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爐窯彩繪紋飾特征研討
時間:2022-07-02 08:42:27
導語:陳爐窯彩繪紋飾特征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陳爐窯是明清時期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民窯,其制瓷技藝是耀州窯黃堡窯場的延續和發展,曾有“爐山不夜”之稱。據考古發掘得知,該窯創燒于金末元初,元展,明清鼎盛,民國延續,至今仍大量生產各種實用而美觀的碗、盤、碟、罐等生活用瓷。彩繪裝飾是陳爐窯最具特色的技法,以毛筆蘸彩料在泥胎上,點繪涂畫各種紋樣,經高溫燒制后,紋飾清晰鮮亮,永不脫落。彩繪裝飾的技術含量高,須有專人從事,多中鋒行筆,凝重剛健,筆隨意生,恢宏含蓄。在白色化妝土的胎泥上彩繪時,運筆須急速,不許駐筆思考,達到眼明心細、手穩筆準、熟練自如、一氣呵成,獲得質樸淳厚、遒勁灑脫的彩繪裝飾效果。
一、彩繪技法隨窯場發展而變化,形成顯著的地域特色
陳爐窯在長達800余年的制瓷歷史中,陶工們歷久彌新創造出多種彩繪裝飾技法,推動窯場制瓷業的發展,映射著持久的藝術感染力。
1.明代隨著耀州青瓷的逐漸衰亡,陳爐窯坯體裝飾隨之減少,青釉白彩和白地黑花裝飾開始出現,并迅速成為主要的裝飾技法,拉開了陳爐窯彩繪裝飾大發展的帷幕。明代彩繪裝飾以大寫意的表現形式為特色,色彩明快,個性鮮明,紋樣呈現出似與不似的裝飾形象,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青釉白彩裝飾是唐代耀州窯曾大量使用過的技法,五代、宋、金、元時期也有采用,但發現極少。進入明代,陳爐窯有一定的應用,它以繪畫方式將白色化妝土泥漿繪于深色泥胎上,濃淡不均的筆觸在灰綠青釉下,顯露出深淺不同的白色,紋飾輪廓若隱若現,結構起伏微妙變化,充滿韻律、富有激情的粗細線條將自然生動的紋飾置于器物之上,整體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溫潤和諧,具有淺浮雕的裝飾效果。裝飾紋樣以變形朵花紋為主,多施于碗、杯等器物的外壁。白地黑花裝飾是明代陳爐窯常見的裝飾技法,受北方磁州窯彩繪裝飾的影響而出現,以黑料在白色化妝土泥坯上信手涂畫,寥寥數筆,一揮而就,多則一分鐘,少則幾秒鐘,不同的花、葉、枝、草并行排列,連續之中,或旋轉卷曲,或卷曲舒展,似花似云,似葉似草,富有變化,白底與黑花清晰明朗,對比強烈,猶如傳統水墨畫的黑白變化。流暢的線條,粗細的筆觸,形成灑脫奔放的裝飾效果,展現出裝飾紋樣強烈的動感和張力,既像陜北的秦腔,又似黃土高原的信天游,脫口而出,高亢悠揚,隨意而不草率,自如而有韻味,與刻花刀法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以粗獷豪放、質樸自信的美感享受,極富生活氣息和地域特色,為清代多種彩繪技法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2.清代康熙時期,陳爐窯迎來了燒造范圍最廣、制瓷品種最多的鼎盛時期,裝飾技藝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彩繪裝飾以多樣的手法、相近的效果,成為當時器物裝飾的主流。特別是香黃釉和南方青花的成功燒制,創造出多種新的裝飾技法,為該窯彩繪工藝拓展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香黃釉又稱香色釉或耀州黃,是陳爐窯獨創的新釉色,在明代褐黃青釉的基礎上演變而來,大量應用于碗、盤、壺、罐等器物的裝飾上,色調含蓄、溫潤,比姜黃釉更深沉、更雅致,深受民間百姓的喜愛。