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實踐哲學限度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15 03:39:00
導語:后實踐哲學限度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后實踐哲學是為著對實踐哲學的補偏救弊而提出的。在后實踐哲學中,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超驗維度和經驗維度的張力的存在是極其微弱的,既缺乏社會實踐背景現實的有力鋪墊,又部分地缺失了理論承接的維度。后實踐哲學的限度體現在時馬克思實踐哲學價值定位的偏見,對實踐哲學本土化本真面目部分的扭曲以及對實踐哲學本土化歷史、現實和未來三重向度銜接的漠視和淺見。
關鍵詞:實踐哲學;本土化;后實踐哲學;限度
為了實現對實踐哲學的超越和批判,后實踐哲學認定了馬克思實踐哲學的現代化方案的意義,提出了對實踐哲學本土化視野中由于超驗維度的消解而導致的一元化的世俗主義實踐哲學的批評。在后實踐哲學看來,只要足夠地彰顯了所謂的馬克思實踐哲學中的超驗維度和經驗維度的二元張力,那么,實踐哲學的以天人合一為潛在視野的一元的世俗主義的詮釋的弊端就可以得到克服。所謂的用以詮釋的中國文化傳統的潛在視野是否是后實踐哲學所說的天人合一呢?世俗主義的一元化解釋方式是否合理?所謂的超驗維度和經驗維度是否真如后實踐哲學所說的那樣神奇?它在當代社會實踐中的情形到底是怎樣的呢?為了在馬克思主義實踐哲學中澄清是非推動理論創新,這些問題必須得到正確的解決,后實踐哲學的限度應該引起充分的重視。
一
馬克思實踐哲學的價值定位究竟是什么?后實踐哲學雖然一般地肯定其社會改造和歷史創造的偉大作用,但主要地還是將其認定為一種現代化理論?!榜R克思思想在此也不例外,不可把馬克思的思想單純地理解為一種哲學或社會改造的思想(盡管是所謂偉大的思想),而應當理解為歐洲社會有機體所滋生的一種獨特的現代化方案?!边@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片面的真理性,但在本質上卻是錯誤的。馬克思實踐哲學和馬克思主義的其他思想一樣,具有徹底的革命性、嚴格的科學性和堅定的階級性,已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改造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銳利武器,因而具有世界性的意義。顯而易見,將馬克思實踐哲學看作是一種現代化的方案是舍本逐末,忽視了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本質特征。
雖然,現代化問題是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而馬克思實踐哲學因此可以被看作是一種現代化方案,一種在喪失形上原則情形下重新安頓社會秩序和心靈秩序的方案,但是,馬克思實踐哲學已然跨越了西方社會現代化的語境,其飛躍性的向度已然指向了未來社會——共產主義社會。所謂擺脫彼岸自我異化形象的壓制和此岸塵世異化的束縛,在一定的意義上,已經不是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視域了。馬克思實踐哲學雖然受著當時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現實的制約,但是作為對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發展階段的否定的未來社會難道僅僅是一個現代化的問題嗎?顯然,這一觀點確實是失當的。
由于將馬克思實踐哲學僅僅或主要地看作是一種現代化方案、一種否定資產階級社會存有意義和肯定無產階級法權利益訴求的現代化方案,所以后實踐哲學傾向于把馬克思實踐哲學看作是一種社會批判理論。這就又走到了法蘭克福學派的老路上去了。
后實踐哲學認為,“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本土化,喪失或者是轉換了它在歐洲語境的社會批判功能,演變為社會建構功能。”這種論調和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法蘭克福學派同出一轍。毋須贅言,馬克思實踐哲學豈會僅僅是一種批判理論呢?固然,一種偉大的理論在其所預言的社會構想尚未成為現實之時,確實易被看作一種批判性較強的理論構架。然而,就馬克思實踐哲學而言,20世紀以來世界范圍內波瀾壯闊的社會主義運動及其輝煌成就,難道不是雄辯地證實了馬克思實踐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其他思想一樣,不僅是批判性的,而且是建設性的,不僅具有摧毀舊世界的偉大功用,而且具有建設新世界的偉大功效嗎?因此,僅僅主要地認定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批判性價值,是有失偏頗的。
二
在馬克思實踐哲學本土化過程中,首要的問題乃是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當馬克思實踐哲學本土化在中國經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初期之后。馬克思實踐哲學本土化又面臨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向縱深開拓的嚴峻任務。后實踐哲學以為“本土化的實踐哲學,特別是近年來的學院派實踐哲學。以中國傳統儒家的天人合一的世俗主義去詮釋馬克思的實踐哲學?!贝朔N觀點是否正確呢?
