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休閑經濟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04 09:44:00
導語:泛珠三角休閑經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休閑競爭力
1、評價指標體系概要
我們首次提出了文化資本和文化價值雙模型,并創新3個文化指數構建了休閑文化競爭力模型⑴。該模型吸取了中國人民大學區域競爭力模型的合理內核,將休閑經濟劃分為5個子系統:文化競爭力、規模競爭力、結構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和成長競爭力。每個子系統選取4個關鍵指標,構成一個較為完整指標體系。運用這個模型分析比較了中部6省休閑經濟競爭力差異。
由于收集和調查數據的成本因素,我們在研究“泛珠”9省休閑經濟競爭力過程中,簡化了指標體系,省略了企業抽樣調查部分,僅選取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密切相關的12個指標,構建了“泛珠”休閑經濟競爭力評估體系。根據每個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大體又劃分為A、B、C三類。權重分配A類50,B類30,C類20,合計權重100。具體評價方法參見中州學刊2007,(2),第42頁。
2、休閑經濟競爭力測度結果
應用上述方法和評價指標體系,我們對“泛珠”9省的休閑經濟競爭力進行了計算。當然,計算出的結果可能沒有反映出各省休閑經濟實力的全面內容,但至少能有力說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聯合實力。現階段,文化和旅游兩個產業的增加值占了可測量休閑經濟總量的2/3以上,是休閑經濟的重心。研究解決休閑經濟的核心發展問題,休閑經濟的其他方面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以2006年的數據為準,我們整理出一個無量綱矩陣(表3)。計算結果顯示,泛珠9省休閑經濟競爭力存在巨大的差異。休閑競爭力最強的廣東省比最弱的海南省、江西省高出50分。其他6省的休閑競爭力均處于競爭力弱的狀態,即第5檔:22-35分范圍。“泛珠”9省休閑競爭力排序結果:廣東(67.79),四川(35.69),貴州(34.14),湖南(30.53),云南(27.79),廣西(24.31),福建(23.78),江西(17.29),海南(16.09)。
3、休閑經濟競爭力比較分析
從以上的計算結果看,“泛珠”9省休閑經濟競爭力存在3個特征。
特征1,廣東一枝獨秀。廣東的休閑經濟發展水平與他的綜合實力分不開。在休閑競爭力考察的12個指標中,廣東有9個指標第一,只是在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合計占GDP的比重、國家4A級景點數、旅游收入增長速度等三個指標相對較弱。
特征2,存在3個梯度。第一梯度即65分以上的只有廣東;第二梯度既22-35分范圍的有四川、貴州、湖南、云南、廣西、福建;第三梯度既22分以下的有江西、海南。海南的休閑經濟競爭力在總量上最弱,但旅游和文化的單項優勢并不弱,尤其在高星級酒店數量、文化和旅游占GDP的比重、城鎮化水平等指標上具有顯著優勢。
特征3,同一個省份在不同區域比較,休閑競爭力狀態發生變化。與長三角經濟區對比,廣東的休閑競爭力弱于江蘇和浙江;與中部6省經濟帶對比,江西休閑競爭力指數28.1,處在第二梯度范圍。
“泛珠”9省休閑經濟競爭力巨大差異的3點主要原因:
一是富裕程度的差距導致的當地休閑消費能力差異。國際發展歷史證明,當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⑵,社會才會對休閑消費產生強烈需求,當恩格爾系數在40%以下時,人們才進入富裕狀態。美國1/3的時間、2/3的收入和1/3的土地用于休閑娛樂業⑶,他們的人均GDP達到7.6萬美元(2006年),是中國人的37倍,“泛珠”人的30倍,香港人的3倍。2006年,廣東、福建以外的“泛珠”7省人均GDP為¥9800元,折合1256美元,本地缺乏強烈的消費需求;而福建是2730美元,具有較強的需求,廣東是3580美元,香港是25000美元,具有強烈的本地需求。
