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目標化工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27 11:47:47
導語:節能減排目標化工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化工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型產業,在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貢獻了巨大力量。但是化工行業發展伴隨而來的污染、能耗問題又成為制約化工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想促進我國化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立足于節能減排角度,大力發展循環式化工經濟。因此,從化工企業節能減排現狀的分析入手,通過對節能減排目標措施的強化,推動我國化工經濟的綠色化發展。
關鍵詞:化工;節能減排;措施;經濟發展
化工事業的發展與我國眾多行業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是高新技術材料研發與生產的主陣地。而隨著化工行業的迅猛發展,隨之產生的環境污染、能耗浪費問題愈發明顯,這使得我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沖突逐漸升級,如何在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化工經濟,已經成為化工行業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
1化工企業節能減排的重要性
相較于發達國家而言,我國工業發展先天不足,進程相對較短。盡管自20世紀50年代后我國開始加大對化工領域的研究與發展力度,但是因發展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使得大部分化工企業在設備、工藝應用方面滯后,并在發展的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以及能源資源的大量浪費。化工生產多以化學反應為原理,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進行材料轉化和利用,而在材料反應過程中勢必會產生一定的能量消耗和碳排放。研究表明,在我國總能耗占比中,化工生產能耗占比超過10%,而在全國電能消耗占比中,化工行業占比超過17%。同時,化工生產過程還會伴隨一定量的廢渣、廢水、廢氣排放,倘若不加以有效治理,則會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在此背景下,要想實現化工經濟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需要加大節能減排的實施力度,依據化工企業自身經濟條件進行工藝改造,通過對清潔化生產模式的構建來推動化工行業發展達成節能減排目標。
2化工企業節能減排的現狀
2.1節能減排意識薄弱
縱觀現階段我國化工行業發展,部分規模較小的化工企業在實際經營生產過程中仍以傳統理念為主。即采用較為陳舊滯后的設備、工藝進行化工生產,對于生產工藝的改造沒有正確的認知,導致企業化工生產以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低產能為主要特點。節能減排能力低下,導致相關治理措施受到嚴重阻礙,不僅影響著化工企業經濟效益獲取,亦對環境保護、治理的開展產生不利影響。
2.2缺乏相關專業人才
雖然一些化工企業對節能減排有一定的認知,并且依據自身發展現狀進行治理措施的實施。但是因專業人才的匱乏,使得節能減排措施實施無法獲取顯著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節能減排措施的落實離不開專業技術人才,倘若化工企業在節能減排過程中缺乏專業人員,極易出現相關措施無法落到實處、節能減排治理不到位等問題,無法為企業發展綠色化、生態化經濟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3知識生產環節脫節
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推動節能減排全面落實,以及推動化工經濟長久發展的關鍵所在。部分企業只側重對節能減排理論概念的滲透,卻未做到在實際生產中進行相關措施的具體落實,導致節能減排只停留于表面形式。現階段盡管企業已經認知節能減排的必要性,但是一些小企業仍未做到將節能減排理念全面貫穿于生產經營過程中。導致其無法達到節能減排目標的要求,對于化工經濟的綠色化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3強化節能減排措施,促進化工經濟發展
3.1優化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調整是推動化工行業達成節能減排目標的關鍵所在,所以為助力化工經濟發展,需要立足于節能減排對化工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依據對化工產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強調對高能耗、高污染設備、工藝的淘汰,重視對生產工藝的改進與升級,以期通過產業結構的升級來提升化工生產的節能減排效果。以鋼鐵、煤化等化工項目為例,可以加大對IGFC、IGCC等技術的引進與應用。依據對企業生產工藝實際情況的分析,充分利用氣化一體化聯合循環技術來改善生品質,并做到在生產期間合理控制污染排放,避免化工生產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另外,化工產業發展需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構建具備生態化、綠色化的產業鏈。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可以構建以建材、輕工以及電力等企業為核心,以粉煤灰為樞紐的生態化、綜合化利用產業鏈條。以電力、鋼鐵、石油化工等行業資源為基礎,促使電力、鋼鐵、石油化工等企業之間形成具有循環性、綜合性的利用鏈條。