首先,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的詮釋究竟是不是采用了天人合一的傳統呢?后實踐哲學只看到當今中國社會價值倫理虧空的實然性一面,而未曾看到其必然性一面,其所采用的解釋方式僅僅只是任意揀取中國古代文化某一傳統對現實的任意比附。天人合一的傳統就充當了這種工具。雖然天人合一作為世俗主義在現代沒落的歷史名詞,含有許多導致現代倫理虧空的不良因子,但是檢視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尤其是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的嬗變和演進,天人合一并不足以堪當與馬克思實踐哲學融合的重任。
天人合一這一思想,先秦儒家道家確實從不同方面強調人對天的順從和適應,以求得兩者的和諧,但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并非就此一以貫之的。不僅僅荀子在《天論》中認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肯定自然界乃至社會運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提出“明于天人之分”,“治亂非天”,闡發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甚至唐代劉禹錫也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天人交相勝的吶喊。到了近代中國,嚴復、孫中山都繼承和發揮了我國古代“天人交相勝”的思想。嚴復主張“與人爭勝”,批評了斯賓塞的“任天”的思想,認為進化雖是自然法則,但人在進化面前并不是消極無為的,強調“人力”“合群”在進化中的作用。孫中山也主張“人事勝天”。
由此可知,與馬克思實踐哲學相融合的前在視野,并非簡單地只是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的傳統,而導致對馬克思實踐哲學世俗主義詮釋的也并非天人合一的傳統不可。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可謂是雙向度的互動過程。雖然中國社會在近代遭受了西方資產階級的資本侵略和文化侵略,但是在馬克思主義導引之下,中國古代文化傳統得到了很大的改造。中國社會的資產階級文化雖然極其幼稚和微弱,但在中國近代社會的不屈不撓的生長和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思想先導作用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而與近現代中國社會的文化思想資源的銜接正是對馬克思實踐哲學中國化詮釋的基礎。因此,將中國傳統儒家天人合一的世俗主義與當代中國價值倫理虧空的事實作本質上的聯系是不足取的。
其次,西方社會發生的虛無主義對于人們精神生命的侵蝕以及當代中國社會走向現代化的價值倫理虧空,絕不是所謂的對于馬克思實踐哲學本土化視域中的世俗主義詮釋和超驗維度與經驗維度二元張力的抽象的消解所導致的。“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因此,“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后實踐哲學的這一看法已經接近唯心主義的邊緣。本文將在后面進一步展現當代世界所謂的超驗維度與經驗維度以及世俗主義的實際情態。
與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的相融合只是問題之一。問題之二在于馬克思實踐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實際相融合之后發生了怎樣的情形。后實踐哲學主張實踐哲學本土化不僅形成了中國古代傳統落后文化心理在世俗主義中的“硬核”,即“在哲學倫理層面,實踐哲學的本土化,逐步失去了馬克思的經典實踐在歐洲的語境的此岸—彼岸的二元張力的隱l生背景,轉變為漢語言文化語境的此岸與彼岸徹底合一的世俗主義一元化”;而且形成了對中國傳統落后文化心理保護和支配的“硬殼”,即“在知識社會學層面,實踐哲學的本土化,導致對實踐哲學的詮釋成為一種權利的壟斷,并和現代科舉制度結合在一起,以此置換傳統儒家在社會文化體制中的地位”。后實踐哲學的這一觀點,把實踐哲學的本土化硬性割裂為兩塊,并視本土化過程為傳統文化專制主義的不可消融性和經典實踐哲學的失效性的綜合。毫無疑義,作為“內核”的傳統文化心理落后性,固然不可一時之間被摧毀,但為實踐哲學體制化所支配和不良利用,不僅未必其然,而且頗有危言聳聽之感。應該承認,這種所謂的“硬核”和“硬殼”的分野和對峙,是決然不可持久的。實踐哲學的本土化不可僅僅停留在“硬殼”層面,而傳統文化觀念亦不可固守于“硬核”,兩者的相融性必然消解“硬殼”和“硬核”的分立和對抗。這將是一個此消彼長共同生成的過程。伴隨著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新的發展,建立在新的生長點之上的新的文化和新的實踐哲學的本土化,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的特點。