二是地理位置的差異導致的客源地優勢不同。廣東和福建的沿海地理位置,具有休閑客源便利和優勢。福建有臺灣客源優勢,2006年旅游創匯15億美元;廣東有香港和澳門客源優勢,2006年旅游創匯75億美元,占全國339億美元的22.1%。其他“泛珠”7省相加才24.5億美元。
三是休閑文化差異導致的休閑消費理念的不同、休閑文化的差異。例如以上海為中心的經濟帶對外開放比內地早100多年,休閑文化理念融合了西方“時尚、高貴”的內涵,人們較早地追求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高雅”的和多樣化的休閑方式,這種現代休閑文化有利于高附加值休閑產品的規模化發展。“泛珠”的多數省份與中部地區一樣,受農耕文化的影響深遠,比較滿足于傳統樸實的大眾化休閑方式。在沒有足夠的高端客源情況下,這種傳統休閑文化不利于高附加值休閑產品的規模化發展。
二合作與發展
4、APEC環境下的休閑經濟發展策略
在亞太經合組織21個成員國中,中國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正在擴大,但發展中的諸多問題也值得高度重視。一方面,中國的環境超負荷付出必將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以中國、印度、俄羅斯等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近來迅速發展,這難免會對世界經濟原有格局形成沖擊⑷。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最新報告認為,經濟和商業權力正在轉向一些新興經濟體,但這不意味著它們已經處于競爭力最高的群體,而老牌工業化國家也不會容忍這樣的“權力轉移”,貿易保護主義有可能因此抬頭。事實上,發達國家利用企業自律、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軟壁壘”打壓新興國家的趨勢近年來明顯增強,我們必須做好充分準備。
“泛珠”休閑經濟發展策略必須是沿著有利于國家整體戰略的方向健康前進。第一,“泛珠”的人均生產力還相當低,發展工業生產力似乎比休閑經濟還重要。整體上“泛珠”的人均GDP1.7萬元,農業特征仍然濃厚。工業生產力不達到一定高度,休閑產業發展就缺少依存的“根”。由此,休閑經濟發展必須依托傳統文化、生態文化,走簡約舒適的休閑道路,避免法國式的、庸懶的“奢侈化”傾向。第二,休閑經濟發展要服務于國家“環境戰略”,走綠色休閑、健康休閑、文化休閑的環保道路,并以此引導人們樹立科學發展觀,扭轉不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促進可持續發展。第三,休閑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和農業經濟發展互動,以城市休閑需求推進農村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穩步增長農民收入,緩解和解決三農新問題,促進城鄉社會和諧。
5、CEPA背景下的休閑文化發展應對
2003年6月29日在香港達成《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簡稱“《安排》”或CEPA)。《安排》的總體目標是: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逐步實現服務貿易的自由化,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上所有歧視性措施;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內地將不遲于2006年1月1日對原產香港進口金額較大的273個稅目的產品實行零關稅。
目前,CEPA已進入第三階段。內地與香港已商訂1,369項產品的CEPA原產地規則,服務業已經向香港澳門實施23項開放措施,涵蓋10多個范疇:包括管理咨詢、旅游服務、會展服務、會計服務、視聽服務、法律服務、分銷服務、物流、廣告、建筑及房地產、醫療及牙醫、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
