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傳輸性便秘治療論文

時間:2022-09-14 06:31:00

導語:慢傳輸性便秘治療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慢傳輸性便秘治療論文

【摘要】目的剖析穴位埋線治療慢傳輸便秘的優勢,探討穴位埋線改善結腸傳輸功能的機理。方法遵循隨機、對照、重復原則,將90例慢傳輸性便秘患者均分為埋線組、針刺組、西藥組各30例。埋線組用30號羊腸線植入穴位,針刺組針刺治療,西藥組果導片(酚酞片)治療,療程兩周。以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指數評定近期療效,結腸傳輸指數評定結腸傳輸功能,以治療后7,15,30d復發率評定遠期療效。結果3組近期療效等同,結腸傳輸功能穴位埋線組與針刺組相當,二者均優于西藥組。復發率依次是西藥組>針刺組>穴位埋線組。結論穴位埋線治療慢傳輸性便秘療效持久穩定,無副作用,可作為治療慢傳輸性便秘的首選方案。

【關鍵詞】慢傳輸性便秘穴位埋線針刺果導片

慢傳輸性便秘(Slowtransitconstipation,STC)是消化系統常見病,主要因結腸平滑肌運動緩慢,傳輸功能下降,食物殘渣停留時間相對延長所致。目前西醫常用瀉藥對癥治療,往往用藥期間癥狀緩解,停藥后造成對瀉藥的依賴性和便秘進行性加重,長期服用瀉藥還可導致營養不良等并發癥。我們穴位埋線治療慢傳輸性便秘,并設立了針刺和西藥兩個對照組,旨在觀察療效,探討機制,比較優劣利弊。

1資料

1.1診斷和排除標準參照2003年南昌全國便秘專題討論會制定的“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標準[1]并結合臨床表現制定:①5~10d排便1次,便時費力,便質堅硬,時間延長;②長期依賴瀉劑方能排便;③結腸傳輸功能實驗證明結腸傳輸功能下降;④排除肛門畸形、腫瘤、異物等器質性疾病。

1.2分組情況見表1。3組一般情況基本均衡,具有可比性。表13組一般情況比較(略)

2方法

2.1治療方法

2.1.1穴位埋線組①選穴:天樞(雙),左水道,左歸來,足三里(雙),大腸俞(雙);②9號普通注射針頭,3-0號無菌羊腸線,28號針灸針,持針器,手術剪,手術鑷,生理鹽水;③操作:采用注射式埋線,按無菌操作要求,把羊腸線剪成約2cm長的線段在生理鹽水中浸泡5min,置于9號注射針頭前端,后端插入針灸針(前端磨平),右手執持針器,將注射針快速刺入穴位,緩慢送至所需深度,得氣后,便退針將羊腸植入穴位。15d埋線1次,共埋線兩次,埋線當天即停用一切瀉劑。

2.1.2針刺組選穴同埋線組,體針刺入,平補平瀉,得氣為度,留針30min,1次/d,療程兩周。治療期間停用一切瀉劑。

2.1.3西藥組果導片(吉林省通化天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5420)劑量宜個體化,50~200mg,每晚睡前服,療程兩周。

2.2觀察項目癥狀體征(便次、糞便形態、排便延時、便時費力等),結腸傳輸實驗,治療結束后隨訪1個月。

2.3療效評定標準采用半定量評估,療效參數(%)=療前癥狀積分-療后癥狀積分療前癥狀積分×100%。參照《便秘的診斷及治療》[2]制定的癥狀賦分標準:以便次、便質、排便耗時、便時費力情況4個項目賦分,分4個層級:1~2d排便1次,便質軟潤,排便時間≤10min,無便時費力或便而未盡感為0分;2~3d排便1次,便質先干后軟,排便10.1~20min,偶有便時費力或便而未盡感為1分;3~4d排便1次,便質干硬,排便20.1~30min,時有費力或便而未盡感為2分;5d以上排便1次,便質堅硬,排便>30min,便時費力為3分。