香黃釉的出現為彩繪裝飾的發展與繁榮提供了可能,香黃地黑花、香黃地赭花和香黃地青花黑彩成為這一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裝飾技法。這些不同色澤的多彩裝飾與明代的白地黑花的裝飾工藝完全相同,僅裝飾效果與風格因使用的釉色不同而有差異。黑花、赭花和青花黑彩在暖黃香色釉下,嫻熟流暢的筆法,自然生動的紋飾,展現出清新柔和、質樸淡雅、稚氣淳厚的裝飾效果。彩繪紋飾以植物花卉紋最為常見,朵花、蓮花、菊花、牡丹等,或寫意,或變形,或夸張,以不同的形態呈現在盤、碟、樽、壺、壇等器物造型的外壁或內沿。清代晚期,陳爐窯受到南方景德鎮制瓷業的影響,特別是鈷藍彩料的引進,使該窯成功燒制出具有北方地域特色的青花裝飾,其效果與景德鎮青花相似,但制作工藝略有不同,景德鎮的青花是先彩繪后上釉,即為釉下彩,而陳爐窯的青花裝飾是先施釉后彩繪,工藝上系為釉上彩,高溫燒制時,青花藍色易揮發,所繪紋飾不如景德鎮青花層次分明、暈染細膩,顯得粗糙平淡、若有若無,當地又稱土青花或藍花。青花裝飾在清代處于初創期,使用較少,僅在香黃釉黑花和香黃釉赭花中,以輔助裝飾的形式出現,或題字或彩繪花頭,進入到民國,青花裝飾才得到廣泛應用。白地赭花裝飾也是清代使用較多的一種新彩繪技法,由明代白地黑花衍生而來,所用彩料是產于當地的一種褐紅色鐵礦石,俗稱釘頭石,使用時將其粉碎、調水研磨,以毛筆繪于泥胎上,浸釉晾干,經高溫燒制后,赭色紋飾清晰明朗、自然柔和,具有鐵銹般的金屬光澤,當地又稱“鐵銹花”裝飾。清代彩繪裝飾深受傳統文化和繪畫藝術的影響,彩繪線條與筆觸較明代裝飾少了幾分豪邁氣概,多了幾分精致奢靡,整體紋飾形象生動、清秀和諧。彩繪的表現形式以小寫意為主,紋樣輪廓清晰,結構層次明了,構圖嚴謹有序,注重點、線、面的有機穿插和組合,使復雜飽滿的紋飾顯得似亂而不亂,似無法而有法,獲得有序概括的程式化趨勢,其筆墨意趣,極具裝飾性,當地俗稱的“一筆畫”或“半個菊花”是其典型。
3.民國時期的陳爐窯制瓷業繼續發展,主要生產民間大量使用的生活用瓷。器物裝飾以青花彩繪為主流,青花與傳統香黃釉、白釉、黑彩、赭彩等技法組合使用,衍生出具有青花元素的多色彩繪裝飾,成為此時最具特色的技法。彩料的濃淡變化,隨側鋒平涂渲染或細線重復勾畫,顯現出兼工帶寫的表現形式,紋飾結構漸變豐富,裝飾效果具象寫實,工整細膩,和諧統一,頗具傳統工筆重彩的繪畫韻味。現藏于耀州窯博物館的香黃地青花赭彩湯盆和白地青花赭彩蓋罐是其代表,即以青花、赭彩為色料繪制裝飾紋樣,罩香黃釉或是透明白釉后,高溫燒制,呈現不同的裝飾效果。香黃釉湯盆透過溫潤的暖黃色透明釉,折射出赭褐色菊花、蓮花、牡丹枝葉以及深藍色花頭等紋飾,給人以祥和美滿、溫和樸實的藝術享受。白釉蓋罐以同樣的彩料繪制出牡丹、山水和蘭草紋飾,在透明白釉的襯托,紋飾結構更加清晰,虛實對比更加突出,讓人領略到一絲淡雅寧靜、主次分明的藝術美感。
4.新中國成立后,彩繪仍然是陳爐窯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尤其以青花紅綠彩裝飾最具特色,這種彩繪裝飾以紅、藍、綠多種彩料繪制紋飾,濃艷的紅色、沉靜的綠色和淡雅的藍色形成明顯的色彩對比,彩繪紋飾彰顯濃郁的民間鄉土氣息,似有民間年畫的畫面效果,自民國晚期到解放初期在陳爐窯裝飾中,經常出現在壇、罐、節盒等造型器物的外壁。但在1977年,陳爐陶瓷廠恢復了失傳八百余年的傳統青瓷以后,坯體裝飾由此取代彩繪裝飾,成為該窯器物裝飾的主流,彩繪技法逐漸減少,僅少量的青花和白地赭彩至今仍有使用,延續著彩繪裝飾的歷史。
二、彩繪紋飾具有明顯的自身特點