三
不僅在與中國的文化傳統相融合方面,而且在其他方面,后實踐哲學都過分強調了實踐哲學本土化過程中的對立性。
在功能上,如前所述。后實踐哲學頗類于法蘭克福學派,非常重視馬克思實踐哲學的批判功能,把在中國本土化視域內的實踐哲學視為批判功能的喪失和建構功能的轉換;并且認定,雖然在中國本土化語境下,實踐哲學有一定的批判功能,但是這種批判功能卻失去了具體的目標指向,僅僅被看作是“對資本主義的價值拒斥和現實的政治動員方式”。這一看法極其狹隘。無論是對馬克思實踐哲學原生態的功能而言,還是對本土化的實踐哲學而言,批判功能都是其內涵的一個維度,它從來沒有喪失過。如果認為對資本主義背景而言的實踐哲學才是批判,才具有超驗維度和經驗維度的二元張力,那么其所得出的結論必然是馬克思實踐哲學對于中國的不適用論。難道對中國古代文化傳統的批判,對近現代中國社會資產階級文化思想的批判以及對中國現實未來指向性的批判,就不是符合馬克思實踐哲學本真精神的批判嗎?后實踐哲學的此種觀點是極其片面的,完全是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科學性的抹殺。
至于在文化語境上,與對馬克思實踐哲學批判功能的重點體認相一致,后實踐哲學突出資本主義批判語境的不可移易性。這不過是對中國社會實際情形的認知的膚淺和對馬克思實踐哲學科學性的漠視而已。
在依賴對象上,后實踐哲學肯定了馬克思實踐哲學在歐洲所依賴的是新興產業工人,認為中國本土化實踐哲學所依賴的卻是新型知識人和農民。這一看法并不完全準確。眾所周知,中國革命因其獨有的特殊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里,充當革命主要力量的確實是農民,而中國革命的勝利的主要依靠力量亦是農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中國革命的勝利遠離了無產階級的強有力的領導,僅僅是依賴于作為精英的知識分子和群氓式的農民任意和盲目努力的結果。相反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是無產階級領導和無產階級化的以農民為主體力量的革命軍隊以及全體中國人民團結斗爭的結果。就作為領導者的無產階級而言,馬克思實踐哲學在中國的成功完全可以說是依賴于此的。中國革命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發展的確也展示了實踐哲學無產階級化的方向。因此,認為馬克思實踐哲學在中國所依賴的是新型的知識人和農民是失當的。在本質上,馬克思實踐哲學本土化實踐者首先并且主要的還是中國無產階級。
四
后實踐哲學對實踐哲學本土化的批評是以超驗維度和經驗維度二元張力為武器的。后實踐哲學認為,本土化的實踐哲學完全消融了經驗維度和超驗維度的二元張力,以世俗的實踐為基礎去詮釋馬克思的實踐哲學,完全墮入了世俗主義的泥潭,對于當代社會價值倫理虧空的扭轉無所裨益。然而,后實踐哲學的超驗維度畢竟是失去了顯現實所指和能指的虛空的幻想,是停留在思辨哲學講壇上的自我的吟詠。
后實踐哲學的一個基本努力方向是要恢復精神的絕對根基,這有可取的一面。歷史的發展的確以雄辯的事實昭示著,在人類逐步推進的實踐歷史進程中,正是人類精神的自主性才可能為人類的最終的自由王國的到來提供前提。但是,后實踐哲學探尋精神絕對性根基的努力畢竟缺少了現實的可靠的奠基。固然,在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物質和精神僅僅只是何為本原的區分。當進入實踐領域,精神確實具有自由自主的一面,然而,這種自由自主畢竟又是以世俗主義的實踐為基礎的,脫離世俗主義的實踐,任何精神自由自主不過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的夢幻。在另一個方面,世俗主義實踐本身的推進,確實又離不開精神的超驗維度的張力的牽引。沒有這一超驗維度,實踐未來的發展指向便是不可能之事,實踐的理想維度的遺棄最終使實踐墮落為世俗的蠅營狗茍。
但是,后實踐哲學的超驗維度和經驗維度在現實中的存有又究竟是怎樣的呢?一元論的世俗主義實踐論真的應該徹底否定嗎?