2.4統計處理

計量資料以上±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比表示,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Kruskal-Wallis法秩和檢驗,檢驗均為雙側,P>0.05為有統計意義。

3治療結果

3.1近期療效結果以療效指數評估,分為療效指數≥90%,89%>療效指數≥70%,69%>療效指數≥30%,療效指數<30%4個等級。見表2。3組近期療效比較無明顯差異,秩和檢驗P=0.5588>0.01。

3.3結腸傳輸實驗

于治療結束后第7天結腸傳輸實驗,實驗前3d停用影響消化道運動的一切藥物和瀉劑,以清除藥物的殘留效應。于實驗當日隨標準餐服1mm×10mm大小的不透X光標記物(鋇條)30根。72h內統一食用實驗餐,服標記物72h后攝腹部平片,觀察標記物在結腸的數量。見表3,療后埋線組與針刺組比較,標記物數量無顯著差異(P>0.05),二者與西藥組比較,差異有顯著統計意義(P<0.01)。表23組近期療效比較(略)表372h標記物滯留結腸數量(略)表43組復發率比較(略)

3.4隨訪情況對近期痊愈的3組患者,分別于療后7,15,30d隨訪,觀察復發率。見表4。埋線組、針刺組和西藥組30d復發率分別是4.35%,35.70%,100%,組間差異有統計意義。提示以埋線組復發率最低,療效持久穩定。

4討論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慢傳輸性便秘主要因為大腸蠕動功能下降,食物殘渣傳輸延緩,水分吸收,糞便干硬,宿于大便,排便困難,久則影響血液循環,誘發肛裂、痔瘡,便時出血疼痛,為減少便時痛苦,定時排便時間依次向后推遲,便時更加困難,形成惡性循環。長期依賴瀉藥只能使便秘越來越嚴重,因果導片是通過刺激腸粘膜促進腸蠕動而排便,長期用藥會使腸黏膜的敏感性越來越低,即使藥物刺激也不能促使其蠕動增強,結果反而加重了便秘。本觀察顯示,果導片治療后近期療效等同埋線組和針刺組,但停藥復發率(100%)極高,西藥并不能從根本上增強結腸的蠕動功能。

針刺以其療效確切、操作簡單、費用低廉、毒副作用少等優點,千百年來一直應用于便秘的臨床實踐中。針刺雖然能到達很好的治療效果,但作用時間短,療效難以鞏固。我們根據《靈樞·始終》“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納而留之”的經旨,采用穴位埋線治療本病,穴位埋線是改良的針刺方法,與針刺同根同機。羊腸線作為一種異質蛋白,在組織內軟化、分解、吸收的過程即可對機體產生良性的刺激效應,作用時間可長達10~20d,彌補了針刺時間短,療效難以鞏固,易反彈的不足。這也說明15d埋線1次對機體的緩慢持久刺激優于1次/d,30min的針刺刺激。

評估治療慢傳輸性便秘的有效性指標并非近期效果,因為任何一種干預措施使便秘暫時緩解輕而易舉,要想使結腸傳輸功能改善、遠期復發率降低、從根本上治療便秘并非易事。本觀察表明,3組的近期療效相同,穴位埋線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西藥組和針刺組,說明穴位埋線治療慢傳輸性便秘乃求本之治。針刺組和埋線組的結腸傳輸功能優于西藥組,提示針刺和埋線治療便秘原理與西藥不同,埋線或針刺是通過改善結腸傳輸功能達到排便的目的,而果導片增強結腸蠕動功能的作用甚微。至于埋線組和針刺組的結腸傳輸指數無統計意義,可能與觀察樣本較少,檢驗效能偏低有關,也可能與療后觀測時點有關,若觀測時點后移,可能會檢測到有統計意義的差異。

總之,穴位埋線治療慢傳輸性便秘,不但克服了西藥劑量依賴性和便秘進行性加重的缺點,亦彌補了針刺療效難以鞏固的不足之初。可作為治療本病的優選方案。

【參考文獻】

[1]徐平,呂農華.全國便秘專題研討會紀要[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1):67.

[2]劉寶華.便秘的診斷及治療[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