3.2加強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實現化工經濟生態化、綠色化發展的必要手段,企業可以結合以下幾點來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3.2.1重視產品升級產品生產工藝的升級與改造有助于化工企業從源頭處進行節能降耗,對于化工企業現存的高污染、高能耗設備、生產工藝,相關部門需要以規定期間為限制,要求化工企業進行整改升級。現階段化工行業發展仍有部分企業因資金條件、發展規模等方面的影響而無力按照國家規定標準進行整改升級,對此政府需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進行此類小型企業的取締,以期通過構建大型集約生產的格局來提升節能減排效果,避免因化工生產的分散化布局而影響到相關節能減排措施的開展效果。此外,作為節能減排措施落實的基礎前提,其節能減排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直接影響到化工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能夠真正達成相關目標。所以,當地政府部門可以積極聯動高校與化工研究機構,引進人才、技術和設備,對化工產品升級,以實現對節能減排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為化工企業生產技術的升級與優化提供支撐。3.2.2實施清潔生產化工企業要想走上化工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以清潔生產為前提,只有做到在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落實清潔化生產模式,才能進一步幫助化工企業進行循環經濟體系的構建,在降低企業污染排放的同時,實現對企業化工經濟效益的創造提供支撐。而要想發揮出清潔化生產模式的最大作用,務必在化工企業生產運營全過程中進行清潔理念的貫徹,做到將清潔生產與產品生產全周期的全面融合。即從產品生產材料的選擇到產品包裝等過程中實施清潔生產模式,以期通過對清潔能源、清潔材料的合理利用,進一步降低化工生產的能源消耗與污染物排放。例如現階段部分企業化工生產仍以燃煤為生產動力源,對此可以利用天然氣、電能、核能等進行傳統燃煤的取代。另外,企業還需借助對先進設備與工藝應用,進行清潔型產品的生產,做到在產品使用、回收過程中進行節能減排目標的滲透。此外,化工企業還需以節能減排為理念核心,構建具備再循環、減量化特點的循環經濟體系,實現在化工生產過程中進行廢物的再利用,在顯著提升化工企業資源利用率的同時,避免因產品廢物丟棄而造成環境污染破壞。3.2.3構建市場體系要想促進化工行業發展進一步達成節能降耗目標,構建完善且合理的市場體至關重要[8]。對此,相關政府部門在構建節能減排市場運行機制時,需要以全面落實節能減排市場化運作為前提,并做到在發展過程中立足于節能減排角度,借助對資本、技術對接功能的充分發揮,進行新能源項目、再生能源等項目的全面開發。同時,針對現存的專業人才不足問題,政府部門可以依托于相關稅收減免、資金獎勵等措施的實施,鼓勵化工企業加大對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力度。或者是政府部門可以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為節能減排服務公司的創建提供支撐。鼓勵化工企業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積極與專業服務公司加強合作,通過專業化的治理服務來降低企業污染排放以及能耗消耗。此外,可以以市場平臺為載體,鼓勵科研機構、服務商、評估機構以及投資機構等積極參與到節能減排治理中,加大對節能減排相關項目而定資金投入,并重視對節能減排措施、機制等方面的創新,為節能減排的市場化發展提供支撐。3.2.4制定經濟政策經濟政策的制定是創新化工行業發展模式,推動節能減排措施落實的關鍵所在。對此,相關部門需要依托于對行業發展現狀的分析,對化工生產能耗、排放進行交易平臺的構建,進而實現以市場化為手段助力節能減排目標的達成。同時,依據對節能減排措施落實現象的分析,構建契合現階段化工企業發展需求的節能量化指標,并做到對二氧化硫等化學物排污權益的確定,以市場化交易的形式進行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通過加大企業排污成本來實現對外部節能減排成本的內部轉化,引導企業在內部運行成本中納入排污、降耗成本,進而加大企業對節能減排措施實施的重視度,主動通過技術革新、設備革新等形式來加強對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只有做到對循環經濟的大力發展,才能為化工企業達成節能減排目標提供保障。
4結束語
我國化工工業發展不僅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亦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建設存在直接關聯。而縱觀現階段化工生產的開展,能耗大、污染強等問題始終影響著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構建。鑒于此,為進一步實現對節能減排目標的達成,需在充分剖析當前化工生產現狀的前提下,采取科學措施來推動節能減排措施的深入,并為我國化工經濟的綠色化、生態化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張華.化工工藝中常見的節能降耗技術措施探析[J].中國化工貿易,2019(2):150.
[2]高海生.淺析化工生產與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措施[J].化工管理,2018(26):236–237.
[3]丁曦.綠色化學對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的促進作用[J].決策探索,2020(3):21.
[4]楊海云,郝宏偉.化工工藝中常見節能降耗技術措施探究[J].中國化工貿易,2019(33):166.
[5]范有為,楊雪.化工企業節能減排與發展循環經濟[J].科技經濟導刊,2018(8):88.
[6]鐘穎,楊杰.綠色化學對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的促進作用簡析[J].化工中間體,2018(7):18–19.
[7]劉麗.淺析綠色化學工程與工藝對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的促進作用[J].工程技術,2016(6):110.
[8]淺談綠色化學工程與工藝對化學工業節能減排的促進作用[J].云南化工,2018(9):237–238.
作者:李亞飛 單位:金鄉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 上一篇:鎮上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金融危機早期預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