1.紋飾題材廣泛中有特色彩繪裝飾題材廣泛而豐富,除了植物類、動物類、人物類、幾何類以外,以各種文字類裝飾最富特色,而且極為盛行。文字題材經明代一直延續至今,多草、篆、行、楷的不同書體,或寫實,或寫意,自如流暢地描繪在器物外壁或內底,如在碗、盤上寫的“香”“花”“福”“壽”,在瓶上寫的“福祿同壽”“長春富貴”,在枕上寫的“高枕無憂”“四季平安”,在罐、壇上寫的“連生貴子”“吉慶有余”等。文字裝飾不僅形式多樣,而且蘊意深刻,有體現傳統“五福”的吉祥語,有反映民風民俗的謎語和民諺,也有包含時代特征的堂號、楹聯、紀年款,還有不同類型的詩詞等。文字裝飾不在書法功力的深淺,而是在對文字與民情民愿的含義結合上,直接坦蕩地表達勞動人民對幸福美滿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字彩繪很少單獨使用,多和植物中的牡丹、蓮花、菊花、竹枝、蕉葉及變形的花草紋等組合使用,豐富了陳爐窯裝飾藝術的文化內涵。
2.紋飾構成隨意中有重點彩繪紋飾的構成形式多樣,有的側重于繪畫裝飾,有的偏重于圖案裝飾,也有的是二者相互結合。其中以弦紋分格式構成最為常見,應用最多,使用時間最長,貫穿于彩繪裝飾的始終,有時還與開光式組合使用。弦紋分格式構成適合于各種器物造型,弦紋多則十余道,將器物外壁或內底分格為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裝飾區域,有的在碗、盤的底部,呈圓形區域;有的在盆、罐、瓶的外壁,呈寬窄不等的帶狀區域。分格構成形成的區域有大有小,有主有次,主要的區域多在正面,裝飾復雜的紋樣,次要區域多位于背面,裝飾簡單題字或留空白。帶狀區域常采用連續式構圖,裝飾飽滿,內容豐富。分格式弦紋內的裝飾紋樣隨器物造型而有變化,時而緊湊,時而疏朗,紋樣組織有主有次,空間利用虛實相間,裝飾效果飽滿和諧。
3.紋飾內涵富有民間、民族性陳爐窯主要生產日常生活用瓷,彩繪裝飾產生于民間生活,扎根于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是浩瀚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裝飾題材、構圖方法,還是表現形式、裝飾技法,均閃現古代陶工們的智慧與才華,是民間、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積淀了真、善、美的審美特質,呈現了粗獷灑脫、敦厚拙樸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裝飾風格。彩繪裝飾均采用粗細不等的線條勾畫紋飾的輪廓與結構,以寫意或寫實的手法表達人格寓意。所繪紋飾遒勁生動、不拘一格,不盡具體形象的刻劃,傾向于寫意概括的神似表達,以線帶面,用不同韻味與情感的線條,傳遞舞蹈的姿態美、音樂的節奏美、視覺藝術的形式美,增添彩繪裝飾深厚的民間情感和民族蘊意特色。
三、結束語
陳爐窯是明清時期西北地區影響最大的民窯,初創的金元時期,制瓷技藝與耀州窯黃堡窯場一脈相承,裝飾藝術以傳統的坯體裝飾為主。明代受到北方磁州窯和南方景德鎮窯制瓷技藝的影響,彩繪裝飾迅速成為陳爐窯裝飾的主流,特別是清代香黃釉的產生和青花裝飾的引進,為陳爐窯多色彩繪裝飾的繁榮提供了可能,迎來了該窯彩繪裝飾全面發展的興盛局面。民國時期青花裝飾成為主要的裝飾技法,至今仍有燒制。陳爐窯在長期制瓷歷史中,彩繪裝飾隨窯場發展而不斷變化或創新,青釉白彩、白地黑花、白地赭花、香黃地黑花、香黃地赭花、香黃地青花、香黃地青花黑彩、青花和青花赭彩等彩繪手法先后出現,豐富的裝飾手法,多樣的表現形式,廣泛的紋飾題材,隨意的構成形式,深刻的文化內涵,推動該窯長期穩定的發展,創造出具有濃厚的地域特點和鄉土氣息的藝術品格,共同書寫彩繪裝飾的輝煌,也為耀州窯的繼續發展與繁榮作出了貢獻,成為了我國陶瓷裝飾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 上一篇:漁業局讀唱講做活動方案
- 下一篇:充值卡業務拓展和市場營銷經驗