經驗往往植根于現實,超驗常常源于理想。在目前歷史時期內,后實踐哲學高揚超驗維度理想的旗幟,對一元的世俗主義實踐哲學展開了激烈的批判,實屬矯枉過正了?!耙晕锏囊蕾囆詾榛A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交換,全面的關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顯而易見,當今人類社會基本處于第二階段,全部社會的實然性和必然性本質特征均應當在物的依賴性和人的獨立性矛盾之中去求解。
在現代社會中,所謂經驗維度,就是指在物的依賴性和人的獨立性矛盾中,物的依賴性占據矛盾主導地位并造成了對人的獨立性加以鉗制的情形。后實踐哲學沒有看到這一矛盾方面的積極意義。應該肯定,當人類社會邁過人的依賴關系發展階段之后,進入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發展階段,具有巨大的歷史進步性。雖然這種進步性以物的依賴性對人的獨立性的鉗制為條件,但是其積極意義卻在于前所未有地推進了人類物質生產的迅猛發展。而至于人類理性的自我迷失,則是人類跨過人的依賴關系階段后所難以避免的。“一方面,‘神圣形象’的消解,或者如尼采所說‘上帝被殺死了’,人們既感受到了沒有了‘窺視’自己,‘懲罰’自己的上帝的解放了的愉悅,又感受到了一種沒有‘規范’自己,‘約束’自己的‘標準’的空虛;另一方面,在‘非神圣形象’即‘法’‘政治’等等‘世俗化’的‘規范’中,人們既感受到新的‘束縛’和‘壓抑’,又感受到‘非神圣形象’作為‘標準’的‘非神圣性’,因而也感受到一種無所皈依的煩躁?!边@實際就是把自然經濟中的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變成了市場經濟中的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異化。
因此,在當前歷史時期中,一方面,世俗主義實際就是指人類物的依賴性和人的獨立性矛盾的發展。這一矛盾極具歷史性的貢獻,它推動了人類物質生產力的極度發達。然而,這僅僅是經驗主義的維度。另一方面,這一世俗主義的經驗維度,卻是要被突破的。但這種突破經驗維度的超驗維度又何在呢?是否如后實踐哲學所講,全然只是精神活動的絕又十f生根基呢?答案是否定的。
人類社會實踐按照維度可劃分為思維活動、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由于思維活動是對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的反映和指導,因而,人類實踐可相對獨立地概括為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便是在生產實踐和交往實踐的辯證邏輯關系中展開的。在原始社會里,人類交往實踐是決定和主動把握生產實踐的?!安柯涔餐w,即天然的共同體,并不是共同占有(暫時的)和利用土地的結果,而是其前提。”自進入階級社會以后,生產實踐決定交往實踐的必然邏輯開始發揮作用。而這種作用在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發揮到了極致。它一方面推動了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人類物質財富因此前所未有的豐富起來;但是另一方面,它否定乃至取消了人類社會的交往理性,使人類歷史上承繼而來的理性的發展幾乎陷于停頓,甚或是墮落。在當代社會條件下,它業已造成了人類的發展危機。富有前瞻性的未來社會的交往實踐決定和主動把握生產實踐的辯正自由邏輯在人類社會中開始浮現。它是代表人類未來理想的超驗維度。因此,所謂后實踐哲學的超驗維度現實上應當是交往實踐對于生產實踐的決定作用和自覺把握,實際就是尋求自由共同體建立并使之發揮對個體自覺整合作用的指向未來社會理想的努力。在此之上,談論精神的自主性才是具有意義和富有根基的,舍此,則毫無意義。
總之,后實踐哲學對實踐哲學是矯枉過正了。后實踐哲學因為對馬克思實踐哲學價值定位的失當,所以造成了對實踐哲學本土化過程理解的偏失。后實踐哲學對實踐哲學本土化過程中世俗主義一元化的實踐論詮釋的批評,雖然展示了中國化實踐哲學發展的向度,但因其自身超驗維度的晦暗不明,所以顯現出虛空的思辨傾向。作為理想的超驗維度,只有植根于交往實踐對于生產實踐的自覺把握中,才有實際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 上一篇:縣工商局依法行政和諧監管經驗材料
- 下一篇:工商局依法行政經驗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