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腫瘤藥敏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8 08:33:00

導語:大腸癌腫瘤藥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腸癌腫瘤藥敏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通過測定47例大腸癌患者對5-氟脲嘧啶(5-Fu)、奧沙利鉑(L-OHP)、卡鉑(CBP)、順鉑(DDP)、絲裂霉素(MMC)5種化療藥物的體外敏感性試驗,探討腫瘤藥敏試驗對大腸癌患者個體化化療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組織塊培養-終點染色-計算機圖像分析法(TECIA)。結果:對腫瘤組織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為5-Fu>L-OHP>MMC>CBP>DDP,聯合用藥的抑制率為L-OHP+5-Fu>MMC+DDP+5-Fu>MMC+5-Fu>DDP+5-Fu。結論:大腸癌是對化療藥物敏感性較差的腫瘤,且存在著明顯的異質性。體外腫瘤藥敏試驗在指導大腸癌的臨床用藥及個體化化療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大腸癌體外腫瘤藥敏試驗TECIA法個體化化療

資料與方法

47例大腸癌新鮮標本均取自本院手術標本,其中男32例,女15例。所有標本都經病理診斷為大腸腺癌。所有病例均為首次治療,術前未化療。標本于無菌條件下快速送到實驗室。

藥品與試劑:選用目前常用的五種大腸癌化療藥物:5-氟脲嘧啶;絲裂霉素;奧沙利鉑;卡鉑;順鉑。MTT,配制濃度為5mg/ml,過濾滅菌,避光冷藏。培養液RPMT-1640含20%小牛血清,-20℃凍存。100級凈化工作臺,二氧化碳培養箱,計算機圖像分析儀由江蘇先聲藥業有限公司提供。

標本處理:無菌切取腫瘤組織1cm3大小,用D-hanks反復沖洗3次,加200U/ml的青、鏈霉素適量浸泡10分鐘。剪除脂肪、纖維及壞死組織,選取邊緣生長好、無壞死的癌組織塊,在層流超凈工作臺上,細切成0.5~1mm3大小的組織塊。將組織塊堆放到有1640培養液的24孔板中,每組設4孔,37℃CO2孵箱培養24小時,以圖像分析儀測定每孔組織塊面積A,每孔加入相應的化療藥10μl,繼續培養4天后,加入MTT染料再培養4小時。再次測定組織塊的染色面積(BA),并按下式算出化療藥物的抑制率(IR)。IR%={1-[(BA處理/A處理)/(BA對照/A對照)]}×100%。評價指標和標準:評價指標為化療藥物的抑制率(IR):IR>50為高度敏感,30

結果

標本可評價率:本組共收集54例標本,7例由于細菌污染而放棄。整體標本可評價率為87.04%(47/54)。47例大腸癌體外藥敏試驗顯示不同化療藥物的敏感率、抑制率范圍和平均抑制率見表1。表1大腸癌對不同藥物的敏感率、抑制率范圍和平均抑制率(略)

討論

由于惡性腫瘤存在著較強的異質性,造成腫瘤對各種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有著明顯的個體差異,忽視個體差異僅憑經驗用藥,存在著盲目性,使得總體療效不佳。建立可靠的體外腫瘤藥敏檢測方法,可以幫助臨床醫師了解不同患者對不同化療藥物的敏感和耐受情況,設計合理治療方案,避免無效藥物所致的不良反應,從而實現個體化化療。目前的抗腫瘤藥物的藥敏試驗可分為體內和體外檢測法。體內腫瘤藥敏試驗有裸鼠模型法和腫瘤腎包膜下移植法,但因實驗條件復雜、價格貴、實驗周期長等限制,未能在臨床推廣應用;體外腫瘤藥敏試驗常用的有三磷酸腺苷生物發光法(ATP-CSA)、四甲基偶氮唑鹽比色法(MTT法)、四氮唑衍生物比色法(XTT法)、組織塊培養-終點染色-計算機圖像分析法(TECIA)、膠原凝膠小滴植入法(CD-DST)。本組所采用的組織塊培養-終點染色-計算機圖像分析法(TECIA)操作步驟少、簡便易行、需標本量小、成功率高;本法能夠保持實體瘤的組織結構,有利于細胞存活,同時能夠模擬體內實體瘤細胞的環境,提高了藥敏的準確性,是一種較實用的微量化體外藥敏試驗方法,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前景,能為臨床制定個體化化療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本組結果提示,不同個體的大腸癌患者對同一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這可能與惡性腫瘤存在著先天性或獲得性的耐藥性及多重耐藥性有關。所以大腸癌的化療應該通過藥敏試驗確定不同患者對每一種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從而為大腸癌患者建立“量體裁衣(tailor)”式的個體化化療。

【參考文獻】

1曾慶華,呂新生,湯輝煥.MTT測定惡性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0,9(6):553.

2程春來.L-OHP聯合5-Fu、CF治療結直腸癌術后轉移30例.中國交通醫學雜志,2006,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