠佳,有色雜的情況,然而通過分級分類加工處理的香茶樣外觀勻整度和色澤有明顯改善。在湯色方面,未分級的茶樣和第4出口的茶樣偏黃,第2、3出口的茶樣則以綠色為主。香氣和滋味方面,差異較大,未分級和第4出口的茶樣有粗老味帶澀,第2、3出口的茶樣香氣有栗香,滋味醇正;各品質指標得分按照對應的權重獲得總分,第4出口的茶樣感官得分和未分級加工的茶樣總分相差0.1分,第2、3出口鮮葉合并加工的茶樣總分高于未分級加工茶樣2.6分。采用分級分類加工技術可以從機采鮮葉主體部分中篩選出芽葉較嫩的鮮葉加工出品質較好的香茶,既是挖掘了機采香茶的潛在品質,也是提高了機采鮮葉的利用率。3.分級分類加工香茶經濟效益分析。參考磐安縣香茶銷售價格,高品質的香茶20元/kg,普通品質的香茶17.5元/kg,碎茶1.5元/kg進行核算。機采鮮葉采用分級分類加工生產香茶相比直接加工方式,在保證香茶品質的同時提高了生產得率和茶葉品質,從而直接增加了經濟收益。在本試驗中選用600kg機采鮮葉,直接加工的方式產值為8413元,而應用了分級分類加工技術產值為9482元,經濟效益直接增加1069元。
三、討論
目前,機采機制加工茶葉的方式得到廣大茶農和茶企的認可,并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逐步推廣,春末時節“望葉興嘆”的情況也得到了一定的緩解。然而機采機制茶葉加工現狀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機采的茶鮮葉老嫩不一,碎片、斷芽較多,很難適應大多數名優綠茶的加工設備及技術要求;其次,現階段機采鮮葉直接加工的粗放型生產方式,不但在經濟效益方面無法推動,還造成了低端茶生產過剩和土地營養資源浪費。在磐安縣多個機采機制茶葉加工示范區,推廣使用機采鮮葉分級分類加工技術,能夠有效地將茶葉機械化采摘和現有加工設備串聯生產,該種加工方式在實際生產中設備投入較少,操作較為便捷,能緩解用工問題,是提高機采機制香茶經濟效益的途徑之一。
本實驗初步結果表明,機采鮮葉通過分級分類加工技術結合傳統香茶工藝生產,可顯著提高香茶生產得率10%以上;加工出的香茶符合優質炒青綠茶品質要求,尤其是采用分級分類加工方式可獲得高品質的香茶,從而提高了機采機制香茶的經濟效益。但是在設備和工藝上還需要完善和改進,其中在機采鮮葉分級機運轉時,葉子容易滯留在篩孔中造成堵塞情況,需要人工及時清理,還有不同茶樹品種的機采鮮葉,葉子長度和葉展寬度差異較大,需要經常更換不同孔徑的篩板。因此,急需對平面機采鮮葉分級機的拋振方式、篩板平面傾斜角度等問題進行完善和解決;同時,建議生產企業強化機采茶園樹冠培育,引進適宜機械化采摘的良種茶樹,為機采機制優質香茶產業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作者:張蘭美 尹軍峰 許勇泉 陳根生 單位:1.浙江省磐安縣農業局 2.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 上一篇:地下車庫技術經濟優勢分析
- 下一篇:開發區科技創新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