CEPA意味著所有貨物貿易的零關稅,意味著服務貿易自由化在內地的擴展,意味著“泛珠”經濟圈和大中華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同時,也意味著香港與內地在上千種產品項目和所有服務項目在內地的直接競爭。面對零關稅和香港的低稅賦,“泛珠”其他省區休閑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一般性的休閑產品競爭壓力明顯加大。當務之急,就是要改善休閑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條件、軟環境條件,積極進行稅務改革、文化體制改革和旅游產業模式創新。以戰略的眼光落實CEPA,以積極的姿態對接東盟,以文化的優勢發展休閑產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降低CEPA的不利面,發揮CEPA的有利面,促進休閑經濟和休閑文化的快速發展。
6、競爭合作情景中的休閑旅游發展策略
200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入境游客中,港澳臺胞增加到82.2%。CEPA加強了內地與港澳的經濟聯系,尤其促進了雙方的旅游和文化交流。“十一五”旅游外匯收入主流仍然會來自港澳臺客源地,其次是東盟中的新加坡等華人經濟體。因此,“泛珠”的旅游發展要研究海外華人和港澳臺胞的觀光旅游需求特點和需求變化,了解他們對休閑文化的訴求,建設富含中華民族文化精華和現代特色相結合的旅游觀光景點,提高吸引力、入境率。在吸引客源的競賽中,廣東具有絕對的地緣優勢和語言環境優勢。2006年廣東入境旅游人數2022萬人次,是“泛珠”其它8省總和的2倍(見表4)。處于絕對劣勢的省區,只有停止過度競爭,加強旅游合作,增強服務意識、增加服務內容,聯合開發新的客源,才能獲得多贏的局面。
2007年五一黃金周期間,“泛珠”經濟區旅游出現了4個顯著的特點:一是旅游人數和收入比上起明顯增加,尤其是貴州和四川兩省明顯高出全國平均水平;二是旅游目的地中農家樂的比例明顯增加,農村發展旅游意識增強、接待能力有限;三是自駕游人數快速上升,自家車增加多,大多數旅游景點出現了停車難的問題;四是旅游地消費價格合理,“泛珠”的多數省區人均消費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發達地區人均消費水平明顯高于不發達地區。然而,五一黃金周旅游越來越擁擠、旅游者越來越“疲憊”,旅游失去了休閑的意義,各省要盡早研究新的休閑時間分配模式,解決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時間上的嚴重失衡等問題。
“泛珠”應當與時俱進,創新思維,聯合而不是競爭地解決休閑競爭力普遍低下的重大問題。宏觀上,始終堅持文化與旅游發展互動策略:在旅游發展中注重增加文化的含量,文化發展要為旅游發展增強后勁,優化資源整合,促進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微觀上,重點扶持核心文化企業集團的橫向聯合,培育“泛珠”文化旅游產業集群的國際競爭力;操作上,改善當地消費行為導向,引導休閑文化個性創新,用文化價值鏈整合休閑產業鏈,培育休閑品牌營銷競爭力⑸。
7、生態文化背景下的產業發展要求
從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生態危機形勢看,產業發展最需要努力經營的是生態剩余、生態健康、產業與人與自然的良好關系。富有生態資本積累的民族將是21世紀國家競爭力中最大的贏家。21世紀的產業發展應當主修“生態文化資本”課程。
經營生態剩余就是經營人的生存環境。生態剩余與人類繁衍、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類的健康繁衍需要綠色健康的環境,健康環境是一種綜合的生態剩余。健康的環境剩余在減少,新生嬰幼兒的畸形率在上升。湖南(2007)每百對雙胞胎有2對是畸形的!2006年的一份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稱:四分之一的疾病與環境有關!五歲以下兒童的不幸發生在世界各地,每年有160萬因不安全的水而腹瀉死亡;森林砍伐引的生物多樣性減少,瘧疾加劇,每年100萬非洲幼兒死亡。科技發展讓人類的食物剩余增加了,一些有利于廣義生態剩余的食物鏈被人類食物生產方式切斷。水力發電打破了水體的生態平衡,礦產資源的野蠻開采引發礦區周邊的離奇疾病。
經營生態剩余就是經營未來的生產力。生態剩余與企業生產的資源利用效率存在正相關。循環經濟模式不僅有利于生態剩余,而且有助于改善環境。產業的能耗率(百萬元產值的標準煤耗量)越高,對生態剩余越不利。從短期看,以犧牲環境的方式可以牟取高額利潤,但產品的生態道德價值降低會影響消費者的感受,從而損害企業的長期發展機會。生態文化的發展客觀要求產業戰略生態化。
經營生態剩余就是經營國家的整體利益。從大處著眼,生態剩余是民族的整體利益;從實處著想,社區的整體利益就是企業的長遠利益。企業經營活動背離倫理道德,對社區產生不利影響甚至損害社區居民的健康福利,就會失去民心、失去社會支持,最終失去市場和生存機會。經營生態剩余實質上就是經營生態健康、社區環保、企業形象。在環保法律和居民覺醒的時代,以企業的名義做和諧自然的親善大使,做建設美好家園的利益先鋒,做生態倫理的道德楷模,是21世紀初消費市場最重要的品牌力和競爭力來源。
8、“泛珠”休閑經濟合作構想
未來5至10年,東盟是將是“泛珠”最重要的客源地。對接東盟,“泛珠”應當在文化、旅游方面進一步加強協調與溝通,并在文化與旅游的4個維度開展更加廣泛的合作。
⑴推動省界旅游聯合營銷模式,搞活邊緣經濟,探索農村社會和諧新途徑。“泛珠”各邊界的旅游景點不僅很多,而且各具地質地貌特色。由于散在性,大都沒有形成品牌競爭力,旅游資源未能有效轉化為旅游經濟實力。應當積極借鑒華東旅游圈、以及黑龍江、內蒙古聯手打造的“塞外”黃金旅游線路品牌的經驗,擴大湘西—黔東南黃金旅游線初步形成的品牌效應,建立更多更好的跨邊界旅游線。2007年5月,廣之旅國際旅行社、廣西旅游廣西(梧州)中海集團聯手打造的“梧州祈福、封開奇境,兩廣省界游”線路啟動后,梧州接待的游客數量上升了20%,旅游聯合營銷線路產生了影響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力度推動省界旅游聯合營銷模式,以旅游合作搞活邊緣山區農村經濟,探索農村和諧社會新途徑。
⑵實施文化多樣化聯合創新,豐富旅游者的文化差異體驗。文化藝術和自然美景的交融是旅游體驗的最高境界。各省旅游產業要從競爭走向合作,就必須創造文化的多樣性,增加旅游的文化內涵,豐富旅游者的文化差異體驗。逐步形成集聚吸引力、競爭力的“泛珠文化圈”,提高“泛珠”旅游的休閑文化價值。
⑶搭建“泛珠”文化旅游網,構造亞洲最具魅力的無障礙旅游休閑帶。“泛珠”區域內地質地貌多樣、人文景觀及其豐富多彩。建議修筑比鄰省區之間的旅游交通和信息高速公路,將“泛珠”旅游精品連接成網,簡化入境旅游手續,提供便利的通道,建立亞洲最具魅力的無障礙旅游休閑帶,對接東盟和亞太的經濟發展新趨勢。
⑷聯動、優化旅游線路組合,打造湘粵贛"雙色"旅游產業鏈、云貴川民俗文化旅游產業鏈。2006年10月,湘粵贛三省的六縣(市)在上猶縣正式簽署了一份三省六縣(江西上猶縣、崇義縣、大余縣,廣東南雄市,湖南汝城縣、桂東縣)區域旅游發展合作框架協定,確定將打破行政區域的禁錮,共同促進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合力打造贛、粵、湘邊際綠色生態旅游大板塊,提升區域旅游核心競爭力。我們建議,下一步要實施“雙色”組合戰略,將綠色旅游的生態元素和紅色革命圣地、搖籃旅游中的人文元素完美組合,打造跨邊界的旅游組合及雙色旅游連,云貴川民俗文化旅游鏈,構建“泛珠”旅游產業鏈和集群優勢。
參考文獻
⑴劉新榮.中部休閑經濟競爭力比較研究[J].中州學刊,2007,(2);41-44.
⑵馬惠娣.21世紀與休閑經濟、休閑產業、休閑文化[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1).
⑶耿莉萍.論休閑消費的特征、發展趨勢與企業商機[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5,(3).
⑷趙秋艷.2007年世界競爭力排名[R].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2007年5月14日.
⑸朱有志,歐陽煌,羅波陽.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報告[R].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第376頁
摘要:
本文從休閑經濟的視角研究“泛珠”發展與合作問題。并重點涉及“泛珠”經濟區的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問題。文章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應用2006年的數據比較和分析“泛珠”9省休閑經濟競爭力的差距和形成差距的原因;第二部分,探析相應的發展對策并解讀合作思路。
- 上一篇:投資項目總體策劃分析論文
- 下一篇:企業戰略執行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